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中华之帝国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一直很尴尬,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密不可分,说来也奇快在林宏的印象里德意志的前身日耳曼民族在罗马帝国时期经常南下劫掠罗马帝国现在这些入侵者反而继承了这个圣神的名号。
在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时期,帝国版图由超过300个大大小小的**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国王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沙俄、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帝国覆灭一度造成各邦之间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同时,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经贸方面,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摩擦。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复位后,遂于11月20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订和平条约——1815年之巴黎和约,加上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结果,奥地利巩固了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并确定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主席。然而,无论是和约缔结者还是会议多方都没能考虑到普鲁士势力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预见到不久之后普鲁士会挑战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都有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普鲁士提出的小德意志方案,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奥地利提出的大德意志方案,一个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
所以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后组建的)是普鲁士绕不过去的坎。
谈到统一德意志,就不得不提及统一进程的推动者,时任普鲁士王国首相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marck)。对于俾斯麦的真正动机,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认为,俾斯麦真的制定有一份宏伟计划,将1866年诞生的北德意志邦联扩张至吞并南部的德意志邦国以达成一统;而另一部分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俾斯麦原本并无统一计划,他纯粹只是寻求扩充普鲁士王国的势力范围。但不管怎么说,俾斯麦所引领的现实政治,即以国家利益作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以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作为国家强弱的评判尺度,再加上当时的客观环境(包括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风起云涌),彻底影响了19世纪的普鲁士和德意志走向,也恰好顺应了民众在长期遭受丹麦和法国欺凌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所抱有的期望。
由于林宏和中国的强势崛起,虽然没有改变大势,但凭借中国提供的先进武器和各类军械以及中国教官的先进战法训练,1864年在普丹战争中(历史上是普奥联军,但现在普鲁士有足够的实力)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在散兵线和覆盖式的炮击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鲁士军队,同时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麦属明显违反国际条约)。而普鲁士军队配备了中国提供的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来福枪(帝国40式的德国版)。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普丹战争最终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则由普鲁士管辖(历史上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当然也正是这场战... -->>
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一直很尴尬,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密不可分,说来也奇快在林宏的印象里德意志的前身日耳曼民族在罗马帝国时期经常南下劫掠罗马帝国现在这些入侵者反而继承了这个圣神的名号。
在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时期,帝国版图由超过300个大大小小的**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国王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沙俄、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帝国覆灭一度造成各邦之间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同时,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经贸方面,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摩擦。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复位后,遂于11月20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订和平条约——1815年之巴黎和约,加上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结果,奥地利巩固了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并确定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主席。然而,无论是和约缔结者还是会议多方都没能考虑到普鲁士势力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预见到不久之后普鲁士会挑战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都有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普鲁士提出的小德意志方案,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奥地利提出的大德意志方案,一个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
所以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后组建的)是普鲁士绕不过去的坎。
谈到统一德意志,就不得不提及统一进程的推动者,时任普鲁士王国首相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marck)。对于俾斯麦的真正动机,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认为,俾斯麦真的制定有一份宏伟计划,将1866年诞生的北德意志邦联扩张至吞并南部的德意志邦国以达成一统;而另一部分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俾斯麦原本并无统一计划,他纯粹只是寻求扩充普鲁士王国的势力范围。但不管怎么说,俾斯麦所引领的现实政治,即以国家利益作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以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作为国家强弱的评判尺度,再加上当时的客观环境(包括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风起云涌),彻底影响了19世纪的普鲁士和德意志走向,也恰好顺应了民众在长期遭受丹麦和法国欺凌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所抱有的期望。
由于林宏和中国的强势崛起,虽然没有改变大势,但凭借中国提供的先进武器和各类军械以及中国教官的先进战法训练,1864年在普丹战争中(历史上是普奥联军,但现在普鲁士有足够的实力)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在散兵线和覆盖式的炮击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鲁士军队,同时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麦属明显违反国际条约)。而普鲁士军队配备了中国提供的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来福枪(帝国40式的德国版)。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普丹战争最终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则由普鲁士管辖(历史上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当然也正是这场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