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是何等的谦卑。汉武帝的一生,是张扬痛快的一生,是包容四海威振海内的一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鄙倪一切的一生,但他在此地弯下了腰,低下了头,他也许没有畏惧,但他至少有对天命对祖先的敬重。
再往上,路左边有一个突出的人工修筑的高台,约十来米高,原来是这汉武帝修筑的拜天台,据说是他征伐匈奴胜利后,祷告上天祭拜黄帝时所筑。登上台顶,向四周一看,才发现重峦叠嶂的苍松下,有河绕流水,这图案仿佛有点熟悉,再认真一想,啊?是它?这分明是一个太极图啊,河水绕出一个明显的规矩的阴阳鱼,峤山就在它的中心。
我知道,阴阳鱼的图案早就在中华文化的古籍中存在,也有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世界中留存,但没有想到,它会在自然世界里完美呈现,呈现在黄帝之山,呈现在黄土高原。如果说黄帝的真身已不可考,但黄帝的文明却自然诠释在他离去的地方,这就是黄帝的价值,留下了文明,用最恰当最古老的方式:自然。
这里的风也分阴阳,有时一阵暖风有时一阵冷风,这里的山分阴阳水分阴阳,看着我们四个人,也分阴阳,我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
“你又在傻笑,笑谁呢?”小池问到。
我带着她看,我指了指那河、这山,指了指她、指了指我,说到:“阴阳对待,无处不在,相互激荡,共生和谐。”
小池还没反应过来,下面传来高妍的声音:“哥,莫转文了,我们听不懂,走吧?”
我们从台上下来,继续向山上爬,终于到山顶,一个大的圆形土丘,前面一碑,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峤山龙驭”,“这字写得大气!这字写得灵动!这字写昨精神!”我不禁赞叹起来。
“这是真正的书法,这是真正的艺术,这估计是他此生写得最好的字了。”小池也说到。
“谁?”
“郭沫若”。
那边,张思远和高妍还像模像样地给陵墓鞠躬,而我与小池采取的方式是肃立。
下山途中,我们都没怎么说话,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意境中。
“凡是中国人,我觉得都应该在这里来一下”高妍说到:“不是说你如何特殊如何不一样,在这里,每个中国人都找到了共同点,对祖先的尊崇,都是一样的。”
她一说完,张思远盯着我示意了一下,我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高妍从此变成了精神上纯正的中国人。
我们继续向北,一路沟壑一路弯,一路黄土一路山,大沟小沟相嵌套,风沙土尘起云烟。
如果车行塬上,极目所远尽苍茫,地皱泥干堆大荒,不是女娲难补处,只是黄龙走四方。
我们向壶口开去,这一路上,不敢开车窗,因为黄土无孔不入,在一个地方,我各思远下车撒尿,尿入黄土,居然溅不起一点水花,可见土灰之厚之干,车子玻璃用喷水刮了几次,一道道黄色的痕迹始残留,后挡风玻璃就不管了,反正也没多少车。
当车辆子从上往下开的时候,张思远就告诉大家,快到黄河了,他一路是看地图的。
终于,拐到一个山突出部位,我们看到远处一条红黄色的河流,我们停车暂歇。“那就是黄河吗?”高妍问到。
“大概是吧,按地图上,这里也没第二条大河,这应该就是黄河。”张思远回答到。
“黄倒是很黄,但它就这么窄吗?”高妍疑惑“它应该很大的啊?中国第二大喂,母亲河喂,怎么有点小?”
谁回答她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到这里。上车,继续前行。
终于接近河边了,黄河就在我们右侧下面几十米的地方,我们溯河而上,听得到它奔腾的声音,感受得到它疾速的流动,涌伏的浪在中间,拍打的浪在岸边。看黄河不要只看它表面的大小,所有人只用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力量。
远处,好像有彩虹,巨大的水声,我们都估计,快到了。
终于到了,停车下车,看到水看到滩看到路在水滩之间,我建议,大家脱掉鞋子,我们光脚走在这石板上。
石板是润的,挠得心痒痒;偶尔的小细流,它是冷的,冰得人惊慌。就这样,河床和河水,我们用身体感受,亲切而又激动。
到了瀑布边上,这边是陕西,对面就是山西,看上游平缓的河水注入这咽喉,仿佛积累了巨大的力气发出最强的嘶吼,仿佛要刺破生硬的地下的石头,奋不顾身地扎入这大地,浪花是拼搏的奖赏,声音是力量的礼炮,光这水汽,就够滋润每一个身边的人,光这力量,就可以震撼你的一生。
这就是母亲河,不管前面是否有路,她也要挣扎出来,下游有那么多土地需要灌溉,下流有那么多生灵需要滋养,她不管前面谁在阻挡,她就是要用力前行,即使用完最后的力量。
我们四个人,手拉着手,谁也没有说话,当然,即使谁说话,也听不见,哪怕是在耳边。我们只是在震天的叫声中,听到大地反馈回来的力量,脚下仿佛在颤抖,彩虹在上方显现,这真实和虚幻相映的时刻,我们把语言忘了。
这里不需要你呆多久,只要在这里站一分钟,不需要你赞美和歌颂,只要在这里沾染一点浪花。平时所有的情感都会显得浅薄,平时所有的骄傲都会显得可笑。
我们一路走来,语言越来越少,是臣服于黄土的厚度吗?还是臣服于黄河的力量?
吃了个饭店,终于要起程了,下一站向延安。
直到再也看不到黄河,车子又开到了塬上,语言才生动起来。
这回不是最爱显摆知识的小也,这回是张思远。
“我比较熟悉的是长江,那是巨大而平静的河流,有时清有时黄,码头林立、轮船来往,没觉得有多大的力量。今天到了黄河,在壶口这个地方,才感觉水有多猛,河有多黄!”
“瞧把你能的,做诗啊?”高妍问到。
“是吗?”张思远没意识到。
“你不觉得,刚才你说的话是押韵的吗?”小池问到。
“没意识到,真的吗?”思远自己也感到吃惊“我啥时成了诗人?”
“每个到这里的中国人”我停顿了一下,大声说到:“都会成为诗人!”
“不会作诗,也会欣赏!”小池的补充,让我的话显得比较准确了。
小池回过头,对后座说到:“是吧,妍子?你也会欣赏了?”
“欣赏你个头!把你头发扎起来,都飘到我脸上了。”高妍笑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不由得诵读起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诗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思远和小池也跟着齐声背了起来,一直到最后“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大家都停了下来,当高妍愣住了,问到:“怎么不背了?”
我笑到:“该你了”。
高妍回过神来,背诵出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欢呼雀跃,高妍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路上,我问小池:“这一路来,金锁关不说话,峤山不说话,黄土地不说话,你都在说话。为什么到了壶口瀑布,它说话了,你却不开口了呢?”
小池想了想,说到:“在母亲面前,还需要你说吗?”
我觉得,她的回答部分正确,但也许还有另外的理由。我说到:“也许,任何人的声音都比不上它,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语言充满了无力感。”
“也许吧”,她也沉默了好一会。
车子向北走着,渐渐地看见窑洞了,尤其是在沟里的时候,玉米青绿,甚至可以看到它彩色的穗须,半坡窑洞,有时可以看见纸糊的窗棂。
有几只羊,散在沟底,有一些风,摇动着禾苗。
我本来在努力回忆史铁生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所描写的延安农村场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延安的小米把我养大”贺敬之的诗,却突然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有一个问题出来了,问小池到:“延安,你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
她没有说红军,没说信天游,没说贺敬之,她说了一个古代人的名字,这是我没想到的。
“范仲淹”。
他是何等的谦卑。汉武帝的一生,是张扬痛快的一生,是包容四海威振海内的一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鄙倪一切的一生,但他在此地弯下了腰,低下了头,他也许没有畏惧,但他至少有对天命对祖先的敬重。
再往上,路左边有一个突出的人工修筑的高台,约十来米高,原来是这汉武帝修筑的拜天台,据说是他征伐匈奴胜利后,祷告上天祭拜黄帝时所筑。登上台顶,向四周一看,才发现重峦叠嶂的苍松下,有河绕流水,这图案仿佛有点熟悉,再认真一想,啊?是它?这分明是一个太极图啊,河水绕出一个明显的规矩的阴阳鱼,峤山就在它的中心。
我知道,阴阳鱼的图案早就在中华文化的古籍中存在,也有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世界中留存,但没有想到,它会在自然世界里完美呈现,呈现在黄帝之山,呈现在黄土高原。如果说黄帝的真身已不可考,但黄帝的文明却自然诠释在他离去的地方,这就是黄帝的价值,留下了文明,用最恰当最古老的方式:自然。
这里的风也分阴阳,有时一阵暖风有时一阵冷风,这里的山分阴阳水分阴阳,看着我们四个人,也分阴阳,我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
“你又在傻笑,笑谁呢?”小池问到。
我带着她看,我指了指那河、这山,指了指她、指了指我,说到:“阴阳对待,无处不在,相互激荡,共生和谐。”
小池还没反应过来,下面传来高妍的声音:“哥,莫转文了,我们听不懂,走吧?”
我们从台上下来,继续向山上爬,终于到山顶,一个大的圆形土丘,前面一碑,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峤山龙驭”,“这字写得大气!这字写得灵动!这字写昨精神!”我不禁赞叹起来。
“这是真正的书法,这是真正的艺术,这估计是他此生写得最好的字了。”小池也说到。
“谁?”
“郭沫若”。
那边,张思远和高妍还像模像样地给陵墓鞠躬,而我与小池采取的方式是肃立。
下山途中,我们都没怎么说话,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意境中。
“凡是中国人,我觉得都应该在这里来一下”高妍说到:“不是说你如何特殊如何不一样,在这里,每个中国人都找到了共同点,对祖先的尊崇,都是一样的。”
她一说完,张思远盯着我示意了一下,我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高妍从此变成了精神上纯正的中国人。
我们继续向北,一路沟壑一路弯,一路黄土一路山,大沟小沟相嵌套,风沙土尘起云烟。
如果车行塬上,极目所远尽苍茫,地皱泥干堆大荒,不是女娲难补处,只是黄龙走四方。
我们向壶口开去,这一路上,不敢开车窗,因为黄土无孔不入,在一个地方,我各思远下车撒尿,尿入黄土,居然溅不起一点水花,可见土灰之厚之干,车子玻璃用喷水刮了几次,一道道黄色的痕迹始残留,后挡风玻璃就不管了,反正也没多少车。
当车辆子从上往下开的时候,张思远就告诉大家,快到黄河了,他一路是看地图的。
终于,拐到一个山突出部位,我们看到远处一条红黄色的河流,我们停车暂歇。“那就是黄河吗?”高妍问到。
“大概是吧,按地图上,这里也没第二条大河,这应该就是黄河。”张思远回答到。
“黄倒是很黄,但它就这么窄吗?”高妍疑惑“它应该很大的啊?中国第二大喂,母亲河喂,怎么有点小?”
谁回答她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到这里。上车,继续前行。
终于接近河边了,黄河就在我们右侧下面几十米的地方,我们溯河而上,听得到它奔腾的声音,感受得到它疾速的流动,涌伏的浪在中间,拍打的浪在岸边。看黄河不要只看它表面的大小,所有人只用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力量。
远处,好像有彩虹,巨大的水声,我们都估计,快到了。
终于到了,停车下车,看到水看到滩看到路在水滩之间,我建议,大家脱掉鞋子,我们光脚走在这石板上。
石板是润的,挠得心痒痒;偶尔的小细流,它是冷的,冰得人惊慌。就这样,河床和河水,我们用身体感受,亲切而又激动。
到了瀑布边上,这边是陕西,对面就是山西,看上游平缓的河水注入这咽喉,仿佛积累了巨大的力气发出最强的嘶吼,仿佛要刺破生硬的地下的石头,奋不顾身地扎入这大地,浪花是拼搏的奖赏,声音是力量的礼炮,光这水汽,就够滋润每一个身边的人,光这力量,就可以震撼你的一生。
这就是母亲河,不管前面是否有路,她也要挣扎出来,下游有那么多土地需要灌溉,下流有那么多生灵需要滋养,她不管前面谁在阻挡,她就是要用力前行,即使用完最后的力量。
我们四个人,手拉着手,谁也没有说话,当然,即使谁说话,也听不见,哪怕是在耳边。我们只是在震天的叫声中,听到大地反馈回来的力量,脚下仿佛在颤抖,彩虹在上方显现,这真实和虚幻相映的时刻,我们把语言忘了。
这里不需要你呆多久,只要在这里站一分钟,不需要你赞美和歌颂,只要在这里沾染一点浪花。平时所有的情感都会显得浅薄,平时所有的骄傲都会显得可笑。
我们一路走来,语言越来越少,是臣服于黄土的厚度吗?还是臣服于黄河的力量?
吃了个饭店,终于要起程了,下一站向延安。
直到再也看不到黄河,车子又开到了塬上,语言才生动起来。
这回不是最爱显摆知识的小也,这回是张思远。
“我比较熟悉的是长江,那是巨大而平静的河流,有时清有时黄,码头林立、轮船来往,没觉得有多大的力量。今天到了黄河,在壶口这个地方,才感觉水有多猛,河有多黄!”
“瞧把你能的,做诗啊?”高妍问到。
“是吗?”张思远没意识到。
“你不觉得,刚才你说的话是押韵的吗?”小池问到。
“没意识到,真的吗?”思远自己也感到吃惊“我啥时成了诗人?”
“每个到这里的中国人”我停顿了一下,大声说到:“都会成为诗人!”
“不会作诗,也会欣赏!”小池的补充,让我的话显得比较准确了。
小池回过头,对后座说到:“是吧,妍子?你也会欣赏了?”
“欣赏你个头!把你头发扎起来,都飘到我脸上了。”高妍笑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不由得诵读起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诗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思远和小池也跟着齐声背了起来,一直到最后“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大家都停了下来,当高妍愣住了,问到:“怎么不背了?”
我笑到:“该你了”。
高妍回过神来,背诵出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欢呼雀跃,高妍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路上,我问小池:“这一路来,金锁关不说话,峤山不说话,黄土地不说话,你都在说话。为什么到了壶口瀑布,它说话了,你却不开口了呢?”
小池想了想,说到:“在母亲面前,还需要你说吗?”
我觉得,她的回答部分正确,但也许还有另外的理由。我说到:“也许,任何人的声音都比不上它,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语言充满了无力感。”
“也许吧”,她也沉默了好一会。
车子向北走着,渐渐地看见窑洞了,尤其是在沟里的时候,玉米青绿,甚至可以看到它彩色的穗须,半坡窑洞,有时可以看见纸糊的窗棂。
有几只羊,散在沟底,有一些风,摇动着禾苗。
我本来在努力回忆史铁生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所描写的延安农村场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延安的小米把我养大”贺敬之的诗,却突然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有一个问题出来了,问小池到:“延安,你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
她没有说红军,没说信天游,没说贺敬之,她说了一个古代人的名字,这是我没想到的。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