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清香软韧的鹅肉一入舌口,陈小二就再也停不下来。

小半只鹅下肚,胃开始发出饱胀的哀鸣。

它再也容纳不下别的东西了。

陈小二将口中的最后一口肉糜费劲的吞咽下去,虽然脑中的念头仍旧对鹅肉留恋不舍,虽然鼻息与舌尖的味蕾依旧对鹅肉恋恋不忘,但肚子的不配合,终于还是让陈小二放下筷子。

悠然而绵长的味道开始慢慢的从舌尖上、鼻息间,开始在脑海里消退。

这个时候,窗外的绿树、烟溪的碧流、庭前的花木,还有风声、鸟声又再一次从各类感官之中涌入,并开始占据他的大脑。

与此同时,通过陈小二的耳朵,进入他脑中的,还有邻座的一对带着方言乡语的谈话。

……

“叔,那个女人就是鱼伯家的堂客?我怎么以前没见过?”

邻座的是一老一少,都穿着便鞋,说着方言,一看就是当地人。

年纪稍轻的青年首先发问,将问声带入了陈小二的耳中。

“什么‘这个女人’‘那个女人’的?你应该叫‘叶儿婶’!”

年长的人听了青年的话,略带不满的说道。

他习惯了对于晚辈的教训。

青年人也不因为年长人略带“倚老卖老”

的教训而显得难堪或者生气——这在清山镇,都是寻常事。

现在,除了那些城里的伢子,清山镇的小瓜蛋,那个不是被所有长辈儿教训着长大的?在清山镇。

年长的教训小幼的。

哪怕说的话不那么在理。

也是应该的。

“是、是,叔,我说错了,应该叫婶婶才对。”

青年人赶忙认错,堵住了老叔后面一大堆的啰嗦话。

“这位婶婶我怎么没见过。

说的话,还带着点粤语腔调呢。”

也就本地人能听出叶玉芝嘴里的乡话儿不正,怎么听都不是那个味,反而像在城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又到清山镇来的人。

乡言土话里总夹杂着一些奇怪的字句音调。

叶玉芝并不太与清山镇人接触,即便因为鱼伯口音的变化,而潜移默化的,也学了些清山镇的乡言,但总不显纯正,还带着些她原本的口音。

“你当然没见过。

人家那是大家闺秀的范,你能见过吗?”

老叔瞥了年轻人一样,话语顿了一顿。

至于为什么“叶儿婶”

话语里带着些粤语腔调,他还真不知道。

或者说,他本来就不知道鱼伯这一家两口子的来历。

不过不知道归不知道。

却不能在年轻后辈面前怂了,于是就将老早时候。

听来的一个传言讲了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