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zhuzhu.la,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人皆知赵、魏、韩三家分晋,但与其说三家分晋,不如说是三家分知。当历史的滚滚车轮碾过公元前六世纪的黄尘古道时,曾经威赫天下数百年之久的晋国早已经名存实亡,公族权力被知瑶牢牢控制。如果不是知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正如上面所讲,战国将会出现五雄:秦、楚、齐、燕、知。
知瑶本有机会改写历史,只是让他本人意外的是,他及他家族的命运却历史轻飘飘的翻了过去,从此消失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中。知氏被三家瓜分之后,后人最为可惜的并不是知瑶,而是他的那位本来可以做司马懿的祖父荀跞。
在晋国知氏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空前的政治危机,即公元前533年六月,晋下军佐荀盈在赴齐国迎娶齐国宗女后,在返回晋国时卒于戏阳(今河南内黄)。
此时的晋侯姬彪(晋平公)正在饮酒作乐,荀盈暴死的噩耗传到晋宫,姬彪兴奋的大呼小叫。姬彪之前和荀盈有些过节,打算趁荀盈之死,废掉自己横竖看不顺眼的知氏。
幸亏晋国的厨师长屠蒯替知氏说了几句公道话,姬彪这才取消废黜知氏的恶念,当年八月,封荀盈之子荀跞袭父位为晋下军佐。知氏这才转危为安,驶出险石林立的小河滩,从此在千里望不尽烟波的大江中自由航行。
荀跞为人沉默寡言,但并非没有主见,在他执政的九年时间里,他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赵简子赵鞅扛住了范氏和中行氏的进攻。赵鞅对荀跞的拔刀相助感激涕零,在赵鞅于公元前493年执政之后,对知氏多加照顾,荀跞的儿子荀甲也在赵鞅的内阁中担任卿士,继续保持知氏在晋国政坛的高层地位。
公元前475年,赵鞅死后,晋国执政的位子落在了荀甲之子知瑶(应该称为荀瑶,为行文方便,以下皆称知瑶)手上,这应该和知氏与赵鞅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有关。
除了晋国执政大卿需要换人之外,知氏家族内部也面临着父死子继的问题,荀甲做为知氏宗主,有资格选择一个儿子做知氏的少东家。荀甲有两个儿子:嫡长子知瑶,庶次子知宵。按宗族礼法制度,荀甲没有任何意外的准备立知瑶为宗主,但却遭到了与荀甲同族的大夫知果的强烈反对。
知果劝荀甲放弃知瑶为嗣,改立为人贪残的次子知宵,荀甲对此非常不解,知宵是典型的花花大少,而且长得就不像个好人,立他为嗣,岂不是要灭知氏百年宗族?
知果驳斥荀甲的观点:“知宵贪残,但不过是个寻花问柳的恶少,而知瑶为人美须髯,性贤明,又擅弓马、辩言辞,遇事明断,几乎是全才。但知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面善心黑,一旦别人触及他的底线,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知果在最后警告荀甲:“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很可惜,知果的先见之言被荀甲当成了耳旁风,荀甲甚至有理由怀疑知果居心不良,有篡位的野心,自然也就没有听知果的。
知果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既然荀甲不听良言,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在踩在知氏的这条破船上一起沉到河里喂鱼,知果立刻带着自己的族人办理了脱离知氏家族的手续,改为辅氏,以避知瑶之祸。
知果并没有看错知瑶,知瑶万般都好,但就是人品太差,特别是恃强凌人,这是犯官场大忌的。知瑶从小生长的环境非常优越,没有经历过大苦大难,他对官场人生的理解就是一句话:权大一级压死人,只要自己混得好,就有资格欺侮人。
二十九三国演义——三家分晋始末(3)
最早受知瑶欺侮的,是赵简子赵鞅的太子赵毋恤。按道理讲,赵鞅有恩于知氏,知瑶应该善待赵毋恤,而且赵毋恤将来铁定要成为赵氏宗主,搞好与赵氏的关系,对知氏在官场上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惜知瑶并没有看透这一层利害关系。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64年,知瑶为了在国际上给自己挣脸面,对南边的郑国发起了超强度的武装进攻。知瑶是晋国执政,做为晋国的二号人物,赵简子赵鞅要给足执政官面子,出兵相助,因为赵鞅身染重疾,只好派太子赵毋恤代父出征。
>
后人皆知赵、魏、韩三家分晋,但与其说三家分晋,不如说是三家分知。当历史的滚滚车轮碾过公元前六世纪的黄尘古道时,曾经威赫天下数百年之久的晋国早已经名存实亡,公族权力被知瑶牢牢控制。如果不是知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正如上面所讲,战国将会出现五雄:秦、楚、齐、燕、知。
知瑶本有机会改写历史,只是让他本人意外的是,他及他家族的命运却历史轻飘飘的翻了过去,从此消失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中。知氏被三家瓜分之后,后人最为可惜的并不是知瑶,而是他的那位本来可以做司马懿的祖父荀跞。
在晋国知氏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空前的政治危机,即公元前533年六月,晋下军佐荀盈在赴齐国迎娶齐国宗女后,在返回晋国时卒于戏阳(今河南内黄)。
此时的晋侯姬彪(晋平公)正在饮酒作乐,荀盈暴死的噩耗传到晋宫,姬彪兴奋的大呼小叫。姬彪之前和荀盈有些过节,打算趁荀盈之死,废掉自己横竖看不顺眼的知氏。
幸亏晋国的厨师长屠蒯替知氏说了几句公道话,姬彪这才取消废黜知氏的恶念,当年八月,封荀盈之子荀跞袭父位为晋下军佐。知氏这才转危为安,驶出险石林立的小河滩,从此在千里望不尽烟波的大江中自由航行。
荀跞为人沉默寡言,但并非没有主见,在他执政的九年时间里,他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赵简子赵鞅扛住了范氏和中行氏的进攻。赵鞅对荀跞的拔刀相助感激涕零,在赵鞅于公元前493年执政之后,对知氏多加照顾,荀跞的儿子荀甲也在赵鞅的内阁中担任卿士,继续保持知氏在晋国政坛的高层地位。
公元前475年,赵鞅死后,晋国执政的位子落在了荀甲之子知瑶(应该称为荀瑶,为行文方便,以下皆称知瑶)手上,这应该和知氏与赵鞅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有关。
除了晋国执政大卿需要换人之外,知氏家族内部也面临着父死子继的问题,荀甲做为知氏宗主,有资格选择一个儿子做知氏的少东家。荀甲有两个儿子:嫡长子知瑶,庶次子知宵。按宗族礼法制度,荀甲没有任何意外的准备立知瑶为宗主,但却遭到了与荀甲同族的大夫知果的强烈反对。
知果劝荀甲放弃知瑶为嗣,改立为人贪残的次子知宵,荀甲对此非常不解,知宵是典型的花花大少,而且长得就不像个好人,立他为嗣,岂不是要灭知氏百年宗族?
知果驳斥荀甲的观点:“知宵贪残,但不过是个寻花问柳的恶少,而知瑶为人美须髯,性贤明,又擅弓马、辩言辞,遇事明断,几乎是全才。但知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面善心黑,一旦别人触及他的底线,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知果在最后警告荀甲:“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很可惜,知果的先见之言被荀甲当成了耳旁风,荀甲甚至有理由怀疑知果居心不良,有篡位的野心,自然也就没有听知果的。
知果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既然荀甲不听良言,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在踩在知氏的这条破船上一起沉到河里喂鱼,知果立刻带着自己的族人办理了脱离知氏家族的手续,改为辅氏,以避知瑶之祸。
知果并没有看错知瑶,知瑶万般都好,但就是人品太差,特别是恃强凌人,这是犯官场大忌的。知瑶从小生长的环境非常优越,没有经历过大苦大难,他对官场人生的理解就是一句话:权大一级压死人,只要自己混得好,就有资格欺侮人。
二十九三国演义——三家分晋始末(3)
最早受知瑶欺侮的,是赵简子赵鞅的太子赵毋恤。按道理讲,赵鞅有恩于知氏,知瑶应该善待赵毋恤,而且赵毋恤将来铁定要成为赵氏宗主,搞好与赵氏的关系,对知氏在官场上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惜知瑶并没有看透这一层利害关系。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64年,知瑶为了在国际上给自己挣脸面,对南边的郑国发起了超强度的武装进攻。知瑶是晋国执政,做为晋国的二号人物,赵简子赵鞅要给足执政官面子,出兵相助,因为赵鞅身染重疾,只好派太子赵毋恤代父出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