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大秦帝国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横扫千军如卷席
胡服骑射两年后大见成效,赵国练成了三十万精锐新军:十万劲装步兵,全部驻守赵国南部关隘以应对中原;二十万胡服飞骑,则全部驻守长城一线。第三年,赵雍将邯郸国务交肥义辅助太子赵章执掌,自己北上长城,准备大举廓清边患。
公元前305年初夏,赵军首战突袭林胡大本营,拉开了廓边拓地的序幕。
战前,赵雍与楼缓、廉颇、牛赞精心筹划,已经对林胡各部族游牧地带与黄旗海大本营之兵力分布了如指掌,突袭路径反复探察无误。更要紧的是,楼缓早早已经派出十余队“商旅”深入草原,名为与林胡通商,实为在赵军沿途筹集囤积大量马奶子与牛羊熟肉。赵军的总部署分为三路:楼缓坐镇雁门关防务,同时集结庶民马队牛车为大军输送给养;廉颇率领十万飞骑驻扎雁门长城之外,以防东胡楼烦突然劫掠以及林胡突围南逃,并随时准备出动策应;赵雍亲率十万飞骑,以牛赞为前军大将,直捣黄旗海。
四月末的一个夜晚,赵军十万轻骑从雁门关外出发,偃旗息鼓飞向了东北方辽阔的草原。恰恰是一夜一日,赵军飞骑抵达于延水上游的山地河谷。一夜休整歇息,五更时分赵军出动,恰在天色将亮未亮之时,轰鸣的雷声骤然在林胡大本营炸开。
骄横的林胡部族根本没有料到赵军竟敢深入黄旗海,仓促应战,两个时辰后不能抵敌,直向西南方的岱海草原逃去。连续西逃三日,素称剽悍灵动的林胡骑兵竟无法摆脱赵军飞骑的穷追猛打。情急之下,林胡单于召各大部族头人紧急聚商,认定这是赵雍的孤注一掷,若拼力杀回一举战胜,或可长驱南下。于是,林胡部族以岱海山塬为依托,聚集全部族人可战者三十余万,要与赵军殊死一搏。赵雍见林胡大军突然死战不退,立即明白了其中奥秘,在下令牛赞狠狠咬住林胡主力的同时,即刻飞书调来廉颇的十万飞骑参战。
三日之后,两支大军共五十余万骑兵,在岱海草原展开了旷古未闻的大拼杀。激战三日,林胡部族死伤二十余万,终于仓皇北逃。赵雍下令廉颇率大军回防,毫不犹豫地亲率六万飞骑向北穷追林胡。连续两个月追击,大小接战三十余次,林胡每战必败,只有望风而逃。在炎炎盛夏到来之时,赵军已经追到了大漠茫茫的北海,南距长城已是数千里之遥,赵雍这才下令停止了追击。
一战根除林胡大患,赵军飞骑威震大草原,诸胡匈奴大为震动。
次年开春,已是强弩之末的东胡部族联兵西北匈奴诸部,东西两路大举南下,要夺回阴山以东的林胡大草原。飞骑军报传来,赵雍哈哈大笑,鸟!我正要一鼓作气,他竟打上门来,天意也。长城下一番计议,赵军兵分三路迎敌:牛赞率部三万向东迎击东胡,楼缓率军三万居中前出岱海策应,赵雍自己则亲率飞骑大军十四万,以猛将廉颇为前军大将,飞骑出云中草原截杀匈奴骑兵。
西北方的戎狄诸部臣服秦国之后,从茫茫西域不断流窜迁徙到阴山北部的匈奴诸部便逐渐强大起来,已经隐隐然对秦赵两国形成了压顶之势。但其时秦国军威正盛,匈奴畏惧于秦军战力,尚不敢对九原、云中以南的秦国上郡大肆骚扰,于是对赵国北部的大草原垂涎欲滴。然则,这时林胡东胡压在赵国头顶,占据着这片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匈奴也不敢轻易对林胡东胡公然挑衅。所以长期以来,匈奴尚没有对赵国形成直接威胁。如今,最是剽悍善战的林胡丢下如山尸骨消遁而去,东胡不足以对抗赵军,纵是联结南面的楼烦,也同样不是赵军对手。放眼草原大漠,唯有新崛起的匈奴堪与赵军一战。于是,东胡首领派出飞骑特使,约请匈奴诸部起兵,打败赵国后共分林胡草原。匈奴单于大喜过望,召来诸部小单于一说,人人欢呼雀跃异口同声,林胡猎豹无能,若遇我匈奴大熊,必将赵雍这只肥鹿撕成碎片踩成肉泥!
战国中期,匈奴的强悍凶狠尚是初显,并不为中原战国所重视。除了秦赵燕三国,其余中原战国对匈奴可说还是不甚了了。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华夏,匈奴之患才日渐成为最大威胁。及至两汉屡遭匈奴之大害与多次对匈奴大反击之后,匈奴两个字便成为中国整个北部边患的代名词,成为中国的朔方噩梦,以致有了“四夷为中国患者,莫如北族”之恐怖心。直到近世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林则徐仍然疾呼:“英法诸国皆不足患,终为中国患者,其北方俄罗斯乎!”这是后话。
究其源流,匈奴是一个源于中原而杂成于阴山漠北地带,且不断聚散分合的奇特的游牧族群邦国。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作为游牧群邦国,只存在了五六百年,东汉三国之后渐渐解体,星散复原为北方诸胡。春秋之前,匈奴的前身部族散布于中原腹地,及其四周的蛮夷山地草原之中。五帝与夏王朝时,匈奴前身部族叫做荤粥,殷商时叫做獯粥,西周时叫做猃狁,春秋时叫做猃狁。直到战国中期,才有了匈奴这个名号。后来的两汉之世,对匈奴详加揣摩考证,认定匈奴是山戎、犬戎、赤狄、白狄、昆夷、畎夷等部族被驱赶出中原后的残部聚合,匈奴这两个字音,则是中原人听胡字多有转音而最终的念法。两汉尚未顾及的一点,便是此时的匈奴,还融合了从遥远的西方向东方茫茫大草原流动迁徙而来的罗马流亡部族,以及后来被称为罗刹国、鲜卑国、五胡等的北方游牧族群。大要而言,三代之时诸胡部族尚是中原最大的威胁,所谓匈奴还正在成型,还没有成为北方大漠草原部族的总称。直到数百年后匈奴政权大体成型,诸胡残部融合成型,匈奴始告形成。此亦后话。
赵军久与胡人周旋,对北方部族的动静自是着意汇集。尤其是赵雍即位,对北方胡人久有图谋,力行胡服骑射的同时,派出了几十支商旅深入胡地,对北方所有大部族都做了一番实地探察。商旅斥候们的种种描绘,终使赵雍心头烙下了一个深重的印记:匈奴凶悍无文,必是赵国劲敌。
这时的匈奴,总人口不过两百余万,只大体相当于赵国一两个郡的人口而已。匈奴有三十余个大小不等的部族,其自治情势犹如中原夏商周三代的诸侯。匈奴总首领,呼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孤涂者,天之骄子也;单于者,广大无边也。此等意思,中原人直到数百年后的西汉才弄得清楚。战国之世,只是依音直呼其为“单于”罢了。为了与其部族首领的小单于区分,便将匈奴总头领简单呼为“大单于”。匈奴是滚雪球般壮大成型的。无论是千百年前来自中原的游牧族,还是后来从西从北遥远迁徙来的游牧族,但凡来族,只要臣服于既定的匈奴部族势力,便可得到一大片草原湖泊定居;除了打仗时共同出兵,并对大单于有些许年贡,寻常游牧生计各部族完全自治自立。便是族群最高首领的大单于,也须得首先是某个特定大部族的首领,否则没有实力在打仗时统驭诸部。因了辖制松散,流动迁徙的诸多游牧族乐于归附匈奴,终于在战国中期成了气候。
商旅斥候们回报说:匈奴无文字,无文书,凡事但以言语约束。匈奴无成文律法,无固定牢狱,最高“刑罚”也只关押十日,寻常时日全部囚犯不过数人而已,凡事皆以约定俗成之风习处置。匈奴人风习蛮荒,自大单于之下,皆食畜肉不食五谷,以各种兽皮为衣,以旃裘为铺盖而卧。举族以老弱为贱民,以壮健为尊贵,青壮食肥美之肉,老弱只能食弃骨野果。纵是首领单于,老去便得交权,否则要被青壮承袭者无情杀死。父亲死,儿子以母为妻;兄弟死,剩余兄弟分其妻为妻,男女杂交无所顾忌。匈奴人有名无姓,粗粝剽悍,以骑射为能,少儿便能骑羊引弓射鸟,长成则畜牧游走并射猎禽兽为生。匈奴人的兵器只有三样:控弦、弯刀、。控弦是匈奴对弓箭的叫法,是一种三五尺长的铁柄短矛。远则射箭,中则掷,近则弯刀拼杀,是匈奴的主要战法。匈奴人战功无封,但以战俘与掠来财货归己而已;勇士但斩敌首,头领便赏赐一卮酒以为激励。是故匈奴人唯利是争,争夺草原牧场及抢掠杀戮从来不顾死伤。寻常时日,也是人不弛弓,马不解勒,随时准备厮杀。辄遇夺利则死战不退,但有逃遁者则视为最大耻辱。若此战无财货土地人口之利可夺,纵单于下令,也是鸟兽星散而去。
凡此等等,都使赵雍得出评判:匈奴骑兵此举要夺取岱海草原,其利丰厚无算,必是更加凶悍。此战若是匈奴得手,赵国头顶便会压来一股比三胡更为强悍的势力,赵国将岌岌可危。此前赵军从来没有与匈奴交过手,必须自己亲率大军决战,方可万无一失。
四月初夏,赵雍大军从秦国头顶过云中,正正堵在匈奴西来的必经之地——阴山草原的东口,要在这里与匈奴大军做殊死一战。
此时大河北岸的云中、九原虽是秦国北部要塞,但除了城堡,秦军势力还远远不足控制秦长城以外辽阔的阴山草原。北起燕然山、狼居胥山的匈奴大本营,南至阴山的数千里草原,都是匈奴诸部的游牧区域。秦军正在中原征战,尚无力北出长城驱逐匈奴。匈奴也畏惧秦军,只敢在阴山草原游牧,而不敢将大本营南迁阴山草原。如果匈奴此战成功,夺得阴山草原东部的岱海草原,则势必将大本营单于庭迁到水草更肥美的阴山草原或岱海草原,对秦赵两国立成压顶之势。
此等大势,赵雍看得一清二楚。大军出动之时,前军大将廉颇建言,西进二百里便当扎营,无须越过云中,以免在此时与秦国冲突。赵雍大手一挥,进!越过云中才是最好的战场,秦国此时要发昏掣肘,赵雍一并拿下云中九原,给芈八子母子点颜色看!
当赵军隆隆开过云中长城外时,秦军守将嬴豹立即飞骑报入咸阳,请求出击赵军后路。旬日之后,咸阳特急羽书飞到,非但严令云中九原之秦军借道于赵军,且特附一道宣太后手令:若赵军不逮,秦军须立即开出长城助战,违令者杀无赦!嬴豹本是秦军铁骑猛将,得令立即整顿三万军马,做好了随时出击匈奴的准备。如此一来,赵军平安无事地越过了云中长城,西进一百里,在云中九原之间选择了两山遥遥对峙的一片大草原做战场。
五日之后,当以逸待劳的赵军已经隐秘部署就绪之后,斥候飞骑来报:匈奴大军二十余万已抵达阴山西麓,却突然扎营休整,不知何故?
“今日何日?”赵雍突然问。
廉颇答道:“四月二十九。”
赵雍大笑:“天意也!老将军,变个打法!”
“大兵压境,何能仓促变军?”老成持重的廉颇大是困惑。
“老将军忘记了?”赵雍笑道,“匈奴习俗:随月盛壮而攻战,月亏则休战退兵。此次千里南下,却正赶上月末抵达阴山,必在阴山后扎营休整旬日,待到月圆之时东进攻我,岂有他哉!”
廉颇又皱起了眉头:“此节原是无差。只是他住得半月,将我军部署探察明白,却难收突击功效了。”
“岂容他安然半月?”赵雍冷冷一笑,“何为天意,便是我说的变个打法。”
廉颇思忖一阵,恍然惊喜道:“君上是说,夜袭大战!”
赵雍拍案而起:“对!夜袭大战,给匈奴蛮子猛灌一坛赵酒!”
次日入夜,大草原月黑风高。赵军十万飞骑衔枚疾进,分为三路翻过阴山直扑匈奴大营。匈奴骑兵是各部族自为军营驻扎,相互间根本没有战场呼应所需要的距离,只是拣水草方便处各自扎营罢了,近者拥挤成片,远者则三五里间隔不等。说是营区,却没有壕沟鹿砦之类必备的防守屏障,更兼为了轻便,匈奴人从来都是开春行军不带帐篷,但遇夜宿,点起无数篝火堆烧烤牛羊大喝马奶子,吃饱喝足裹着毡片子呼呼大睡,每个营圈外只有星星点点的巡视哨兵,如大雁宿营一般。及至中夜时分,遍布阴山西麓大草原的篝火渐渐熄灭净尽,无边的鼾声夹杂着战马时断时续的喷鼻低鸣,浓浓的烧烤牛羊的腥膻夹着马奶子的酸甜酒气,随着浩浩春风在草原上弥散开来,确切无疑地向大草原宣告着——匈奴大军在此。
正是子时,阴山西麓突然山崩地裂,隆隆惊雷阵阵飓风从四野压来卷来,在漫无边际的匈奴野营地回旋炸开。匈奴大军骤然惊醒,人马四野窜突自相拥挤践踏,片刻间死伤无算。大约半个时辰后,匈奴各部族终于在各色尖厉的号角声中渐渐聚集起来,分头做拼死厮杀。赵军原本是三路突进,每路又都以千骑队为单元沿所有湖泊河沟间楔入分割,将二十万匈奴大军分割成了数十个碎块绞杀。方圆数十里的大草原战场上,两军三十余万骑兵整个缠夹在了一起,展开了殊死搏杀。赵军有备而来,不举火把,只每个骑士臂缠宽幅白布,战马尾巴也绑缚一片大白布以做呼应标记。匈奴军却是素有月黑不战的习俗,原本料定赵军无论如何不会翻过阴山寻战,打算在秦国长城外养精蓄锐半月避过月黑月残之期,而后一鼓东进。毕竟,阴山从来都是匈奴部族之游牧区域,匈奴不寻衅于秦赵已是饶了尔等南蛮,赵国如何敢到这里了?大熊在林,自然是怡然自得,一心只做如何抢得更多财货牛羊战俘的大梦,谁能想到刚到阴山就打仗?
猛遭赵军暴风骤雨般的夜袭,匈奴军大乱之后纵然死战,却惊讶万分地发现,赵军之凶悍凌厉丝毫不输于匈奴的白熊猛士。更令匈奴大单于大惊失色者,这赵军在黑夜拼杀,有如鬼魅附身浑身长眼,但有白熊猛士占优,立即有赵军猛击白熊猛士身后。惯于单骑劈杀的匈奴猛士,最擅长的两样兵器——弓箭短矛,在这漆黑夜晚相互缠夹拼杀之时一无用处,只剩下与赵军刀剑劈杀一条路了。偏匈奴弯刀是老铜刀与新铁刀混杂,远不能与赵军之清一色的精铁坚钢弯刀相比,但闻叮当呼喝之中,匈奴战刀时有砍断砍钝,匈奴猛士只有抡起铁片子胡乱猛砸过去。
突然,凄厉的长号划破夜空,连续三声,匈奴乱军潮水般向北卷去。
赵雍一声令下:“大单于要退,鸣金收兵。”
廉颇前军刚刚收拢,北方山口喊杀声大起。廉颇高声请命:“君上!我四万截杀大军已与匈奴接战。不若从后掩杀,一战击溃匈奴。”
“不!”浑身浴血的赵雍狞厉地一笑,“不要击溃,我要开膛破腹!”
“嗨!”廉颇一挥大手高声下令,“全军将士,跟我齐喊:匈奴大单于——敢与赵军明日决战——放你整军——”漫山遍野的呐喊如阵阵雷声滚过草原,随风卷去。片刻之间,两骑举着火把飞来,遥遥高喊:“赵雍听了,我大单于令:明日决战,谁趁夜脱逃,谁不是大白熊!”立马高岗的赵雍不禁哈哈大笑:“鸟!谁要做你那大白熊了?回你大单于:明日决战,谁趁夜脱逃,谁是大黑熊!”
“错!谁趁夜脱逃,谁不是大白熊。”
“鸟!还非得做你大白熊?”赵雍笑不可遏,“依你,谁逃谁不是大白熊!”
“明日日满,阴山向阳牧场——”随着一声高喊,匈奴飞骑消失在北方暗夜。
“撤回截杀,后退十里扎营。”赵雍发令完毕回头高声道,“老将军,匈奴还没怕我赵军。匈奴蛮子只认打,打不狠他记不住。仅是赶走不行,须得一战杀得他血流成河!”
“君上大是!”廉颇抖动着血红的大胡须,“他还怕我趁夜脱逃?大白熊咬死仗,给他个杀法看。”
夤夜收兵,赵雍甲胄未解,立即召将军们密商筹划。计议一定,赵军立刻开始了偃旗息鼓的秘密移动,两个时辰后全部准备就绪,各个营地立即弥漫出粗重的鼾声。及至太阳升起在山头,所有隐隐弥漫的鼾声一齐终止了。此时,辽阔的阴山草原阳光明媚,中原虽则已经是田野金黄的仲夏,然在这里却是春风方度草木新绿,一片清凉爽和的无边春意,丝毫没有燠热之气。将近正午,隐隐沉雷自阴山西麓渐渐逼近,山口一面红色大纛旗缓缓地左右大幅度摇摆起来。
赵军西向迎敌,大营遥遥对着西方的阴山谷口。赵雍的中军行辕扎在大营南侧靠近秦长城的一座最高的山丘上。眼见红旗大摆,赵雍立即下令:“飞骑出营!强弩营列阵!”中军司马高声传令,行辕三丈多高的云车望楼上一面黑色大纛旗向西三摆,一面白色大纛旗向东三摆,随即山下响起急促嘹亮长短不一的牛角号声。号声之后,赵军大队骑兵隆隆开出,在大营壕沟外南北两翼伸展,由无数十十小方阵列成了纵深五六里的阵形。从山头行辕遥遥鸟瞰,恍如迎着西方山口的两柄红色长剑。两翼飞骑身后,是横宽十里的六道三尺壕沟,每道壕沟间距十步,三万张强弩全部整肃排列在六道浅壕沟之中。强弩阵两侧,则各有五千飞骑散开,随时准备截杀突过强弩箭雨攻来的匈奴死士。
赵军堪堪就绪,阴山谷口骤然如大河崩决,匈奴骑兵犹如奔腾出峡的怒潮涌出山口散开在草原,翻卷呼啸着隆隆压来!片刻之间扑到两箭之地,匈奴潮水慢了下来。历来骑兵接战都是展开厮杀,这赵军却两条线一般守在两边不动,中间宽阔的草原一人一骑没有,远处大营赤裸裸露在那里却是甚个魔法了?若在昨日之前,匈奴骑兵自不理会你如何摆置,只潮水般杀去便是,然则昨夜一战匈奴全军死伤八万余,今日余悸在心,一见赵军似有诡异,不觉慢了下来。在这刹那之间,匈奴大单于带着本部族三万骑士已从中央突前,弯刀一挥嘶声大吼:“赵军大营有财货女人!谁抢得多谁是大白熊!杀——”骤然之间,匈奴潮水又呼啸翻卷着压来,遍野马蹄如雷刀光闪亮,遍野都飞舞着白色的翻毛皮袄与黄色黑色的飘飘长发,杀声震动原野,山崩地裂一般。
与此同时,山顶行辕三十面战鼓如惊雷大作。赵军两翼骑兵呐喊大起,从白色洪流两边如两道红云飞掠而过,不冲匈奴群骑,却直向两边包抄过去。匈奴骑兵也不管你如何跑马,白色洪流只呼啸漫卷着向赵军大营压来。便在两箭之地,匈奴骑士驰马前冲间人人挂刀弯弓长箭上弦,立即万箭齐发,箭雨密匝匝如漫天飞蝗倾注赵军大营。齐射方罢,战马已前冲到距敌三十步之遥,此时匈奴骑士第二波飞兵出手——万千短矛()一齐掷出,间不容发之际飞马劈杀长驱直入。这是匈奴骑兵最有效的战法:一箭之地万箭齐发,三十步之外短矛齐掷,在这急如骤雨密如飞蝗般的两波飞兵猛烈击杀之下,对手惊慌溃散,匈奴骑士的闪亮弯刀已随着惊雷吼声闪电般劈杀过来。此等战法之威力,天下大军鲜有抗得三五个冲击浪潮者。匈奴崛起于强悍的胡族之林,更在五六百年间一强独大,并对中原强兵战国形成巨大威胁,所仗恃者正是这凶悍无伦的冲锋陷阵之法。此时匈奴白日作战,一则拼死复仇,二则没有了月黑缠斗,弓箭短矛大显身手,自然更是凶悍之极。
强中更有强中手,匈奴大军这次可是失算了。
在匈奴大军隆隆压到两箭之地,骑士弯弓搭箭的刹那之间,赵军大营奇特的铜鼓声轰轰轰三响,横宽十里的六道浅壕沟中骤然立起了六道红色丛林,随着一声整齐轰鸣的呐喊:“放——”万千红色箭杆在一片尖厉的呼哨中密匝匝猛扑了出去,如此一波还则罢了,偏是六道红色丛林一道射罢立即蹲伏上箭绞弩,后一道接着立起射出,六道强弩此起彼伏轮换齐射,箭雨连绵呼啸,毫无间歇地一气倾泻了小半个时辰。匈奴骑士射术固精,也只是援臂弯弓靠膂力射出,百步之外便成飘飞之势,更兼人力引弓上箭,纵是连射也必有间歇,何况每个骑士箭袋最多只能带箭二十支(寻常在十支左右),却能射得几何?赵军却是中原弩机,强大座弩多人操持,可一次上箭十余支连射,三尺箭杆粗如木棍,箭镞长锐如同匕首,有效射程可达三四百步。单兵轻便机弩用脚踏上箭,虽是单发,射程也在二百步之遥。赵军原本是飞骑轻兵,只带得座弩两百架,单兵机弩却是六万有余,皆由力大善射者任之。赵雍与诸将昨夜密议,将四万骑士临时改做弓弩营,两百架座弩居中,三万单兵弩环绕,决意给匈奴野战骑兵以迎头痛击,而后再一体截杀。
匈奴骑兵十二万,此刻全部密集在这十里草原猛冲猛进,突遇这闻所未闻的锐利长箭急风暴雨般连绵扑杀,任你马头人身,尽是噗噗洞穿,连人带马钉在一起轰然倒地者尽在眼前,威力直是比匈奴骑士全力掷出的短矛还要骇人。片刻之间,人马一片片倒下,任你汹涌而来,也是无法冲过这红色帷幕般的漫天箭雨。大单于一声大吼,回马!惊慌的匈奴大军又漫山遍野卷了回去。
此时,山头行辕的“赵”字红色大纛旗急速挥动,战鼓隆隆紧响,原先两翼包抄的红色骑兵顿时在大草原展开,杀声震天地冲入匈奴骑兵群。与此同时,阴山西口也潮水般涌出大队红色飞骑,正正堵在了匈奴正面。赵军大营两侧的一万骑兵也同时发动,从匈奴身后掩杀过来。匈奴大单于嘶声吼叫,杀啊!死光就死光!匈奴骑士也是遍野怪吼,散乱拼杀,毫无退缩之象。
山头赵雍看得一阵,脸色越来越是阴沉:“死战令!”话音落点,中军司马一声大吼:“金鼓号角齐鸣!誓死一战!”刹那之间,山头三十面战鼓三十面大锣百余支长号隆隆嘡嘡呜呜地交相轰鸣在辽阔的草原战场,那面红色“赵”字大纛旗也在骤然之间竖起了两支雪亮的旗枪,平展展地悬垂在了湛蓝的天空之下。辽阔草原上的红色骑兵顿时杀声震天动地,一面“廉”字大旗于万马军中如同飞舟劈浪,直冲匈奴大单于的白熊大旗。几乎同时,赵雍亲率三千护卫飞骑狂飙般卷下,泰山压顶般杀向匈奴中央白熊大旗。两支强悍的骑兵大军便在阴山脚下展开了真正的殊死拼杀。
太阳落山之时,大草原终于沉寂了。红色的骑士,遍野的鲜血,与火红的霞光融成了无边的火焰,辽阔的草原颤抖着燃烧着,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死一般的沉寂。
“万岁!赵军万岁!”陡然,长城脚下传来了遥远而清晰的欢呼。
“君上,秦军在庆贺我军!”中军司马飞骑来报。
“秦军?”立马山头的赵雍不屑地笑了,“清点战场,明日回军。”
阴山之战,赵军斩首十八万余,悉数斩杀匈奴大小单于头领百余人,匈奴仅万余人突围逃走。与此同时,东线也传来捷报:牛赞大军大破东胡,斩首八万,东胡大首领及其部族头领二十余人尽皆被生擒。东西赵军共死伤六万余。赵雍回军雁门长城,休整三月补充兵员,并立即论功行赏安置伤兵。秋风方起时,赵雍又亲率大军十万进入雁门关,直压中山国与楼烦头顶,要一鼓作气根除楼烦中山之患。
北海,今蒙古国以北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百余年后,西汉霍去病大军又一次穷追匈奴,控制北海。
旃裘,即毡裘,用兽毛织成的毛毡。
,音chán(蝉),铁柄短矛,类似中原的短戟,却更为轻便。
卮,古代酒器,与爵、杯、觥等相若。
狼居胥山,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地带。
二 战国之世的最后一顶王冠
三胡之中,楼烦最弱。边患之中,中山不强,然却最令赵国头疼。
楼烦乃北胡部族,大约随春秋初期的蛮夷大举入侵,进入中原晋国的北部,立邦国建楼烦城邑。在齐桓公结盟诸侯“尊王攘夷”的中原大驱胡时,楼烦部族大部北逃草原大漠,余部臣服晋国。后来晋国内争剧烈,楼烦部族又与中山部族一起返回复国。魏赵韩三家分晋之后,楼烦与中山国一起成为赵国西邻。楼烦恰恰卡在雁门关之南,犹如楔在赵国咽喉的一颗钉子。中山国恰恰钉在西腰,向南一过井陉关要塞险道是赵国腹地,犹如插在肋部的一把尖刀。论实力,这两个部族邦国加起来,也未必堪与赵国一战。威胁处在于,楼烦中山看准了赵国南有中原强敌、北有林胡东胡边患,投鼠忌器,不敢对自己做灭国大战,便依着游牧习性经年对赵国骚扰掠夺。赵若调集大兵迎战,游牧骑兵便流云般消失在崇山峻岭之间,堪堪退兵,他又如影随形般贴将上来。春耕抢牛羊,夏忙抢麦粮,秋收抢谷黍,冬藏抢民户,任你何时何地,时时处处都可能是楼烦中山的劫掠时光,当真是赵国民众的心腹大患。但提中山楼烦,赵人莫不咬牙切齿骂一声:“中山狼!楼烦狈!狼狈为奸,寝皮食肉!”
论情势,此时的楼烦尤为可恶。非但盘踞雁门关之南钉在赵国边军之后,而且经常绕过雁门关北出赵国长城游牧,直达岱海黄旗海一带草原,硬是对赵国视若无物肆意挑衅。赵雍决意自北向南,剔除两块心腹大患,打通雁门关平城一线南下赵国的宽阔通道。
赵军大兵压境,楼烦部族早已惊慌失措。匈奴大军清一色二十万精骑都一举被赵军撕扯成血肉碎片,楼烦举族不过十万步骑,岂能当得杀气正盛的赵军?更要紧者,楼烦部族陷在长城之南,与草原诸胡相比,抢掠虽是便捷,却也有一致命伤——但遭赵国主力大军压顶断路,便难得诸胡救援,更何况诸胡匈奴已经望风而逃了。惊慌之下,楼烦部族头领竟率大部精壮族人西北出山道秘密北逃了。留下的十余万老弱病残女幼,只有举族降赵。赵雍不战而屈楼烦,立即设立雁门郡,将雁门孤关变成了辖地近千里的边郡。顺便提及的是,楼烦部族北逃后数十年,被卷土重来的匈奴吞并,被“封”于河套南部的草原,成为匈奴对抗秦帝国大军的前哨部族。匈奴解体消散之后,楼烦部族也永远地消失星散了。
赵雍大军趁势南压,直逼中山国腹地都邑。
论实力,中山国虽然已经称王,却实实在在一个滑稽可笑的穷邦弱族。举国人口不过百余万,兵员号称三十万,实际能战者不过十万,且全部是没有重型器械与精良装备的轻兵。究其实,快速深入他国抢掠民众,自是气势汹汹绰绰有余,然则与赵国此时的新军相比,几乎不堪一击。当此之时,赵国大军已经是脱胎换骨的新军了。从根本上说,赵雍发动的胡服骑射仅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却是以轻锐快速为目标的军制大变法。两年之中,赵国上下同心,以惊人的强韧快捷,同时在旧军改制精编、新兵员征发训练、兵器甲胄全面更新、粮草给养便于携带诸方面进行了根本改革,赵军已经成了与秦军具有不同特点而又堪与秦军抗衡的最强大新军。而此时的游牧部族根基的中山国,无论在军制、兵器、国力、兵员数量、士兵战力诸方面,都已经远远不能与赵军相比了。
无奈之下,中山王派出特使郊迎赵军,向赵雍提出愿割四城以换取罢兵。
赵雍哈哈大笑:“罢兵?也行!除中山都邑之外,六城全割与赵。否则,战场见。”
其时中山国只有七城,割去六城,中山国岂不成了赵国汪洋中的一座孤岛?特使不敢应承,立即回报中山王。中山王立即召来丞相上将军一班大臣商议,可偏是谁也不做声。
数十年前,中山国跟风,在魏惠王发动的“五国相王”中称了王。王冠加顶,中山国君臣兴奋得手足无措,立即学着中原战国变法起来:后宫几个没有名称的妻子立即封了王后嫔妃,各部族头领立即做了开府丞相、上将军、太师、太傅、郡守、县令等要职;识得几个中原字的庙堂“名士”,便做了王室长史、太史令、太庙令一班文职大臣;原本只会跳神祈祷的巫师也做了占卜令、王巫师、国巫师等名色不同的人神臣子。热热闹闹的变法完毕,中山王开始了举国访贤图谋霸业。都邑十几个在中原游历过的“饱学之士”,与原本识得字的几十个没落布衣,自然成了国中大贤。中山国将这些大贤们供养起来,每逢节令当口,国王必亲到穷闾隘巷礼贤下士一番。直到目下,这些贤士已经白发苍苍,国王也已经是第二代了,礼贤下士的法度与穷闾隘巷的贤士们还是依然如故。谁料变法之后,中山国内争不断,游牧部族原本的拙朴荡然无存。后宫争立王后,王室争立太子,大臣争夺权位,数十年庙堂不亦乐乎,民众不堪忍受穷苦者便逃回了草原,军士不堪内乱兵变者也逃回了草原。倏忽数十年间,这个新王国竟成了一个人口流失疲弱不堪不伦不类的怪物,霸业大梦也泥牛入海了。
思忖一番,中山王一声长叹:“同是变法也!如何秦变强,赵变强,我独变弱乎?天意如此,夫复何言?割去六城也罢,寡人做个周天子孤守洛阳!”
“我王神明!”丞相上将军与诸班大臣齐声赞同。
就这样,中山国献出了都邑之外的六座城池,倏忽变成了一个辖地数十里的王号小邦。由于中山原本便是游牧为业的赤狄白狄部族,城池远不如土地对他们来得重要。可在东施效颦的变法之后,中山游牧人也变做了居住城池的“国人”,只在抢掠收获之时出城,寻常时日只住在城堡里消受劫掠来的财货。如今六座城池割给赵国,按照战国割地传统,城池内的中山“国人”及其所管辖的周围土地,自然也成了赵人赵地。如此一来,中山国人口土地锐减,一蹶不振地衰落了下去。虽然后来赵国内乱,中山国又反复了一次,然则终究是夕阳晚景,迅速又黯淡了下去,终为赵国所灭。
可是,中山国割地罢战,赵国将士大是不服。廉颇带一班大将昂昂晋见,请国君赵雍一战灭中山根除后患。赵雍笑道:“天下事一次做得完么?赵国猛士灭此等奄奄一息之国,无端召来秦魏韩干预,划算么?既得实地,又困中山于孤城无法兴风作浪,还无形消弭了三国干涉,一举三得,不划算么?”
“臣等只是对中山狼恨气难消!”
“末将只怕没了仗打!”
“老将军,诸位将军,少安毋躁。”赵雍从容道,“赵军新成,还能没仗打了?也许不要多久,会有一场更大的恶战。你等要厉兵秣马,精心练兵,不能有丝毫懈怠。”
“嗨!”众将顿时精神抖擞。
秋风萧瑟的十月,赵国大军北上长城驻防。赵雍却只带着三千护卫骑士回到了邯郸。听太子赵章与辅政肥义禀报完诸般国事,赵雍立即对两人说了目下自己的谋划方略:今冬明春,赵国大出。及至一宗宗说完,太子与肥义异口同声地赞同。君臣三人密议一日,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
第一件大事,赵国称王。
第二件大事,出使六国,厘定与各国邦交根基。
第三件大事,秘密扩军二十万,使赵军一举成五十万大军。
即位二十三年来,赵雍抱定“韬晦以示弱天下”的国策,非但拒绝了称王,且自降两级国格而称“君”。战国之世,邦国规格虽远不如春秋时期那般严格,且大多由自己确定,然则一个国家究竟是何等国格,毕竟还是大有讲究的。其时,天下国格大体是四等:王国、公国、侯国、君国。若以称王先后次序论,截至目下,天下王国八:楚国、魏国、齐国、宋国、韩国、中山国、秦国、燕国;公国大多是残存的老牌诸侯,鲁国、卫国等;侯国虽也是老牌诸侯,却已经极少,只有薛国与赵国了;君国,则几乎只剩下一个五十里的安陵君了。只要除却那些利令智昏而抢王的邦国(宋、中山、韩)外,大国称王都是极为谨慎的。秦国称王于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燕国称王于合纵灭齐之前,都是时势所催之结果。论王国业绩,此时六大称王战国中,除了韩国称王之后一事无成,都曾经先后威势赫赫过一段,秦国则是始终威势不衰。以时势论,小邦国抢戴王冠,天下皆可哈哈一笑了之,谁也不会当真与其争长短。大国则不然,一旦称王便昭示着你要加入逐鹿争霸了,各大战国便会竞相遏制,或合纵或连横,总是要这个新王国经受一阵猛烈锤打。果真抗住了,王国便立定了,诸如秦国。若抗不住诸般围攻遏制,王冠光环便消失了,诸如韩国燕国。此等情势,赵雍看得分外清楚,所以坚不称王,而宁可降得与安陵君一般。然则天下事毕竟有公,赵国称君,各大战国与小国却谁也不敢小视,至多是认可了赵国没有野心,事实上谁也不敢当真如对待小小君国一般予取予夺。赵雍自然清楚此中界格,然则他所需要教天下明白的也正在此处:我没逐鹿争霸之野心,你也不要寻衅于我。二十三年来,这一谋划确实是做到了,赵国已经平安完成了强国大变。当此之时,三胡匈奴中山之诸般边患已大体廓清,赵国军威大盛,还用得着韬晦么?再一味韬晦,天下还信么?若无韬晦之效而落得“天下大伪君”之名,韬晦岂非大大滑稽?与其如此,何如堂堂正正称王,堂堂正正逐鹿天下?
时也势也,英雄之心性也。
要大出天下,必然要与六大战国周旋。二十多年来,赵国除了参与五国灭齐之外,与六大战国间几乎没有主动的邦交往来,虽然以往的恩怨似乎淡薄了一些,但对天下实力碰撞的实在格局毕竟也是生疏了。此次借称王之机派出六路特使,一举厘定六方邦交根基,同时一举奠定赵国重返中原的强势地位,都是极为要紧的。燕国老仇家要重新廓清恩怨。对弱齐要取强势,才能保住济西二百里。对魏韩这两个同根兄弟,则要软硬兼施地拉过来,毕竟,三晋主心骨目下已经是赵国了。对萎靡不振而相距遥远的楚国,则要尽可能地结为盟邦,只要楚国能从背后掣肘秦国。只有秦国是赵国最主要的敌手,然则秦国如日中天,赵国却是刚刚浮出水面,目下还必须相安无事。
最要紧的实际国事,是扩军。在七大战国中,秦国大军已达四十万余精兵,其次齐国三十余万,楚国三十余万,魏国三十余万,燕国二十余万,韩国近二十万。虽然战力国力各有强弱,兵力数目并不能说明全部实力,然则若与真正的敌手秦国相比,目下赵国军力实在是单薄了许多,秦国四十万精兵可是没有赘肉的了。故此,一旦脱去韬晦而大出,兵力便要大大增强,且要尽快练成同样精锐的胡服新军。
冬月来临之时,邯郸的六路特使先后上路了:楼缓出使秦国,赵爵出使齐国,富丁出使魏国,仇液出使韩国,赵造出使燕国,王贲出使楚国。与此同时,赵雍下书:将军赵固为代相(郡守)兼领雁门郡军政,北上驻平城,以守将牛赞为辅,征发胡人精壮二十万,两年内练成精锐新军。
开春之后的三月,赵国举行了极为隆重的称王大典。这是战国之世的最后一顶王冠,也是最为宏大的一次称王大典。列国特使云集邯郸,洛阳王室也照例“赐”赵雍一辆青铜天子轺车、一身古老的王服、一套主受命征伐的斧钺仪仗。连续一月,赵国都是朝野大黼,国人欢歌相庆。
从此,赵国成了王国,赵雍做了第一个国王,这便是大名垂后世的赵武灵王。
此时,遥远的北方大漠传来了一个令人意外振奋的消息:逃到北海的林胡部族派出王子为特使南下,向赵王献上三匹最名贵的汗血宝马,并愿臣服赵国。林胡王子特使抵达之日,邯郸万人空巷,举国争睹昔日令他们胆战心惊的夙敌朝拜赵王,欢呼雀跃无以抑止,将称王大典推到了狂欢巅峰。
楼烦城,今山西宁武地带。
黄旗海,今内蒙古集宁地区。
这个安陵君虽然只有五十里封地,然却因“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闻名后世,见第五部《铁血文明》。
王贲,赵国大臣,非后来秦灭六国时的大将王贲。
三 赵雍探秦国 感喟重划策
称王大典一结束,赵雍又风尘仆仆北上了。一到雁门关,他立即召来在平城征发兵员的代相赵固、平城将军牛赞、雁门将军廉颇秘密议事。
“我欲设立云中郡,诸位以为如何?”赵雍一如既往地开门见山。
三位边地大员顿时睁大了眼睛,一句话不说,其惊讶愣怔竟将赵雍看得忍不住哈哈大笑,“如何?胆怯了?不敢进驻云中么?”
“臣启我王,”代相赵固为在座唯一执掌一方的政务大臣,在此等国政大事上自然不能期待两位将军先说话,谨慎开口,“云中虽为各方拉锯地带,然则云中要塞与长城,历来为秦国北边重镇。我若设郡驻军,分明便与秦国交恶。依目下大势,似对赵国不利。”
“赵相差矣!”老牛赞慷慨高声,“云中长城属秦不假,然长城外阴山草原历来为匈奴盘踞。我赵军将士浴血大战匈奴,平息阴山岱海之胡患,如何设不得云中郡?”
“廉颇以为,云中郡可设,但治所须在岱海筑城。”老成持重的廉颇第一次不待国君发问便开口说话了。
“怪哉老哥哥!”牛赞惊讶笑道,“岱海筑城为治所,那还叫云中郡么?”
“莫不成你目下夺了云中过来?”老廉颇黑着脸一丝不苟,“此中尺度,我王掂量。”
“好!老将军知我心也。”赵雍双掌一拍笑道,“你等思忖:目下七大战国全部称王,燕齐两衰,魏韩两弱,楚国更是日见萎靡;放眼天下之国力军力,唯秦国将成我赵国真正对手。当此之时,试探虚实也罢,未雨绸缪也罢,设立云中郡都是一手开门棋。赵固言对赵不利,是觉我出手太早。廉颇老将军之策,两相兼顾,既占阴山压秦之顶,又退治所减秦敌意,正得初接强敌之奥妙也。”
“臣已明白!”赵固顿时恍然,“大军驻阴山,治所驻岱海,进退自如也!”
“正是这般。”赵雍笑道,“廉颇将军,兼领云中相,立即筹划岱海筑城与设置官署、迁入民户事宜,先教云中郡响动起来。赵固与牛老将军,征发胡人成军,可是史无前例。两年之中,定然要将此事办妥。”
牛赞慨然拍案:“我王莫担心,林胡东胡已经臣服,胡人精壮入军本是习俗,比我赵人入军还踊跃。二十万大军,两年后定然一支精兵也!”
赵固道:“廉颇将军兼领云中相,阴山大军却由何人统领?”
赵雍笑道:“此事我已有对:楼缓出使归来立即北上,职任云中相,廉颇将军还归大军进驻阴山。”
“我王此番北上,似有他图?”赵固看赵王笑得神秘,不禁疑惑。
“只你等三人知晓便了。”赵雍一脸肃然,“我要南下咸阳,探察秦国。”
“啊!”饶是三位皆胆略过人,也是一声惊叹,比方才乍闻设立云中郡还要惊讶。赵雍心知三人必要殷殷劝阻,断然一摆手道:“我已有周详谋划,三位无须担心,只做好自己事。”“不!我王不能涉险。”牛赞还是不管不顾地霍然站起,“秦为虎狼之国,我王纵然雄杰轻生,也当以赵国大局为重!”“老将军之言大是,我王不能涉险!”赵固廉颇也是异口同声。
赵雍哈哈大笑道:“世间万事,何事无险了?秦孝公当年不孤身赴险,能有变法强秦?秦人能为,我赵人何不能为?因噎废食,只有窝在火炕头了,谈何大业?”
“既然如此,老牛请做我王护卫!”牛赞红着脸嚷叫起来。
赵雍笑道:“老将军笑谈了。只怕过不了云中,秦人便早认出你这边军猛将了。”脸色倏然一沉,“诸位无须多言。但看我阴山大战匈奴,秦国非但不落井下石,且拟援手襄助,便知秦国之天下气度也。不亲自掂量一番秦国,赵雍永远不会甘心。”
三位大臣不禁相顾默然。这位赵王的英雄气度与超人胆略,二十余年来已经淋漓尽致地在赵国挥洒出来,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敢为匪夷所思之举,更是常常令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惊叹不已。十九年隐忍不发,悄然推行变法,公然自贬国格,其柔韧顽强虽越王勾践亦未必能及;但发则匪夷所思:胡服骑射、大军改制、林胡赴险、北海穷追、阴山血战,哪一次不是惊心动魄?历来君王不领军,赵雍却是每战必帅,伤痕累累犹冲锋陷阵,以至成为赵军真正的天神军魂,但有赵王领兵,赵军便是杀气弥天战无不胜。凡此种种,赵雍之大智大勇,已经令赵国朝野由衷折服,而今赵王决意要南下秦国,也许是赵国大出天下之天意使然,身为臣工,岂能执意违拗?
次日清晨,雁门关飞出一支马队,在枯黄的草原风驰电掣般驰向云中方向,进入长城,进入秦国上郡。三日后,这支马队从北地郡进入了关中,进入了咸阳。
这日,秦昭王正在与魏冄、白起商讨赵国称王后的应对之策,长史王稽带着关市匆匆进来禀报:尚商坊有一胡人马商气魄惊人,要以三千匹骏马交换“官市”精铁三百万斤,请命定夺。尚商坊本是秦国在咸阳专设的山东六国商区,“官市”却是秦国府库设在尚商坊的最大市易店面,专一收购秦国急需货物,同时外卖秦国府库的积压器物。精铁是兵器原料,秦国历来严格禁止流出,骏马却是骑兵急需,秦国历来大量购进。今日竟有人以骏马易精铁,且数量如此惊人,一时间秦昭王三人都愣怔了。
“怪哉!”丞相魏冄先惊讶了,“一个马商要三百万斤精铁?何方胡人?”
“其人自称:林胡马商乌斯丹。”关市小心翼翼地回答。
白起皱起了眉头:“以秦国急需购进之物,换取秦国严禁流出之物,此事颇有蹊跷。”
“长史,”秦昭王一挥手,“将这个马商请进宫来,毋得张扬。”
“臣明白。”王稽答应一声,领着关市匆匆去了。
大半个时辰后,东偏殿外廊传来坚实清晰的脚步声。白起的眼睛骤然一亮,接着王稽疾步走进低声禀报,林胡马商已在殿外廊下。秦昭王一点头,王稽转身快步绕过了高大的黑色木屏走出殿口。片刻之间,那坚实清晰的脚步声砸了进来,王稽那急促细碎的脚步丝毫不能掩盖其夯石落地般的力度。秦昭王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齐刷刷聚向高大的木屏,骤然之间都是一惊。
大屏后砸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胡人——雪白的一件翻毛皮短裘,紧身皮裤半截塞在高腰战靴中,拦腰一条六寸多宽的赭色板带上,左嵌一副小型铜机弩,右插一口皮鞘镶珠的弯刀;头戴一顶火红色翻毛大皮帽,灰白的长发披在双肩,粗糙黝黑的大脸膛上一副虬枝纠结的连鬓大胡须喷射得刺猬一般,高耸笔挺的鼻头泛着油亮的红色,深陷的双目中两股幽蓝的光芒。身材虽不甚高大,当殿一立,却是山岳般岿然无以撼动。
“林胡马商乌斯丹,见过秦王。”马商一扬左手,而后双手一拱,一个地道胡礼。
秦昭王恍然笑了:“贵商远来,入座说话。”转身高声吩咐,“来人,三爵秦酒。”
乌斯丹哈哈大笑:“胡人好酒,三爵只渗得牙缝。久闻秦酒甘烈,至少一坛过劲。”
“好个胡人英雄!”秦昭王少时也曾在燕国内乱中与胡人杂处,熟知胡人酒风之烈,骤然间倍感亲切,拍案便道,“一坛百年凤酒。”
肃立一侧的王稽一挥手,两名小内侍抬来了一张酒案:中间一只泥色陶坛,两边分别摆着打酒的长柄木勺与三只酒爵。秦昭王笑着一指酒案:“老秦酒一坛六斤,英雄分爵慢饮了。”乌斯丹又是哈哈大笑,没有说话,只站起来走到酒案前提起已经开封的酒坛举到嘴边,仰头之间长鲸饮川一般,不见喉头咕咚之声,更没有滴酒洒出,只闻一阵细亮的吮吸声息,片刻之间,乌斯丹将酒坛咚的一声蹾在了案上:“果真好酒!”
这一下,非但秦昭王大为惊讶,便是粗豪过人的魏冄与天赋奇胆的白起也惊讶了。秦军中不乏豪饮猛士,可要谁一口气滴酒不洒地将一坛老秦烈酒饮干,只怕是比登天还难。当年白起做卒长,卒下孟贲乌获两名大力神一次可饮六坛老秦酒,可那是咕咚咚豪饮,酒水顺着嘴角激溅出来连衬甲都渗得湿淋淋的,如何与这乌斯丹干净利落的饮法相比?
“乌斯丹,真英雄豪士也!”秦昭王不禁拍案高声赞叹。
乌斯丹连连摆手道:“饮得几坛酒,算甚个英雄?只你中原人不知胡人罢了,皮囊装马奶子,常在战马驰驱间大喝,日子久了,皮囊一沾嘴这肚腹便是空空山谷,大嘴巴便是吸风谷口,一气吞吸,却有何难?”
“如此说来,你可一次吸干一囊马奶子?”秦昭王更是惊讶。
“骑士皮囊,一囊八斤马奶子。这是两日军食,不能一次吸干。”
魏冄脸色倏忽阴沉:“这位乌斯丹,你究竟是马商?还是林胡将军?”
乌斯丹笑道:“是马商,也是将军。我胡人没有官商区分,出来做马商,回去做打仗将军。丞相不知胡人风习么?”
“你如何知道我是丞相?”魏冄突然声色俱厉。
乌斯丹哈哈大笑:“老鹰就得在天上飞,骏马就得在草原跑,游荡的牧人谁个不认得它们?你是丞相魏冄,他是上将军白起,我胡人不当知道么?”
“林胡已经被赵国追杀到北海,日前又臣服赵国,要巨万精铁做甚?”魏冄撂过话题,一句直逼要害。
“狼群进入草原,牧人要为羊群筑起结实的围栏,为狼群打好锋利的战刀。”
秦昭王目光一闪:“如此说来,林胡还有复仇大志?”
“夺我草原,杀我族人,驱我于寒天冻土,若是中原英雄又当如何?”
秦昭王思忖间道:“林胡要单独复仇?抑或联结匈奴一并复仇?”
“战刀还没有打造,猎人还没有进入猎场,怎知道一起狩猎的朋友?”
秦昭王正色道:“将军若是林胡单于特使,便请明言:若秦国与你成交,林胡该当如何?”
乌斯丹黝黑粗糙的脸膛涨得通红,酒气喷发之下似乎分外亢奋:“大邦若卖我三百万精铁,我林胡十万勇士便要夺回两海草原,猛攻赵国背后!秦国若能从南夹击赵国,林胡与秦国,分了赵国这只肥羊。”
“之后如何?”秦昭王微微一笑。
“秦国是天上老鹰,赵国是地上狐兔。林胡臣服秦国!”
“噢,家底终究是兜出来了。”秦昭王呵呵笑了。
“大胆!”魏冄啪地拍案而起,“胡人匈奴,几百年掳掠中原侵凌华夏,如今竟要借秦国之力卷土重来,狼子野心何其猖狂也!我今明告与你:赵国驱胡,华夏壮举,秦国岂能落井下石!赵国与匈奴血战,便有我大秦十万铁骑在后。平得胡患,纵然赵国与秦国为敌,也是我华夏邦国之争,秦赵自当堂堂正正决战疆场。尔等外敌鼠辈若敢火中取栗,当心秦赵联手,剥下你二十万张狼皮!”魏冄本是粗豪凌厉秉性,这番话霹雳闪电一般,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真一只老鹰!”那乌斯丹目光炯炯地跷起大拇指高声赞叹,“胡人虽与中原为敌,却是敬重英雄朋友。丞相骂得好!”哈哈一笑,却又对着秦昭王颇为神秘地压低了声音,“乌斯丹听说了,赵国要设云中郡,可是欺负到秦国头顶了,秦国当真不恨赵国?”
秦昭王脸上露着笑容,语气却是一板一眼:“林胡密使乌斯丹谨记:秦国赵国,同种同根,纵有争端,自有大争归一之道。与你林胡,却是无涉。”
乌斯丹的目光倏忽收敛,良久默然,突然起身道:“秦国不忘同种同根,大义之邦。乌斯丹敬重秦国君臣。”说罢对着秦昭王深深一躬,挺直身板又是慨然拱手,“生意没做成,乌斯丹告辞。”转身大步嗵嗵地砸了出去,骤然之间,洪钟般的哈哈大笑在宫殿峡谷中回荡开来。
“白起,你以为这个乌斯丹如何?”秦昭王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上将军。
白起悠然一笑:“以臣忖度,此人绝非林胡马商,亦非林胡密使。”
“噢?可能何人?”
“可能是新近称王的赵雍。”
“啊——”秦昭王与魏冄不禁浑身一震。
“臣之叔父白山,当年曾几次护送张仪丞相入赵,见过当年的太子赵雍,后来几次对我说起赵雍异相。今日留心,依稀符合。”
“何不当面揭破?”魏冄急追一句。
白起笑了:“丞相不觉得,今日结局最好么?”
秦昭王恍然一跺脚道:“快说!追不追这个,赵雍?”
魏冄立即道:“白起说话,你一直思虑,当有成算。”
“非但不能追,还要隐秘保护赵雍出关。”白起站了起来,“有赵雍在,秦赵至少十年无大战。臣正要回蓝田大营,此事由臣处置。”
“赵雍?匪夷所思也!”秦昭王长长地喘息了一声,倚在座案前兀自嘟哝,“不可思议!当真不可思议也!”
白起魏冄刚走,秦昭王便接到云中将军密报:赵王乔装胡地马商,率一个百人骑士队秘密进入秦国。秦昭王拿着泥封羽书,半日没有说话。
回到邯郸,已是春暖冰开,赵雍旬日闭门不出。
秦国之行,对赵雍触动太大了。他抛开邦交使节的正道,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南下,从根本上说,是要真正试探出秦国争霸天下尤其是对抗赵国的手段界限,也就是说,秦国的扩张争霸是否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具体而言,秦国究竟会不会借用诸胡与匈奴的力量夹击赵国?毕竟,对于扛着天下八成胡患的赵国来说,对手如何对待利用这支力量,对赵国来说几乎是头等重大的事了。往前说,当年在秦孝公变法之前的六国分秦时,赵国就曾经利用与胡人的历史渊源,将联结西部戎狄作为夹击秦国的重要手段。虽则分秦没有成功,但这个路数秦人是清楚知道的。往近处说,秦惠王初期老世族要复辟旧制,也走的联结西部戎狄而内外夹击这条路子。数百年来,戎狄诸胡匈奴等蛮夷部族祸患中原,秦赵两国受害最深,与边地游牧部族斡旋的手段也最多,利用边族之经验也最为丰富,秦国若利用三胡匈奴之力牵制赵国,赵雍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阴山大战匈奴,赵雍其所以要将战场拉到秦军驻守的云中长城外的阴山草原,正是要给秦国一个公然警告:你要利用匈奴胡人,赵国不怕。当时若秦军趁机夹击赵军,赵雍心里反倒会踏实起来,即或阴山不能战胜,也会重新思谋如何将匈奴祸水引向秦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想秦军非但没有偷袭夹击,反而准备施以援手,赵军胜利之后,秦军的欢呼雀跃曾经使赵军将士何等感慨!
便是这一次,赵雍大为奇怪了,秦国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图谋究竟何在?是真正的视胡人边患为华夏共同大患么?秦国当真有此等胸襟气度?莫怪赵雍疑惑,在铁血大争的战国之间,螳螂捕蝉,确实是没有任何人放弃过任何一次做黄雀的机会。赵雍是果敢的,然则赵雍更是有深沉谋算的,秦国果真如此,赵国对这个对手便当另谋方略,走先辈的老路显然不行。可说到底,秦国究竟是否果真如此?
派出特使公然摆明了说事么?一是两国二十年相安无事,此等敏感话题突兀提出,岂非自认要与对方为敌?硬着头皮说开,若对方一席不痛不痒的官话,反倒是云山雾罩难以揣摩了。反复思忖,赵雍才有了这奇特的林胡马商之行。更有幸的是,秦王还将他误认林胡密使,被他实实在在地试探了一回。
然则,对赵雍触动最甚者,与其说是秦国君臣的对赵根基,毋宁说是自己三个月在秦国的所见所闻。自从进入秦国,一种无处不在的浪潮时时冲击着他拍打着他,使他一刻也不能安宁。及至出得函谷关那日,他竟在关外一家酒肆痛饮了三坛老秦酒,暮色夕阳中对着函谷关虎狼般尽情呼啸了一阵。
同为战国,何独天下竟有如此之邦?
同为君王,赵雍终知天外有天了。
三个多月中,赵雍马不停蹄地走遍了秦国。因了秦国与赵国接壤,在赵人心目中,秦国与赵国都是强悍的北方大邦,强又能强到哪里去?自上郡入北地郡,秦国边塞关隘虽则整肃森严,然毕竟与赵国相差无几,赵雍并没有多少新奇之感。然则一进关中,那无尽沃野的殷实富庶却使赵雍眼界大开心中大动。及至进入咸阳,仅是尚商坊那淌金流玉吞吐天下财富的大气象,更使他深深震撼了。平心而论,仅是咸阳一城的财富,两个赵国也难以抵敌。从咸阳出来,赵雍又生出了一个念头:走遍秦国,彻底摸清这个庞然大物。
说巧不巧,在蓝田塬下,赵雍意外地撞上了策马回营的上将军白起。两人由贩马说起,一时分外投缘。白起请乌斯丹来年秋季前为他提供五千匹胡马。乌斯丹慨然允诺,说是南下巴蜀买得一批丝绸之后,便北上为他筹划战马。白起大是高兴,邀他进入蓝田大营痛饮,还陪他里里外外看完了蓝田大营,尤其是备细观看了秦军的各种大型攻防器械,笑说秦军再有战马三万匹,便可力扫阴山诸胡,林胡可要小心了。乌斯丹哈哈大笑,说打不过便跑,林胡完不了,乌斯丹照样给你战马。那一夜,两人在白起幕府痛饮谈兵,白起竟毫不隐讳地对乌斯丹将军叙说了秦军二十多年来拔城二十座以上的六次大战,尤其是夺取魏国河内与楚国南郡的两次大战。乌斯丹听得全神贯注,末了笑问一句,上将军以为大战根基何在?白起也只笑着一句,在国力,国无实力,虽能数胜而终败也。乌斯丹借着酒意,突兀追问一句,秦之实力,赵之几何?白起哈哈大笑,乌斯丹将军,秦赵军力可比,国力实力不可比也。乌斯丹大为不服,赵国一败林胡再败匈奴,虽秦国不能,如何赵国实力不堪比秦了?
白起掰着指头数了起来:“秦之关中陇西抵赵国腹地两郡,秦之上郡北地两郡抵赵国雁门、代郡,秦之商於抵赵国新设之云中郡;除此之外,秦国还有千里巴蜀、六百里南郡、三百里河内,赵国拿甚相抵?”乌斯丹还是不服:“赵国北部有万里草原,巴蜀荒山野岭穷极山乡如何能比?”白起哈哈大笑:“乌斯丹将军,巴蜀虽丰饶不及关中,然绝非穷极之地,你信也不信?”“不信!”乌斯丹硬邦邦一句。“好!”白起酒气醺醺地一拍案,“乌斯丹将军也不用山道跋涉,我派一只战船,你只从夷陵溯江直上巴蜀如何?”
这样,赵雍轻快简便地直接进入了巴蜀。且不说巴郡峡谷大江的战船打造、精铁冶炼、丝绸药材已令他大为震撼,当他站在岷江岸边,遥望村畴相连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热气腾腾的蜀中沃野平川时,关中沃野的景象在他眼前蓦然闪现出来。虽说目下的岷江多水患,但安知秦人不能治了岷江?果真岷江水患消失,蜀中之富庶无异天府。那时的秦国,又是如何?几乎整整一个时辰,他只愣怔地站着望着想着,没有说一句话。
东出峡江,再踏南郡,他已经对秦国由衷地生出了敬意。同是战国争地,哪个大国都曾经有过夺地几百里的胜利,可能如此快速稳定地将夺地化入一体法度,而立即形成本国有效实力者,谁个做到了?赵国得齐国济西三百里平原,至今仍是地广人稀,既留不住原来的齐国人,赵国人也不愿迁入,只能做平原君封地而已。魏国曾经占领秦国河西之地五十余年,始终是治不化民地不养人,魏惠王时反倒成了魏国累赘。齐国灭了宋国,守了十年也没焐热,宋人离心离德,最终也成了不得不撒手的一块火炭团。燕国灭了齐国六年,除了大掠财货,最终还是两手空空。楚国更是吞国吴越数千里,可硬是将吴越之地弄得反而不如春秋之吴越那般富庶强盛了。即便韩国,也曾经灭了郑国,后来又抢占了上党要塞,可吞地之后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都城新郑远不如郑国子产时期繁华富庶,上党山地的民众更是穷得大量逃亡,连守军给养都难以为继了……
凡此种种,都教赵雍辗转反侧不能安席。
你不得不承认,秦国是一个全新的战国——法令完备,朝野如臂使指;农人入秦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得财货之利,百工入秦得器用之富,精壮入军得战功之赏,士子入秦得尽才之用;如此之邦,士农工商趋之若鹜,如何不蒸蒸日上?天地间却有何种力量能够阻挡?相比之下,赵国还远远不够强大。要在战国之世立足,赵国必得另辟蹊径。
长史,秦国官职,相当于国君秘书长。
关市,秦国掌管市易与商业税收的官员。
四 雄心错断 陡陷危局
赵雍开始了果断的行动。
这是他历来的秉性,谋不定不动,一旦谋定,则是无所畏惧地去实施,纵有千难万险亦绝不回头。这日暮色降临之时,他钻入一辆四面垂帘的篷车,径直来到肥义府邸。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肥义似乎并没有感到惊讶,只将赵王迎进府邸便肃然就座。听赵王侃侃说起了一冬一春的种种神奇游历,直说了一个多时辰,赵雍方才撂出一句:“要与秦国比肩相抗,便要内修法令,外拓六千里国土!”
“老臣愿闻我王细策,法令如何修?六千里如何拓?”肥义心知赵王已有成算,先问得一句。
“内修法令,是推行第二次变法,与秦国一般,废黜封地,凝聚国力。”
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肥义嘴角一抽搐:“拓地如何?”
“北灭燕国,西灭中山,占据阴山漠北三千里!”赵雍斩钉截铁。
“先走哪一步?”
“修法稍先。”赵雍慨然拍案,“修法但入正道,由你辅佐太子推行新法。我立即北上扩军拓地。再有十年,赵国当可与秦国比肩而立,逐鹿中原,决战高下!”
肥义良久默然。赵雍大是疑惑:“肥义,我之谋划有错么?”肥义长嘘一声,骤然一声哽咽扑地拜倒:“老臣请罪。”赵雍大惊,连忙扶住了肥义:“出事了?慢慢说,来,坐了,别急。”肥义入了坐席,感慨唏嘘地向赵雍诉说了一个颇为蹊跷的朝局变故。一时,赵雍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自从肥义任职左司过以来,纠察百官成为职责所在。二十多年来,无论肥义兼领何职,对左司过职责都没有丝毫懈怠。尤其是赵雍经常在外巡边作战,肥义更是加倍留心国中动静。赵国素来有兵变传统,且肥义自己也曾经参与,深知其中奥秘,所以早早就向各个权臣府邸通过各种方式安插了忠实小吏,随时向他秘密禀报权臣之异常动静。明知此等做法不甚妥当,肥义给眼线小吏们订下了三条法纪:其一,除了他所指定的事项与军政来往,不许窥探大臣寝室私密;其二,眼线小吏一律为左司过府吏员,领官俸办国事,但有谋私诬陷者立斩;其三,任何密报只许以他所指定的途径交他本人,不得对任何人泄露。由于谨慎周密,多年来没有出任何纰漏,权臣间也未见异常,肥义渐渐踏实了。
可正在肥义准备撤销此等人员时,却突然从平城老将军牛赞府邸传来一份密报:牛赞书房出现秘密书简,褒奖牛赞大义有节,将为靖国功臣。三日后又来密报:前书为太子赵章秘密送来,已经做特急羽书发往平城。不久,太子傅周绍府中也传来密报:连续三月,周绍竟有十六次与太子在书房晤谈到四更,内容不详,却也绝非讲书议政。在肥义浑身绷紧时,太子府密报来了:太子赵章与至少五名边将有秘密书简往来,内文不详。偏此时肥义已经是辅助太子坐镇邯郸处置国务的首要大臣,而赵王恰恰又正在穷追林胡的万里征途,肥义决意暂时不报赵王。此中根本原因,便是所有的边军将领都在征战之中,而邯郸守军又恰恰由肥义兼领;离开边军京军,权臣封地的少量私兵要进入邯郸,没有君王特出令箭王书,则肥义可立即诛灭。当此情势,纵然密谋是真,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动手。
然则赵雍连续征战两年,回到邯郸处置完急务又立马北上,又直下秦国,这件事便搁置在肥义密室三年之久。赵王此次回邯郸次日,太子府又传出密报:平城牛赞三将已经回书太子,内容不详,太子颇是振奋。肥义接报,以磋商国务为名,立即来到太子府查勘迹象。
太子赵章很是高兴,说定了几件事务,兴致勃勃道:“敢问相国,父王可是又要北上?”
“老臣只是辅政,不是相国,太子慎言。”肥义的黑脸没有丝毫笑意。
太子喟然一叹:“父王糊涂也!以卿之大功,早该做相国了。偏他年年用兵,无暇理得国政,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太子若有谋国之心,当向赵王明陈。”肥义神色肃然,“赵王洞察烛照,绝非昏庸之君,定有妥善处置。目下以太子为镇国,是将国政交付太子,无异于父子同王也。”
“父子同王?”太子揶揄地一笑,“赵章无非泥俑一个,任人摆治而已,相国当真不明就里?抑或敷衍于我?”
“老臣愚钝,只知辅助太子处置国务,从未揣摩他事。”肥义眼见太子心迹已明,多说则越陷越深,便借故告辞了。
肥义本当立即晋见赵王告知此事,却明知赵王闭门不出必在谋划大事,又不便突兀托出乱赵王心神。按照惯例,赵王有大举动之前必来找肥义商讨,肥义便一直隐忍到今日。说完这一切,肥义末了道:“若非我王说还要北上拓地,老臣也许还要寻觅机会再说。事已至此,老臣斗胆一言:我王多年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国政,若有大图,当先理国。”
赵雍脸色阴沉得令人生畏,良久默然,粗重地长吁了一声,“咚”地一拳砸在案上,霍然起身大步砸了出去。肥义分明看见了赵雍眼中的盈盈泪光,心中不禁猛然一抖。以赵雍之刚烈,若不能审慎行事,赵国立即便是乱云骤起,弄得不好毁于一旦也未可知。心念及此,肥义一骨碌爬起来赶了出去:“快!备车进宫。”
进得宫中,肥义也不求见,只钉子般肃然伫立在王宫书房廊下。他抱定一个主意:只要赵王发出兵符,他便要拼死阻挡;不管守候几多时辰,他都要牢牢钉在这里,绝不会离开半步。眼见书房窗棂的白布上映出赵雍沉重踱步的身影,时不时停下来长吁一声,肥义不禁老泪纵横了。没有赵雍,赵国能有今日?便是赵雍这身胆气,肥义也决意永远效忠赵王,绝不许任何乱臣贼子谋逆,也绝不许赵国再生兵变。
渐渐地,天终于亮了。肥义听见书房厚重的大门咣当开了,熟悉的脚步咚咚砸了出来。赵雍一句话没说,拉起肥义进了书房。一个时辰后,内侍总管匆匆走出书房秘密召来了国史令。直到中饭时辰,肥义与国史令才匆匆走出了王宫书房。
旬日之后,邯郸王宫举行隆重朝会。
朝会者,所有大臣都奉书聚集之会议也。一年之中,大朝会也就三两次,通常都是开春启耕一次,岁末总事一次,其余则视情形而定,或大战征伐或重大国政,总之是无大事不朝会。寻常时日的国务,都由丞相与几位重臣会商处置而禀报君王,或君王动议交由大臣办理。战国乃大争之世,国政讲求同心实效,否则不能凝聚国力而大争于天下。其时君王、丞相、上将军三根大柱支撑邦国,各自都有极大权力,远非后世愈演愈烈的君王集权,处置国务的方式也与后世的君王“日每临朝决事”有极大差别。总之,是以办事实效为权力目标,而不是以巩固王座及权臣各自地位为权力目标,端严正大的为政风气是实实在在的时代精神,权术之风远未成为弥漫权力场的魔障。朝会之日,不在都城的郡守县令与边军大将都须得赶回,而但凡朝会,也必有大事议决,极少礼仪庆贺之类的虚会。此次朝会正在赵王离开邯郸半年归来之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想到了同一件事——赵国一定要南下中原与秦国一较高下了。
这天是戊申日,赵武灵王即位第二十七年的五月初一。
邯郸王宫不大,一百多张座案在正殿分成东西两方,每方三大排,显得满当当的。那时的君臣关系虽则也是礼仪有格,却远非后世那种越来越扭曲的主仆甚至主奴关系。大臣议事,任何时候都有坐席。所谓朝会,既不是密密麻麻站成几排,也不是动辄三拜九叩山呼万岁,而是肃然就座率直言事。
“赵王上殿——”随着内侍一声长宣,坚实的脚步声咚咚回响着砸了进来,举殿大臣眼前不禁一亮。赵雍今日全副胡服戎装,一领火红短斗篷,一身棕色皮甲,一双高腰战靴,一顶牛皮头盔上插了一支大军统帅独有的红色雉翎,右手持一口骑士战刀,当真一个行将出征的大将军。虽说赵国胡服,然则国君朝会也从来不会如此全副戎装,大臣们不禁为之一振。
“参见赵王!”举殿大臣一齐拱手,一声整齐的朝会礼呼。
“诸位大臣,”赵雍须发灰白的黑脸分外凝重,也不在六级高阶上那张宽大的王案前就座,只拄着那口骑士战刀目光雪亮地扫视着大殿,“今日朝会,既非聚议北进征伐,亦非会商南下逐鹿,是要奠定国本根基。”两句话一完,大手一挥,“御史宣书。”
王座后侧的御史大臣大步跨前几步,站在了王阶边哗啦展开一卷竹简,浑厚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开来:“王命特书:太子赵章,才具不堪理国,着即废黜,从军建功;王子赵何,才兼文武,品行端正,着即立为太子,三月后加冠称王;本王退位,号主父,十年内执掌六军大拓疆土,并裁决军国要务;上卿肥义,才具过人,忠正谋国,着即擢升开府相国,总领国政,襄助新赵王统国。赵王雍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书毕——”
大殿中静得唯闻喘息之声,大臣们连礼仪所在的奉书呼应也忘记了,人人惊愕,目光齐刷刷瞪着赵王,尽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说到底,废黜太子、另立储君、国王退位、新任开府相国这几件事都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件都足以震动朝野。况乎还有新太子三月后称王、老国王自称主父却又掌军决国这两件匪夷所思的大变。更要紧的是,如此根本改变朝局权力的重大谋划,朝臣们事先一无所知,此等情势只有一个可能,便是宫廷中枢必有突然变故发生。否则,以赵雍之雄豪明锐,断无此等突兀决策。然则无论做何去想,一时间谁也难想明白,懵懂之中,谁敢轻易开口?
赵雍不说话,只拄着骑士战刀肃杀凛冽地钉在王座之前。
“赵王,老臣有话要说。”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嗡嗡作响,太子傅周绍颤巍巍站了起来,雪白的头颅抖得苍苍白发散乱在肩。
“说。”赵雍只一个字。
“赵王之书,大是昏聩也!”老周绍当先一句断语,接着感慨万端唏嘘不止,“太子当国,宽厚持重,百事勤勉。老臣日日在侧,唯见其诵书理政,无见其荒疏误国也。我王纵然明锐神勇,亦当秉公持政,罚其罪有应得。王座储君,皆邦国公器,虽一国之王不能以私情唐突也。今我王突兀下书废黜太子,不明而罪,不教而诛,何堪服朝野之心矣……”一席话愤激难当,老周绍竟突然喷出一口鲜血,软软地扑倒在了座案上。
饶是如此,大殿中也没有一丝动静,大臣们依然目瞪口呆地盯着手拄战刀凛冽肃杀的国王。赵雍只淡淡一句“太医救治”,又骤然一声大喝:“赵章出座!”太子赵章为主政储君,座案独设在王阶左下,与大臣座区相隔六步,老周绍声嘶力竭地呼号时,赵章已经是冷汗如雨牙关紧咬,骤闻父王一声大喝,情不自禁地一个激灵站了起来,木然走到了王阶下的厚厚红毡上。
“赵章,你与多名边将密书频繁,可有此事?”
“有。”倏忽之间,赵章神色坦然。
“与周绍常彻夜密谈,可是学问辩难?”
“不是。”
“可曾以相国之位利诱大臣?”
“……有。”赵章突然一颤,终究还是稳住心神答了一句。
“诸位大臣可曾听见了?”赵雍冷冷一笑,语气骤然凌厉,“身为储君,继位指日可待。当此情势,不思同心谋国,叵测之心匪夷所思。百年以来,赵国内忧外患难以喘息,但有兵变,哪一次不是国乱民乱?说到底,赵雍将这王座看得鸟淡!但能使赵国大出天下逐鹿中原,与强秦一决高下,谁入王座赵雍都服,连同诸位大臣在内,都是一样。燕王哙都能禅让子之,赵雍做不得么?然则,秉国须得正大谋划,阴谋而致乱,赵雍纵死不能同流!”话语落点之时,赵雍的骑士战刀锵然出鞘,随着一道寒光闪亮,九寸厚的王案噗地掉了一角。赵雍收回战刀,长长地喘息了一声,“三个月后,赵雍便不是赵王了。何以如此?非是赵雍执一己意气,邀天下之名,而是实实在在想将繁琐国政交与明君正臣,赵雍只做一上将军,征战天下,为赵国大业犯难赴险,虽万死不辞!赵章之行,无端生乱,非当机立断不能根除后患。赵何虽则年少,然文武皆通,行事端正,早登王座,有尔等正直老臣辅佐,可免赵国再生变乱。这便是今日决断由来。诸位也无须计议,但尽其职便了。”
大臣们虽然大大松了一口气,却还是没有从这霹雳闪电般的变故中理出头绪来,依然还是愣怔懵懂着,谁能轻易站出来计议一番?听得最后一句,纷纷左顾右盼站起来准备散朝了。正在此时,突然一声高喊:“赵王不公——老臣有话!”众臣蓦然回首,平城老将牛赞踉踉跄跄地从后排冲了出来。
“本王不听!”赵雍大喝一声,猛然转身大步咚咚地砸了出去。
此时赵武灵王的威权正是极盛之期,举国奉若神明。更兼寻常时日,赵雍也从未有过如此武断之举。大臣们震骇之下,只从处置亲子其心必苦去体察,谁也不想在此时与赵王较真,此时见赵王愤然离去,也纷纷出殿去了。空落落的大殿中,只有牛赞几个边将木呆呆地站着。“走!回平城!总有我等说话时候!”老牛赞一挥手,与几员大将匆匆去了。
>
一 横扫千军如卷席
胡服骑射两年后大见成效,赵国练成了三十万精锐新军:十万劲装步兵,全部驻守赵国南部关隘以应对中原;二十万胡服飞骑,则全部驻守长城一线。第三年,赵雍将邯郸国务交肥义辅助太子赵章执掌,自己北上长城,准备大举廓清边患。
公元前305年初夏,赵军首战突袭林胡大本营,拉开了廓边拓地的序幕。
战前,赵雍与楼缓、廉颇、牛赞精心筹划,已经对林胡各部族游牧地带与黄旗海大本营之兵力分布了如指掌,突袭路径反复探察无误。更要紧的是,楼缓早早已经派出十余队“商旅”深入草原,名为与林胡通商,实为在赵军沿途筹集囤积大量马奶子与牛羊熟肉。赵军的总部署分为三路:楼缓坐镇雁门关防务,同时集结庶民马队牛车为大军输送给养;廉颇率领十万飞骑驻扎雁门长城之外,以防东胡楼烦突然劫掠以及林胡突围南逃,并随时准备出动策应;赵雍亲率十万飞骑,以牛赞为前军大将,直捣黄旗海。
四月末的一个夜晚,赵军十万轻骑从雁门关外出发,偃旗息鼓飞向了东北方辽阔的草原。恰恰是一夜一日,赵军飞骑抵达于延水上游的山地河谷。一夜休整歇息,五更时分赵军出动,恰在天色将亮未亮之时,轰鸣的雷声骤然在林胡大本营炸开。
骄横的林胡部族根本没有料到赵军竟敢深入黄旗海,仓促应战,两个时辰后不能抵敌,直向西南方的岱海草原逃去。连续西逃三日,素称剽悍灵动的林胡骑兵竟无法摆脱赵军飞骑的穷追猛打。情急之下,林胡单于召各大部族头人紧急聚商,认定这是赵雍的孤注一掷,若拼力杀回一举战胜,或可长驱南下。于是,林胡部族以岱海山塬为依托,聚集全部族人可战者三十余万,要与赵军殊死一搏。赵雍见林胡大军突然死战不退,立即明白了其中奥秘,在下令牛赞狠狠咬住林胡主力的同时,即刻飞书调来廉颇的十万飞骑参战。
三日之后,两支大军共五十余万骑兵,在岱海草原展开了旷古未闻的大拼杀。激战三日,林胡部族死伤二十余万,终于仓皇北逃。赵雍下令廉颇率大军回防,毫不犹豫地亲率六万飞骑向北穷追林胡。连续两个月追击,大小接战三十余次,林胡每战必败,只有望风而逃。在炎炎盛夏到来之时,赵军已经追到了大漠茫茫的北海,南距长城已是数千里之遥,赵雍这才下令停止了追击。
一战根除林胡大患,赵军飞骑威震大草原,诸胡匈奴大为震动。
次年开春,已是强弩之末的东胡部族联兵西北匈奴诸部,东西两路大举南下,要夺回阴山以东的林胡大草原。飞骑军报传来,赵雍哈哈大笑,鸟!我正要一鼓作气,他竟打上门来,天意也。长城下一番计议,赵军兵分三路迎敌:牛赞率部三万向东迎击东胡,楼缓率军三万居中前出岱海策应,赵雍自己则亲率飞骑大军十四万,以猛将廉颇为前军大将,飞骑出云中草原截杀匈奴骑兵。
西北方的戎狄诸部臣服秦国之后,从茫茫西域不断流窜迁徙到阴山北部的匈奴诸部便逐渐强大起来,已经隐隐然对秦赵两国形成了压顶之势。但其时秦国军威正盛,匈奴畏惧于秦军战力,尚不敢对九原、云中以南的秦国上郡大肆骚扰,于是对赵国北部的大草原垂涎欲滴。然则,这时林胡东胡压在赵国头顶,占据着这片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匈奴也不敢轻易对林胡东胡公然挑衅。所以长期以来,匈奴尚没有对赵国形成直接威胁。如今,最是剽悍善战的林胡丢下如山尸骨消遁而去,东胡不足以对抗赵军,纵是联结南面的楼烦,也同样不是赵军对手。放眼草原大漠,唯有新崛起的匈奴堪与赵军一战。于是,东胡首领派出飞骑特使,约请匈奴诸部起兵,打败赵国后共分林胡草原。匈奴单于大喜过望,召来诸部小单于一说,人人欢呼雀跃异口同声,林胡猎豹无能,若遇我匈奴大熊,必将赵雍这只肥鹿撕成碎片踩成肉泥!
战国中期,匈奴的强悍凶狠尚是初显,并不为中原战国所重视。除了秦赵燕三国,其余中原战国对匈奴可说还是不甚了了。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华夏,匈奴之患才日渐成为最大威胁。及至两汉屡遭匈奴之大害与多次对匈奴大反击之后,匈奴两个字便成为中国整个北部边患的代名词,成为中国的朔方噩梦,以致有了“四夷为中国患者,莫如北族”之恐怖心。直到近世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林则徐仍然疾呼:“英法诸国皆不足患,终为中国患者,其北方俄罗斯乎!”这是后话。
究其源流,匈奴是一个源于中原而杂成于阴山漠北地带,且不断聚散分合的奇特的游牧族群邦国。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作为游牧群邦国,只存在了五六百年,东汉三国之后渐渐解体,星散复原为北方诸胡。春秋之前,匈奴的前身部族散布于中原腹地,及其四周的蛮夷山地草原之中。五帝与夏王朝时,匈奴前身部族叫做荤粥,殷商时叫做獯粥,西周时叫做猃狁,春秋时叫做猃狁。直到战国中期,才有了匈奴这个名号。后来的两汉之世,对匈奴详加揣摩考证,认定匈奴是山戎、犬戎、赤狄、白狄、昆夷、畎夷等部族被驱赶出中原后的残部聚合,匈奴这两个字音,则是中原人听胡字多有转音而最终的念法。两汉尚未顾及的一点,便是此时的匈奴,还融合了从遥远的西方向东方茫茫大草原流动迁徙而来的罗马流亡部族,以及后来被称为罗刹国、鲜卑国、五胡等的北方游牧族群。大要而言,三代之时诸胡部族尚是中原最大的威胁,所谓匈奴还正在成型,还没有成为北方大漠草原部族的总称。直到数百年后匈奴政权大体成型,诸胡残部融合成型,匈奴始告形成。此亦后话。
赵军久与胡人周旋,对北方部族的动静自是着意汇集。尤其是赵雍即位,对北方胡人久有图谋,力行胡服骑射的同时,派出了几十支商旅深入胡地,对北方所有大部族都做了一番实地探察。商旅斥候们的种种描绘,终使赵雍心头烙下了一个深重的印记:匈奴凶悍无文,必是赵国劲敌。
这时的匈奴,总人口不过两百余万,只大体相当于赵国一两个郡的人口而已。匈奴有三十余个大小不等的部族,其自治情势犹如中原夏商周三代的诸侯。匈奴总首领,呼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孤涂者,天之骄子也;单于者,广大无边也。此等意思,中原人直到数百年后的西汉才弄得清楚。战国之世,只是依音直呼其为“单于”罢了。为了与其部族首领的小单于区分,便将匈奴总头领简单呼为“大单于”。匈奴是滚雪球般壮大成型的。无论是千百年前来自中原的游牧族,还是后来从西从北遥远迁徙来的游牧族,但凡来族,只要臣服于既定的匈奴部族势力,便可得到一大片草原湖泊定居;除了打仗时共同出兵,并对大单于有些许年贡,寻常游牧生计各部族完全自治自立。便是族群最高首领的大单于,也须得首先是某个特定大部族的首领,否则没有实力在打仗时统驭诸部。因了辖制松散,流动迁徙的诸多游牧族乐于归附匈奴,终于在战国中期成了气候。
商旅斥候们回报说:匈奴无文字,无文书,凡事但以言语约束。匈奴无成文律法,无固定牢狱,最高“刑罚”也只关押十日,寻常时日全部囚犯不过数人而已,凡事皆以约定俗成之风习处置。匈奴人风习蛮荒,自大单于之下,皆食畜肉不食五谷,以各种兽皮为衣,以旃裘为铺盖而卧。举族以老弱为贱民,以壮健为尊贵,青壮食肥美之肉,老弱只能食弃骨野果。纵是首领单于,老去便得交权,否则要被青壮承袭者无情杀死。父亲死,儿子以母为妻;兄弟死,剩余兄弟分其妻为妻,男女杂交无所顾忌。匈奴人有名无姓,粗粝剽悍,以骑射为能,少儿便能骑羊引弓射鸟,长成则畜牧游走并射猎禽兽为生。匈奴人的兵器只有三样:控弦、弯刀、。控弦是匈奴对弓箭的叫法,是一种三五尺长的铁柄短矛。远则射箭,中则掷,近则弯刀拼杀,是匈奴的主要战法。匈奴人战功无封,但以战俘与掠来财货归己而已;勇士但斩敌首,头领便赏赐一卮酒以为激励。是故匈奴人唯利是争,争夺草原牧场及抢掠杀戮从来不顾死伤。寻常时日,也是人不弛弓,马不解勒,随时准备厮杀。辄遇夺利则死战不退,但有逃遁者则视为最大耻辱。若此战无财货土地人口之利可夺,纵单于下令,也是鸟兽星散而去。
凡此等等,都使赵雍得出评判:匈奴骑兵此举要夺取岱海草原,其利丰厚无算,必是更加凶悍。此战若是匈奴得手,赵国头顶便会压来一股比三胡更为强悍的势力,赵国将岌岌可危。此前赵军从来没有与匈奴交过手,必须自己亲率大军决战,方可万无一失。
四月初夏,赵雍大军从秦国头顶过云中,正正堵在匈奴西来的必经之地——阴山草原的东口,要在这里与匈奴大军做殊死一战。
此时大河北岸的云中、九原虽是秦国北部要塞,但除了城堡,秦军势力还远远不足控制秦长城以外辽阔的阴山草原。北起燕然山、狼居胥山的匈奴大本营,南至阴山的数千里草原,都是匈奴诸部的游牧区域。秦军正在中原征战,尚无力北出长城驱逐匈奴。匈奴也畏惧秦军,只敢在阴山草原游牧,而不敢将大本营南迁阴山草原。如果匈奴此战成功,夺得阴山草原东部的岱海草原,则势必将大本营单于庭迁到水草更肥美的阴山草原或岱海草原,对秦赵两国立成压顶之势。
此等大势,赵雍看得一清二楚。大军出动之时,前军大将廉颇建言,西进二百里便当扎营,无须越过云中,以免在此时与秦国冲突。赵雍大手一挥,进!越过云中才是最好的战场,秦国此时要发昏掣肘,赵雍一并拿下云中九原,给芈八子母子点颜色看!
当赵军隆隆开过云中长城外时,秦军守将嬴豹立即飞骑报入咸阳,请求出击赵军后路。旬日之后,咸阳特急羽书飞到,非但严令云中九原之秦军借道于赵军,且特附一道宣太后手令:若赵军不逮,秦军须立即开出长城助战,违令者杀无赦!嬴豹本是秦军铁骑猛将,得令立即整顿三万军马,做好了随时出击匈奴的准备。如此一来,赵军平安无事地越过了云中长城,西进一百里,在云中九原之间选择了两山遥遥对峙的一片大草原做战场。
五日之后,当以逸待劳的赵军已经隐秘部署就绪之后,斥候飞骑来报:匈奴大军二十余万已抵达阴山西麓,却突然扎营休整,不知何故?
“今日何日?”赵雍突然问。
廉颇答道:“四月二十九。”
赵雍大笑:“天意也!老将军,变个打法!”
“大兵压境,何能仓促变军?”老成持重的廉颇大是困惑。
“老将军忘记了?”赵雍笑道,“匈奴习俗:随月盛壮而攻战,月亏则休战退兵。此次千里南下,却正赶上月末抵达阴山,必在阴山后扎营休整旬日,待到月圆之时东进攻我,岂有他哉!”
廉颇又皱起了眉头:“此节原是无差。只是他住得半月,将我军部署探察明白,却难收突击功效了。”
“岂容他安然半月?”赵雍冷冷一笑,“何为天意,便是我说的变个打法。”
廉颇思忖一阵,恍然惊喜道:“君上是说,夜袭大战!”
赵雍拍案而起:“对!夜袭大战,给匈奴蛮子猛灌一坛赵酒!”
次日入夜,大草原月黑风高。赵军十万飞骑衔枚疾进,分为三路翻过阴山直扑匈奴大营。匈奴骑兵是各部族自为军营驻扎,相互间根本没有战场呼应所需要的距离,只是拣水草方便处各自扎营罢了,近者拥挤成片,远者则三五里间隔不等。说是营区,却没有壕沟鹿砦之类必备的防守屏障,更兼为了轻便,匈奴人从来都是开春行军不带帐篷,但遇夜宿,点起无数篝火堆烧烤牛羊大喝马奶子,吃饱喝足裹着毡片子呼呼大睡,每个营圈外只有星星点点的巡视哨兵,如大雁宿营一般。及至中夜时分,遍布阴山西麓大草原的篝火渐渐熄灭净尽,无边的鼾声夹杂着战马时断时续的喷鼻低鸣,浓浓的烧烤牛羊的腥膻夹着马奶子的酸甜酒气,随着浩浩春风在草原上弥散开来,确切无疑地向大草原宣告着——匈奴大军在此。
正是子时,阴山西麓突然山崩地裂,隆隆惊雷阵阵飓风从四野压来卷来,在漫无边际的匈奴野营地回旋炸开。匈奴大军骤然惊醒,人马四野窜突自相拥挤践踏,片刻间死伤无算。大约半个时辰后,匈奴各部族终于在各色尖厉的号角声中渐渐聚集起来,分头做拼死厮杀。赵军原本是三路突进,每路又都以千骑队为单元沿所有湖泊河沟间楔入分割,将二十万匈奴大军分割成了数十个碎块绞杀。方圆数十里的大草原战场上,两军三十余万骑兵整个缠夹在了一起,展开了殊死搏杀。赵军有备而来,不举火把,只每个骑士臂缠宽幅白布,战马尾巴也绑缚一片大白布以做呼应标记。匈奴军却是素有月黑不战的习俗,原本料定赵军无论如何不会翻过阴山寻战,打算在秦国长城外养精蓄锐半月避过月黑月残之期,而后一鼓东进。毕竟,阴山从来都是匈奴部族之游牧区域,匈奴不寻衅于秦赵已是饶了尔等南蛮,赵国如何敢到这里了?大熊在林,自然是怡然自得,一心只做如何抢得更多财货牛羊战俘的大梦,谁能想到刚到阴山就打仗?
猛遭赵军暴风骤雨般的夜袭,匈奴军大乱之后纵然死战,却惊讶万分地发现,赵军之凶悍凌厉丝毫不输于匈奴的白熊猛士。更令匈奴大单于大惊失色者,这赵军在黑夜拼杀,有如鬼魅附身浑身长眼,但有白熊猛士占优,立即有赵军猛击白熊猛士身后。惯于单骑劈杀的匈奴猛士,最擅长的两样兵器——弓箭短矛,在这漆黑夜晚相互缠夹拼杀之时一无用处,只剩下与赵军刀剑劈杀一条路了。偏匈奴弯刀是老铜刀与新铁刀混杂,远不能与赵军之清一色的精铁坚钢弯刀相比,但闻叮当呼喝之中,匈奴战刀时有砍断砍钝,匈奴猛士只有抡起铁片子胡乱猛砸过去。
突然,凄厉的长号划破夜空,连续三声,匈奴乱军潮水般向北卷去。
赵雍一声令下:“大单于要退,鸣金收兵。”
廉颇前军刚刚收拢,北方山口喊杀声大起。廉颇高声请命:“君上!我四万截杀大军已与匈奴接战。不若从后掩杀,一战击溃匈奴。”
“不!”浑身浴血的赵雍狞厉地一笑,“不要击溃,我要开膛破腹!”
“嗨!”廉颇一挥大手高声下令,“全军将士,跟我齐喊:匈奴大单于——敢与赵军明日决战——放你整军——”漫山遍野的呐喊如阵阵雷声滚过草原,随风卷去。片刻之间,两骑举着火把飞来,遥遥高喊:“赵雍听了,我大单于令:明日决战,谁趁夜脱逃,谁不是大白熊!”立马高岗的赵雍不禁哈哈大笑:“鸟!谁要做你那大白熊了?回你大单于:明日决战,谁趁夜脱逃,谁是大黑熊!”
“错!谁趁夜脱逃,谁不是大白熊。”
“鸟!还非得做你大白熊?”赵雍笑不可遏,“依你,谁逃谁不是大白熊!”
“明日日满,阴山向阳牧场——”随着一声高喊,匈奴飞骑消失在北方暗夜。
“撤回截杀,后退十里扎营。”赵雍发令完毕回头高声道,“老将军,匈奴还没怕我赵军。匈奴蛮子只认打,打不狠他记不住。仅是赶走不行,须得一战杀得他血流成河!”
“君上大是!”廉颇抖动着血红的大胡须,“他还怕我趁夜脱逃?大白熊咬死仗,给他个杀法看。”
夤夜收兵,赵雍甲胄未解,立即召将军们密商筹划。计议一定,赵军立刻开始了偃旗息鼓的秘密移动,两个时辰后全部准备就绪,各个营地立即弥漫出粗重的鼾声。及至太阳升起在山头,所有隐隐弥漫的鼾声一齐终止了。此时,辽阔的阴山草原阳光明媚,中原虽则已经是田野金黄的仲夏,然在这里却是春风方度草木新绿,一片清凉爽和的无边春意,丝毫没有燠热之气。将近正午,隐隐沉雷自阴山西麓渐渐逼近,山口一面红色大纛旗缓缓地左右大幅度摇摆起来。
赵军西向迎敌,大营遥遥对着西方的阴山谷口。赵雍的中军行辕扎在大营南侧靠近秦长城的一座最高的山丘上。眼见红旗大摆,赵雍立即下令:“飞骑出营!强弩营列阵!”中军司马高声传令,行辕三丈多高的云车望楼上一面黑色大纛旗向西三摆,一面白色大纛旗向东三摆,随即山下响起急促嘹亮长短不一的牛角号声。号声之后,赵军大队骑兵隆隆开出,在大营壕沟外南北两翼伸展,由无数十十小方阵列成了纵深五六里的阵形。从山头行辕遥遥鸟瞰,恍如迎着西方山口的两柄红色长剑。两翼飞骑身后,是横宽十里的六道三尺壕沟,每道壕沟间距十步,三万张强弩全部整肃排列在六道浅壕沟之中。强弩阵两侧,则各有五千飞骑散开,随时准备截杀突过强弩箭雨攻来的匈奴死士。
赵军堪堪就绪,阴山谷口骤然如大河崩决,匈奴骑兵犹如奔腾出峡的怒潮涌出山口散开在草原,翻卷呼啸着隆隆压来!片刻之间扑到两箭之地,匈奴潮水慢了下来。历来骑兵接战都是展开厮杀,这赵军却两条线一般守在两边不动,中间宽阔的草原一人一骑没有,远处大营赤裸裸露在那里却是甚个魔法了?若在昨日之前,匈奴骑兵自不理会你如何摆置,只潮水般杀去便是,然则昨夜一战匈奴全军死伤八万余,今日余悸在心,一见赵军似有诡异,不觉慢了下来。在这刹那之间,匈奴大单于带着本部族三万骑士已从中央突前,弯刀一挥嘶声大吼:“赵军大营有财货女人!谁抢得多谁是大白熊!杀——”骤然之间,匈奴潮水又呼啸翻卷着压来,遍野马蹄如雷刀光闪亮,遍野都飞舞着白色的翻毛皮袄与黄色黑色的飘飘长发,杀声震动原野,山崩地裂一般。
与此同时,山顶行辕三十面战鼓如惊雷大作。赵军两翼骑兵呐喊大起,从白色洪流两边如两道红云飞掠而过,不冲匈奴群骑,却直向两边包抄过去。匈奴骑兵也不管你如何跑马,白色洪流只呼啸漫卷着向赵军大营压来。便在两箭之地,匈奴骑士驰马前冲间人人挂刀弯弓长箭上弦,立即万箭齐发,箭雨密匝匝如漫天飞蝗倾注赵军大营。齐射方罢,战马已前冲到距敌三十步之遥,此时匈奴骑士第二波飞兵出手——万千短矛()一齐掷出,间不容发之际飞马劈杀长驱直入。这是匈奴骑兵最有效的战法:一箭之地万箭齐发,三十步之外短矛齐掷,在这急如骤雨密如飞蝗般的两波飞兵猛烈击杀之下,对手惊慌溃散,匈奴骑士的闪亮弯刀已随着惊雷吼声闪电般劈杀过来。此等战法之威力,天下大军鲜有抗得三五个冲击浪潮者。匈奴崛起于强悍的胡族之林,更在五六百年间一强独大,并对中原强兵战国形成巨大威胁,所仗恃者正是这凶悍无伦的冲锋陷阵之法。此时匈奴白日作战,一则拼死复仇,二则没有了月黑缠斗,弓箭短矛大显身手,自然更是凶悍之极。
强中更有强中手,匈奴大军这次可是失算了。
在匈奴大军隆隆压到两箭之地,骑士弯弓搭箭的刹那之间,赵军大营奇特的铜鼓声轰轰轰三响,横宽十里的六道浅壕沟中骤然立起了六道红色丛林,随着一声整齐轰鸣的呐喊:“放——”万千红色箭杆在一片尖厉的呼哨中密匝匝猛扑了出去,如此一波还则罢了,偏是六道红色丛林一道射罢立即蹲伏上箭绞弩,后一道接着立起射出,六道强弩此起彼伏轮换齐射,箭雨连绵呼啸,毫无间歇地一气倾泻了小半个时辰。匈奴骑士射术固精,也只是援臂弯弓靠膂力射出,百步之外便成飘飞之势,更兼人力引弓上箭,纵是连射也必有间歇,何况每个骑士箭袋最多只能带箭二十支(寻常在十支左右),却能射得几何?赵军却是中原弩机,强大座弩多人操持,可一次上箭十余支连射,三尺箭杆粗如木棍,箭镞长锐如同匕首,有效射程可达三四百步。单兵轻便机弩用脚踏上箭,虽是单发,射程也在二百步之遥。赵军原本是飞骑轻兵,只带得座弩两百架,单兵机弩却是六万有余,皆由力大善射者任之。赵雍与诸将昨夜密议,将四万骑士临时改做弓弩营,两百架座弩居中,三万单兵弩环绕,决意给匈奴野战骑兵以迎头痛击,而后再一体截杀。
匈奴骑兵十二万,此刻全部密集在这十里草原猛冲猛进,突遇这闻所未闻的锐利长箭急风暴雨般连绵扑杀,任你马头人身,尽是噗噗洞穿,连人带马钉在一起轰然倒地者尽在眼前,威力直是比匈奴骑士全力掷出的短矛还要骇人。片刻之间,人马一片片倒下,任你汹涌而来,也是无法冲过这红色帷幕般的漫天箭雨。大单于一声大吼,回马!惊慌的匈奴大军又漫山遍野卷了回去。
此时,山头行辕的“赵”字红色大纛旗急速挥动,战鼓隆隆紧响,原先两翼包抄的红色骑兵顿时在大草原展开,杀声震天地冲入匈奴骑兵群。与此同时,阴山西口也潮水般涌出大队红色飞骑,正正堵在了匈奴正面。赵军大营两侧的一万骑兵也同时发动,从匈奴身后掩杀过来。匈奴大单于嘶声吼叫,杀啊!死光就死光!匈奴骑士也是遍野怪吼,散乱拼杀,毫无退缩之象。
山头赵雍看得一阵,脸色越来越是阴沉:“死战令!”话音落点,中军司马一声大吼:“金鼓号角齐鸣!誓死一战!”刹那之间,山头三十面战鼓三十面大锣百余支长号隆隆嘡嘡呜呜地交相轰鸣在辽阔的草原战场,那面红色“赵”字大纛旗也在骤然之间竖起了两支雪亮的旗枪,平展展地悬垂在了湛蓝的天空之下。辽阔草原上的红色骑兵顿时杀声震天动地,一面“廉”字大旗于万马军中如同飞舟劈浪,直冲匈奴大单于的白熊大旗。几乎同时,赵雍亲率三千护卫飞骑狂飙般卷下,泰山压顶般杀向匈奴中央白熊大旗。两支强悍的骑兵大军便在阴山脚下展开了真正的殊死拼杀。
太阳落山之时,大草原终于沉寂了。红色的骑士,遍野的鲜血,与火红的霞光融成了无边的火焰,辽阔的草原颤抖着燃烧着,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死一般的沉寂。
“万岁!赵军万岁!”陡然,长城脚下传来了遥远而清晰的欢呼。
“君上,秦军在庆贺我军!”中军司马飞骑来报。
“秦军?”立马山头的赵雍不屑地笑了,“清点战场,明日回军。”
阴山之战,赵军斩首十八万余,悉数斩杀匈奴大小单于头领百余人,匈奴仅万余人突围逃走。与此同时,东线也传来捷报:牛赞大军大破东胡,斩首八万,东胡大首领及其部族头领二十余人尽皆被生擒。东西赵军共死伤六万余。赵雍回军雁门长城,休整三月补充兵员,并立即论功行赏安置伤兵。秋风方起时,赵雍又亲率大军十万进入雁门关,直压中山国与楼烦头顶,要一鼓作气根除楼烦中山之患。
北海,今蒙古国以北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百余年后,西汉霍去病大军又一次穷追匈奴,控制北海。
旃裘,即毡裘,用兽毛织成的毛毡。
,音chán(蝉),铁柄短矛,类似中原的短戟,却更为轻便。
卮,古代酒器,与爵、杯、觥等相若。
狼居胥山,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地带。
二 战国之世的最后一顶王冠
三胡之中,楼烦最弱。边患之中,中山不强,然却最令赵国头疼。
楼烦乃北胡部族,大约随春秋初期的蛮夷大举入侵,进入中原晋国的北部,立邦国建楼烦城邑。在齐桓公结盟诸侯“尊王攘夷”的中原大驱胡时,楼烦部族大部北逃草原大漠,余部臣服晋国。后来晋国内争剧烈,楼烦部族又与中山部族一起返回复国。魏赵韩三家分晋之后,楼烦与中山国一起成为赵国西邻。楼烦恰恰卡在雁门关之南,犹如楔在赵国咽喉的一颗钉子。中山国恰恰钉在西腰,向南一过井陉关要塞险道是赵国腹地,犹如插在肋部的一把尖刀。论实力,这两个部族邦国加起来,也未必堪与赵国一战。威胁处在于,楼烦中山看准了赵国南有中原强敌、北有林胡东胡边患,投鼠忌器,不敢对自己做灭国大战,便依着游牧习性经年对赵国骚扰掠夺。赵若调集大兵迎战,游牧骑兵便流云般消失在崇山峻岭之间,堪堪退兵,他又如影随形般贴将上来。春耕抢牛羊,夏忙抢麦粮,秋收抢谷黍,冬藏抢民户,任你何时何地,时时处处都可能是楼烦中山的劫掠时光,当真是赵国民众的心腹大患。但提中山楼烦,赵人莫不咬牙切齿骂一声:“中山狼!楼烦狈!狼狈为奸,寝皮食肉!”
论情势,此时的楼烦尤为可恶。非但盘踞雁门关之南钉在赵国边军之后,而且经常绕过雁门关北出赵国长城游牧,直达岱海黄旗海一带草原,硬是对赵国视若无物肆意挑衅。赵雍决意自北向南,剔除两块心腹大患,打通雁门关平城一线南下赵国的宽阔通道。
赵军大兵压境,楼烦部族早已惊慌失措。匈奴大军清一色二十万精骑都一举被赵军撕扯成血肉碎片,楼烦举族不过十万步骑,岂能当得杀气正盛的赵军?更要紧者,楼烦部族陷在长城之南,与草原诸胡相比,抢掠虽是便捷,却也有一致命伤——但遭赵国主力大军压顶断路,便难得诸胡救援,更何况诸胡匈奴已经望风而逃了。惊慌之下,楼烦部族头领竟率大部精壮族人西北出山道秘密北逃了。留下的十余万老弱病残女幼,只有举族降赵。赵雍不战而屈楼烦,立即设立雁门郡,将雁门孤关变成了辖地近千里的边郡。顺便提及的是,楼烦部族北逃后数十年,被卷土重来的匈奴吞并,被“封”于河套南部的草原,成为匈奴对抗秦帝国大军的前哨部族。匈奴解体消散之后,楼烦部族也永远地消失星散了。
赵雍大军趁势南压,直逼中山国腹地都邑。
论实力,中山国虽然已经称王,却实实在在一个滑稽可笑的穷邦弱族。举国人口不过百余万,兵员号称三十万,实际能战者不过十万,且全部是没有重型器械与精良装备的轻兵。究其实,快速深入他国抢掠民众,自是气势汹汹绰绰有余,然则与赵国此时的新军相比,几乎不堪一击。当此之时,赵国大军已经是脱胎换骨的新军了。从根本上说,赵雍发动的胡服骑射仅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却是以轻锐快速为目标的军制大变法。两年之中,赵国上下同心,以惊人的强韧快捷,同时在旧军改制精编、新兵员征发训练、兵器甲胄全面更新、粮草给养便于携带诸方面进行了根本改革,赵军已经成了与秦军具有不同特点而又堪与秦军抗衡的最强大新军。而此时的游牧部族根基的中山国,无论在军制、兵器、国力、兵员数量、士兵战力诸方面,都已经远远不能与赵军相比了。
无奈之下,中山王派出特使郊迎赵军,向赵雍提出愿割四城以换取罢兵。
赵雍哈哈大笑:“罢兵?也行!除中山都邑之外,六城全割与赵。否则,战场见。”
其时中山国只有七城,割去六城,中山国岂不成了赵国汪洋中的一座孤岛?特使不敢应承,立即回报中山王。中山王立即召来丞相上将军一班大臣商议,可偏是谁也不做声。
数十年前,中山国跟风,在魏惠王发动的“五国相王”中称了王。王冠加顶,中山国君臣兴奋得手足无措,立即学着中原战国变法起来:后宫几个没有名称的妻子立即封了王后嫔妃,各部族头领立即做了开府丞相、上将军、太师、太傅、郡守、县令等要职;识得几个中原字的庙堂“名士”,便做了王室长史、太史令、太庙令一班文职大臣;原本只会跳神祈祷的巫师也做了占卜令、王巫师、国巫师等名色不同的人神臣子。热热闹闹的变法完毕,中山王开始了举国访贤图谋霸业。都邑十几个在中原游历过的“饱学之士”,与原本识得字的几十个没落布衣,自然成了国中大贤。中山国将这些大贤们供养起来,每逢节令当口,国王必亲到穷闾隘巷礼贤下士一番。直到目下,这些贤士已经白发苍苍,国王也已经是第二代了,礼贤下士的法度与穷闾隘巷的贤士们还是依然如故。谁料变法之后,中山国内争不断,游牧部族原本的拙朴荡然无存。后宫争立王后,王室争立太子,大臣争夺权位,数十年庙堂不亦乐乎,民众不堪忍受穷苦者便逃回了草原,军士不堪内乱兵变者也逃回了草原。倏忽数十年间,这个新王国竟成了一个人口流失疲弱不堪不伦不类的怪物,霸业大梦也泥牛入海了。
思忖一番,中山王一声长叹:“同是变法也!如何秦变强,赵变强,我独变弱乎?天意如此,夫复何言?割去六城也罢,寡人做个周天子孤守洛阳!”
“我王神明!”丞相上将军与诸班大臣齐声赞同。
就这样,中山国献出了都邑之外的六座城池,倏忽变成了一个辖地数十里的王号小邦。由于中山原本便是游牧为业的赤狄白狄部族,城池远不如土地对他们来得重要。可在东施效颦的变法之后,中山游牧人也变做了居住城池的“国人”,只在抢掠收获之时出城,寻常时日只住在城堡里消受劫掠来的财货。如今六座城池割给赵国,按照战国割地传统,城池内的中山“国人”及其所管辖的周围土地,自然也成了赵人赵地。如此一来,中山国人口土地锐减,一蹶不振地衰落了下去。虽然后来赵国内乱,中山国又反复了一次,然则终究是夕阳晚景,迅速又黯淡了下去,终为赵国所灭。
可是,中山国割地罢战,赵国将士大是不服。廉颇带一班大将昂昂晋见,请国君赵雍一战灭中山根除后患。赵雍笑道:“天下事一次做得完么?赵国猛士灭此等奄奄一息之国,无端召来秦魏韩干预,划算么?既得实地,又困中山于孤城无法兴风作浪,还无形消弭了三国干涉,一举三得,不划算么?”
“臣等只是对中山狼恨气难消!”
“末将只怕没了仗打!”
“老将军,诸位将军,少安毋躁。”赵雍从容道,“赵军新成,还能没仗打了?也许不要多久,会有一场更大的恶战。你等要厉兵秣马,精心练兵,不能有丝毫懈怠。”
“嗨!”众将顿时精神抖擞。
秋风萧瑟的十月,赵国大军北上长城驻防。赵雍却只带着三千护卫骑士回到了邯郸。听太子赵章与辅政肥义禀报完诸般国事,赵雍立即对两人说了目下自己的谋划方略:今冬明春,赵国大出。及至一宗宗说完,太子与肥义异口同声地赞同。君臣三人密议一日,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
第一件大事,赵国称王。
第二件大事,出使六国,厘定与各国邦交根基。
第三件大事,秘密扩军二十万,使赵军一举成五十万大军。
即位二十三年来,赵雍抱定“韬晦以示弱天下”的国策,非但拒绝了称王,且自降两级国格而称“君”。战国之世,邦国规格虽远不如春秋时期那般严格,且大多由自己确定,然则一个国家究竟是何等国格,毕竟还是大有讲究的。其时,天下国格大体是四等:王国、公国、侯国、君国。若以称王先后次序论,截至目下,天下王国八:楚国、魏国、齐国、宋国、韩国、中山国、秦国、燕国;公国大多是残存的老牌诸侯,鲁国、卫国等;侯国虽也是老牌诸侯,却已经极少,只有薛国与赵国了;君国,则几乎只剩下一个五十里的安陵君了。只要除却那些利令智昏而抢王的邦国(宋、中山、韩)外,大国称王都是极为谨慎的。秦国称王于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燕国称王于合纵灭齐之前,都是时势所催之结果。论王国业绩,此时六大称王战国中,除了韩国称王之后一事无成,都曾经先后威势赫赫过一段,秦国则是始终威势不衰。以时势论,小邦国抢戴王冠,天下皆可哈哈一笑了之,谁也不会当真与其争长短。大国则不然,一旦称王便昭示着你要加入逐鹿争霸了,各大战国便会竞相遏制,或合纵或连横,总是要这个新王国经受一阵猛烈锤打。果真抗住了,王国便立定了,诸如秦国。若抗不住诸般围攻遏制,王冠光环便消失了,诸如韩国燕国。此等情势,赵雍看得分外清楚,所以坚不称王,而宁可降得与安陵君一般。然则天下事毕竟有公,赵国称君,各大战国与小国却谁也不敢小视,至多是认可了赵国没有野心,事实上谁也不敢当真如对待小小君国一般予取予夺。赵雍自然清楚此中界格,然则他所需要教天下明白的也正在此处:我没逐鹿争霸之野心,你也不要寻衅于我。二十三年来,这一谋划确实是做到了,赵国已经平安完成了强国大变。当此之时,三胡匈奴中山之诸般边患已大体廓清,赵国军威大盛,还用得着韬晦么?再一味韬晦,天下还信么?若无韬晦之效而落得“天下大伪君”之名,韬晦岂非大大滑稽?与其如此,何如堂堂正正称王,堂堂正正逐鹿天下?
时也势也,英雄之心性也。
要大出天下,必然要与六大战国周旋。二十多年来,赵国除了参与五国灭齐之外,与六大战国间几乎没有主动的邦交往来,虽然以往的恩怨似乎淡薄了一些,但对天下实力碰撞的实在格局毕竟也是生疏了。此次借称王之机派出六路特使,一举厘定六方邦交根基,同时一举奠定赵国重返中原的强势地位,都是极为要紧的。燕国老仇家要重新廓清恩怨。对弱齐要取强势,才能保住济西二百里。对魏韩这两个同根兄弟,则要软硬兼施地拉过来,毕竟,三晋主心骨目下已经是赵国了。对萎靡不振而相距遥远的楚国,则要尽可能地结为盟邦,只要楚国能从背后掣肘秦国。只有秦国是赵国最主要的敌手,然则秦国如日中天,赵国却是刚刚浮出水面,目下还必须相安无事。
最要紧的实际国事,是扩军。在七大战国中,秦国大军已达四十万余精兵,其次齐国三十余万,楚国三十余万,魏国三十余万,燕国二十余万,韩国近二十万。虽然战力国力各有强弱,兵力数目并不能说明全部实力,然则若与真正的敌手秦国相比,目下赵国军力实在是单薄了许多,秦国四十万精兵可是没有赘肉的了。故此,一旦脱去韬晦而大出,兵力便要大大增强,且要尽快练成同样精锐的胡服新军。
冬月来临之时,邯郸的六路特使先后上路了:楼缓出使秦国,赵爵出使齐国,富丁出使魏国,仇液出使韩国,赵造出使燕国,王贲出使楚国。与此同时,赵雍下书:将军赵固为代相(郡守)兼领雁门郡军政,北上驻平城,以守将牛赞为辅,征发胡人精壮二十万,两年内练成精锐新军。
开春之后的三月,赵国举行了极为隆重的称王大典。这是战国之世的最后一顶王冠,也是最为宏大的一次称王大典。列国特使云集邯郸,洛阳王室也照例“赐”赵雍一辆青铜天子轺车、一身古老的王服、一套主受命征伐的斧钺仪仗。连续一月,赵国都是朝野大黼,国人欢歌相庆。
从此,赵国成了王国,赵雍做了第一个国王,这便是大名垂后世的赵武灵王。
此时,遥远的北方大漠传来了一个令人意外振奋的消息:逃到北海的林胡部族派出王子为特使南下,向赵王献上三匹最名贵的汗血宝马,并愿臣服赵国。林胡王子特使抵达之日,邯郸万人空巷,举国争睹昔日令他们胆战心惊的夙敌朝拜赵王,欢呼雀跃无以抑止,将称王大典推到了狂欢巅峰。
楼烦城,今山西宁武地带。
黄旗海,今内蒙古集宁地区。
这个安陵君虽然只有五十里封地,然却因“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闻名后世,见第五部《铁血文明》。
王贲,赵国大臣,非后来秦灭六国时的大将王贲。
三 赵雍探秦国 感喟重划策
称王大典一结束,赵雍又风尘仆仆北上了。一到雁门关,他立即召来在平城征发兵员的代相赵固、平城将军牛赞、雁门将军廉颇秘密议事。
“我欲设立云中郡,诸位以为如何?”赵雍一如既往地开门见山。
三位边地大员顿时睁大了眼睛,一句话不说,其惊讶愣怔竟将赵雍看得忍不住哈哈大笑,“如何?胆怯了?不敢进驻云中么?”
“臣启我王,”代相赵固为在座唯一执掌一方的政务大臣,在此等国政大事上自然不能期待两位将军先说话,谨慎开口,“云中虽为各方拉锯地带,然则云中要塞与长城,历来为秦国北边重镇。我若设郡驻军,分明便与秦国交恶。依目下大势,似对赵国不利。”
“赵相差矣!”老牛赞慷慨高声,“云中长城属秦不假,然长城外阴山草原历来为匈奴盘踞。我赵军将士浴血大战匈奴,平息阴山岱海之胡患,如何设不得云中郡?”
“廉颇以为,云中郡可设,但治所须在岱海筑城。”老成持重的廉颇第一次不待国君发问便开口说话了。
“怪哉老哥哥!”牛赞惊讶笑道,“岱海筑城为治所,那还叫云中郡么?”
“莫不成你目下夺了云中过来?”老廉颇黑着脸一丝不苟,“此中尺度,我王掂量。”
“好!老将军知我心也。”赵雍双掌一拍笑道,“你等思忖:目下七大战国全部称王,燕齐两衰,魏韩两弱,楚国更是日见萎靡;放眼天下之国力军力,唯秦国将成我赵国真正对手。当此之时,试探虚实也罢,未雨绸缪也罢,设立云中郡都是一手开门棋。赵固言对赵不利,是觉我出手太早。廉颇老将军之策,两相兼顾,既占阴山压秦之顶,又退治所减秦敌意,正得初接强敌之奥妙也。”
“臣已明白!”赵固顿时恍然,“大军驻阴山,治所驻岱海,进退自如也!”
“正是这般。”赵雍笑道,“廉颇将军,兼领云中相,立即筹划岱海筑城与设置官署、迁入民户事宜,先教云中郡响动起来。赵固与牛老将军,征发胡人成军,可是史无前例。两年之中,定然要将此事办妥。”
牛赞慨然拍案:“我王莫担心,林胡东胡已经臣服,胡人精壮入军本是习俗,比我赵人入军还踊跃。二十万大军,两年后定然一支精兵也!”
赵固道:“廉颇将军兼领云中相,阴山大军却由何人统领?”
赵雍笑道:“此事我已有对:楼缓出使归来立即北上,职任云中相,廉颇将军还归大军进驻阴山。”
“我王此番北上,似有他图?”赵固看赵王笑得神秘,不禁疑惑。
“只你等三人知晓便了。”赵雍一脸肃然,“我要南下咸阳,探察秦国。”
“啊!”饶是三位皆胆略过人,也是一声惊叹,比方才乍闻设立云中郡还要惊讶。赵雍心知三人必要殷殷劝阻,断然一摆手道:“我已有周详谋划,三位无须担心,只做好自己事。”“不!我王不能涉险。”牛赞还是不管不顾地霍然站起,“秦为虎狼之国,我王纵然雄杰轻生,也当以赵国大局为重!”“老将军之言大是,我王不能涉险!”赵固廉颇也是异口同声。
赵雍哈哈大笑道:“世间万事,何事无险了?秦孝公当年不孤身赴险,能有变法强秦?秦人能为,我赵人何不能为?因噎废食,只有窝在火炕头了,谈何大业?”
“既然如此,老牛请做我王护卫!”牛赞红着脸嚷叫起来。
赵雍笑道:“老将军笑谈了。只怕过不了云中,秦人便早认出你这边军猛将了。”脸色倏然一沉,“诸位无须多言。但看我阴山大战匈奴,秦国非但不落井下石,且拟援手襄助,便知秦国之天下气度也。不亲自掂量一番秦国,赵雍永远不会甘心。”
三位大臣不禁相顾默然。这位赵王的英雄气度与超人胆略,二十余年来已经淋漓尽致地在赵国挥洒出来,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敢为匪夷所思之举,更是常常令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惊叹不已。十九年隐忍不发,悄然推行变法,公然自贬国格,其柔韧顽强虽越王勾践亦未必能及;但发则匪夷所思:胡服骑射、大军改制、林胡赴险、北海穷追、阴山血战,哪一次不是惊心动魄?历来君王不领军,赵雍却是每战必帅,伤痕累累犹冲锋陷阵,以至成为赵军真正的天神军魂,但有赵王领兵,赵军便是杀气弥天战无不胜。凡此种种,赵雍之大智大勇,已经令赵国朝野由衷折服,而今赵王决意要南下秦国,也许是赵国大出天下之天意使然,身为臣工,岂能执意违拗?
次日清晨,雁门关飞出一支马队,在枯黄的草原风驰电掣般驰向云中方向,进入长城,进入秦国上郡。三日后,这支马队从北地郡进入了关中,进入了咸阳。
这日,秦昭王正在与魏冄、白起商讨赵国称王后的应对之策,长史王稽带着关市匆匆进来禀报:尚商坊有一胡人马商气魄惊人,要以三千匹骏马交换“官市”精铁三百万斤,请命定夺。尚商坊本是秦国在咸阳专设的山东六国商区,“官市”却是秦国府库设在尚商坊的最大市易店面,专一收购秦国急需货物,同时外卖秦国府库的积压器物。精铁是兵器原料,秦国历来严格禁止流出,骏马却是骑兵急需,秦国历来大量购进。今日竟有人以骏马易精铁,且数量如此惊人,一时间秦昭王三人都愣怔了。
“怪哉!”丞相魏冄先惊讶了,“一个马商要三百万斤精铁?何方胡人?”
“其人自称:林胡马商乌斯丹。”关市小心翼翼地回答。
白起皱起了眉头:“以秦国急需购进之物,换取秦国严禁流出之物,此事颇有蹊跷。”
“长史,”秦昭王一挥手,“将这个马商请进宫来,毋得张扬。”
“臣明白。”王稽答应一声,领着关市匆匆去了。
大半个时辰后,东偏殿外廊传来坚实清晰的脚步声。白起的眼睛骤然一亮,接着王稽疾步走进低声禀报,林胡马商已在殿外廊下。秦昭王一点头,王稽转身快步绕过了高大的黑色木屏走出殿口。片刻之间,那坚实清晰的脚步声砸了进来,王稽那急促细碎的脚步丝毫不能掩盖其夯石落地般的力度。秦昭王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齐刷刷聚向高大的木屏,骤然之间都是一惊。
大屏后砸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胡人——雪白的一件翻毛皮短裘,紧身皮裤半截塞在高腰战靴中,拦腰一条六寸多宽的赭色板带上,左嵌一副小型铜机弩,右插一口皮鞘镶珠的弯刀;头戴一顶火红色翻毛大皮帽,灰白的长发披在双肩,粗糙黝黑的大脸膛上一副虬枝纠结的连鬓大胡须喷射得刺猬一般,高耸笔挺的鼻头泛着油亮的红色,深陷的双目中两股幽蓝的光芒。身材虽不甚高大,当殿一立,却是山岳般岿然无以撼动。
“林胡马商乌斯丹,见过秦王。”马商一扬左手,而后双手一拱,一个地道胡礼。
秦昭王恍然笑了:“贵商远来,入座说话。”转身高声吩咐,“来人,三爵秦酒。”
乌斯丹哈哈大笑:“胡人好酒,三爵只渗得牙缝。久闻秦酒甘烈,至少一坛过劲。”
“好个胡人英雄!”秦昭王少时也曾在燕国内乱中与胡人杂处,熟知胡人酒风之烈,骤然间倍感亲切,拍案便道,“一坛百年凤酒。”
肃立一侧的王稽一挥手,两名小内侍抬来了一张酒案:中间一只泥色陶坛,两边分别摆着打酒的长柄木勺与三只酒爵。秦昭王笑着一指酒案:“老秦酒一坛六斤,英雄分爵慢饮了。”乌斯丹又是哈哈大笑,没有说话,只站起来走到酒案前提起已经开封的酒坛举到嘴边,仰头之间长鲸饮川一般,不见喉头咕咚之声,更没有滴酒洒出,只闻一阵细亮的吮吸声息,片刻之间,乌斯丹将酒坛咚的一声蹾在了案上:“果真好酒!”
这一下,非但秦昭王大为惊讶,便是粗豪过人的魏冄与天赋奇胆的白起也惊讶了。秦军中不乏豪饮猛士,可要谁一口气滴酒不洒地将一坛老秦烈酒饮干,只怕是比登天还难。当年白起做卒长,卒下孟贲乌获两名大力神一次可饮六坛老秦酒,可那是咕咚咚豪饮,酒水顺着嘴角激溅出来连衬甲都渗得湿淋淋的,如何与这乌斯丹干净利落的饮法相比?
“乌斯丹,真英雄豪士也!”秦昭王不禁拍案高声赞叹。
乌斯丹连连摆手道:“饮得几坛酒,算甚个英雄?只你中原人不知胡人罢了,皮囊装马奶子,常在战马驰驱间大喝,日子久了,皮囊一沾嘴这肚腹便是空空山谷,大嘴巴便是吸风谷口,一气吞吸,却有何难?”
“如此说来,你可一次吸干一囊马奶子?”秦昭王更是惊讶。
“骑士皮囊,一囊八斤马奶子。这是两日军食,不能一次吸干。”
魏冄脸色倏忽阴沉:“这位乌斯丹,你究竟是马商?还是林胡将军?”
乌斯丹笑道:“是马商,也是将军。我胡人没有官商区分,出来做马商,回去做打仗将军。丞相不知胡人风习么?”
“你如何知道我是丞相?”魏冄突然声色俱厉。
乌斯丹哈哈大笑:“老鹰就得在天上飞,骏马就得在草原跑,游荡的牧人谁个不认得它们?你是丞相魏冄,他是上将军白起,我胡人不当知道么?”
“林胡已经被赵国追杀到北海,日前又臣服赵国,要巨万精铁做甚?”魏冄撂过话题,一句直逼要害。
“狼群进入草原,牧人要为羊群筑起结实的围栏,为狼群打好锋利的战刀。”
秦昭王目光一闪:“如此说来,林胡还有复仇大志?”
“夺我草原,杀我族人,驱我于寒天冻土,若是中原英雄又当如何?”
秦昭王思忖间道:“林胡要单独复仇?抑或联结匈奴一并复仇?”
“战刀还没有打造,猎人还没有进入猎场,怎知道一起狩猎的朋友?”
秦昭王正色道:“将军若是林胡单于特使,便请明言:若秦国与你成交,林胡该当如何?”
乌斯丹黝黑粗糙的脸膛涨得通红,酒气喷发之下似乎分外亢奋:“大邦若卖我三百万精铁,我林胡十万勇士便要夺回两海草原,猛攻赵国背后!秦国若能从南夹击赵国,林胡与秦国,分了赵国这只肥羊。”
“之后如何?”秦昭王微微一笑。
“秦国是天上老鹰,赵国是地上狐兔。林胡臣服秦国!”
“噢,家底终究是兜出来了。”秦昭王呵呵笑了。
“大胆!”魏冄啪地拍案而起,“胡人匈奴,几百年掳掠中原侵凌华夏,如今竟要借秦国之力卷土重来,狼子野心何其猖狂也!我今明告与你:赵国驱胡,华夏壮举,秦国岂能落井下石!赵国与匈奴血战,便有我大秦十万铁骑在后。平得胡患,纵然赵国与秦国为敌,也是我华夏邦国之争,秦赵自当堂堂正正决战疆场。尔等外敌鼠辈若敢火中取栗,当心秦赵联手,剥下你二十万张狼皮!”魏冄本是粗豪凌厉秉性,这番话霹雳闪电一般,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真一只老鹰!”那乌斯丹目光炯炯地跷起大拇指高声赞叹,“胡人虽与中原为敌,却是敬重英雄朋友。丞相骂得好!”哈哈一笑,却又对着秦昭王颇为神秘地压低了声音,“乌斯丹听说了,赵国要设云中郡,可是欺负到秦国头顶了,秦国当真不恨赵国?”
秦昭王脸上露着笑容,语气却是一板一眼:“林胡密使乌斯丹谨记:秦国赵国,同种同根,纵有争端,自有大争归一之道。与你林胡,却是无涉。”
乌斯丹的目光倏忽收敛,良久默然,突然起身道:“秦国不忘同种同根,大义之邦。乌斯丹敬重秦国君臣。”说罢对着秦昭王深深一躬,挺直身板又是慨然拱手,“生意没做成,乌斯丹告辞。”转身大步嗵嗵地砸了出去,骤然之间,洪钟般的哈哈大笑在宫殿峡谷中回荡开来。
“白起,你以为这个乌斯丹如何?”秦昭王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上将军。
白起悠然一笑:“以臣忖度,此人绝非林胡马商,亦非林胡密使。”
“噢?可能何人?”
“可能是新近称王的赵雍。”
“啊——”秦昭王与魏冄不禁浑身一震。
“臣之叔父白山,当年曾几次护送张仪丞相入赵,见过当年的太子赵雍,后来几次对我说起赵雍异相。今日留心,依稀符合。”
“何不当面揭破?”魏冄急追一句。
白起笑了:“丞相不觉得,今日结局最好么?”
秦昭王恍然一跺脚道:“快说!追不追这个,赵雍?”
魏冄立即道:“白起说话,你一直思虑,当有成算。”
“非但不能追,还要隐秘保护赵雍出关。”白起站了起来,“有赵雍在,秦赵至少十年无大战。臣正要回蓝田大营,此事由臣处置。”
“赵雍?匪夷所思也!”秦昭王长长地喘息了一声,倚在座案前兀自嘟哝,“不可思议!当真不可思议也!”
白起魏冄刚走,秦昭王便接到云中将军密报:赵王乔装胡地马商,率一个百人骑士队秘密进入秦国。秦昭王拿着泥封羽书,半日没有说话。
回到邯郸,已是春暖冰开,赵雍旬日闭门不出。
秦国之行,对赵雍触动太大了。他抛开邦交使节的正道,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南下,从根本上说,是要真正试探出秦国争霸天下尤其是对抗赵国的手段界限,也就是说,秦国的扩张争霸是否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具体而言,秦国究竟会不会借用诸胡与匈奴的力量夹击赵国?毕竟,对于扛着天下八成胡患的赵国来说,对手如何对待利用这支力量,对赵国来说几乎是头等重大的事了。往前说,当年在秦孝公变法之前的六国分秦时,赵国就曾经利用与胡人的历史渊源,将联结西部戎狄作为夹击秦国的重要手段。虽则分秦没有成功,但这个路数秦人是清楚知道的。往近处说,秦惠王初期老世族要复辟旧制,也走的联结西部戎狄而内外夹击这条路子。数百年来,戎狄诸胡匈奴等蛮夷部族祸患中原,秦赵两国受害最深,与边地游牧部族斡旋的手段也最多,利用边族之经验也最为丰富,秦国若利用三胡匈奴之力牵制赵国,赵雍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阴山大战匈奴,赵雍其所以要将战场拉到秦军驻守的云中长城外的阴山草原,正是要给秦国一个公然警告:你要利用匈奴胡人,赵国不怕。当时若秦军趁机夹击赵军,赵雍心里反倒会踏实起来,即或阴山不能战胜,也会重新思谋如何将匈奴祸水引向秦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想秦军非但没有偷袭夹击,反而准备施以援手,赵军胜利之后,秦军的欢呼雀跃曾经使赵军将士何等感慨!
便是这一次,赵雍大为奇怪了,秦国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图谋究竟何在?是真正的视胡人边患为华夏共同大患么?秦国当真有此等胸襟气度?莫怪赵雍疑惑,在铁血大争的战国之间,螳螂捕蝉,确实是没有任何人放弃过任何一次做黄雀的机会。赵雍是果敢的,然则赵雍更是有深沉谋算的,秦国果真如此,赵国对这个对手便当另谋方略,走先辈的老路显然不行。可说到底,秦国究竟是否果真如此?
派出特使公然摆明了说事么?一是两国二十年相安无事,此等敏感话题突兀提出,岂非自认要与对方为敌?硬着头皮说开,若对方一席不痛不痒的官话,反倒是云山雾罩难以揣摩了。反复思忖,赵雍才有了这奇特的林胡马商之行。更有幸的是,秦王还将他误认林胡密使,被他实实在在地试探了一回。
然则,对赵雍触动最甚者,与其说是秦国君臣的对赵根基,毋宁说是自己三个月在秦国的所见所闻。自从进入秦国,一种无处不在的浪潮时时冲击着他拍打着他,使他一刻也不能安宁。及至出得函谷关那日,他竟在关外一家酒肆痛饮了三坛老秦酒,暮色夕阳中对着函谷关虎狼般尽情呼啸了一阵。
同为战国,何独天下竟有如此之邦?
同为君王,赵雍终知天外有天了。
三个多月中,赵雍马不停蹄地走遍了秦国。因了秦国与赵国接壤,在赵人心目中,秦国与赵国都是强悍的北方大邦,强又能强到哪里去?自上郡入北地郡,秦国边塞关隘虽则整肃森严,然毕竟与赵国相差无几,赵雍并没有多少新奇之感。然则一进关中,那无尽沃野的殷实富庶却使赵雍眼界大开心中大动。及至进入咸阳,仅是尚商坊那淌金流玉吞吐天下财富的大气象,更使他深深震撼了。平心而论,仅是咸阳一城的财富,两个赵国也难以抵敌。从咸阳出来,赵雍又生出了一个念头:走遍秦国,彻底摸清这个庞然大物。
说巧不巧,在蓝田塬下,赵雍意外地撞上了策马回营的上将军白起。两人由贩马说起,一时分外投缘。白起请乌斯丹来年秋季前为他提供五千匹胡马。乌斯丹慨然允诺,说是南下巴蜀买得一批丝绸之后,便北上为他筹划战马。白起大是高兴,邀他进入蓝田大营痛饮,还陪他里里外外看完了蓝田大营,尤其是备细观看了秦军的各种大型攻防器械,笑说秦军再有战马三万匹,便可力扫阴山诸胡,林胡可要小心了。乌斯丹哈哈大笑,说打不过便跑,林胡完不了,乌斯丹照样给你战马。那一夜,两人在白起幕府痛饮谈兵,白起竟毫不隐讳地对乌斯丹将军叙说了秦军二十多年来拔城二十座以上的六次大战,尤其是夺取魏国河内与楚国南郡的两次大战。乌斯丹听得全神贯注,末了笑问一句,上将军以为大战根基何在?白起也只笑着一句,在国力,国无实力,虽能数胜而终败也。乌斯丹借着酒意,突兀追问一句,秦之实力,赵之几何?白起哈哈大笑,乌斯丹将军,秦赵军力可比,国力实力不可比也。乌斯丹大为不服,赵国一败林胡再败匈奴,虽秦国不能,如何赵国实力不堪比秦了?
白起掰着指头数了起来:“秦之关中陇西抵赵国腹地两郡,秦之上郡北地两郡抵赵国雁门、代郡,秦之商於抵赵国新设之云中郡;除此之外,秦国还有千里巴蜀、六百里南郡、三百里河内,赵国拿甚相抵?”乌斯丹还是不服:“赵国北部有万里草原,巴蜀荒山野岭穷极山乡如何能比?”白起哈哈大笑:“乌斯丹将军,巴蜀虽丰饶不及关中,然绝非穷极之地,你信也不信?”“不信!”乌斯丹硬邦邦一句。“好!”白起酒气醺醺地一拍案,“乌斯丹将军也不用山道跋涉,我派一只战船,你只从夷陵溯江直上巴蜀如何?”
这样,赵雍轻快简便地直接进入了巴蜀。且不说巴郡峡谷大江的战船打造、精铁冶炼、丝绸药材已令他大为震撼,当他站在岷江岸边,遥望村畴相连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热气腾腾的蜀中沃野平川时,关中沃野的景象在他眼前蓦然闪现出来。虽说目下的岷江多水患,但安知秦人不能治了岷江?果真岷江水患消失,蜀中之富庶无异天府。那时的秦国,又是如何?几乎整整一个时辰,他只愣怔地站着望着想着,没有说一句话。
东出峡江,再踏南郡,他已经对秦国由衷地生出了敬意。同是战国争地,哪个大国都曾经有过夺地几百里的胜利,可能如此快速稳定地将夺地化入一体法度,而立即形成本国有效实力者,谁个做到了?赵国得齐国济西三百里平原,至今仍是地广人稀,既留不住原来的齐国人,赵国人也不愿迁入,只能做平原君封地而已。魏国曾经占领秦国河西之地五十余年,始终是治不化民地不养人,魏惠王时反倒成了魏国累赘。齐国灭了宋国,守了十年也没焐热,宋人离心离德,最终也成了不得不撒手的一块火炭团。燕国灭了齐国六年,除了大掠财货,最终还是两手空空。楚国更是吞国吴越数千里,可硬是将吴越之地弄得反而不如春秋之吴越那般富庶强盛了。即便韩国,也曾经灭了郑国,后来又抢占了上党要塞,可吞地之后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都城新郑远不如郑国子产时期繁华富庶,上党山地的民众更是穷得大量逃亡,连守军给养都难以为继了……
凡此种种,都教赵雍辗转反侧不能安席。
你不得不承认,秦国是一个全新的战国——法令完备,朝野如臂使指;农人入秦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得财货之利,百工入秦得器用之富,精壮入军得战功之赏,士子入秦得尽才之用;如此之邦,士农工商趋之若鹜,如何不蒸蒸日上?天地间却有何种力量能够阻挡?相比之下,赵国还远远不够强大。要在战国之世立足,赵国必得另辟蹊径。
长史,秦国官职,相当于国君秘书长。
关市,秦国掌管市易与商业税收的官员。
四 雄心错断 陡陷危局
赵雍开始了果断的行动。
这是他历来的秉性,谋不定不动,一旦谋定,则是无所畏惧地去实施,纵有千难万险亦绝不回头。这日暮色降临之时,他钻入一辆四面垂帘的篷车,径直来到肥义府邸。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肥义似乎并没有感到惊讶,只将赵王迎进府邸便肃然就座。听赵王侃侃说起了一冬一春的种种神奇游历,直说了一个多时辰,赵雍方才撂出一句:“要与秦国比肩相抗,便要内修法令,外拓六千里国土!”
“老臣愿闻我王细策,法令如何修?六千里如何拓?”肥义心知赵王已有成算,先问得一句。
“内修法令,是推行第二次变法,与秦国一般,废黜封地,凝聚国力。”
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肥义嘴角一抽搐:“拓地如何?”
“北灭燕国,西灭中山,占据阴山漠北三千里!”赵雍斩钉截铁。
“先走哪一步?”
“修法稍先。”赵雍慨然拍案,“修法但入正道,由你辅佐太子推行新法。我立即北上扩军拓地。再有十年,赵国当可与秦国比肩而立,逐鹿中原,决战高下!”
肥义良久默然。赵雍大是疑惑:“肥义,我之谋划有错么?”肥义长嘘一声,骤然一声哽咽扑地拜倒:“老臣请罪。”赵雍大惊,连忙扶住了肥义:“出事了?慢慢说,来,坐了,别急。”肥义入了坐席,感慨唏嘘地向赵雍诉说了一个颇为蹊跷的朝局变故。一时,赵雍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自从肥义任职左司过以来,纠察百官成为职责所在。二十多年来,无论肥义兼领何职,对左司过职责都没有丝毫懈怠。尤其是赵雍经常在外巡边作战,肥义更是加倍留心国中动静。赵国素来有兵变传统,且肥义自己也曾经参与,深知其中奥秘,所以早早就向各个权臣府邸通过各种方式安插了忠实小吏,随时向他秘密禀报权臣之异常动静。明知此等做法不甚妥当,肥义给眼线小吏们订下了三条法纪:其一,除了他所指定的事项与军政来往,不许窥探大臣寝室私密;其二,眼线小吏一律为左司过府吏员,领官俸办国事,但有谋私诬陷者立斩;其三,任何密报只许以他所指定的途径交他本人,不得对任何人泄露。由于谨慎周密,多年来没有出任何纰漏,权臣间也未见异常,肥义渐渐踏实了。
可正在肥义准备撤销此等人员时,却突然从平城老将军牛赞府邸传来一份密报:牛赞书房出现秘密书简,褒奖牛赞大义有节,将为靖国功臣。三日后又来密报:前书为太子赵章秘密送来,已经做特急羽书发往平城。不久,太子傅周绍府中也传来密报:连续三月,周绍竟有十六次与太子在书房晤谈到四更,内容不详,却也绝非讲书议政。在肥义浑身绷紧时,太子府密报来了:太子赵章与至少五名边将有秘密书简往来,内文不详。偏此时肥义已经是辅助太子坐镇邯郸处置国务的首要大臣,而赵王恰恰又正在穷追林胡的万里征途,肥义决意暂时不报赵王。此中根本原因,便是所有的边军将领都在征战之中,而邯郸守军又恰恰由肥义兼领;离开边军京军,权臣封地的少量私兵要进入邯郸,没有君王特出令箭王书,则肥义可立即诛灭。当此情势,纵然密谋是真,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动手。
然则赵雍连续征战两年,回到邯郸处置完急务又立马北上,又直下秦国,这件事便搁置在肥义密室三年之久。赵王此次回邯郸次日,太子府又传出密报:平城牛赞三将已经回书太子,内容不详,太子颇是振奋。肥义接报,以磋商国务为名,立即来到太子府查勘迹象。
太子赵章很是高兴,说定了几件事务,兴致勃勃道:“敢问相国,父王可是又要北上?”
“老臣只是辅政,不是相国,太子慎言。”肥义的黑脸没有丝毫笑意。
太子喟然一叹:“父王糊涂也!以卿之大功,早该做相国了。偏他年年用兵,无暇理得国政,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太子若有谋国之心,当向赵王明陈。”肥义神色肃然,“赵王洞察烛照,绝非昏庸之君,定有妥善处置。目下以太子为镇国,是将国政交付太子,无异于父子同王也。”
“父子同王?”太子揶揄地一笑,“赵章无非泥俑一个,任人摆治而已,相国当真不明就里?抑或敷衍于我?”
“老臣愚钝,只知辅助太子处置国务,从未揣摩他事。”肥义眼见太子心迹已明,多说则越陷越深,便借故告辞了。
肥义本当立即晋见赵王告知此事,却明知赵王闭门不出必在谋划大事,又不便突兀托出乱赵王心神。按照惯例,赵王有大举动之前必来找肥义商讨,肥义便一直隐忍到今日。说完这一切,肥义末了道:“若非我王说还要北上拓地,老臣也许还要寻觅机会再说。事已至此,老臣斗胆一言:我王多年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国政,若有大图,当先理国。”
赵雍脸色阴沉得令人生畏,良久默然,粗重地长吁了一声,“咚”地一拳砸在案上,霍然起身大步砸了出去。肥义分明看见了赵雍眼中的盈盈泪光,心中不禁猛然一抖。以赵雍之刚烈,若不能审慎行事,赵国立即便是乱云骤起,弄得不好毁于一旦也未可知。心念及此,肥义一骨碌爬起来赶了出去:“快!备车进宫。”
进得宫中,肥义也不求见,只钉子般肃然伫立在王宫书房廊下。他抱定一个主意:只要赵王发出兵符,他便要拼死阻挡;不管守候几多时辰,他都要牢牢钉在这里,绝不会离开半步。眼见书房窗棂的白布上映出赵雍沉重踱步的身影,时不时停下来长吁一声,肥义不禁老泪纵横了。没有赵雍,赵国能有今日?便是赵雍这身胆气,肥义也决意永远效忠赵王,绝不许任何乱臣贼子谋逆,也绝不许赵国再生兵变。
渐渐地,天终于亮了。肥义听见书房厚重的大门咣当开了,熟悉的脚步咚咚砸了出来。赵雍一句话没说,拉起肥义进了书房。一个时辰后,内侍总管匆匆走出书房秘密召来了国史令。直到中饭时辰,肥义与国史令才匆匆走出了王宫书房。
旬日之后,邯郸王宫举行隆重朝会。
朝会者,所有大臣都奉书聚集之会议也。一年之中,大朝会也就三两次,通常都是开春启耕一次,岁末总事一次,其余则视情形而定,或大战征伐或重大国政,总之是无大事不朝会。寻常时日的国务,都由丞相与几位重臣会商处置而禀报君王,或君王动议交由大臣办理。战国乃大争之世,国政讲求同心实效,否则不能凝聚国力而大争于天下。其时君王、丞相、上将军三根大柱支撑邦国,各自都有极大权力,远非后世愈演愈烈的君王集权,处置国务的方式也与后世的君王“日每临朝决事”有极大差别。总之,是以办事实效为权力目标,而不是以巩固王座及权臣各自地位为权力目标,端严正大的为政风气是实实在在的时代精神,权术之风远未成为弥漫权力场的魔障。朝会之日,不在都城的郡守县令与边军大将都须得赶回,而但凡朝会,也必有大事议决,极少礼仪庆贺之类的虚会。此次朝会正在赵王离开邯郸半年归来之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想到了同一件事——赵国一定要南下中原与秦国一较高下了。
这天是戊申日,赵武灵王即位第二十七年的五月初一。
邯郸王宫不大,一百多张座案在正殿分成东西两方,每方三大排,显得满当当的。那时的君臣关系虽则也是礼仪有格,却远非后世那种越来越扭曲的主仆甚至主奴关系。大臣议事,任何时候都有坐席。所谓朝会,既不是密密麻麻站成几排,也不是动辄三拜九叩山呼万岁,而是肃然就座率直言事。
“赵王上殿——”随着内侍一声长宣,坚实的脚步声咚咚回响着砸了进来,举殿大臣眼前不禁一亮。赵雍今日全副胡服戎装,一领火红短斗篷,一身棕色皮甲,一双高腰战靴,一顶牛皮头盔上插了一支大军统帅独有的红色雉翎,右手持一口骑士战刀,当真一个行将出征的大将军。虽说赵国胡服,然则国君朝会也从来不会如此全副戎装,大臣们不禁为之一振。
“参见赵王!”举殿大臣一齐拱手,一声整齐的朝会礼呼。
“诸位大臣,”赵雍须发灰白的黑脸分外凝重,也不在六级高阶上那张宽大的王案前就座,只拄着那口骑士战刀目光雪亮地扫视着大殿,“今日朝会,既非聚议北进征伐,亦非会商南下逐鹿,是要奠定国本根基。”两句话一完,大手一挥,“御史宣书。”
王座后侧的御史大臣大步跨前几步,站在了王阶边哗啦展开一卷竹简,浑厚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开来:“王命特书:太子赵章,才具不堪理国,着即废黜,从军建功;王子赵何,才兼文武,品行端正,着即立为太子,三月后加冠称王;本王退位,号主父,十年内执掌六军大拓疆土,并裁决军国要务;上卿肥义,才具过人,忠正谋国,着即擢升开府相国,总领国政,襄助新赵王统国。赵王雍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书毕——”
大殿中静得唯闻喘息之声,大臣们连礼仪所在的奉书呼应也忘记了,人人惊愕,目光齐刷刷瞪着赵王,尽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说到底,废黜太子、另立储君、国王退位、新任开府相国这几件事都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件都足以震动朝野。况乎还有新太子三月后称王、老国王自称主父却又掌军决国这两件匪夷所思的大变。更要紧的是,如此根本改变朝局权力的重大谋划,朝臣们事先一无所知,此等情势只有一个可能,便是宫廷中枢必有突然变故发生。否则,以赵雍之雄豪明锐,断无此等突兀决策。然则无论做何去想,一时间谁也难想明白,懵懂之中,谁敢轻易开口?
赵雍不说话,只拄着骑士战刀肃杀凛冽地钉在王座之前。
“赵王,老臣有话要说。”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嗡嗡作响,太子傅周绍颤巍巍站了起来,雪白的头颅抖得苍苍白发散乱在肩。
“说。”赵雍只一个字。
“赵王之书,大是昏聩也!”老周绍当先一句断语,接着感慨万端唏嘘不止,“太子当国,宽厚持重,百事勤勉。老臣日日在侧,唯见其诵书理政,无见其荒疏误国也。我王纵然明锐神勇,亦当秉公持政,罚其罪有应得。王座储君,皆邦国公器,虽一国之王不能以私情唐突也。今我王突兀下书废黜太子,不明而罪,不教而诛,何堪服朝野之心矣……”一席话愤激难当,老周绍竟突然喷出一口鲜血,软软地扑倒在了座案上。
饶是如此,大殿中也没有一丝动静,大臣们依然目瞪口呆地盯着手拄战刀凛冽肃杀的国王。赵雍只淡淡一句“太医救治”,又骤然一声大喝:“赵章出座!”太子赵章为主政储君,座案独设在王阶左下,与大臣座区相隔六步,老周绍声嘶力竭地呼号时,赵章已经是冷汗如雨牙关紧咬,骤闻父王一声大喝,情不自禁地一个激灵站了起来,木然走到了王阶下的厚厚红毡上。
“赵章,你与多名边将密书频繁,可有此事?”
“有。”倏忽之间,赵章神色坦然。
“与周绍常彻夜密谈,可是学问辩难?”
“不是。”
“可曾以相国之位利诱大臣?”
“……有。”赵章突然一颤,终究还是稳住心神答了一句。
“诸位大臣可曾听见了?”赵雍冷冷一笑,语气骤然凌厉,“身为储君,继位指日可待。当此情势,不思同心谋国,叵测之心匪夷所思。百年以来,赵国内忧外患难以喘息,但有兵变,哪一次不是国乱民乱?说到底,赵雍将这王座看得鸟淡!但能使赵国大出天下逐鹿中原,与强秦一决高下,谁入王座赵雍都服,连同诸位大臣在内,都是一样。燕王哙都能禅让子之,赵雍做不得么?然则,秉国须得正大谋划,阴谋而致乱,赵雍纵死不能同流!”话语落点之时,赵雍的骑士战刀锵然出鞘,随着一道寒光闪亮,九寸厚的王案噗地掉了一角。赵雍收回战刀,长长地喘息了一声,“三个月后,赵雍便不是赵王了。何以如此?非是赵雍执一己意气,邀天下之名,而是实实在在想将繁琐国政交与明君正臣,赵雍只做一上将军,征战天下,为赵国大业犯难赴险,虽万死不辞!赵章之行,无端生乱,非当机立断不能根除后患。赵何虽则年少,然文武皆通,行事端正,早登王座,有尔等正直老臣辅佐,可免赵国再生变乱。这便是今日决断由来。诸位也无须计议,但尽其职便了。”
大臣们虽然大大松了一口气,却还是没有从这霹雳闪电般的变故中理出头绪来,依然还是愣怔懵懂着,谁能轻易站出来计议一番?听得最后一句,纷纷左顾右盼站起来准备散朝了。正在此时,突然一声高喊:“赵王不公——老臣有话!”众臣蓦然回首,平城老将牛赞踉踉跄跄地从后排冲了出来。
“本王不听!”赵雍大喝一声,猛然转身大步咚咚地砸了出去。
此时赵武灵王的威权正是极盛之期,举国奉若神明。更兼寻常时日,赵雍也从未有过如此武断之举。大臣们震骇之下,只从处置亲子其心必苦去体察,谁也不想在此时与赵王较真,此时见赵王愤然离去,也纷纷出殿去了。空落落的大殿中,只有牛赞几个边将木呆呆地站着。“走!回平城!总有我等说话时候!”老牛赞一挥手,与几员大将匆匆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