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权臣娇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盂县的慈幼院位于南郊, 房子修缮过了一回,所以看着倒还算干净整洁。
慈幼院虽是官府的善行, 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 而是算作当时任期内的县令的一项政绩,日后评优劣甲乙等的时候,也会算入政绩之中。所以, 慈幼院算是覃九寒直接负责, 但他政务繁忙,真让他腾出时间每日来个三趟,也实在是有些为难人。
更何况, 覃九寒生性冷淡, 说得好听些是独善其身,说得难听些, 便是生性凉薄。拨银钱重新开设慈幼院是一回事,但真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责任, 却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这慈幼院重新开张之后, 覃九寒一趟都未来过,若不是这一回蓁蓁说要同杜夫人前来,他大概也不会踏足此地。
南郊的慈幼院是一对老夫妻在负责,平日里照顾孩子, 负责一日三餐。夫妻俩都是穷人家出身的, 膝下无女无子的, 因此对孩子们很上心。
覃九寒他们一行人进门的时候, 正好是晌午饭上来的时候,刷得干干净净的瓦盆被端上饭桌,白米饭中夹杂着几乎一半的黍米,大白菜炖豆腐大杂烩,里头还有些切得细碎的肥肉,油花浮在汤面上,看着并不是很美味。但孩子们全都迫不及待围了上去,捧着自己的瓦碗,分到的菜里有一小块肥肉,就能乐得他们眯着眼笑,恋恋不舍塞进嘴里,用牙压在舌头上细细的抿。
那模样,瞧着实在令人有些心酸。尤其是在场的人,大多都是女眷,像杜夫人,还是有孩子的人,更是见不得孩子受苦。
蓁蓁也心有不忍,忙招呼玉腰把她们带过来的吃食拿过去,给孩子们加餐。街头买的烧饼和饴糖,每人不过分了一个烧饼和一小块饴糖,便都感恩戴德一般,仰着脸叽叽喳喳道,“谢谢夫人。”
负责慈幼院的蔡老头儿一见县令来了,忙上来行礼,又见几位官夫人都对着孩子们的吃食面露不忍,生怕县令觉得自己私挪了银钱,忙要请覃九寒去看账本。
普通人对上官老爷,都是战战兢兢的,蔡老头儿同样如出一辙,后脚赶前脚去取了账本出来,非要覃九寒看看。
覃九寒接过账本,随意打量了起来。
这时,收好瓦盆的蔡老婆子也出来了,颤颤巍巍过来女眷这边要行礼,蓁蓁忙让她别多礼,“老婆婆别多礼了。我们这回来,带了些衣裳。眼瞅着就要入秋了,总不能让孩子们冻着。”
蔡老婆子听得泪眼朦胧,忙抹了把眼,喏喏应道,“是是,夫人心善,这是这些娃儿的福气。”
老两口负责慈幼院是有月俸的,虽说不多,但多少能存些积蓄,但老两口都是心善的人,一门心思看顾着娃儿们,连自己那点月俸,也是月月填进慈幼院的开销里的。所以,乍一听闻这些官夫人们是来送东西的,心里很为娃儿们高兴。
玉泉玉腰和杜夫人的贴身婢女将家中仆妇缝制好的衣物抱了出来,个子高些的孩子们已经领着弟弟妹妹们出来搬东西了,除了衣裳,她们这回来,还带了些米粮和腌肉,沉甸甸的,装了好几箩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慈幼院的孩子比穷还惨些,无家可归,因此,都很懂事。不说那些个子高些的孩子们,就连冒着鼻涕泡的小豆丁,也是小短腿一颤一颤过来帮着哥哥姐姐们搬东西。
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叽叽喳喳的,童声中带着喜悦的笑意,引得好些邻居都出门来看,瞧见这边正搬米搬粮的,好不热闹。有些妇人就好奇询问,“这是做什么呢?官府来送粮了?不是前几天才送过吗?”
旁的早就出来看热闹的人,消息也灵通些,回道,“这是县令夫人和主簿夫人自己掏的腰包,给这些娃儿们添件衣裳,加个菜的。”
询问的妇人探出脑袋来瞅了瞅,果真看见最前面站着两个妇人,一个中年贵妇,另一个则容貌娇艳,面上未施粉黛,眼下一颗红痣却晃得人眼热。时下的女子鲜有念过书的,这个妇人也不例外,望着那位亭亭玉立宛如淡红睡莲的夫人,心里头止不住的惊艳,嘴上却只能喃喃出一句,“这可真是九天上的仙女娘娘啊!”
慈幼院外头的人越聚越多,毕竟凑热闹是人的天性。杜夫人看时机差不多,忙向一旁的沈蓁蓁眨眼示意,蓁蓁便朝玉腰点点头。很快,便有几个壮汉搬着块石板进来了,后头还跟着个石匠。
众人正好奇看着,就见壮汉们将石板安置在围墙上,然后就轮到那石匠上场了。只见他手如捣蒜,一手执着铁锤,一手执着铁锹,边锤手边挪,石板最上方很快出现了几个大字。他没做停顿,在那大字下面,又添了一行蝇头小字,字迹板正,正正方方。
石匠刻字的功夫,许多搬东西的娃儿们也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其中一个大概是... -->>
盂县的慈幼院位于南郊, 房子修缮过了一回,所以看着倒还算干净整洁。
慈幼院虽是官府的善行, 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 而是算作当时任期内的县令的一项政绩,日后评优劣甲乙等的时候,也会算入政绩之中。所以, 慈幼院算是覃九寒直接负责, 但他政务繁忙,真让他腾出时间每日来个三趟,也实在是有些为难人。
更何况, 覃九寒生性冷淡, 说得好听些是独善其身,说得难听些, 便是生性凉薄。拨银钱重新开设慈幼院是一回事,但真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责任, 却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这慈幼院重新开张之后, 覃九寒一趟都未来过,若不是这一回蓁蓁说要同杜夫人前来,他大概也不会踏足此地。
南郊的慈幼院是一对老夫妻在负责,平日里照顾孩子, 负责一日三餐。夫妻俩都是穷人家出身的, 膝下无女无子的, 因此对孩子们很上心。
覃九寒他们一行人进门的时候, 正好是晌午饭上来的时候,刷得干干净净的瓦盆被端上饭桌,白米饭中夹杂着几乎一半的黍米,大白菜炖豆腐大杂烩,里头还有些切得细碎的肥肉,油花浮在汤面上,看着并不是很美味。但孩子们全都迫不及待围了上去,捧着自己的瓦碗,分到的菜里有一小块肥肉,就能乐得他们眯着眼笑,恋恋不舍塞进嘴里,用牙压在舌头上细细的抿。
那模样,瞧着实在令人有些心酸。尤其是在场的人,大多都是女眷,像杜夫人,还是有孩子的人,更是见不得孩子受苦。
蓁蓁也心有不忍,忙招呼玉腰把她们带过来的吃食拿过去,给孩子们加餐。街头买的烧饼和饴糖,每人不过分了一个烧饼和一小块饴糖,便都感恩戴德一般,仰着脸叽叽喳喳道,“谢谢夫人。”
负责慈幼院的蔡老头儿一见县令来了,忙上来行礼,又见几位官夫人都对着孩子们的吃食面露不忍,生怕县令觉得自己私挪了银钱,忙要请覃九寒去看账本。
普通人对上官老爷,都是战战兢兢的,蔡老头儿同样如出一辙,后脚赶前脚去取了账本出来,非要覃九寒看看。
覃九寒接过账本,随意打量了起来。
这时,收好瓦盆的蔡老婆子也出来了,颤颤巍巍过来女眷这边要行礼,蓁蓁忙让她别多礼,“老婆婆别多礼了。我们这回来,带了些衣裳。眼瞅着就要入秋了,总不能让孩子们冻着。”
蔡老婆子听得泪眼朦胧,忙抹了把眼,喏喏应道,“是是,夫人心善,这是这些娃儿的福气。”
老两口负责慈幼院是有月俸的,虽说不多,但多少能存些积蓄,但老两口都是心善的人,一门心思看顾着娃儿们,连自己那点月俸,也是月月填进慈幼院的开销里的。所以,乍一听闻这些官夫人们是来送东西的,心里很为娃儿们高兴。
玉泉玉腰和杜夫人的贴身婢女将家中仆妇缝制好的衣物抱了出来,个子高些的孩子们已经领着弟弟妹妹们出来搬东西了,除了衣裳,她们这回来,还带了些米粮和腌肉,沉甸甸的,装了好几箩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慈幼院的孩子比穷还惨些,无家可归,因此,都很懂事。不说那些个子高些的孩子们,就连冒着鼻涕泡的小豆丁,也是小短腿一颤一颤过来帮着哥哥姐姐们搬东西。
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叽叽喳喳的,童声中带着喜悦的笑意,引得好些邻居都出门来看,瞧见这边正搬米搬粮的,好不热闹。有些妇人就好奇询问,“这是做什么呢?官府来送粮了?不是前几天才送过吗?”
旁的早就出来看热闹的人,消息也灵通些,回道,“这是县令夫人和主簿夫人自己掏的腰包,给这些娃儿们添件衣裳,加个菜的。”
询问的妇人探出脑袋来瞅了瞅,果真看见最前面站着两个妇人,一个中年贵妇,另一个则容貌娇艳,面上未施粉黛,眼下一颗红痣却晃得人眼热。时下的女子鲜有念过书的,这个妇人也不例外,望着那位亭亭玉立宛如淡红睡莲的夫人,心里头止不住的惊艳,嘴上却只能喃喃出一句,“这可真是九天上的仙女娘娘啊!”
慈幼院外头的人越聚越多,毕竟凑热闹是人的天性。杜夫人看时机差不多,忙向一旁的沈蓁蓁眨眼示意,蓁蓁便朝玉腰点点头。很快,便有几个壮汉搬着块石板进来了,后头还跟着个石匠。
众人正好奇看着,就见壮汉们将石板安置在围墙上,然后就轮到那石匠上场了。只见他手如捣蒜,一手执着铁锤,一手执着铁锹,边锤手边挪,石板最上方很快出现了几个大字。他没做停顿,在那大字下面,又添了一行蝇头小字,字迹板正,正正方方。
石匠刻字的功夫,许多搬东西的娃儿们也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其中一个大概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