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zhuzhu.la,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孩子长大了, 当真是要放他们出去经历些事才能成熟。
天子欣慰地放下手中的书,叫人传旨礼部, 拟赏赐给周王, 也给西北军中——不光为他们这一年多来屡立战功,这招抚之功中其实也该记上他们一笔。
若非他们当初接纳顺义侯归降, 顺义侯家中几个忠孝的子弟也不会主动自请招抚, 劝亲故归顺大郑。如今他们人虽都在关外做使节, 他们的父亲和新近入京的亲族长辈都在, 恩赏便加到他们的家人身上便是。
加封诰、赐金银酒食……再叫他们到宫中赐一回宴吧。
周王长史献书来时, 说这书里写了些草原部落常用的佳肴, 他们王府里的厨子从宋三元那里学到了正宗的做法, 周王为孝敬父皇, 便将那厨子也送上京来为宫中做菜。
正好叫这些刚封赐的勋爵和太·祖时便投效大郑,早已改了汉姓,却还流有鞑靼血脉的公侯们都来尝尝家乡故里的菜肴, 以显朝廷对他们的恩抚。
也陪他尝尝皇长子送来的心意。
此事自然是交待礼部备办。三皇子闻说父皇要赐宴予本朝内蒙古出身的公侯勋贵, 便主动向吕首辅请命:“这些鞑靼王公归顺,皆有我两位皇兄的功劳在其间,我做弟弟的也愿学着两位兄长, 为我大郑平定草原之乱尽一分心意。”
他自从在礼部挂了名, 便以礼部为重,不怎么爱去经济园做实务了。幸好那里有去汉中上过学的几位御史、郎中主持,圣上也常派宫里的管事太监过去盯着,使勋贵外戚不敢伸手, 倒不曾因三皇子不在而耽误过什么事。
吕首辅也知道这位三皇子目下无尘,偏爱清贵的礼部差使,便含笑应下:“殿下有意接手此宴,为陛下分忧,实乃殿下大孝。老臣与礼部上下自
当尽力配合。”
魏王含笑应道:“多谢老先生了。”
他与吕阁老各自上奏,将这桩差使要了下来,而后便亲自安排精膳司备宴。
三皇子主持过几个弟弟封王、结婚两项大典,日常赐宴更不在话下,早做得驾轻就熟。给草原来的新贵赐宴除了要安排通事外,别的也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就依旧例吩咐了下去:
既是赐宫宴,宴会便安在文华殿侧殿,礼部安排赐宴礼仪,有四夷馆通事陪伴那些刚进京受封的王公,从教坊挑选乐户侍宴……
唯到安排宴席菜色时,圣上钦点了草原菜色,而非惯用的宫菜,由一个周王府进献的厨子主刀。安排的菜色也是以羊肉为主,看名字皆以烧烤为主,与京里惯吃的蒸羊肉、汤羊肉大不相同,颇有异域风味。
这是大皇兄为搏圣宠而献上来的,还是父皇想念他大哥,特地将人要来的?
这些年魏王在京中又是主持礼部,又要管经济园,在御前颇有宠爱,又深得六部堂官尊重,俨然已继承了他大哥出京前的地位。可若他大哥再度复宠,回到朝中,只怕父皇的心意也难免有所动摇。
虽然当初桓王妃御下不严,闹出了“少年天子”那样大不敬的话,可毕竟说话的只是个宫女,牵连不到他大皇兄身上。如今尚是以儒家之礼治天下,讲的是长幼尊卑……
当今天下,也就只有宋三元这个理学大家另立新学,不计较那些迂腐的儒家五伦,还办女校,让女子上学。
可惜他竟被情所迷,跟着大皇兄的妻舅去了陕西,不然他在京里,不为俗务分心,早已创出一家不逊北宋四子的学说,一变当今君臣父子的陈腐风气了!
好好儿的清流名士、理学大家竟被他大哥耽搁成了个循吏!
连大皇兄献上的这大厨和草原菜单,听说都是从他家里学来的——那必定就是大皇嫂那兄长出关做使者,吃惯了蒙古王公的菜色,他为了满足桓凌的口腹之欲特地叫厨子学了这些羊肉菜。
三皇子暗恨他大哥耽搁人才,无奈地抛下了对宋时的期待,安排精膳司郎中拟定菜单、依着菜谱采买肉类菜蔬,拟定在三日后开宴。
赐大臣宴席,自不必父皇亲自降临,就由他与一位年高德劭的大长公主驸马主持便是。
三日后宫宴备好,旨意发下,满朝蒙古草原出身的勋贵便都集到文华殿领赐。魏王与本朝辈份最长的怀德大长公主驸马一并坐在上座主持,命人端上菜肴,犒赏这些外族出身,却为大郑大平安乐立下大功之臣。
自太·祖北伐以来,就有无数深明大义的草原部族中人投效大郑;今日西北战事屡见成功,又有各部王公弃暗投明,主动献上草场、牧民以归顺大郑……
不管他们是哪一族出身,以前是否曾与朝廷为敌,但自他们投效朝廷开始,圣上与朝廷便将他们一视同仁,有功必赏。
魏王举起自己桌上的酒杯,与底下人共祝圣上万寿无疆,大郑太平康乐,笑着道:“今日这场宴会,是圣上为奖励诸位的忠顺慎勤,特地做的西北草原上的吃食,一解诸位思乡之情的。请诸位动筷,试试这些宫中做出的草原美食可合你们的口味!”
他先举筷,底下坐着的人才纷纷动筷,小心地夹着片得薄薄的羊肉、煮得嫩嫩的羊内脏... -->>
孩子长大了, 当真是要放他们出去经历些事才能成熟。
天子欣慰地放下手中的书,叫人传旨礼部, 拟赏赐给周王, 也给西北军中——不光为他们这一年多来屡立战功,这招抚之功中其实也该记上他们一笔。
若非他们当初接纳顺义侯归降, 顺义侯家中几个忠孝的子弟也不会主动自请招抚, 劝亲故归顺大郑。如今他们人虽都在关外做使节, 他们的父亲和新近入京的亲族长辈都在, 恩赏便加到他们的家人身上便是。
加封诰、赐金银酒食……再叫他们到宫中赐一回宴吧。
周王长史献书来时, 说这书里写了些草原部落常用的佳肴, 他们王府里的厨子从宋三元那里学到了正宗的做法, 周王为孝敬父皇, 便将那厨子也送上京来为宫中做菜。
正好叫这些刚封赐的勋爵和太·祖时便投效大郑,早已改了汉姓,却还流有鞑靼血脉的公侯们都来尝尝家乡故里的菜肴, 以显朝廷对他们的恩抚。
也陪他尝尝皇长子送来的心意。
此事自然是交待礼部备办。三皇子闻说父皇要赐宴予本朝内蒙古出身的公侯勋贵, 便主动向吕首辅请命:“这些鞑靼王公归顺,皆有我两位皇兄的功劳在其间,我做弟弟的也愿学着两位兄长, 为我大郑平定草原之乱尽一分心意。”
他自从在礼部挂了名, 便以礼部为重,不怎么爱去经济园做实务了。幸好那里有去汉中上过学的几位御史、郎中主持,圣上也常派宫里的管事太监过去盯着,使勋贵外戚不敢伸手, 倒不曾因三皇子不在而耽误过什么事。
吕首辅也知道这位三皇子目下无尘,偏爱清贵的礼部差使,便含笑应下:“殿下有意接手此宴,为陛下分忧,实乃殿下大孝。老臣与礼部上下自
当尽力配合。”
魏王含笑应道:“多谢老先生了。”
他与吕阁老各自上奏,将这桩差使要了下来,而后便亲自安排精膳司备宴。
三皇子主持过几个弟弟封王、结婚两项大典,日常赐宴更不在话下,早做得驾轻就熟。给草原来的新贵赐宴除了要安排通事外,别的也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就依旧例吩咐了下去:
既是赐宫宴,宴会便安在文华殿侧殿,礼部安排赐宴礼仪,有四夷馆通事陪伴那些刚进京受封的王公,从教坊挑选乐户侍宴……
唯到安排宴席菜色时,圣上钦点了草原菜色,而非惯用的宫菜,由一个周王府进献的厨子主刀。安排的菜色也是以羊肉为主,看名字皆以烧烤为主,与京里惯吃的蒸羊肉、汤羊肉大不相同,颇有异域风味。
这是大皇兄为搏圣宠而献上来的,还是父皇想念他大哥,特地将人要来的?
这些年魏王在京中又是主持礼部,又要管经济园,在御前颇有宠爱,又深得六部堂官尊重,俨然已继承了他大哥出京前的地位。可若他大哥再度复宠,回到朝中,只怕父皇的心意也难免有所动摇。
虽然当初桓王妃御下不严,闹出了“少年天子”那样大不敬的话,可毕竟说话的只是个宫女,牵连不到他大皇兄身上。如今尚是以儒家之礼治天下,讲的是长幼尊卑……
当今天下,也就只有宋三元这个理学大家另立新学,不计较那些迂腐的儒家五伦,还办女校,让女子上学。
可惜他竟被情所迷,跟着大皇兄的妻舅去了陕西,不然他在京里,不为俗务分心,早已创出一家不逊北宋四子的学说,一变当今君臣父子的陈腐风气了!
好好儿的清流名士、理学大家竟被他大哥耽搁成了个循吏!
连大皇兄献上的这大厨和草原菜单,听说都是从他家里学来的——那必定就是大皇嫂那兄长出关做使者,吃惯了蒙古王公的菜色,他为了满足桓凌的口腹之欲特地叫厨子学了这些羊肉菜。
三皇子暗恨他大哥耽搁人才,无奈地抛下了对宋时的期待,安排精膳司郎中拟定菜单、依着菜谱采买肉类菜蔬,拟定在三日后开宴。
赐大臣宴席,自不必父皇亲自降临,就由他与一位年高德劭的大长公主驸马主持便是。
三日后宫宴备好,旨意发下,满朝蒙古草原出身的勋贵便都集到文华殿领赐。魏王与本朝辈份最长的怀德大长公主驸马一并坐在上座主持,命人端上菜肴,犒赏这些外族出身,却为大郑大平安乐立下大功之臣。
自太·祖北伐以来,就有无数深明大义的草原部族中人投效大郑;今日西北战事屡见成功,又有各部王公弃暗投明,主动献上草场、牧民以归顺大郑……
不管他们是哪一族出身,以前是否曾与朝廷为敌,但自他们投效朝廷开始,圣上与朝廷便将他们一视同仁,有功必赏。
魏王举起自己桌上的酒杯,与底下人共祝圣上万寿无疆,大郑太平康乐,笑着道:“今日这场宴会,是圣上为奖励诸位的忠顺慎勤,特地做的西北草原上的吃食,一解诸位思乡之情的。请诸位动筷,试试这些宫中做出的草原美食可合你们的口味!”
他先举筷,底下坐着的人才纷纷动筷,小心地夹着片得薄薄的羊肉、煮得嫩嫩的羊内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