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旧指太子,也指太子住所。
应天府的东宫名叫“春和宫”
,位于宫城的东路,距离前朝不远。
自建造时就是太子朱标的府邸,规模按制建成颇为宏大,有前三殿后六宫。
东宫不仅仅是太子一家生活的居所,各属臣也常在此商议朝政。
朱标过世之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顺理成章成了东宫之主;朱标的遗孀即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和太孙妃一起在东宫后宫。
中秋刚过,四处飘着桂花的香味,清幽绝尘,又浓郁远溢。
‘暗淡轻黄体轻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和月饼,螃蟹,黄酒一样,都是江南中秋的象征。
太孙妃马淑仪拿着磁碗,宫女侍琴跟着,正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采摘桂花,准备晾干了做桂花糕和桂花糖。
马淑仪是光禄寺少卿马全的长女,光禄寺是管朝会和宴乡酒醴膳羞的部门,马全是朱元璋的原配著名的大脚皇后马皇后的远房侄子,朱元璋登基后因这个侄子文武皆不大通,就派了这个闲差给他。
马全是个老实人,素来不争不抢不计较,马皇后娘家亲眷稀少,颇喜欢这个老实巴交的侄子,病重时再三托付朱元璋看顾;朱元璋和马皇后一向恩爱,伤其早逝,对马全着实不坏。
待朱允炆稍大,干脆把马淑仪配给了朱允炆。
那时候太子朱标还在,马淑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太孙妃,未来的皇后。
马淑仪比朱允炆大七岁,此时已经二十八了,是典型的中都人:略微矮胖,敦实丰满,圆脸厚唇面色红润(可参照身边的安徽姑娘),那时候不流行排骨美,这样的相貌被认为是福相。
而且马淑仪生于官宦人家又自幼出入宫禁,见多识广谈吐得宜之外自有一种雍容华贵。
东宫的这一对丹桂,是洪武初年自中都老家移来的古树,双桂当庭,树姿飘逸,亭亭如盖,树冠颇高。
马淑仪和侍琴仰着脖子垫着脚也只摘到一点,马淑仪看看不是办法:“去叫孙援。”
孙援是内侍,二十来岁年轻力壮,一会儿就奔了进来。
见马淑仪等着,连忙说到:“娘娘您等着,小的立刻摘下来。”
说着人已经爬到了树上。
撩起衣襟为兜,手势飞快,不一会儿已是半兜。
马淑仪仰头看着又是欢喜又是担心,侍琴在树下不停地叫:“哎,你小心点儿!”
侍琴是马家的家生丫头,陪嫁进了东宫的,这一晃也有六年了。
正忙得高兴,外面报宁国公主来访,马淑仪连忙让请。
话音未落,宁国公主朱如画已经珊珊走了进来。
停步见几人在摘桂花,大赞一声:“好雅兴!
准备做什么好吃的?”
马淑仪笑着迎上行礼:“晾干了做桂花糕,桂花糖。”
宁国公主拊掌笑道:“好吃!
多做一点,到时带一点给父皇。”
又抬头冲孙援叫道:“多多摘些,我要做个枕头。”
马淑仪见她自己吩咐孙援并不在意,知道桂花枕是养神安眠的,忙问道:“你睡觉不好?”
宁国公主笑笑:“现在还好啊,可是不知道哪天就不好了,我先备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