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佛教的人生观理论也十分庞大和繁杂,丝毫不逊于道教的宇宙观理论。
正是这种人生观理论使其在平民阶层有着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佛教的人生观理论关于人生方面是个矛盾体(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
譬如汽车,既有输出动力的发动机,又有限制汽车行动的制动系统),一方面尊重生命,提倡“众生平等”
;另一方面又贬斥人生和人类社会,称人体为“浊物”
、“浊骨”
等等,称“人类社会”
(人界)为一个丑陋的、肮脏的“红尘”
世界。
这个矛盾体在《西游记》一书中也有相应体现,在尊重生命方面,莫过于唐僧,其为了“不伤生”
这个信念,在取经途中多次跟孙悟空起冲突,多次念紧箍咒料理孙悟空。
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在列举。
而在贬斥人生方面,《西游记》书中也有描述,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接引佛祖弄了个无底船接唐僧师徒过“凌云渡”
,唐僧上船毂“辘的跌在水里”
一跤,就脱去了自己的人体这种“浊物”
、“浊骨”
,泱下一个死尸顺水而去,作者还作了首诗赞赏这件事:“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
依佛教的理念,这种脱去“浊物”
、“浊骨”
的情形是功德圆满的体现,但是,只有唐僧一人脱去“浊物”
、“浊骨”
就有点令人思量了。
依唐僧师徒四人(且不说白龙马)的来历看,孙悟空是只猴子,却是灵根育孕源流出的“仙胞”
,沙悟净虽然是个妖怪模样,据他自称还吃人无数,却是被“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这两人有仙体,过“凌云渡”
没有泱下“浊物”
、“浊骨”
还有理由。
但是和唐僧相比,猪八戒没有泱下这种“浊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