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zhuzhu.la,大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震动。沒想到对方竟毫无感觉。而且还打开看过再往回推。这举动未免太离谱了。
他一愣之后。立刻又堆起笑容:“这点小意思孝敬千岁自然是不够的。只是元敬调京不久。一时手边不凑。还望千岁原宥。日后得便。一定再行厚补。”说着又将信封推过。常思豪按住他手背:“在下岂是嫌少。大人快快收起。勿让常思豪为难。”戚继光略一犹豫。落目扫去。见他的手背肤色较深。指节粗壮。上面脉络纵横。显得极为有力。心中落底。再次陪笑道:“元敬久在南方。不识京城风雨。日后少不了要受千岁的照顾。千岁如此。倒是叫元敬为难了。”
常思豪盯着他眼睛霍然而起:“戚大人。人都说岳飞之后无名将。唯我大明戚继光。我在军中之时。听大伙儿谈论最多的便是你和俞大人在沿海抗倭的事迹。一向敬你是为国杀敌的英雄好汉。可是进京之后。又听说你这人喜欢结交权贵。四处送礼。本來我是不信的。沒想到果然如此。真令人大失所望。”
戚继光愣愣瞧他半晌。目光转落于地。发出一阵自嘲式地苦笑:“英雄好汉……呵。如今我自身难保。每日如坐针毡。说什么英雄好汉。都是笑话罢了。”
常思豪道:“这话从何说起。”
戚继光叹道:“千岁可知我现在的官职。”常思豪道:“不是三省总兵么。”戚继光摇头:“我现已调在京师。做神机营副将。”常思豪有些意外:“那又怎样。”戚继光道:“神机营是京师拱卫三大营之一。表面看去。是比我在南方做总兵风光。可是手中却无实权。而且营中大小将领多是名臣子弟、王室宗亲。这些人整日提笼架鸟不学无术。把营中弄得乌烟瘴气。上面的我管不了。下面的我指挥不动。夹在中间只能徒乎奈何。本來倭寇既平。能做个京官。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有同僚告知。皇上调我入京。原來是有人做下的手脚。遭罪的事情只怕还在后面。”
常思豪难以相信:“大人军功卓著。海内驰名。谁敢陷害于你。”
戚继光见他脸上怒容蕴漾。不禁心头生喜。仍涩涩叹道:“可不敢说陷害二字。只当是对我有误解罢。向皇上提出建议调我入京的。是给事中吴时來。我在南方屡获大捷。手握重兵。引起朝臣顾虑也不为奇。然而此人却称我对朝廷不满。暗示我有反心。这实在是无中生有。唉……”
常思豪道:“他总不能凭空诬人清白。”戚继光恭请他归座。这才道:“千岁不知。当初我平了浙江倭患。闻福建告急。便急调兵而去。头一仗便拿下了横屿岛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它本是倭寇大本营。因占地利。易守难攻。曾让闽军吃尽了苦头。扫平此处。军民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得胜后我便在海边召开庆功宴聚将会饮。当时明月皎洁。大家席地而坐。望海观涛。平酒方肉。吃得兴高采烈……”他说到此处原有两分快意。长吸了一口气。脸上又变得满是寂寥之色:“沒想到。当时席间有人吃醉。言说我的军功实大。足以封侯。皇上只封个总兵官。未免不够。众将都附合称是。我一时兴起。便起身随兴吟唱了一首《凯歌》。”
常思豪道:“得胜之歌。必定慷慨激昂。”
戚继光摇头而叹:“若不是这首歌。也不会惹出那许多事來。”常思豪道:“莫不是歌中有了犯忌的言语。”戚继光苦笑道:“是否犯忌。元敬却不好说了。这短歌不长。我且吟來。请千岁评判。”略施一礼。吟道:“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常思豪闻之沉默片刻。道:“果然气冲斗牛。吴时來挑你的理。必是在封侯二字了。”
戚继光道:“千岁英明。吴时來确是抓住了这两字大作文章。言说部下如此妄议君非。我不严厉斥责。反吟此歌。实属借題发挥表示对皇上不满。更有扩大争议。搅动军心。鼓动部下怨上作乱之嫌。”
常思豪一笑:“那戚大人你。究竟有无封侯之意呢。”
戚继光脸上变色。登时起身作揖道:“千岁明鉴。实实绝无此意。元敬但有一腔热血。只在报国安民而已。席上吟唱此歌。乃大醉之际顺着众将高兴一时失口。岂是发泄不满。责怪皇上。”
常思豪心想:“当初在南下平倭之前。你便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以为述志明心。这两句诗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哪个不知。哪个不晓。现在又來‘觅个封侯’。岂非是自相矛盾。若无此心。大可绝口不谈就是。为何写出诗來又句句不离封侯。”一笑道:“戚大人不必如此。我也在军队待过。哪个小旗不想做总旗。哪个部将不想做将军。”
戚继光听了。果然脸上尴尬。
常思豪眼皮微落。全无所谓地道:“这本是人之常情。吴时來据此嚼你的舌根。也是毫无用处。大人何必夸张到如坐针毡。”
戚继光叹道:“他参我原不只这一条而已。还说我手下浙兵被称为‘戚家军’。更是大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军乃国家之军、天子之军。岂可称戚家军之理。一经怂恿成患。來个黄袍加身。后果不堪设想。”
常思豪失笑道:“当年岳飞手下军兵称‘岳家军’。也沒见秦桧以此责难。吴时來这理未免挑得太歪了罢。”
戚继光双睛起亮。折身感激道:“千岁明见。六科之中。多是这类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这些言官百无一能。只会空发牢骚。沽名钓誉。别人在阵前浴血。他们却在后面拼凑是非。不管打胜打败。总是有他们话说。”
常思豪已然今非昔比。一听他说出这话。又一副大遇知音的样子。心里已经提高了警觉。淡然道:“言官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不过想來皇上自有公断。总不会任人搬弄是非。”
戚继光道:“是。是。照说吴时來这些言语提交上去料也无人理会。可是居然能通过部议。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别有内情。我本來对他不甚了解。这些日子着人一查。打探出些底细。这才感觉到大事不妙。”
为震动。沒想到对方竟毫无感觉。而且还打开看过再往回推。这举动未免太离谱了。
他一愣之后。立刻又堆起笑容:“这点小意思孝敬千岁自然是不够的。只是元敬调京不久。一时手边不凑。还望千岁原宥。日后得便。一定再行厚补。”说着又将信封推过。常思豪按住他手背:“在下岂是嫌少。大人快快收起。勿让常思豪为难。”戚继光略一犹豫。落目扫去。见他的手背肤色较深。指节粗壮。上面脉络纵横。显得极为有力。心中落底。再次陪笑道:“元敬久在南方。不识京城风雨。日后少不了要受千岁的照顾。千岁如此。倒是叫元敬为难了。”
常思豪盯着他眼睛霍然而起:“戚大人。人都说岳飞之后无名将。唯我大明戚继光。我在军中之时。听大伙儿谈论最多的便是你和俞大人在沿海抗倭的事迹。一向敬你是为国杀敌的英雄好汉。可是进京之后。又听说你这人喜欢结交权贵。四处送礼。本來我是不信的。沒想到果然如此。真令人大失所望。”
戚继光愣愣瞧他半晌。目光转落于地。发出一阵自嘲式地苦笑:“英雄好汉……呵。如今我自身难保。每日如坐针毡。说什么英雄好汉。都是笑话罢了。”
常思豪道:“这话从何说起。”
戚继光叹道:“千岁可知我现在的官职。”常思豪道:“不是三省总兵么。”戚继光摇头:“我现已调在京师。做神机营副将。”常思豪有些意外:“那又怎样。”戚继光道:“神机营是京师拱卫三大营之一。表面看去。是比我在南方做总兵风光。可是手中却无实权。而且营中大小将领多是名臣子弟、王室宗亲。这些人整日提笼架鸟不学无术。把营中弄得乌烟瘴气。上面的我管不了。下面的我指挥不动。夹在中间只能徒乎奈何。本來倭寇既平。能做个京官。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有同僚告知。皇上调我入京。原來是有人做下的手脚。遭罪的事情只怕还在后面。”
常思豪难以相信:“大人军功卓著。海内驰名。谁敢陷害于你。”
戚继光见他脸上怒容蕴漾。不禁心头生喜。仍涩涩叹道:“可不敢说陷害二字。只当是对我有误解罢。向皇上提出建议调我入京的。是给事中吴时來。我在南方屡获大捷。手握重兵。引起朝臣顾虑也不为奇。然而此人却称我对朝廷不满。暗示我有反心。这实在是无中生有。唉……”
常思豪道:“他总不能凭空诬人清白。”戚继光恭请他归座。这才道:“千岁不知。当初我平了浙江倭患。闻福建告急。便急调兵而去。头一仗便拿下了横屿岛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它本是倭寇大本营。因占地利。易守难攻。曾让闽军吃尽了苦头。扫平此处。军民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得胜后我便在海边召开庆功宴聚将会饮。当时明月皎洁。大家席地而坐。望海观涛。平酒方肉。吃得兴高采烈……”他说到此处原有两分快意。长吸了一口气。脸上又变得满是寂寥之色:“沒想到。当时席间有人吃醉。言说我的军功实大。足以封侯。皇上只封个总兵官。未免不够。众将都附合称是。我一时兴起。便起身随兴吟唱了一首《凯歌》。”
常思豪道:“得胜之歌。必定慷慨激昂。”
戚继光摇头而叹:“若不是这首歌。也不会惹出那许多事來。”常思豪道:“莫不是歌中有了犯忌的言语。”戚继光苦笑道:“是否犯忌。元敬却不好说了。这短歌不长。我且吟來。请千岁评判。”略施一礼。吟道:“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常思豪闻之沉默片刻。道:“果然气冲斗牛。吴时來挑你的理。必是在封侯二字了。”
戚继光道:“千岁英明。吴时來确是抓住了这两字大作文章。言说部下如此妄议君非。我不严厉斥责。反吟此歌。实属借題发挥表示对皇上不满。更有扩大争议。搅动军心。鼓动部下怨上作乱之嫌。”
常思豪一笑:“那戚大人你。究竟有无封侯之意呢。”
戚继光脸上变色。登时起身作揖道:“千岁明鉴。实实绝无此意。元敬但有一腔热血。只在报国安民而已。席上吟唱此歌。乃大醉之际顺着众将高兴一时失口。岂是发泄不满。责怪皇上。”
常思豪心想:“当初在南下平倭之前。你便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以为述志明心。这两句诗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哪个不知。哪个不晓。现在又來‘觅个封侯’。岂非是自相矛盾。若无此心。大可绝口不谈就是。为何写出诗來又句句不离封侯。”一笑道:“戚大人不必如此。我也在军队待过。哪个小旗不想做总旗。哪个部将不想做将军。”
戚继光听了。果然脸上尴尬。
常思豪眼皮微落。全无所谓地道:“这本是人之常情。吴时來据此嚼你的舌根。也是毫无用处。大人何必夸张到如坐针毡。”
戚继光叹道:“他参我原不只这一条而已。还说我手下浙兵被称为‘戚家军’。更是大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军乃国家之军、天子之军。岂可称戚家军之理。一经怂恿成患。來个黄袍加身。后果不堪设想。”
常思豪失笑道:“当年岳飞手下军兵称‘岳家军’。也沒见秦桧以此责难。吴时來这理未免挑得太歪了罢。”
戚继光双睛起亮。折身感激道:“千岁明见。六科之中。多是这类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这些言官百无一能。只会空发牢骚。沽名钓誉。别人在阵前浴血。他们却在后面拼凑是非。不管打胜打败。总是有他们话说。”
常思豪已然今非昔比。一听他说出这话。又一副大遇知音的样子。心里已经提高了警觉。淡然道:“言官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不过想來皇上自有公断。总不会任人搬弄是非。”
戚继光道:“是。是。照说吴时來这些言语提交上去料也无人理会。可是居然能通过部议。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别有内情。我本來对他不甚了解。这些日子着人一查。打探出些底细。这才感觉到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