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着的门与结满梨子的树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aprillee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时候看过两个小故事,现在还记忆犹新。
第一个小故事是用古白话文写成的。大意是说有一群人想进入一座房子,可是看到大门紧闭,然后就都站在门外面等候,直到排成了一个长队。直到后来有一个小男孩跑上前去推门才发现其实大门一直都没关,只是在虚掩着而已。一大群人这才争先恐后地进入了房子。
第二个小故事主要是说李白小时候非常聪明:有一天,还是小孩子的李白和一大帮朋友出去玩耍。在路边发现了一个结满梨子的梨树,于是别的小朋友都一拥而上爬到树上去摘梨子去了,只有李白不为所动,站在原地说树上的梨子一定是涩的。果然,最后小伙伴们一尝手中的梨子,全是涩的。问其故,李白说树上要是成熟的梨子肯定被别人早摘完了。小伙伴们一听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齐夸李白聪明。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怀疑这两个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拿我以前的认知程度来说,毋庸置疑,李白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可是要是把这两个故事里的人物互换一下,得到这样两个故事:
一、李白看着小伙伴们蜂拥而上去推开那个大门说:“门一定是关着的,别推了!”判断对了倒也罢了。那要是门只是虚掩着的话,而里面却有一棵果树的话,果子让小伙伴门抢完了,那岂不是亏了大了!所以这个时候试试比不试更好。
二、一群人站在梨子树下不为所动,只有那个小男孩快速的爬到树上去摘梨子。最后那小男孩发现果子是涩的,证明树下的这帮人都是聪明的。另一种可能是树上的梨子都是刚刚成熟的,小男孩捡成熟了的摘,群人没梨子吃。那又干吗非要等到没梨子吃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没有动手呢?!
依次排列,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四个小故事了。从这四个小故事里,我们用传统判断标准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第一个小故事:小男孩比群人聪明。
第二个小故事:李白比小伙伴聪明。
第三个小故事:小伙伴比李白聪明。
第四个小故事:群人还是不如小男孩聪明。
说小男孩比群人聪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说小伙伴比李白聪明,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的。以前我也不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可是现在我还是能比较理智的来谈谈我的看法了。
很多时候我们迷信于所谓的“牛人”以至于不敢相信“1+1=2”是真的。李白就是这样的“牛人”很大程度上我们受制于此,结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把别人看的太高,把自己看的太低,先于别人怀疑自己,甚至迷失自己。这样的人在我周围比比皆是。让我觉得很郁闷。
再看看老外,这点他们就比我们进步多了。爱因斯坦被同学和老师嘲笑为“最笨的学生”可是他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呢,管你说自己多了不起,我怎么想就怎么搞。众所周知,最后他写出了没多少人能真正理解的“相对论”成为了20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伟大的100人之一;小学都没读过的莎士比亚,谁会相信他能成为一代文坛巨匠呢?对于热嘲冷讽,人家从来都不在乎,喜欢就大胆去做,想要就努力去争取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很“牛x”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来,他们都有一股冲劲,敢于去想去做去实践,和故事里的小男孩很相像。每次读到这些故事我总是会很激动,觉得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多了。
结合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
一、小男孩和李白的小伙伴都是实践家,他们都敢于去尝试。这些人,或许现在可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可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成功。
二、李白和群人都是空想家,或者说是理论家。更多时候他们宁愿停留在自己的空想中,因为理性他们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他们往往会因此十分无趣。
我身边有很多人是属于李白的同党,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常常习惯自以为是的对事情做出判断。如果判断的结果和他们的猜想相吻合的话,他们总会洋洋得意;如果不幸未曾言中的话则又能给自己寻找出千般理由进行自我掩饰。对于他们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的。相反我倒是是十分欣赏我身边这样的一些朋友的:他们总是不轻易做出判断,总会勇敢的走上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认定了的事情总会去尝试一下的。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会失败,会撞“南墙”可是我就觉得和他们做朋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后来又读了许多小故事,最后才发现其实李白也不是我小时候想象中那么聪明,他还做过一件很出名的“傻事”呢!那就是学习“磨针精神”也正是这种肯“犯傻”的做法,最后“磨”出来了这样一个不世其出的“牛人”来。看来,任何每一个“牛人”在成为一个“牛人”之前,或多或少都是需要犯些“傻”的!
综合四个小故事我们终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小男孩和小伙伴都比李白和群人聪明,至少是比少年时的李白聪明。因为他们都不怕“犯傻”
年轻的时候我们谁没犯过“傻”?为什么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去尝试?没准哪天你爬上那株“结满梨子的树”就发现了原来那些梨子刚好都是熟的呢!没理由说那些梨子永远都是生的啊!而不小心被“门”撞着了头,那又怎么样呢?人生连失败都不曾有过,那还叫人生吗?!
基于此,我希望我的身边还能多点像这些可爱的小伙伴和小男孩一样的朋友。如果下次在路边看到一株”结满梨子的树”然后大家一起争先恐后的爬上去!
小时候看过两个小故事,现在还记忆犹新。
第一个小故事是用古白话文写成的。大意是说有一群人想进入一座房子,可是看到大门紧闭,然后就都站在门外面等候,直到排成了一个长队。直到后来有一个小男孩跑上前去推门才发现其实大门一直都没关,只是在虚掩着而已。一大群人这才争先恐后地进入了房子。
第二个小故事主要是说李白小时候非常聪明:有一天,还是小孩子的李白和一大帮朋友出去玩耍。在路边发现了一个结满梨子的梨树,于是别的小朋友都一拥而上爬到树上去摘梨子去了,只有李白不为所动,站在原地说树上的梨子一定是涩的。果然,最后小伙伴们一尝手中的梨子,全是涩的。问其故,李白说树上要是成熟的梨子肯定被别人早摘完了。小伙伴们一听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齐夸李白聪明。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怀疑这两个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拿我以前的认知程度来说,毋庸置疑,李白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可是要是把这两个故事里的人物互换一下,得到这样两个故事:
一、李白看着小伙伴们蜂拥而上去推开那个大门说:“门一定是关着的,别推了!”判断对了倒也罢了。那要是门只是虚掩着的话,而里面却有一棵果树的话,果子让小伙伴门抢完了,那岂不是亏了大了!所以这个时候试试比不试更好。
二、一群人站在梨子树下不为所动,只有那个小男孩快速的爬到树上去摘梨子。最后那小男孩发现果子是涩的,证明树下的这帮人都是聪明的。另一种可能是树上的梨子都是刚刚成熟的,小男孩捡成熟了的摘,群人没梨子吃。那又干吗非要等到没梨子吃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没有动手呢?!
依次排列,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四个小故事了。从这四个小故事里,我们用传统判断标准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第一个小故事:小男孩比群人聪明。
第二个小故事:李白比小伙伴聪明。
第三个小故事:小伙伴比李白聪明。
第四个小故事:群人还是不如小男孩聪明。
说小男孩比群人聪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说小伙伴比李白聪明,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的。以前我也不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可是现在我还是能比较理智的来谈谈我的看法了。
很多时候我们迷信于所谓的“牛人”以至于不敢相信“1+1=2”是真的。李白就是这样的“牛人”很大程度上我们受制于此,结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把别人看的太高,把自己看的太低,先于别人怀疑自己,甚至迷失自己。这样的人在我周围比比皆是。让我觉得很郁闷。
再看看老外,这点他们就比我们进步多了。爱因斯坦被同学和老师嘲笑为“最笨的学生”可是他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呢,管你说自己多了不起,我怎么想就怎么搞。众所周知,最后他写出了没多少人能真正理解的“相对论”成为了20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伟大的100人之一;小学都没读过的莎士比亚,谁会相信他能成为一代文坛巨匠呢?对于热嘲冷讽,人家从来都不在乎,喜欢就大胆去做,想要就努力去争取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很“牛x”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来,他们都有一股冲劲,敢于去想去做去实践,和故事里的小男孩很相像。每次读到这些故事我总是会很激动,觉得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多了。
结合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
一、小男孩和李白的小伙伴都是实践家,他们都敢于去尝试。这些人,或许现在可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可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成功。
二、李白和群人都是空想家,或者说是理论家。更多时候他们宁愿停留在自己的空想中,因为理性他们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他们往往会因此十分无趣。
我身边有很多人是属于李白的同党,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常常习惯自以为是的对事情做出判断。如果判断的结果和他们的猜想相吻合的话,他们总会洋洋得意;如果不幸未曾言中的话则又能给自己寻找出千般理由进行自我掩饰。对于他们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的。相反我倒是是十分欣赏我身边这样的一些朋友的:他们总是不轻易做出判断,总会勇敢的走上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认定了的事情总会去尝试一下的。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会失败,会撞“南墙”可是我就觉得和他们做朋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后来又读了许多小故事,最后才发现其实李白也不是我小时候想象中那么聪明,他还做过一件很出名的“傻事”呢!那就是学习“磨针精神”也正是这种肯“犯傻”的做法,最后“磨”出来了这样一个不世其出的“牛人”来。看来,任何每一个“牛人”在成为一个“牛人”之前,或多或少都是需要犯些“傻”的!
综合四个小故事我们终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小男孩和小伙伴都比李白和群人聪明,至少是比少年时的李白聪明。因为他们都不怕“犯傻”
年轻的时候我们谁没犯过“傻”?为什么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去尝试?没准哪天你爬上那株“结满梨子的树”就发现了原来那些梨子刚好都是熟的呢!没理由说那些梨子永远都是生的啊!而不小心被“门”撞着了头,那又怎么样呢?人生连失败都不曾有过,那还叫人生吗?!
基于此,我希望我的身边还能多点像这些可爱的小伙伴和小男孩一样的朋友。如果下次在路边看到一株”结满梨子的树”然后大家一起争先恐后的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