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碧天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冀南西部为丘陵地带,多馒头似的山,其中一座名曰“大磨山”不高,土层也不厚,不长高高的树木,荆棘灌木倒是不少。此山并无什么仙气,因特产石磨石碾子而得名,只方圆数里知道。我的村子就在它的脚下,和它连为一体。站在山上望下去,便是或灰或白的各家的屋顶,不时还有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的小孩子的读书声传过来,循声望去,那就是我们的小学校。
一九七六年的时候,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实施改革,学年还是按自然年度来排的。刚过新年不久,父亲说你八岁了,该去上学了。挎上母亲给我用碎布头拼凑而成的五颜六色的小书包,到村里的学校报了个名,于是,我便是一名学生了。
和很多村子一样,我们的小学校都是用庙舍改成的,位于村子的中央。学校共有三座房子。西屋的一间面积很小,是原来的庙堂,已经破旧,屋顶铺着的青瓦的缝隙里长出了小草,居然还有一棵小椿树。现在,这里成了老师们的办公室。北屋和东屋是石砌的平顶房,面积稍大,便作了教室。北屋那间,课桌是砖头石块砌成的,桌面是已经磨得光光的石板,有暗红色的也有灰白色的。那间东屋,用的则是不知使了多少年、大小高低样式各不相同、已经看不出油漆颜色的木制课桌,桌子腿有的已经断裂,便用铁丝拧上,趴在上面写字“吱吱扭扭”地作响。课桌都是按房屋的走向靠着墙壁通长排成两行,每行为一个年级。东屋的为一三年级,北屋的为二四年级。那时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复式班”就是指的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因为规模小,五年级则要到稍大的邻村去上。上课的时候,老师先给这个年级布置作业,然后给另一个年级讲课。第二节课,则变换一下,给另一个年级留作业,给这个年级讲课。
小学校的房屋很低,窗子很小,里面光线不是很好,尤其是阴天的时候,便黑洞洞的,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这个时候,老师就把学生领到院子里读书,也无座位,或蹲或站,但都颇认真的样子。学校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树龄很老了的杨槐树,树冠很大,几乎遮住了整个院落;另一棵,则是种了不多久的梧桐。梧桐树上有一种我们当地称作为“杖牛虫”(音)的害虫,有成年人大拇指般粗细长短,通体呈绿色,身体臃肿,行动缓慢。上课的时候,听到窗外“啪”的一声响,便知道,那是树叶禁不住它的重压,连同虫子一同掉到地上。一下课,一群男孩子便冲出教室,蜂拥而上把它包围起来。胆子大一些的,便拿尖尖的葛针刺进它的身体,看着那虫子痛苦地扭动。等大家都玩得有点不耐烦了,又加上听到了老师敲打上课的钟声,便一阵碎石瓦块的砸了过去,将它彻底消灭。
课本也颇具时代特色,不像现在小孩子的课本设计印刷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好看。领到的第一册语文教材,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翻开封面和目录,便是第一课,映入眼帘的是页面正中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后面的课文,依然都是类似的语录和口号,没有最基本的拼音,所以,直到现在,自己的拼音也一直不是很好。数学课本也是如此。开始的简单的算术还算罢了,到后来开始有了应用题,前面依然是一句很大的口号或者是革命的题材,比如说,先是一行醒目的黑体字“要高筑墙,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然后进入正题“某粮仓能盛多少斤粮食,现在已经装了多少斤,问还差多少斤可以装满”;再比如“在万恶的旧社会,贫农王大爷种了几亩地,收获粮食多少斤,被地主剥削去了多少斤,还剩下多少斤”;还有,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要计算生产了多少机器零件之类的。呵呵,相信很多的同龄人都有印象。那种强大的思想攻势... -->>
冀南西部为丘陵地带,多馒头似的山,其中一座名曰“大磨山”不高,土层也不厚,不长高高的树木,荆棘灌木倒是不少。此山并无什么仙气,因特产石磨石碾子而得名,只方圆数里知道。我的村子就在它的脚下,和它连为一体。站在山上望下去,便是或灰或白的各家的屋顶,不时还有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的小孩子的读书声传过来,循声望去,那就是我们的小学校。
一九七六年的时候,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实施改革,学年还是按自然年度来排的。刚过新年不久,父亲说你八岁了,该去上学了。挎上母亲给我用碎布头拼凑而成的五颜六色的小书包,到村里的学校报了个名,于是,我便是一名学生了。
和很多村子一样,我们的小学校都是用庙舍改成的,位于村子的中央。学校共有三座房子。西屋的一间面积很小,是原来的庙堂,已经破旧,屋顶铺着的青瓦的缝隙里长出了小草,居然还有一棵小椿树。现在,这里成了老师们的办公室。北屋和东屋是石砌的平顶房,面积稍大,便作了教室。北屋那间,课桌是砖头石块砌成的,桌面是已经磨得光光的石板,有暗红色的也有灰白色的。那间东屋,用的则是不知使了多少年、大小高低样式各不相同、已经看不出油漆颜色的木制课桌,桌子腿有的已经断裂,便用铁丝拧上,趴在上面写字“吱吱扭扭”地作响。课桌都是按房屋的走向靠着墙壁通长排成两行,每行为一个年级。东屋的为一三年级,北屋的为二四年级。那时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复式班”就是指的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因为规模小,五年级则要到稍大的邻村去上。上课的时候,老师先给这个年级布置作业,然后给另一个年级讲课。第二节课,则变换一下,给另一个年级留作业,给这个年级讲课。
小学校的房屋很低,窗子很小,里面光线不是很好,尤其是阴天的时候,便黑洞洞的,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这个时候,老师就把学生领到院子里读书,也无座位,或蹲或站,但都颇认真的样子。学校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树龄很老了的杨槐树,树冠很大,几乎遮住了整个院落;另一棵,则是种了不多久的梧桐。梧桐树上有一种我们当地称作为“杖牛虫”(音)的害虫,有成年人大拇指般粗细长短,通体呈绿色,身体臃肿,行动缓慢。上课的时候,听到窗外“啪”的一声响,便知道,那是树叶禁不住它的重压,连同虫子一同掉到地上。一下课,一群男孩子便冲出教室,蜂拥而上把它包围起来。胆子大一些的,便拿尖尖的葛针刺进它的身体,看着那虫子痛苦地扭动。等大家都玩得有点不耐烦了,又加上听到了老师敲打上课的钟声,便一阵碎石瓦块的砸了过去,将它彻底消灭。
课本也颇具时代特色,不像现在小孩子的课本设计印刷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好看。领到的第一册语文教材,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翻开封面和目录,便是第一课,映入眼帘的是页面正中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后面的课文,依然都是类似的语录和口号,没有最基本的拼音,所以,直到现在,自己的拼音也一直不是很好。数学课本也是如此。开始的简单的算术还算罢了,到后来开始有了应用题,前面依然是一句很大的口号或者是革命的题材,比如说,先是一行醒目的黑体字“要高筑墙,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然后进入正题“某粮仓能盛多少斤粮食,现在已经装了多少斤,问还差多少斤可以装满”;再比如“在万恶的旧社会,贫农王大爷种了几亩地,收获粮食多少斤,被地主剥削去了多少斤,还剩下多少斤”;还有,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要计算生产了多少机器零件之类的。呵呵,相信很多的同龄人都有印象。那种强大的思想攻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