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周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杨津引荐辛庆之担任行台左丞,主管筹划谋略。
抵达邺城后,得知孝庄帝突然驾崩,于是在兖州、冀州一带活动,打算联络义士,挽救国家危难。
不久,孝闵帝即位,才回到洛阳。
普泰二年(532),升平北将军、太中大夫。
贺拔岳担任行台后,又引荐辛庆之担任行台吏部郎中、开府掾。
随即任雍州别驾。
大统初年,加车骑将军衔,不久,升任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后来太祖东征,任行台左丞。
当时才收复河东,辛庆之以原任官职兼任盐池都将。
四年(538),东魏攻陷正平郡,又准备进攻盐池,见辛庆之守御周严,领军退去。
在河桥之战中,大军失利,黄河以北的郡守、县令都弃城逃跑,只有辛庆之依据盐池,抵抗强敌。
当时人称赞他仁义勇敢。
六年,代理河东郡守。
九年,入京任丞相府右长史,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授度支尚书。
又代理河东郡守。
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南荆州刺史,加仪同三司衔。
辛庆之地位虽高,际遇虽隆,但生性节俭朴素,车马衣服,均不崇尚华丽奢侈。
为人亲切平和,有儒者风度。
当时人十分推崇他。
又由于他通晓诸经,行为高雅,命令他与卢诞等人教授诸王。
魏废帝二年(555),授秘书监。
不久,在任上去世。
儿子辛加陵,任主寝上士。
辛庆之的同族兄弟之子辛昂。
辛昂字进君。
才几岁时,便有成年人那样的志气操行。
有善于为人相面的,对他的父亲辛仲略说:“您家虽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贵,没有比得上这个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者的话很对。
十八岁时被侯景任命为行台郎中,加镇远将军衔。
侯景后来归附,辛昂于是入朝。
授丞相府行参军。
大统十四年(548),追论归附本朝的功勋,封为襄城县男爵,食邑二百户,转任丞相府田曹参军。
尉迟迥讨伐蜀地时,辛昂应募从军。
平定蜀地以后,以战功授辅国将军、都督。
尉迟迥上表推荐辛昂担任龙州长史,并代理龙安郡守。
龙州被山谷环绕,民风粗野。
辛昂施以威信恩惠,官民都对他又怕又爱。
成都是一方都会,风俗错杂。
尉迟迥认为辛昂明达政务,又上表举荐辛昂代理成都县令。
辛昂一到成都,就与众儒生祭祀汉代郡守文翁所建的官学,共同欢饮。
他对儒生们说:“儿子孝顺,臣子忠心,老师严格,朋友守信,这是立身的紧要之处,如此而已。
如果不照这些话去做,怎能成名?各人应当自勉,才能成就美名。”辛昂言词诚恳,讲理透辟,儒生们都深有感悟,回去告诉父老们说:“辛君如此教育告诫,不可违背。”于是市面秩序井然,百姓全都接受教化。
升任梓潼郡守,授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设置六官后,入朝任司隶上士,袭爵繁昌县公。
世宗初年,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衔。
武成二年(560),授小职方下大夫,主管小兵部。
保定二年(562),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任小吏部。
四年,大军东征,辛昂与大将军权景宣攻占豫州,由于战功,赏布帛二百匹。
当时益州富饶,为国家所依靠,而道路艰险,强盗为患。
诏命辛昂出使梁州、益州,军务民事,都委托他决断。
辛昂安抚劝导荒僻之民,又治理城镇,数年之间,十分安宁。
天和初年,陆腾讨伐信州各蛮族,很久未能平定。
高祖下诏,命令辛昂就便从通州、渠州等地运粮供应。
当时,临、信、楚、合等州的百姓,也大多附和叛贼。
辛昂对他们讲明利害福祸,百姓纷纷归顺朝廷。
又命令老弱运粮,壮丁参战,人们都愿意为他出力,没有怨言。
出使返回,适逢巴州万荣郡百姓反叛,围攻郡城,阻断山路。
辛昂对同行者说:“贼人强横狂暴,竟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上奏朝廷,或许会拖延一个月,孤城无援,必定沦落贼手。
要想救助近处落水的人,哪里还有功夫到远处叫人。
只要对百姓有利,我可以擅自决断。”于是从开州、通州招募三千人,加倍赶路,出乎敌人预料。
又让他们都唱中原歌曲,直取敌人营垒。
贼人没有料到,又以为是大军前来救援,于是立即溃散,州内得以安宁。
朝廷嘉奖他权宜变化而击溃贼党,诏命梁州总管、杞国公宇文亮就在军中赏赐他奴婢二十人、杂色绸缎四百匹。
宇文亮又因为辛昂在宕渠很有威望,于是上表举荐他担任渠州刺史。
随即转任通州刺史。
辛昂以诚待人,讲究信用,很得蛮族欢心。
任满回京,蛮族首领都跟随他赴京朝拜。
由于辛昂广泛教化蛮华各族,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对辛昂比较亲近,高祖因此而十分忌恨辛昂。
宇文护被处死以后,对辛昂施以杖刑,辛昂因此去世。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
祖父杜建,曾任魏国辅国将军,追赠豫州刺史。
父亲杜皎,官至仪同三司、武都郡守。
杜杲学过经史,有施政的才干谋略。
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瓒,高洁正直,善于识别人才,对他十分器重,常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当时,杜瓒担任魏国的黄门侍郎,兼任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娶魏孝武帝之妹新丰公主为妻,就把杜杲推荐给朝廷。
永熙三年(534),入仕为奉朝请,先后升任辅国将军、成州长史、汉阳郡守。
世宗初年,转任修城郡守。
适逢凤州人仇周贡等人作乱,进攻修城,杜杲对百姓讲究信用,因此城内无人背叛。
不久,开府赵昶等各路军队进兵讨伐,杜杲率领郡兵与赵昶会合,平定贼党。
入朝任司会上士。
当初,陈文帝之弟安成王陈顼在梁国当人质,平定江陵后,陈顼按旧例应迁居长安。
陈人请求放回,太祖已经答应,但没有放人。
这时,皇帝想放陈顼回去,派杜杲为使者。
陈文帝大喜,立即派使者来访,并愿意让出黔中数州之地。
又请求划分疆界,永远交好。
由于杜杲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升都督,授小御伯,前去划分疆界。
陈人把鲁山划归周朝。
皇帝于是授陈顼为柱国大将军,诏命杜杲送他回国。
陈文帝对杜杲说:“我弟承蒙以礼送回,实在是周朝的恩惠。
不过,如果不把鲁山还给你们,恐怕还不能这样。”杜杲答道:“安成王在关中,不过是咸阳的一个百姓。
然而又是陈国的皇弟,他的价值怎能只值一座城池?我朝上下亲密和睦,对己宽厚,旁及他人,上遵太祖遗旨,下思继续友好之义。
所以出此恩诏,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知道在您看来安成王只抵得上一座鲁山,我们断不至于贪图一座城池。
况且鲁山原属梁国,梁国又是本朝属国,如果从历史沿革来看,鲁山本来就应当归属我国。
如果说拿寻常的土地,来交换自己的骨肉亲人,使者我都认为不可以,更不用说堂堂朝廷这么讲了!”陈文帝惭愧很久,才说:“刚才是开个玩笑。”从此对他接待超过一般礼节。
杜杲回去时,命人把他领到殿上,陈文帝亲自从御座上走下来,握手告别。
朝廷嘉许他,授大都督、小载师下大夫,主管小纳言,又出使陈国。
中山公宇文训任蒲州总管,让杜杲担任府司马、州治中,代理州府事。
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华皎前来归附时,诏令卫公宇文直督率元定等人援助。
与陈人交战,我军失利,元定等人投奔江南。
从此,连年交战,东南动乱。
高祖很担心这件事,于是任命杜杲为御正中大夫,出使陈国,说明保境安民之意。
陈宣帝派黄门侍郎徐陵对杜杲说:“两国交好,本来打算互救祸患,分担灾难,但贵国接纳我朝叛臣,这是为什么?”杜杲答道:“陈主从前住在我朝,并不是仰慕我朝道义而来,但是我朝皇帝授他为柱国,在百官中官职最高,子女玉帛,备礼将他送回,他才能当上皇帝,谁说这不是恩惠?郝烈一类的人,实是狂悖狡猾的边民,贵朝不曾报答恩德,反而首先接纳郝烈。
如今我朝接纳华皎,也是报答之意。
过失从贵朝开始,我朝有什么不对的?”徐陵说:“贵朝接纳华皎,志在吞并土地。
而我朝接纳郝烈,只是让他存身而已。
况且华皎身兼文职武将,窃州叛逃。
郝烈才一百来户,仅以身逃。
大小不同,怎能同日而语?”杜杲反驳说:“大小虽然不同,但受降却是一样。
如果论其先后,本朝没有过失。”徐陵说:“周朝送我主回国,就以为对我朝有恩;卫公与元定渡过长江,岂能说不是怨仇?如果计算恩惠与怨仇,也足可相抵了。”杜杲说:“元定等人兵败被囚,怨仇已消。
陈主得以称帝,其恩仍在。
况且怨由贵国而生,恩由本朝而起,以怨报恩,我还没有听说过。”徐陵于是笑而不答。
杜杲乘机对他说:“如今三方鼎足而立,各图进取,如有不和,恰恰激发了敌方的野心。
本朝与陈国,互相交好,使车往返,已有多年。
近来因为边界之事,互相成为仇敌,结怨交战,几乎每年都不停止,鹬蚌相争,势必两败俱伤。
如果让齐贼乘虚而入,那么你我双方都将遇到危难。
不如追悔祸乱,改变心思,陈国息争执之心,本朝弘礼让之义,礼尚往来,和好如初,共为犄角之势,对抗齐氏。
这不仅是两国君王的喜事,也是无数百姓的愿望。”徐陵把这些话都上奏给皇帝,陈宣帝答应。
于是派使者来访。
武帝建德初年,任司城中大夫,出使陈国。
陈宣帝对杜杲说:“长湖公的将士虽然已经筑馆安置,但是未必没有思北之情。
王褒、庾信等人羁留关中,也当有思南之念。”杜杲揣测陈宣帝的意思,是打算拿元定的将士来交换王褒等人。
于是回答道:“长湖公率军不守纪律,临难脱身,他既然不能为忠节而死,又有什么用?好比从牛身上拔下一根毛,无妨大局。
本朝的商议,当初并没有涉及这些。”陈宣帝不再说什么。
杜杲回来时路过石头,陈宣帝又派使者赶上,对杜杲说:“如果打算合力对付齐国,贵朝应把樊州、邓州让给我们,才算表示诚意。”杜杲答道:“合力对付齐国,难道只图破败州邑的好处?如果真需要城镇,应当向齐国索取。
如今先向我朝索取汉水以南地区,我不敢从命。”回来后,授司仓中大夫。
过了四年,升任温州刺史,赐爵义兴县伯。
大象元年(579),调任御正中大夫,又出使陈国。
二年,授申州刺史,加开府仪同大将军衔,晋封侯爵,食邑一千三百户。
又授同州司会。
隋开皇元年(581),被任命为同州总监,晋封公爵。
随即升任工部尚书。
二年,授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
不久因病去世。
儿子杜运,大象末年,任宣纳上士。
杜杲的兄长杜长晖,官至仪同三司。
; 杨津引荐辛庆之担任行台左丞,主管筹划谋略。
抵达邺城后,得知孝庄帝突然驾崩,于是在兖州、冀州一带活动,打算联络义士,挽救国家危难。
不久,孝闵帝即位,才回到洛阳。
普泰二年(532),升平北将军、太中大夫。
贺拔岳担任行台后,又引荐辛庆之担任行台吏部郎中、开府掾。
随即任雍州别驾。
大统初年,加车骑将军衔,不久,升任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后来太祖东征,任行台左丞。
当时才收复河东,辛庆之以原任官职兼任盐池都将。
四年(538),东魏攻陷正平郡,又准备进攻盐池,见辛庆之守御周严,领军退去。
在河桥之战中,大军失利,黄河以北的郡守、县令都弃城逃跑,只有辛庆之依据盐池,抵抗强敌。
当时人称赞他仁义勇敢。
六年,代理河东郡守。
九年,入京任丞相府右长史,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授度支尚书。
又代理河东郡守。
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南荆州刺史,加仪同三司衔。
辛庆之地位虽高,际遇虽隆,但生性节俭朴素,车马衣服,均不崇尚华丽奢侈。
为人亲切平和,有儒者风度。
当时人十分推崇他。
又由于他通晓诸经,行为高雅,命令他与卢诞等人教授诸王。
魏废帝二年(555),授秘书监。
不久,在任上去世。
儿子辛加陵,任主寝上士。
辛庆之的同族兄弟之子辛昂。
辛昂字进君。
才几岁时,便有成年人那样的志气操行。
有善于为人相面的,对他的父亲辛仲略说:“您家虽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贵,没有比得上这个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者的话很对。
十八岁时被侯景任命为行台郎中,加镇远将军衔。
侯景后来归附,辛昂于是入朝。
授丞相府行参军。
大统十四年(548),追论归附本朝的功勋,封为襄城县男爵,食邑二百户,转任丞相府田曹参军。
尉迟迥讨伐蜀地时,辛昂应募从军。
平定蜀地以后,以战功授辅国将军、都督。
尉迟迥上表推荐辛昂担任龙州长史,并代理龙安郡守。
龙州被山谷环绕,民风粗野。
辛昂施以威信恩惠,官民都对他又怕又爱。
成都是一方都会,风俗错杂。
尉迟迥认为辛昂明达政务,又上表举荐辛昂代理成都县令。
辛昂一到成都,就与众儒生祭祀汉代郡守文翁所建的官学,共同欢饮。
他对儒生们说:“儿子孝顺,臣子忠心,老师严格,朋友守信,这是立身的紧要之处,如此而已。
如果不照这些话去做,怎能成名?各人应当自勉,才能成就美名。”辛昂言词诚恳,讲理透辟,儒生们都深有感悟,回去告诉父老们说:“辛君如此教育告诫,不可违背。”于是市面秩序井然,百姓全都接受教化。
升任梓潼郡守,授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设置六官后,入朝任司隶上士,袭爵繁昌县公。
世宗初年,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衔。
武成二年(560),授小职方下大夫,主管小兵部。
保定二年(562),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任小吏部。
四年,大军东征,辛昂与大将军权景宣攻占豫州,由于战功,赏布帛二百匹。
当时益州富饶,为国家所依靠,而道路艰险,强盗为患。
诏命辛昂出使梁州、益州,军务民事,都委托他决断。
辛昂安抚劝导荒僻之民,又治理城镇,数年之间,十分安宁。
天和初年,陆腾讨伐信州各蛮族,很久未能平定。
高祖下诏,命令辛昂就便从通州、渠州等地运粮供应。
当时,临、信、楚、合等州的百姓,也大多附和叛贼。
辛昂对他们讲明利害福祸,百姓纷纷归顺朝廷。
又命令老弱运粮,壮丁参战,人们都愿意为他出力,没有怨言。
出使返回,适逢巴州万荣郡百姓反叛,围攻郡城,阻断山路。
辛昂对同行者说:“贼人强横狂暴,竟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上奏朝廷,或许会拖延一个月,孤城无援,必定沦落贼手。
要想救助近处落水的人,哪里还有功夫到远处叫人。
只要对百姓有利,我可以擅自决断。”于是从开州、通州招募三千人,加倍赶路,出乎敌人预料。
又让他们都唱中原歌曲,直取敌人营垒。
贼人没有料到,又以为是大军前来救援,于是立即溃散,州内得以安宁。
朝廷嘉奖他权宜变化而击溃贼党,诏命梁州总管、杞国公宇文亮就在军中赏赐他奴婢二十人、杂色绸缎四百匹。
宇文亮又因为辛昂在宕渠很有威望,于是上表举荐他担任渠州刺史。
随即转任通州刺史。
辛昂以诚待人,讲究信用,很得蛮族欢心。
任满回京,蛮族首领都跟随他赴京朝拜。
由于辛昂广泛教化蛮华各族,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对辛昂比较亲近,高祖因此而十分忌恨辛昂。
宇文护被处死以后,对辛昂施以杖刑,辛昂因此去世。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
祖父杜建,曾任魏国辅国将军,追赠豫州刺史。
父亲杜皎,官至仪同三司、武都郡守。
杜杲学过经史,有施政的才干谋略。
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瓒,高洁正直,善于识别人才,对他十分器重,常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当时,杜瓒担任魏国的黄门侍郎,兼任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娶魏孝武帝之妹新丰公主为妻,就把杜杲推荐给朝廷。
永熙三年(534),入仕为奉朝请,先后升任辅国将军、成州长史、汉阳郡守。
世宗初年,转任修城郡守。
适逢凤州人仇周贡等人作乱,进攻修城,杜杲对百姓讲究信用,因此城内无人背叛。
不久,开府赵昶等各路军队进兵讨伐,杜杲率领郡兵与赵昶会合,平定贼党。
入朝任司会上士。
当初,陈文帝之弟安成王陈顼在梁国当人质,平定江陵后,陈顼按旧例应迁居长安。
陈人请求放回,太祖已经答应,但没有放人。
这时,皇帝想放陈顼回去,派杜杲为使者。
陈文帝大喜,立即派使者来访,并愿意让出黔中数州之地。
又请求划分疆界,永远交好。
由于杜杲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升都督,授小御伯,前去划分疆界。
陈人把鲁山划归周朝。
皇帝于是授陈顼为柱国大将军,诏命杜杲送他回国。
陈文帝对杜杲说:“我弟承蒙以礼送回,实在是周朝的恩惠。
不过,如果不把鲁山还给你们,恐怕还不能这样。”杜杲答道:“安成王在关中,不过是咸阳的一个百姓。
然而又是陈国的皇弟,他的价值怎能只值一座城池?我朝上下亲密和睦,对己宽厚,旁及他人,上遵太祖遗旨,下思继续友好之义。
所以出此恩诏,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知道在您看来安成王只抵得上一座鲁山,我们断不至于贪图一座城池。
况且鲁山原属梁国,梁国又是本朝属国,如果从历史沿革来看,鲁山本来就应当归属我国。
如果说拿寻常的土地,来交换自己的骨肉亲人,使者我都认为不可以,更不用说堂堂朝廷这么讲了!”陈文帝惭愧很久,才说:“刚才是开个玩笑。”从此对他接待超过一般礼节。
杜杲回去时,命人把他领到殿上,陈文帝亲自从御座上走下来,握手告别。
朝廷嘉许他,授大都督、小载师下大夫,主管小纳言,又出使陈国。
中山公宇文训任蒲州总管,让杜杲担任府司马、州治中,代理州府事。
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华皎前来归附时,诏令卫公宇文直督率元定等人援助。
与陈人交战,我军失利,元定等人投奔江南。
从此,连年交战,东南动乱。
高祖很担心这件事,于是任命杜杲为御正中大夫,出使陈国,说明保境安民之意。
陈宣帝派黄门侍郎徐陵对杜杲说:“两国交好,本来打算互救祸患,分担灾难,但贵国接纳我朝叛臣,这是为什么?”杜杲答道:“陈主从前住在我朝,并不是仰慕我朝道义而来,但是我朝皇帝授他为柱国,在百官中官职最高,子女玉帛,备礼将他送回,他才能当上皇帝,谁说这不是恩惠?郝烈一类的人,实是狂悖狡猾的边民,贵朝不曾报答恩德,反而首先接纳郝烈。
如今我朝接纳华皎,也是报答之意。
过失从贵朝开始,我朝有什么不对的?”徐陵说:“贵朝接纳华皎,志在吞并土地。
而我朝接纳郝烈,只是让他存身而已。
况且华皎身兼文职武将,窃州叛逃。
郝烈才一百来户,仅以身逃。
大小不同,怎能同日而语?”杜杲反驳说:“大小虽然不同,但受降却是一样。
如果论其先后,本朝没有过失。”徐陵说:“周朝送我主回国,就以为对我朝有恩;卫公与元定渡过长江,岂能说不是怨仇?如果计算恩惠与怨仇,也足可相抵了。”杜杲说:“元定等人兵败被囚,怨仇已消。
陈主得以称帝,其恩仍在。
况且怨由贵国而生,恩由本朝而起,以怨报恩,我还没有听说过。”徐陵于是笑而不答。
杜杲乘机对他说:“如今三方鼎足而立,各图进取,如有不和,恰恰激发了敌方的野心。
本朝与陈国,互相交好,使车往返,已有多年。
近来因为边界之事,互相成为仇敌,结怨交战,几乎每年都不停止,鹬蚌相争,势必两败俱伤。
如果让齐贼乘虚而入,那么你我双方都将遇到危难。
不如追悔祸乱,改变心思,陈国息争执之心,本朝弘礼让之义,礼尚往来,和好如初,共为犄角之势,对抗齐氏。
这不仅是两国君王的喜事,也是无数百姓的愿望。”徐陵把这些话都上奏给皇帝,陈宣帝答应。
于是派使者来访。
武帝建德初年,任司城中大夫,出使陈国。
陈宣帝对杜杲说:“长湖公的将士虽然已经筑馆安置,但是未必没有思北之情。
王褒、庾信等人羁留关中,也当有思南之念。”杜杲揣测陈宣帝的意思,是打算拿元定的将士来交换王褒等人。
于是回答道:“长湖公率军不守纪律,临难脱身,他既然不能为忠节而死,又有什么用?好比从牛身上拔下一根毛,无妨大局。
本朝的商议,当初并没有涉及这些。”陈宣帝不再说什么。
杜杲回来时路过石头,陈宣帝又派使者赶上,对杜杲说:“如果打算合力对付齐国,贵朝应把樊州、邓州让给我们,才算表示诚意。”杜杲答道:“合力对付齐国,难道只图破败州邑的好处?如果真需要城镇,应当向齐国索取。
如今先向我朝索取汉水以南地区,我不敢从命。”回来后,授司仓中大夫。
过了四年,升任温州刺史,赐爵义兴县伯。
大象元年(579),调任御正中大夫,又出使陈国。
二年,授申州刺史,加开府仪同大将军衔,晋封侯爵,食邑一千三百户。
又授同州司会。
隋开皇元年(581),被任命为同州总监,晋封公爵。
随即升任工部尚书。
二年,授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
不久因病去世。
儿子杜运,大象末年,任宣纳上士。
杜杲的兄长杜长晖,官至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