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大清风水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袁崇焕忘了这里不同于宁远,不同于锦州,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个小地方,里面兵比民多,自己一个人说得算,让守就守,让冲就冲,不用和谁商量。可这里不一样,京城里还有个皇帝,他这个督师到了这里可就不像在辽东了。
崇祯皇帝坐在京城里,看着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来跑去,一连几天觉都睡不好。本想着叫袁崇焕来护驾,结果,袁崇焕也跟着跑来跑去,一路上一仗没打不说,现在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带兵到了北京城,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崇祯又接到御史弹劾袁崇焕的奏章,阅罢后大吃一惊:是呀!这个袁崇焕擅杀一品大员毛文龙,确有资敌之嫌,这相当于解除了鞑子们的后顾之忧。皇太极率千军万马离开沈阳,袁崇焕他真不知道?他在沈阳城安排下那么多的探子,都是干什么吃的,眼睛长在肚皮上了吗?说出来谁信呢?如果知道,他却未加干涉,纵敌入京,是何居心呢?要说袁崇焕要谋反,崇祯现在仍然有些不相信。袁崇焕进士出身,位高权重,根本没有谋逆的缘由。或许是五年复辽的话说得大了些,现在想逼朕做城下之盟,倘若真是如此,真是胆大包天!你只顾自己的脸面,让朕的脸面放在哪里?崇祯坐在京城里,心如乱麻,赶紧召来兵部尚书孙承宗议事。
孙承宗从皇宫出来,眉头一直紧锁,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袁崇焕绝对不会有谋反之心,可是现在这么多事情摆在面前,就算是自己想保住他,也实在有些困难了。听说袁崇焕率军到了北京城下,孙承宗赶紧就派出了使者。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曾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的老师,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了袁崇焕。这个人可不简单,可以说,他的存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明末历史,让明末真正得以延续了十几年。
早在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时,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孙承宗所在辽东的四年,重用了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袁崇焕正是其中之一。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天启五年九月,自请罢官返乡。
直到前不久,皇太极率军避开山海关,宁锦一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在此危难之际,明廷这才想起这个人才来,所以二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要说明白自己学生真实意图的恐怕也只有这个老师了,派去的使者传达了他的一段话给袁崇焕:“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是袁崇焕却以为事非得已,情有可原,谁也没请示,就直接把兵驻扎到了南城。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不小,再加上早有流言流入了京城,所以上到朝廷重员,下到小商小贩,一致认定,袁崇焕这个人有问题。很不巧,更要命的是就在几天后,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并驻扎于城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下子,袁崇焕也有些慌了,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谁都以为,金兵是自己带来的。
崇祯皇帝本来心里就疑神疑鬼,听闻皇太极率大军兵临城下了,这回终于坐不住了,赶紧召见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袁崇焕听说皇上要见自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一年多了,自己寸土未复不说,现在还把金兵弄到了京城底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明知是死也得去,自己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心情忐忑不安地进了城,和他一起见皇帝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满桂一直和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满桂的部下。见到了皇上后,没想到崇祯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反而极为关心地把自己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一阵嘘寒问暖。
袁崇焕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一年多啥也没干,让敌人都打到了眼皮底下,圣上竟然还对自己还这么客气,实在是做梦也没想到,一瞬间,袁崇焕彻底懵了。而让文武百官更懵的是,袁崇焕竟然当着皇帝的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人马进城休整。
这句话可吓坏了所有人,崇祯帝想也没想,严词拒绝,当场就否决了袁崇焕的请求。边军未经请示就驻扎城下,本身就是罪不容赦,而现在又要把兵带进京城,这不是得寸进尺吗?别看崇祯对袁崇焕表面上嘘寒问暖,但是人言可畏,又怎么会不加防备,万一袁崇焕的九千骑兵进了城,造了反,这不是引火烧身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北京城外不是一片旷野,外城还有很多老百姓,国家养你军队是干什么的?让人家打到家门口你还把老百姓扔在外面,让鞑子烧杀抢掠?老百姓能服吗?
其实,这事也不能说是袁崇焕得寸进尺,确实情有可原。自己的部下比起大同、宣府之兵不知要辛苦多少倍,连日来一直马不停蹄,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已经累得不行了。袁崇焕心里有气,可是嘴上不敢说,心想:前不久,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之师,不是也进城修整了吗?我比他们的地位要高吧,他们都能进城,我为什么进不了?
可是他忘了,本来现在人人都在猜忌你,你还要带兵入城,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
袁崇焕没办法,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亲自到各营安抚,总算是把事情平息了。
且说驻扎在城北的皇太极,此时正稳坐中军帐内,召众贝勒议道:“各位都不止一次和袁蛮子打交道了,这个人擅于守,咱们还得尽量避开他,别和他硬拼。如今,京城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流言,崇祯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怀疑,咱们只要稍稍加把火,造成一种与袁崇焕有约的假象,君臣相疑,相互反目,一触即发。”
莽古尔泰点了点头:“汗王,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道:“明天清晨,我们集中兵力攻德胜门,排纵队,队与队之间保持距离,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别让炮炸了。五哥带人去城南拖住袁崇焕,边打就退,让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并不是在真打,就是走个过场。我就不信,小皇帝还能沉住气!”
商定结束后,众贝勒各回本旗,安排攻城事宜。营帐中只剩下皇太极、范文程和魏宝山三人。
皇太极道:“我们此次攻北门也只是做做样子,红夷大炮威猛,京城之固,比宁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明军开炮,我八旗军躲无可躲,肯定是要吃亏。宝山啊,不和...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袁崇焕忘了这里不同于宁远,不同于锦州,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个小地方,里面兵比民多,自己一个人说得算,让守就守,让冲就冲,不用和谁商量。可这里不一样,京城里还有个皇帝,他这个督师到了这里可就不像在辽东了。
崇祯皇帝坐在京城里,看着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来跑去,一连几天觉都睡不好。本想着叫袁崇焕来护驾,结果,袁崇焕也跟着跑来跑去,一路上一仗没打不说,现在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带兵到了北京城,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崇祯又接到御史弹劾袁崇焕的奏章,阅罢后大吃一惊:是呀!这个袁崇焕擅杀一品大员毛文龙,确有资敌之嫌,这相当于解除了鞑子们的后顾之忧。皇太极率千军万马离开沈阳,袁崇焕他真不知道?他在沈阳城安排下那么多的探子,都是干什么吃的,眼睛长在肚皮上了吗?说出来谁信呢?如果知道,他却未加干涉,纵敌入京,是何居心呢?要说袁崇焕要谋反,崇祯现在仍然有些不相信。袁崇焕进士出身,位高权重,根本没有谋逆的缘由。或许是五年复辽的话说得大了些,现在想逼朕做城下之盟,倘若真是如此,真是胆大包天!你只顾自己的脸面,让朕的脸面放在哪里?崇祯坐在京城里,心如乱麻,赶紧召来兵部尚书孙承宗议事。
孙承宗从皇宫出来,眉头一直紧锁,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袁崇焕绝对不会有谋反之心,可是现在这么多事情摆在面前,就算是自己想保住他,也实在有些困难了。听说袁崇焕率军到了北京城下,孙承宗赶紧就派出了使者。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曾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的老师,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了袁崇焕。这个人可不简单,可以说,他的存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明末历史,让明末真正得以延续了十几年。
早在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时,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孙承宗所在辽东的四年,重用了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袁崇焕正是其中之一。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天启五年九月,自请罢官返乡。
直到前不久,皇太极率军避开山海关,宁锦一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在此危难之际,明廷这才想起这个人才来,所以二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要说明白自己学生真实意图的恐怕也只有这个老师了,派去的使者传达了他的一段话给袁崇焕:“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是袁崇焕却以为事非得已,情有可原,谁也没请示,就直接把兵驻扎到了南城。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不小,再加上早有流言流入了京城,所以上到朝廷重员,下到小商小贩,一致认定,袁崇焕这个人有问题。很不巧,更要命的是就在几天后,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并驻扎于城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下子,袁崇焕也有些慌了,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谁都以为,金兵是自己带来的。
崇祯皇帝本来心里就疑神疑鬼,听闻皇太极率大军兵临城下了,这回终于坐不住了,赶紧召见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袁崇焕听说皇上要见自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一年多了,自己寸土未复不说,现在还把金兵弄到了京城底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明知是死也得去,自己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心情忐忑不安地进了城,和他一起见皇帝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满桂一直和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满桂的部下。见到了皇上后,没想到崇祯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反而极为关心地把自己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一阵嘘寒问暖。
袁崇焕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一年多啥也没干,让敌人都打到了眼皮底下,圣上竟然还对自己还这么客气,实在是做梦也没想到,一瞬间,袁崇焕彻底懵了。而让文武百官更懵的是,袁崇焕竟然当着皇帝的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人马进城休整。
这句话可吓坏了所有人,崇祯帝想也没想,严词拒绝,当场就否决了袁崇焕的请求。边军未经请示就驻扎城下,本身就是罪不容赦,而现在又要把兵带进京城,这不是得寸进尺吗?别看崇祯对袁崇焕表面上嘘寒问暖,但是人言可畏,又怎么会不加防备,万一袁崇焕的九千骑兵进了城,造了反,这不是引火烧身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北京城外不是一片旷野,外城还有很多老百姓,国家养你军队是干什么的?让人家打到家门口你还把老百姓扔在外面,让鞑子烧杀抢掠?老百姓能服吗?
其实,这事也不能说是袁崇焕得寸进尺,确实情有可原。自己的部下比起大同、宣府之兵不知要辛苦多少倍,连日来一直马不停蹄,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已经累得不行了。袁崇焕心里有气,可是嘴上不敢说,心想:前不久,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之师,不是也进城修整了吗?我比他们的地位要高吧,他们都能进城,我为什么进不了?
可是他忘了,本来现在人人都在猜忌你,你还要带兵入城,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
袁崇焕没办法,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亲自到各营安抚,总算是把事情平息了。
且说驻扎在城北的皇太极,此时正稳坐中军帐内,召众贝勒议道:“各位都不止一次和袁蛮子打交道了,这个人擅于守,咱们还得尽量避开他,别和他硬拼。如今,京城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流言,崇祯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怀疑,咱们只要稍稍加把火,造成一种与袁崇焕有约的假象,君臣相疑,相互反目,一触即发。”
莽古尔泰点了点头:“汗王,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道:“明天清晨,我们集中兵力攻德胜门,排纵队,队与队之间保持距离,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别让炮炸了。五哥带人去城南拖住袁崇焕,边打就退,让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并不是在真打,就是走个过场。我就不信,小皇帝还能沉住气!”
商定结束后,众贝勒各回本旗,安排攻城事宜。营帐中只剩下皇太极、范文程和魏宝山三人。
皇太极道:“我们此次攻北门也只是做做样子,红夷大炮威猛,京城之固,比宁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明军开炮,我八旗军躲无可躲,肯定是要吃亏。宝山啊,不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