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朕真的不务正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居正现在一听到这一句朕有惑,就是头皮发麻,陛下您能别有疑惑了吗?!

    张居正十分诚恳的说道:“陛下,臣…为陛下解惑。”

    张居正其实很想说,他不能解惑,陛下您能不能换个符合你这个年龄的问题啊!问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个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悖论,这问的张居正都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朱翊钧瞪着大大的眼睛,平静的问道:“朕曾听闻,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土匪就像是梳子一样劫掠,可是这军卒行军过境,则像是蓖子(梳虱子的密齿梳)一样,搜刮的干干净净。”

    “戚帅南平倭寇、北拒胡虏,约束军兵严苛,不肯扰民一丝一毫,践踏百姓一根稻谷以斩首论,南兵为当世雄兵。”

    “倭寇横行东南,狼烟遍千里,民不聊生。”

    “胡虏强掠西北,征伐十五年,军民流离。”

    “戚帅执掌南兵,南征北战,可廷议之上,则是议论非非,以缀疣,多余无用之物论之,戚帅及他执掌南兵,真的是缀疣吗?”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张居正极为郑重的回答道,意思是戚继光不是缀疣,如果是他也不会让戚继光进京领赏了。

    朱翊钧立刻开口问道:“元辅先生,以德何以治国?”

    按照天下九经,修文以柔远人的说辞,只需要修德就足够平息倭患和北虏南下了。

    隆庆和议、俺答封贡,看似是修文以柔远人的大胜利,但若非在宣府、大同和俺答汗带领的北虏打了十二年,硬生生把北虏打成了筋疲力尽,若非此时戚继光领三镇总兵官,在蓟州云集十万强兵,北虏会不会再次南下,劫掠关内?

    一定会。

    所以,小皇帝问,如何以德治国。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臣不知。”

    朱翊钧又唰唰的写了几笔,开口说道:“道德是最高追求,以德服人,以德治国,都是一种追求,是所有人心之所向,但是仍然要制定律法政令来约束,法,兴功德震慑罪恶,律,定框架止争执,令,令人知事。”

    “道德在内,而律法在外,应当以律法限制人的行为,以政令来治理国家。”

    “谓曰:德定于上、法化于下,因事而制礼,当事而立法;道之以德,以律制人,齐之以礼,以法治国。”

    朱翊钧的观点是以律制人,以法治国,对应的则是以德服人、以德治国。

    他的观点其实不稀奇,他不否定孔子说得对,将孔夫子的仁德高高举起的同时,再讨论实践的问题。

    汉宣帝曾经说过,汉家制度,王道霸道糅之,更简单直白一些,就是儒皮法骨。

    披着儒家道德的大旗,做着法家约束人的事儿。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思考,让张居正思考了许久,才俯首说道:“陛下神明夙悟,真天纵也。”

    讲筵还在继续,在皇帝和首辅的一问一答中,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得飞快。

    朱翊钧收起了所有的草稿纸,微微欠身,结束了今日的讲筵。

    “恭送陛下。”张居正长揖,等到陛下离开后,大明首辅才走出了文华殿,正中午的阳光的照耀之下,让张居正有些炫目,只是稍微停顿了片刻,他露出了一丝笑意,端着手,迈着四方步,四平八稳走向了文渊阁。

    小皇帝认真起来,果然让人非常放心,张居正已经看到了小皇帝的明君之相。

    大明儒学士们,早就不在乎孔夫子的话究竟何意,大明皇帝何必在乎呢?

    张居正是个循吏,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重用循吏,而慎用清流。

    循吏,就是守法循理的官吏,懂得变通、知道如何做事,做成事的更注重实践的官吏;

    清流,指那些遇事不讲变通,一味寻章摘句、吹毛求疵、小题大做的官吏;

    张居正是个循吏,他刚进文渊阁,就看到了中书舍人抱了一大堆的奏疏进了文渊阁内,这些奏疏,都是搭救雒遵、景嵩、韩必显的奏疏。

    一个时辰的时间,足够大明的科道言官们反应过来了,三个言官弹劾一部大臣,遭削官身回籍闲住,大明科道言官们不搭救才是奇怪。

    张居正打开了这些奏疏,思考了良久,并未下笔,而是每一封奏疏上,都贴上了一张空白的浮票。

    他不太方便说话,谭纶是他张居正的人,处置雒遵、景嵩、韩必显是陛下的决定。

    空白浮票,其实是他知道如何解决,但是他不能说。

    科道言官要搭救被削了官身,回籍闲住的雒遵、景嵩、韩必显。

    言官们上的奏疏,很快就流转到了司礼监内,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对这些奏疏,统统画了叉号,这是陛下第一次对外廷官员做出了处置,作为司礼监的太监们,守护皇权,就是太监们的天职!

    这些奏疏最后流转到了乾清宫内被李太后看到的时候,小皇帝正在咬牙扎着马步。

    站桩是一件很累很累的活儿。

    李太后看着几份奏疏看了许久,这是大明的纠错机制在发挥作用,大明皇帝的决定,科道言官有权发言议论,而且这些奏疏说的很有道理,让李太后有些犹豫不决。

    御史王时举说:大臣腹心也应当保护,以培国家之元气;言官耳目也亦当爱惜,以伸国家之正气。

    大臣作为国家心腹,需要保护,这是国家的元气,但是科道言官们是皇帝的耳目,就不应该爱惜了吗?培养国家正气了吗?

    今天信任大臣,而挫败言官,是轻耳目之臣,让腹心大臣安心,难道陛下只要元气,不要正气了吗?

    如此做,恐怕朝中处世圆滑、阿谀奉承之流会越来越多,直言不讳、仗义执言之人会变少。

    正气之士会三缄其口,忠臣卷舌不言,真的对国家有利吗?

    谓曰:恐从此脂韦之习胜,骨鲠之气消。正士杜口、忠臣结舌,岂社稷之利?

    脂韦:油脂和肌肤。骨鲠:骨气和气节。

    给事中贾三近说:部臣国之股肱,言官国之耳目,耳目之官职司纠正,平日餋其刚直之气,宽其触冒之罚。

    大臣是国家的肱骨,言官是国家的耳目,耳目之官的本质工作就是弹劾,平日里朝廷养着科道言官就是为了养言官们的刚正直谏不畏强权之气,做自己的本质工作,还要被削官身回籍闲住?实在是太冤枉了,应当宽恕他们进言的责罚。

    只有这样,以后科道言官遇到事才不会躲避畏惧,今天若是以弹劾大臣为由降罪,怕是让谏臣们丧气,以后就不敢开口说话了。

    如果以后国家有了关乎于江山社稷的大事,朝廷有了大奸大恶之徒,谁还敢忠言上谏,来正朝纲,朗风气呢?

    谓曰:他日虽国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奸邪,谁肯进逆耳之规,以速取罪戾。

    这样的奏疏,李太后手边有十几封,都是在为三个言官求情。

    清流之议,不做处置,他们还会连章上奏;皇帝还是不听,他们就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