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北京五 (1/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蒙山军在西沽一带的顽强防御并不能改变大局。.七月下旬,随着联军援兵的陆续抵达,联军在天津一线的兵力突破了三万人,以俄、曰、德三[***]队实力最强,联军选出了自己的指挥机构,以德国将领瓦德西为总司令。
联军开始北进,开始攻打北仓。联军打前锋的还是曰军,部队是从广岛紧急调来的第五师团主力,司令官为山口素臣少将。清军在北仓防线的兵力不比曰军少,但决死的战意就不如曰军了。清军前线指挥官叫周鼎臣,参加过甲午之战。曰军悍不畏死的冲锋让他想起了甲午的情景,东洋兵打仗似乎除了死亡就是胜利,绝没有被俘和投降。
清军在北仓的防御应当算是顽强的,地形对于守军也算有利。曰军除了决死冲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突破清军第一道阻击线后,曰军被钉在了第二道阻击线前,寸步难进。但清军指挥上存在很大问题,那就是忽略纵深的防御。当曰军绕行数里饶过清军两翼从防线背后发起攻击时,清军的防线便崩溃了。不到一天,曰军占领了北仓,打开了继续北进的通道。
从北仓往北十八公里便是杨村。杨村是个繁华的商业大集镇,燕京至天津的铁路以及大运河穿行镇中,联军如使用京津铁道或者水路,杨村都是必经之地。
因为其重要,自然成了清军防御的要点。清军在杨村的防御工事比北仓强的多,以火车站为轴心,跨运河修筑了正面长达十华里的高墙。而杨村防御线的正面,是极开阔的平地,为了扫清射界,清军将防御线正面两华里的庄稼全部砍光了。
守卫杨村的是宋庆部,兵力超过了万人。装备了相当不错的武器,比起联军来不遑多让。不仅如此,陆续抵达京畿的各地勤王军正在向杨村集结:湖北张春发部十个营,江西陈泽霖部十个营,以及来自山东登州夏辛酉部六个营——不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而是山东绿营兵,已经进抵京畿。这些部队在他们新任司令官李秉衡的统率下正在赶往战场。
这就是说,清军是有后援兵力的。
从战略上说,清军从北仓撤退,战略上不能说是个错误。处于战略守势的一方,在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后主动撤退,以空间换时间其实是正确的打法。必经清军是本土作战,给养后勤比利于速战的多国联军要方便的多。而且,杨村的地形,工事都优于北仓,既拉长了联军的补给线,又占据有利于防御的阵地,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但杨村之战成了闹剧。主攻部队是刚到天津的美军第十四步兵团,兵力约2000人,俄军和英军为其提供炮火支援。当美军开始冲击,清军炮兵开炮压制美军部队,联军炮兵以更猛烈的火力进行反压制,清军阻击线莫名其妙地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战斗尚未正在展开,两军步兵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战斗伤亡,清军便开始出现逃兵,从单个的现象到成批。当美军尝试从侧翼迂回,清军的逃跑便难以遏止了。
美军的伤亡是被自己人的炮火造成的——炮兵没想到美军进展如此顺利,炮弹落在美军的队列中,使得美军伤亡惨重——死伤65人,史料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坚固的杨村防线,只让联军付出了百余名伤亡就被突破了。
已经失去慈禧信任但尚未被罢免的直隶总督裕禄被裹挟在溃兵中向北逃跑,周围是他忠心的警卫部队,六十五岁的总督大人是被士兵们背着跑的,他腿软的根本站不住。他的幕僚们也跑散了,一个也看不到。使得裕禄无法向朝廷书写军报。自这场战争打响,裕禄的军报不断,捷报频传,很是忽悠了深宫中的太后一把。现在,真的忽悠不下去了。裕禄虽然是酷暑的骄阳晒的昏头昏脑,但心里很清楚,他必须死了,仗打成这样,与其被朝廷砍了脑袋,还不如自行了断,或许还能换来太后的一丝怜悯,以保全家人。
裕禄甚至没有写一封遗书,就在路边一家棺材店上吊死了。
杨村大败。
朝廷尚未接到前线的败报,已经通知远在广州的李鸿章北上了。调李鸿章来干什么?议和!朝廷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打输了。必须请出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来善后了。
马玉昆的部队撤出了杨村,建制还算完整。他还没忘记带上固守在西沽的那支山东军答应送给他的俘虏。战事如此的急转直下,他后悔没有将山东军调入自己麾下了。骑在马上不停地擦汗的马玉昆想起了他亲眼所见的山东军与英曰联军的那场战斗,在他看来,联军似乎不堪一击。但为什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呢?如果山东军在杨村,是不是可以挡住联军呢?马玉昆想,现在山东兵恐怕已经陷入了联军的重围了吧?可惜了那支强军了。不过他们完蛋了也好,自己手里的这些俘虏,是自己是进行了战斗的最好证明。
马玉昆一路北撤,抵达了另一个要点河西务。接到北上抵达河西务的钦差大臣李秉衡的命令,要他率军到河西务时,马玉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敌众我寡,怎么打?丢下了李秉衡,马玉昆一路逃回了通州。
武卫前军和左军是清军京畿战场的绝对主力,前军基本被消灭,左军垮下来,其余部队,包括陆续赶至战场的各地勤王军——多是地方绿营,更是不堪一击。从天津出发,联军只用了六天,便抵达了京城的门户通州。
通州离燕京多远?只有二十公里!站在燕京的城墙上,甚至可以看到联军在通州城下点燃的巨大篝火。各种谣言在京城内流传,互相矛盾。最多的就是钦差李秉衡在西河务兵败自杀,但也有说那是假的,李大人根本就活得好好的,而且打败了洋兵,杀了十几万洋兵呢。
中国人一向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百姓们似乎对朝廷发出了一份谕旨更感兴趣,那份谕旨是皇上发出的,谕... -->>
蒙山军在西沽一带的顽强防御并不能改变大局。.七月下旬,随着联军援兵的陆续抵达,联军在天津一线的兵力突破了三万人,以俄、曰、德三[***]队实力最强,联军选出了自己的指挥机构,以德国将领瓦德西为总司令。
联军开始北进,开始攻打北仓。联军打前锋的还是曰军,部队是从广岛紧急调来的第五师团主力,司令官为山口素臣少将。清军在北仓防线的兵力不比曰军少,但决死的战意就不如曰军了。清军前线指挥官叫周鼎臣,参加过甲午之战。曰军悍不畏死的冲锋让他想起了甲午的情景,东洋兵打仗似乎除了死亡就是胜利,绝没有被俘和投降。
清军在北仓的防御应当算是顽强的,地形对于守军也算有利。曰军除了决死冲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突破清军第一道阻击线后,曰军被钉在了第二道阻击线前,寸步难进。但清军指挥上存在很大问题,那就是忽略纵深的防御。当曰军绕行数里饶过清军两翼从防线背后发起攻击时,清军的防线便崩溃了。不到一天,曰军占领了北仓,打开了继续北进的通道。
从北仓往北十八公里便是杨村。杨村是个繁华的商业大集镇,燕京至天津的铁路以及大运河穿行镇中,联军如使用京津铁道或者水路,杨村都是必经之地。
因为其重要,自然成了清军防御的要点。清军在杨村的防御工事比北仓强的多,以火车站为轴心,跨运河修筑了正面长达十华里的高墙。而杨村防御线的正面,是极开阔的平地,为了扫清射界,清军将防御线正面两华里的庄稼全部砍光了。
守卫杨村的是宋庆部,兵力超过了万人。装备了相当不错的武器,比起联军来不遑多让。不仅如此,陆续抵达京畿的各地勤王军正在向杨村集结:湖北张春发部十个营,江西陈泽霖部十个营,以及来自山东登州夏辛酉部六个营——不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而是山东绿营兵,已经进抵京畿。这些部队在他们新任司令官李秉衡的统率下正在赶往战场。
这就是说,清军是有后援兵力的。
从战略上说,清军从北仓撤退,战略上不能说是个错误。处于战略守势的一方,在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后主动撤退,以空间换时间其实是正确的打法。必经清军是本土作战,给养后勤比利于速战的多国联军要方便的多。而且,杨村的地形,工事都优于北仓,既拉长了联军的补给线,又占据有利于防御的阵地,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但杨村之战成了闹剧。主攻部队是刚到天津的美军第十四步兵团,兵力约2000人,俄军和英军为其提供炮火支援。当美军开始冲击,清军炮兵开炮压制美军部队,联军炮兵以更猛烈的火力进行反压制,清军阻击线莫名其妙地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战斗尚未正在展开,两军步兵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战斗伤亡,清军便开始出现逃兵,从单个的现象到成批。当美军尝试从侧翼迂回,清军的逃跑便难以遏止了。
美军的伤亡是被自己人的炮火造成的——炮兵没想到美军进展如此顺利,炮弹落在美军的队列中,使得美军伤亡惨重——死伤65人,史料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坚固的杨村防线,只让联军付出了百余名伤亡就被突破了。
已经失去慈禧信任但尚未被罢免的直隶总督裕禄被裹挟在溃兵中向北逃跑,周围是他忠心的警卫部队,六十五岁的总督大人是被士兵们背着跑的,他腿软的根本站不住。他的幕僚们也跑散了,一个也看不到。使得裕禄无法向朝廷书写军报。自这场战争打响,裕禄的军报不断,捷报频传,很是忽悠了深宫中的太后一把。现在,真的忽悠不下去了。裕禄虽然是酷暑的骄阳晒的昏头昏脑,但心里很清楚,他必须死了,仗打成这样,与其被朝廷砍了脑袋,还不如自行了断,或许还能换来太后的一丝怜悯,以保全家人。
裕禄甚至没有写一封遗书,就在路边一家棺材店上吊死了。
杨村大败。
朝廷尚未接到前线的败报,已经通知远在广州的李鸿章北上了。调李鸿章来干什么?议和!朝廷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打输了。必须请出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来善后了。
马玉昆的部队撤出了杨村,建制还算完整。他还没忘记带上固守在西沽的那支山东军答应送给他的俘虏。战事如此的急转直下,他后悔没有将山东军调入自己麾下了。骑在马上不停地擦汗的马玉昆想起了他亲眼所见的山东军与英曰联军的那场战斗,在他看来,联军似乎不堪一击。但为什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呢?如果山东军在杨村,是不是可以挡住联军呢?马玉昆想,现在山东兵恐怕已经陷入了联军的重围了吧?可惜了那支强军了。不过他们完蛋了也好,自己手里的这些俘虏,是自己是进行了战斗的最好证明。
马玉昆一路北撤,抵达了另一个要点河西务。接到北上抵达河西务的钦差大臣李秉衡的命令,要他率军到河西务时,马玉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敌众我寡,怎么打?丢下了李秉衡,马玉昆一路逃回了通州。
武卫前军和左军是清军京畿战场的绝对主力,前军基本被消灭,左军垮下来,其余部队,包括陆续赶至战场的各地勤王军——多是地方绿营,更是不堪一击。从天津出发,联军只用了六天,便抵达了京城的门户通州。
通州离燕京多远?只有二十公里!站在燕京的城墙上,甚至可以看到联军在通州城下点燃的巨大篝火。各种谣言在京城内流传,互相矛盾。最多的就是钦差李秉衡在西河务兵败自杀,但也有说那是假的,李大人根本就活得好好的,而且打败了洋兵,杀了十几万洋兵呢。
中国人一向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百姓们似乎对朝廷发出了一份谕旨更感兴趣,那份谕旨是皇上发出的,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