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山东提督 (1/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九,回到北京的慈禧迫不及待地成立了新政督办处,以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处大臣。督办政务处将各国政治情况汇编成“政典”,供慈禧参阅。
以上名单,差不多将晚清的政坛精英一网打尽了,这些人都是慈禧依赖的对象。在酝酿这份名单时,慈禧想过那个在西狩路上及太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他的关于革新的观点很对自己的胃口。但这点她对谁都没有说,深藏心底。大概只有荣禄那只修炼到家的老猴子瞧出了端倪,在一次关于山东军政事务的单独奏对中,荣禄有意无意地提起了龙谦,说当初那小子可是吹过牛皮的,给他一个州就可以搞出名堂来。现在等于将鲁南两个州都交给他了:唐绍仪有留美的历史,又与他并肩抗敌,想必不会出现文武掣肘之事。而吴永与龙谦的关系更近,如果他想在鲁南实施新政,条件是给他了的。
荣禄隐约猜测到慈禧一直没有忘记那个年轻的武将。组建政务处需要大量的中下级官员,慈禧是不是有意将龙谦调入中枢充任军机处行走一类的要职,他吃不准。
荣禄几乎每天都见慈禧,老佛爷回到北京后心情总体上不好,庚子国难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到处需要钱,宫殿荒芜破败急需整修,太和殿广场的野草都有半人高了。靠近宫城的几道城门和城墙都需要整补,还有太庙、西苑三海和颐和园的整修花费,不用想都是一大笔银子。对于这个走风漏气的帝国,这些似乎不是最当紧的,但偏偏帝国的最高执政者最是在意这些东西!在太原那座狭小阴暗潮湿的巡抚衙门里憋屈了近一年,慈禧早就想回北京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了。何况,最为大清帝国最后的脸面,紫禁城也确实需要整修一番了。
朝廷岁入不过八千余万,本来就捉襟见肘,现在凭空又多了一千万的战争赔偿,加上马关条约的沉重负担,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收入交给了外国人,很多正项开支,比如水利上的投入就到不了位。黄河前年就在山东决了口子,死了不少的人,户部只是给了30万两意思一下,那些银子究竟能有多少用在河工上,永远也没人能说清楚。永定河的水患也越来越多了,工部报上来的修河费用竟高达一千一百万两,还不是彻底整修。朝廷那里还能拿得出钱来?也是拨付几十万应付了事。靠近京畿的还是如此,偏远地方就更管不过来了。实际上自道光朝开始,朝廷的财政就每况愈下,海关这些年是多了进项,但关税的标准和收入又被洋人所把持,都顶了赔款了,朝廷连税银的面也见不着。而洋货的大量涌入,将本来就不成气候的一点出口顶的喘不过起来,生丝本来是传统的出口强项,现在已完败日本。江浙一带本来是朝廷的税源和银库,现在景况凄惨至极。
庚子国难不仅对于慈禧是绝大的刺激,便是对于一向保守的满洲权贵们也是如此。在太原的时候,荣禄没少听王公们议论,都认为不变是不行了。所以,老佛爷发出征求办新政意见的上谕,得到了各地督抚的热烈响应。回京筹建政务处筹划新政,也是顺应民心之举。这点,荣禄看的很清楚。
于是,在慈禧的亲自主持下,一项项的新政陆续推出了。谁也说不清慈禧究竟想过没有三年前被她扼杀的戊戌新政,反正自新政推行后,不久人们就发现,主持朝政的老太后这一回比当初的光绪帝可走的远多啦。
刚入夏,朝廷便颁发谕旨,将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一切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均在外务部的管辖范围。
处理完外务部的事,慈禧又将目光转向了军事。这就是荣禄的本分了。在推荐袁世凯接任自己临时充任的直隶总督后,荣禄回到了他去年在庚子国难前的职务上——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统筹考虑军事问题是他必须做的功课。
庚子国难后,军事问题更为严重地摆在了朝廷面前。整个北方,除掉袁世凯手里那支军队,竟然没有一支成建制的军队了!连装点门面的武力都没有了,这让朝廷情何以堪?所以,朝廷立即同意了袁世凯将武卫右军调入京畿的建议,但仅靠袁世凯手里的万余精兵是撑不起京畿防御的,荣禄很清楚,必须重组京畿防御体系。核心就是编练新军。
荣禄虽然做过西安将军,当过兵部尚书,统管过武卫军,但对于新式陆军的编练却自认不及袁世凯。所以,荣禄责成袁世凯拿一个意见出来。好在这个河南的矮胖子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只用了十天功夫,袁世凯便上... -->>
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九,回到北京的慈禧迫不及待地成立了新政督办处,以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处大臣。督办政务处将各国政治情况汇编成“政典”,供慈禧参阅。
以上名单,差不多将晚清的政坛精英一网打尽了,这些人都是慈禧依赖的对象。在酝酿这份名单时,慈禧想过那个在西狩路上及太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他的关于革新的观点很对自己的胃口。但这点她对谁都没有说,深藏心底。大概只有荣禄那只修炼到家的老猴子瞧出了端倪,在一次关于山东军政事务的单独奏对中,荣禄有意无意地提起了龙谦,说当初那小子可是吹过牛皮的,给他一个州就可以搞出名堂来。现在等于将鲁南两个州都交给他了:唐绍仪有留美的历史,又与他并肩抗敌,想必不会出现文武掣肘之事。而吴永与龙谦的关系更近,如果他想在鲁南实施新政,条件是给他了的。
荣禄隐约猜测到慈禧一直没有忘记那个年轻的武将。组建政务处需要大量的中下级官员,慈禧是不是有意将龙谦调入中枢充任军机处行走一类的要职,他吃不准。
荣禄几乎每天都见慈禧,老佛爷回到北京后心情总体上不好,庚子国难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到处需要钱,宫殿荒芜破败急需整修,太和殿广场的野草都有半人高了。靠近宫城的几道城门和城墙都需要整补,还有太庙、西苑三海和颐和园的整修花费,不用想都是一大笔银子。对于这个走风漏气的帝国,这些似乎不是最当紧的,但偏偏帝国的最高执政者最是在意这些东西!在太原那座狭小阴暗潮湿的巡抚衙门里憋屈了近一年,慈禧早就想回北京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了。何况,最为大清帝国最后的脸面,紫禁城也确实需要整修一番了。
朝廷岁入不过八千余万,本来就捉襟见肘,现在凭空又多了一千万的战争赔偿,加上马关条约的沉重负担,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收入交给了外国人,很多正项开支,比如水利上的投入就到不了位。黄河前年就在山东决了口子,死了不少的人,户部只是给了30万两意思一下,那些银子究竟能有多少用在河工上,永远也没人能说清楚。永定河的水患也越来越多了,工部报上来的修河费用竟高达一千一百万两,还不是彻底整修。朝廷那里还能拿得出钱来?也是拨付几十万应付了事。靠近京畿的还是如此,偏远地方就更管不过来了。实际上自道光朝开始,朝廷的财政就每况愈下,海关这些年是多了进项,但关税的标准和收入又被洋人所把持,都顶了赔款了,朝廷连税银的面也见不着。而洋货的大量涌入,将本来就不成气候的一点出口顶的喘不过起来,生丝本来是传统的出口强项,现在已完败日本。江浙一带本来是朝廷的税源和银库,现在景况凄惨至极。
庚子国难不仅对于慈禧是绝大的刺激,便是对于一向保守的满洲权贵们也是如此。在太原的时候,荣禄没少听王公们议论,都认为不变是不行了。所以,老佛爷发出征求办新政意见的上谕,得到了各地督抚的热烈响应。回京筹建政务处筹划新政,也是顺应民心之举。这点,荣禄看的很清楚。
于是,在慈禧的亲自主持下,一项项的新政陆续推出了。谁也说不清慈禧究竟想过没有三年前被她扼杀的戊戌新政,反正自新政推行后,不久人们就发现,主持朝政的老太后这一回比当初的光绪帝可走的远多啦。
刚入夏,朝廷便颁发谕旨,将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一切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均在外务部的管辖范围。
处理完外务部的事,慈禧又将目光转向了军事。这就是荣禄的本分了。在推荐袁世凯接任自己临时充任的直隶总督后,荣禄回到了他去年在庚子国难前的职务上——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统筹考虑军事问题是他必须做的功课。
庚子国难后,军事问题更为严重地摆在了朝廷面前。整个北方,除掉袁世凯手里那支军队,竟然没有一支成建制的军队了!连装点门面的武力都没有了,这让朝廷情何以堪?所以,朝廷立即同意了袁世凯将武卫右军调入京畿的建议,但仅靠袁世凯手里的万余精兵是撑不起京畿防御的,荣禄很清楚,必须重组京畿防御体系。核心就是编练新军。
荣禄虽然做过西安将军,当过兵部尚书,统管过武卫军,但对于新式陆军的编练却自认不及袁世凯。所以,荣禄责成袁世凯拿一个意见出来。好在这个河南的矮胖子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只用了十天功夫,袁世凯便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