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三国之群雄召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乱入第四名武将,明代著名海盗,五峰船主汪直——统率84,武力82,智力82,政治68。”
汪直,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
小时候的汪直很聪明,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了他的行为上。作为封建时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汪直的脑袋灵,读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可惜汪直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过他做的这个生意却很特殊。他对一般的货物流通不感兴趣,因为他发现了更赚钱的行道,那就是走私。我们知道明朝虽然没有海关收税,但是却有“片板不准下海”的禁海令。汪直的行为其实就是杀头大罪。不过中国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此时在汪直的眼睛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杀头?恐怕还没有想过呢!
汪直的走私经历最早应该是在东南亚开始的,因为那些地方太穷了,汪直的商品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汪直领略到了走私带来的利润。从这以后,汪直也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在东南亚尝到甜头的汪直并不满意现有的成就,他发现远在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日本才是他真正的舞台。于是,汪直放弃了苦心经营的东南亚市场,转而进军日本市场。事实证明汪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日本他赚到了更多的钱。
史料描写汪直的赫赫威仪:“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其建造的巨舰可容纳两千人,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帝王般的汪直,在明廷却视为“东南祸本”,名列通缉令榜首。
汪直作乱期间,在日本平户定居,从西班牙人手中倒卖枪支,促使正处在战国时期的日本,由冷兵器时代向着热武器过渡,当时日本各个家族兵力大概也就3000左右,而汪直则有多达5000多人的装备精良的武装,对于一个外来者,堪属奇迹。
在汪直定居日本平户期间,经过他的经营和影响下,平户当时从一个海滨小城发展成为日本的海上贸易重镇,他深受当地领主欢迎。其“东方商人”的精神风貌被日本商界视为典范,被尊为“大明国的儒商”。因此平户人每年都隆重纪念汪直。
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陷害而被杀,此后倭寇失控而酿成倭寇之乱。
“乱入第五名武将,明末抗清名将,抗清三公之一,江阴八十一日缔造者,阎应元——统率88,武力80,智力89,政治85。”
阎应元字丽亨,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江阴降清,阎应元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民间第一英雄也!
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赵翼是一个何等苛刻、狂妄的人,但他在面对阎应元的画像时却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他把阎应元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中,和明末的诸多忠臣义士、叛官降将进行对比,发出了“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的感慨。
一场本来是一边倒的战争,却悲壮惨烈地进行了81日,孤城困守,10万普通农民百姓面对24万精兵良将,历经日以继夜的围攻、炮轰和强弩,连折对方三王十八将,让汉奸付出了75000余人的代价,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所不用其极,无不闪烁着创造性的光芒。最壮烈的莫过于派白发老人出城假投降,把火药暗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其中有亲王一人、大将二人,清军为之三军挂孝。与此同时,江阴城头也响起了悲怆的炮声,那是在为慷慨赴死的父老乡亲们致哀……后世将其与陈明遇、冯厚敦合称为抗清三公。
“此等人物,若是生在大汉强盛的时期,那更是能够大展其能,希望这一次乱入能让他找到一个值得效忠的主公!”鲍鸿也是难得严肃的感叹道,而且还没有不要脸的叫嚣着要人。
“乱入第六名武将,台湾明郑时期政治家冯锡范——统率83,武力88,智力81,政治76。”
冯锡范,号希范,明末清初福建龙溪人,生于晋江县,郑成功工官冯澄世之子。郑成功薨,郑经嗣位,辟为侍卫,从往台湾征郑袭,靖内难,颇立战功,从此备受信任,成为台湾明郑时期的主要将领,与陈永华、刘国轩并称为台湾三杰。
康熙二十年,郑经去世后,冯锡范与郑哲顺等人发动东宁之变,罢黜监国郑克臧,并将其绞死。以董太妃令,立郑经次子郑克塽,独揽台湾军政大权。
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郑军舰队,攻占... -->>
“乱入第四名武将,明代著名海盗,五峰船主汪直——统率84,武力82,智力82,政治68。”
汪直,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
小时候的汪直很聪明,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了他的行为上。作为封建时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汪直的脑袋灵,读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可惜汪直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过他做的这个生意却很特殊。他对一般的货物流通不感兴趣,因为他发现了更赚钱的行道,那就是走私。我们知道明朝虽然没有海关收税,但是却有“片板不准下海”的禁海令。汪直的行为其实就是杀头大罪。不过中国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此时在汪直的眼睛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杀头?恐怕还没有想过呢!
汪直的走私经历最早应该是在东南亚开始的,因为那些地方太穷了,汪直的商品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汪直领略到了走私带来的利润。从这以后,汪直也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在东南亚尝到甜头的汪直并不满意现有的成就,他发现远在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日本才是他真正的舞台。于是,汪直放弃了苦心经营的东南亚市场,转而进军日本市场。事实证明汪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日本他赚到了更多的钱。
史料描写汪直的赫赫威仪:“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其建造的巨舰可容纳两千人,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帝王般的汪直,在明廷却视为“东南祸本”,名列通缉令榜首。
汪直作乱期间,在日本平户定居,从西班牙人手中倒卖枪支,促使正处在战国时期的日本,由冷兵器时代向着热武器过渡,当时日本各个家族兵力大概也就3000左右,而汪直则有多达5000多人的装备精良的武装,对于一个外来者,堪属奇迹。
在汪直定居日本平户期间,经过他的经营和影响下,平户当时从一个海滨小城发展成为日本的海上贸易重镇,他深受当地领主欢迎。其“东方商人”的精神风貌被日本商界视为典范,被尊为“大明国的儒商”。因此平户人每年都隆重纪念汪直。
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陷害而被杀,此后倭寇失控而酿成倭寇之乱。
“乱入第五名武将,明末抗清名将,抗清三公之一,江阴八十一日缔造者,阎应元——统率88,武力80,智力89,政治85。”
阎应元字丽亨,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江阴降清,阎应元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民间第一英雄也!
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赵翼是一个何等苛刻、狂妄的人,但他在面对阎应元的画像时却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他把阎应元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中,和明末的诸多忠臣义士、叛官降将进行对比,发出了“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的感慨。
一场本来是一边倒的战争,却悲壮惨烈地进行了81日,孤城困守,10万普通农民百姓面对24万精兵良将,历经日以继夜的围攻、炮轰和强弩,连折对方三王十八将,让汉奸付出了75000余人的代价,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所不用其极,无不闪烁着创造性的光芒。最壮烈的莫过于派白发老人出城假投降,把火药暗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其中有亲王一人、大将二人,清军为之三军挂孝。与此同时,江阴城头也响起了悲怆的炮声,那是在为慷慨赴死的父老乡亲们致哀……后世将其与陈明遇、冯厚敦合称为抗清三公。
“此等人物,若是生在大汉强盛的时期,那更是能够大展其能,希望这一次乱入能让他找到一个值得效忠的主公!”鲍鸿也是难得严肃的感叹道,而且还没有不要脸的叫嚣着要人。
“乱入第六名武将,台湾明郑时期政治家冯锡范——统率83,武力88,智力81,政治76。”
冯锡范,号希范,明末清初福建龙溪人,生于晋江县,郑成功工官冯澄世之子。郑成功薨,郑经嗣位,辟为侍卫,从往台湾征郑袭,靖内难,颇立战功,从此备受信任,成为台湾明郑时期的主要将领,与陈永华、刘国轩并称为台湾三杰。
康熙二十年,郑经去世后,冯锡范与郑哲顺等人发动东宁之变,罢黜监国郑克臧,并将其绞死。以董太妃令,立郑经次子郑克塽,独揽台湾军政大权。
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郑军舰队,攻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