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章 回归 (2/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在新世界的躺赢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同志确定四枪命中目标,却仍然让其迅速逃脱。说明我们当时的武力手段可能并不太可能起到太多作用。”
“基于以上安全原因,我们停止了对1号生物的捕捉计划。但是,1号生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请求在完成对前哨站的防御工程后,再次进行活体捕捉计划。”
莫亚男和其战斗小队主要解释对1号生物的情况反馈。毕竟他们是一线接触者,对于他们的反馈会提供给研究部非常多的信息。
而对于李荣光教授而言,对他的询问却并不像是军队一样刻板,当然,这个过程是由钱老亲自进行的。
“老李,别紧张。”钱老挥了挥手,示意这不是一次军事行动后的ZZ询问。“咱们需要什么?之前也讨论过。你就挑你觉得重要的说。”
“嗯,好好。”李荣光点了点头,“该从哪里说起呢?”
“首先,是进入时的感觉。我进入传送门到出现在新世界,大约有1-2秒左右,没有思维重建和身体重组的感觉,这个很像就是跨过一道门,前后脚迈过的状态。并不是我们之前猜测的通过黑洞以超越光速的方式进行时空旅行。”
这一点,是研究部之前讨论过的话题,尤其是钱老和李先敏教授这俩物理学家,对这个传送门的传送原理非常的感兴趣。两人还根据曾宪宇提出的好几个脑洞对这个传送门原理进行了猜测。比如什么思维重建啊,身体重组什么的。果然被李荣光教授证明是脑洞。
“进去以后,新世界给我的感觉其实是和地球很类似的。我们先期进行了空气成分检测,主要成分和地球接近,都是氧气和氮气,只是氧气含量比地球更高,嗯,没有达到高氧含量。我们曾关闭过呼吸系统,对人类伤害几乎没有。不会引起氧气中毒情况。……”
很多人只听过二氧化碳中毒,却没有听说过吸入氧气也会中毒。当氧气含量超过40%浓度时被人类吸入,就有可能引起氧气中毒。
“……我有个猜测,1号生物体型巨大,就进化论和生物论上来说,可能于该世界氧气含量高具有直接关系。具体的推论,咱们可能需要问一下老陈这个专家。”说完这,李荣光教授自己都笑了笑。
“这点是肯定的。”陈庆民教授肯定了这一观点,“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了,各种生物利用氧气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大多数生物都是通过肺部的肺泡壁来进行气体扩散作用,让环境中的氧气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然后氧气和血红蛋白进行结合,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各组织细胞里。假设氧气浓度高的话,首先就不需要进化出太多的肺泡细胞,呼吸频率也可以减少,以此节约出更多的能量供其他系统使用。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也可以进一步下降,老李刚才说的很对,氧气浓度太高就会引起氧气中毒,但氧气浓度的变高,同样会引起细胞大小的相应增大,因为交换能量提高了,单位体积获得的氧气可能更多一些,新陈代谢的效率就会更高。”
“可是植物并未发现体型的巨大化?”李荣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继续抛出了自己疑惑的地方。
“史前时代,或者说恐龙时代,咱们地球的氧气浓度是要比现在高的,推算能高达35%左右。当时生物的体型就非常巨大,大型的恐龙,甚至是巨大化的史前蜻蜓长度大概有一米多长,我们都曾有过出土。大部分的节肢动物是通过肢体之间的微型孔洞进行氧气吸收的,以此进化出巨大的体型。这次比较遗憾,并没有发现巨大化的昆虫。”既然解释道这里,陈庆民作为专家就干脆多说了点昆虫和植物的情况。“至于植物,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尤其是这些树木,准确的说是阔叶树木。按照进化论,在如此高氧情况下,这些树木的体型应该非常巨大。可是你们到达的营地附近的所有植被几乎都和地球相差无几,这点是非常奇怪的。”
“既然有疑点,就先记录下来,作为第二次探索的任务之一。”老钱实时的打断了又要不知道歪到哪儿去的研究讨论。“你继续,老李。”
“好。除了空气成分外,我们发射了卫星。虽然是缩微版,但也能获得一个大概的所在图。”老李说完,从自己手边的文件袋了,拿出一份折叠的图纸,展示给大家看。“这个是我们做的大致地形分析图。”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个较为大型的岛屿。受限于卫星能力,暂时只能观测到以所在位置为中心大约五百公里范围。我们的岛屿面积我们计算出来是341.65平方公里。……”
有很多人说,为啥这么复杂要放颗卫星才行啊,直接放无人机啊。那这就是差别,首先无人机和你看到的航模,那不是一个东西。无人机是需要使用基站信号无线操控的飞行器。在地球上有基站网络覆盖,你倒是可以飞起来。在新世界没有基站没有网络,你怎么飞?好的,你说用电池遥控无线电。确实可以飞起来。但那能飞多高?至多120米。就这功率得很大,电池电量需要多大?这能观测一个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型岛屿?搞笑嘛。
而且,你说的那个能飞120米,到处能拍照和摄像的那玩意儿叫航模,也就是航空模型。军用无人机,就好像米国著名的“全球鹰”,长13米多,高4米多,空油重量2100磅,950多公斤。而且一般执行任务还需要携带几吨重的航空燃油。你觉得这玩意儿能是一个人携带的量吗?
至于卫星,华国最初发展卫星技术时所发射的第一枚卫星重量仅为173公斤,米国第一颗卫星仅只有8.2公斤。老李他们携带的这枚缩微版卫星,功能并不齐全,重量有40多公斤已经算是比较沉重的了。(跪求不要较真。之所以携带卫星而不是无人机,只是为了吐槽民间探索和有组织的探索行为的区别。)
山同志确定四枪命中目标,却仍然让其迅速逃脱。说明我们当时的武力手段可能并不太可能起到太多作用。”
“基于以上安全原因,我们停止了对1号生物的捕捉计划。但是,1号生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请求在完成对前哨站的防御工程后,再次进行活体捕捉计划。”
莫亚男和其战斗小队主要解释对1号生物的情况反馈。毕竟他们是一线接触者,对于他们的反馈会提供给研究部非常多的信息。
而对于李荣光教授而言,对他的询问却并不像是军队一样刻板,当然,这个过程是由钱老亲自进行的。
“老李,别紧张。”钱老挥了挥手,示意这不是一次军事行动后的ZZ询问。“咱们需要什么?之前也讨论过。你就挑你觉得重要的说。”
“嗯,好好。”李荣光点了点头,“该从哪里说起呢?”
“首先,是进入时的感觉。我进入传送门到出现在新世界,大约有1-2秒左右,没有思维重建和身体重组的感觉,这个很像就是跨过一道门,前后脚迈过的状态。并不是我们之前猜测的通过黑洞以超越光速的方式进行时空旅行。”
这一点,是研究部之前讨论过的话题,尤其是钱老和李先敏教授这俩物理学家,对这个传送门的传送原理非常的感兴趣。两人还根据曾宪宇提出的好几个脑洞对这个传送门原理进行了猜测。比如什么思维重建啊,身体重组什么的。果然被李荣光教授证明是脑洞。
“进去以后,新世界给我的感觉其实是和地球很类似的。我们先期进行了空气成分检测,主要成分和地球接近,都是氧气和氮气,只是氧气含量比地球更高,嗯,没有达到高氧含量。我们曾关闭过呼吸系统,对人类伤害几乎没有。不会引起氧气中毒情况。……”
很多人只听过二氧化碳中毒,却没有听说过吸入氧气也会中毒。当氧气含量超过40%浓度时被人类吸入,就有可能引起氧气中毒。
“……我有个猜测,1号生物体型巨大,就进化论和生物论上来说,可能于该世界氧气含量高具有直接关系。具体的推论,咱们可能需要问一下老陈这个专家。”说完这,李荣光教授自己都笑了笑。
“这点是肯定的。”陈庆民教授肯定了这一观点,“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了,各种生物利用氧气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大多数生物都是通过肺部的肺泡壁来进行气体扩散作用,让环境中的氧气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然后氧气和血红蛋白进行结合,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各组织细胞里。假设氧气浓度高的话,首先就不需要进化出太多的肺泡细胞,呼吸频率也可以减少,以此节约出更多的能量供其他系统使用。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也可以进一步下降,老李刚才说的很对,氧气浓度太高就会引起氧气中毒,但氧气浓度的变高,同样会引起细胞大小的相应增大,因为交换能量提高了,单位体积获得的氧气可能更多一些,新陈代谢的效率就会更高。”
“可是植物并未发现体型的巨大化?”李荣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继续抛出了自己疑惑的地方。
“史前时代,或者说恐龙时代,咱们地球的氧气浓度是要比现在高的,推算能高达35%左右。当时生物的体型就非常巨大,大型的恐龙,甚至是巨大化的史前蜻蜓长度大概有一米多长,我们都曾有过出土。大部分的节肢动物是通过肢体之间的微型孔洞进行氧气吸收的,以此进化出巨大的体型。这次比较遗憾,并没有发现巨大化的昆虫。”既然解释道这里,陈庆民作为专家就干脆多说了点昆虫和植物的情况。“至于植物,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尤其是这些树木,准确的说是阔叶树木。按照进化论,在如此高氧情况下,这些树木的体型应该非常巨大。可是你们到达的营地附近的所有植被几乎都和地球相差无几,这点是非常奇怪的。”
“既然有疑点,就先记录下来,作为第二次探索的任务之一。”老钱实时的打断了又要不知道歪到哪儿去的研究讨论。“你继续,老李。”
“好。除了空气成分外,我们发射了卫星。虽然是缩微版,但也能获得一个大概的所在图。”老李说完,从自己手边的文件袋了,拿出一份折叠的图纸,展示给大家看。“这个是我们做的大致地形分析图。”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个较为大型的岛屿。受限于卫星能力,暂时只能观测到以所在位置为中心大约五百公里范围。我们的岛屿面积我们计算出来是341.65平方公里。……”
有很多人说,为啥这么复杂要放颗卫星才行啊,直接放无人机啊。那这就是差别,首先无人机和你看到的航模,那不是一个东西。无人机是需要使用基站信号无线操控的飞行器。在地球上有基站网络覆盖,你倒是可以飞起来。在新世界没有基站没有网络,你怎么飞?好的,你说用电池遥控无线电。确实可以飞起来。但那能飞多高?至多120米。就这功率得很大,电池电量需要多大?这能观测一个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型岛屿?搞笑嘛。
而且,你说的那个能飞120米,到处能拍照和摄像的那玩意儿叫航模,也就是航空模型。军用无人机,就好像米国著名的“全球鹰”,长13米多,高4米多,空油重量2100磅,950多公斤。而且一般执行任务还需要携带几吨重的航空燃油。你觉得这玩意儿能是一个人携带的量吗?
至于卫星,华国最初发展卫星技术时所发射的第一枚卫星重量仅为173公斤,米国第一颗卫星仅只有8.2公斤。老李他们携带的这枚缩微版卫星,功能并不齐全,重量有40多公斤已经算是比较沉重的了。(跪求不要较真。之所以携带卫星而不是无人机,只是为了吐槽民间探索和有组织的探索行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