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告别了盘瓠,下了桐柏山,迤逦来到了南方的大地上。
南方的风土人情和中原大不一样。
中原的田地里种的是麦、稷和菽类,男人们耕种田地、上山打猎,妇人们则摘采棉花,纺纱、织布。
正是所谓的“男耕女织”
。
南方的田地里栽的是水稻和芋头。
男人们耕田种稻、撒网捕鱼。
女人们则采桑、养蚕和采茶。
是男耕女“采”
的景象。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
有春蚕、夏蚕、秋蚕。
家家的姑娘和媳妇都要上山采桑叶,背回家来喂蚕。
远远看去,漫山遍野。
有桑树的地方,便有采桑姑娘身影。
采桑姑娘伸出灵巧的双手,不停地忙碌着采摘桑叶。
她们一边采摘桑叶,一边唱着山歌。
婀娜的身姿点缀着青山绿野。
是南方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南方的气候火热,冬季很短,或者根本没有冬季。
人们穿的衣裳都很少,男人们光着脊梁,腰间围着一张兽皮或者树皮。
女人们上身围着麻布、芭蕉叶,或者棕榈丝。
下身围着短裙。
穿衣裳的人都是有钱的人家和当官的人家。
更有富贵的人还穿丝绸或者锦缎的衣裳。
这种丝绸、锦缎做衣裳穿在身上,高雅、华贵,质地柔软、细密,色泽鲜艳,像是天上的神仙下到凡间来。
这些做衣裳的丝绸、锦缎便是用蚕吐的丝织成的。
平常的百姓人家,虽然家家养蚕,但是自己却舍不得穿丝绸。
因为蚕丝的价值非常高,拿到集市上可以换回许多粮食、陶器、麻布等生活必须品。
将蚕丝拿到中原去,更是值钱,简直就可以用“寸锦换寸金”
来形容。
因此,南方的百姓生活在鱼米之乡。
除了舍不得穿丝绸之外,平常的日子还算好过。
大禹走过了一村又一村,走过了一邑又一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