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十岁左右,衣衫补丁摞补丁,两只布鞋都咧着大嘴,露出肉圆圆的脚趾头。袖口被鼻涕眼泪沾得透湿,小脑袋上系着条白布。
小孩子哭着不看路,啪嗒一下,让凸出的砖石绊倒了,呜的一声,捂着脚趾头坐地上了。袖子破洞里掉出来几文钱。
罗敷赶紧上前扶起来,把钱给他捡回去。看着这男孩,想起了跟他年岁相仿的懒蛋阿弟。
心疼问道:“摔疼了没?小郎君为什么哭?”
小男孩见有人关怀,更加“哇”的嚎哭起来。韩夫人府门口的家丁们不由得皱眉。
罗敷把孩子拉远两步,这才听他含混不清的哭道:“钱不够……先生不给写……呜呜……大兄走两月了,呜呜呜……阿母要打我了……”
罗敷久不哄小孩,能耐还在,左哄右哄,总算弄清了所以然:这男孩子的长兄被方继征召入伍,已离开三月有余,杳无音信;男孩母亲派他上街找个先生,写封家书,奈何邯郸纸贵,代写书信的人都索高价,这男孩却只带了十文钱,因此谁都不理他。他没写成书信,又不敢回家,已经在街上游荡半日了。
罗敷心头一热,大着胆子说:“我给你写。不要钱。”
小男孩睁大眼,不相信地看她。
罗敷十分豪爽地拍拍自己胸脯,“没错,我也会写字!你不信?”
拉着那男孩,旁边杂货铺里买张麻纸,柜台上借了现成笔墨,找准位置,一笔一划,写下“末弟顿首”四字。
笑道:“你说,我写。”
男孩喜出望外,抹一把泪,叫道:“阿姊真好人!——阿姊帮我写,嗯……自从大兄走后,阿父病更加重,又没钱抓药,月初去世了。现在停棺在家,阿母要你回来奔丧,若能带些钱来更好,家里……家里为了阿父的病,还有给你准备兵甲马匹,其实不剩太多钱。我年后去吴老丈的铺子里帮工,不过没有工钱,只是每天省一顿饭罢了……”
罗敷一边听,一边黯然。难怪小孩子戴着白孝。
小男孩语速极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罗敷赶忙道:“慢点,慢点。”
她可还没到运笔如飞的程度呢。
其他代写书信的先生们,都知道弃繁就简,把口述的内容写成文言,方便快捷;罗敷没那个本事,甚至许多字还不会写。
只能绞尽脑汁,用最简单的词语做替换。对某个字没信心时,厚着脸皮,请教旁边真正的代谢书信的“先生“——好在她样貌讨人喜欢,又礼貌,别人也就指点一二。
磕磕绊绊的,将小孩子家中的变故录了个大概。那杂货店掌柜看着她直笑。
整整写了正反两页纸。那小男孩敬畏万分。
不好意思让她再买第二张纸,这才住口不说,红了脸,小声说:“谢谢阿姊。”
罗敷也脸红。她清楚自己的水平。这封信送到男孩兄长手里,虽然算是辞能达意,但那读信的多半会笑场。
把信封好,塞回男孩手里,柔声道:“拿好,别丢了。”
眼看小男孩蹦蹦跳跳的走了,罗敷回头,正看见韩夫人府上的胖仆人。
他笑出一个双下巴,点头哈腰:“老夫人刚刚起床。女郎请进吧。夫人记得你呢。”
--------------------
韩夫人的卧室连着外间客房,房内四个熏香炉连番烧,熏得人昏昏欲睡;老夫人穿着两层冬衣,外头罩着罗敷赠的那件素纱外衣,显见喜欢。
她面色红润,神色慵懒,搭着两个侍女的手,正不紧不慢吃早饭。
平民一日两餐,日上三竿才吃第一顿;富贵老夫人却是一日三四餐,醒来就有米羹、肉脯、小菜、水果,精致的小碟子铺开,罗裙侍女们端着洗手的盆钵。
一派富贵舒适的景象,罗敷看在眼里,却不知怎的,平白觉得有些……萧索。
她适时给韩夫人递上一杯醴浆。韩夫人接过,慢慢啜饮。
该说的场面话都已说过了,无非是妾身听从继子安排,打算搬迁至洛阳安身,不知何时还能回到邯郸看望老夫人。今日特来探访,以拜谢老夫人往日照拂,尽些微孝心云云。
韩夫人默默听着,不疾不徐问出一句:“洛阳……据说当年宦官之乱,不少人都逃出去了,如今已不复繁华。你却要搬去彼处,是何道理?”
罗敷犹豫片刻,袖子里取出狼纹锦帕。
东海先生的离奇出走,事情首尾太复杂,她不打算细说,想来老夫人也不感兴趣。只简略地告诉韩夫人,因着家事需要,自己得去洛阳锦署,看能不能寻到认识这纹样的人。
虽然已经推论过,卞巨之言不太可能有假,但多问一个人,总没坏处。
韩夫人将那锦帕看了一眼,便即皱眉:“这是哪家道士作法的符箓?”
不仅皱眉,还不自觉掩鼻,好像那花纹是真狼,会散发臭气的那种。
老夫人虽然和善随性,但极有教养,这么个嫌弃的表示,已经算是十分出格。
罗敷忍笑:“请人看过,说也许是异族的纹样……”
韩夫人恍然,笑道:“我说呢,这些个奇奇怪怪的东西,不像狼不像狗的,许是在异邦是稀奇畜生——他们怎么也会织锦呢?
连久开织坊的韩夫人都不识得。罗敷更加觉得卞巨不一般。
韩夫人对这四不像的丑纹样无甚兴趣,看了两眼,便让罗敷收回,反倒想起另一件事。
“对了,说起异族……我近来无事,有人向我讲习那西域天竺国佛法、浮屠因果之说,倒还挺有趣的。我听说,洛阳有个白马寺,寺里有异族的蕃僧,留在咱们中土弘扬他们的佛法。你不妨去拜会一下。就算寻不到线索,也算是求个保佑。”
罗敷听得一愣一愣的,乖乖点头。当时佛法传来中国不过百余年,主要流行于上层贵族,和黄老学说一道,是贵人们追求长生的另一条路子——其实并没几个人真正领会佛法的宗旨。
像罗敷这样平民更不必说,只是偶然听说过,西方有些不一样的神仙,是劝人向善的——其实并不觉得太亲近。日常生活中,大伙还是拜天帝,拜太一,拜灶神,拜河伯,更为方便实用。
至于佛教僧人,也都是不远万里而来的西域、天竺人——律令汉人不准出家。
但既然韩夫人提点,罗敷也就用心记住,心头不由忐忑。要她去拜会异邦人么……想想还真有些小害怕……
转而又想,十九郎作天作地的,到时让他出面,他肯定不会怕。
就算害怕,也吓不坏。
于是不忐忑了,笑道:“多谢夫人指点。”
韩夫人忽然招手,唤来一个侍女吩咐两句。没一刻,侍女伺候笔墨绢帛。韩夫人颤巍巍拿起毛笔,一字一字的,在帛书上写起字来。
罗敷很礼貌的,撇过头去不看,捧起一盏茶,慢慢啜饮。
老年人思维跳脱,不知又想起什么家务事。她耐心等候便是。
韩夫人写完一封书,命人封起来,随即又有侍女捧盘而入。揭开盘子上盖的黄绢,竟是一排精光锃亮的金块!
罗敷一怔。韩夫人呵呵大笑:“黄金十斤。不是送你的,别高兴太早。”
指着那帛书,从容说道:“等你在洛阳安顿好,将这封书信带去白马寺,钱财舍给寺院比丘,帮他们塑佛像金身也好,供奉寺院诸比丘也好,总之,给我家里求个福气。我老了,走不动,否则我便亲自去了……这个小忙,秦女,你帮是不帮?”
罗敷浑身僵住,眼睛睁得大大的,宛如听不懂,好久,才磕磕绊绊说:“老夫人,不可,妾、妾只是……临时来、拜访的客人……如何能受此重托……”
十斤黄金,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怕是拿着都烫手。
韩夫人眯眼,看着小女郎惊慌羞怯的眼神,不禁莞尔。
年轻真好,乌丝结顶,腰身玲珑,不论是哭是笑,那脸蛋都生机四溢。房间里暖意充足,她热得脸蛋红扑扑,薄薄的肌肤下充盈着嫣红的活力。
“我信任你。况且,除了你,也没人往洛阳去。那白马寺里的僧人不管是何脾性,说不说汉话,总归是认得金子。你帮我去舍财,他们定然喜欢。有道是爱屋及乌,你要问什么,打听什么,也会顺利些。”
岁月催人老,却能使人睿智。罗敷由衷佩服,韩夫人洞察人情世事,所安排之事,实在周到。
韩夫人笑道:“你也不必谢我,就当是我随手做点善事,给自己和家里积点功德……”
罗敷点点头。听了韩夫人这话,语气颇有些无奈之感。忽然心中一动,明白方才是何处显得“萧索”了。
作者有话要说:佛教于公元68年传入中国,到罗敷的时代,不过100多年,还远远没有本土化。佛教真正大举传播,是之后的两晋南北朝。
现在洛阳的白马寺里,居住的是来自印度的高僧(律令汉人不能出家),慢慢翻译第一部汉语佛经。
大约相当于清代的那种洋人修道院吧。
韩夫人现在就信佛,也挺时髦的。大多数百姓都没听说过佛陀是啥。
,只十岁左右,衣衫补丁摞补丁,两只布鞋都咧着大嘴,露出肉圆圆的脚趾头。袖口被鼻涕眼泪沾得透湿,小脑袋上系着条白布。
小孩子哭着不看路,啪嗒一下,让凸出的砖石绊倒了,呜的一声,捂着脚趾头坐地上了。袖子破洞里掉出来几文钱。
罗敷赶紧上前扶起来,把钱给他捡回去。看着这男孩,想起了跟他年岁相仿的懒蛋阿弟。
心疼问道:“摔疼了没?小郎君为什么哭?”
小男孩见有人关怀,更加“哇”的嚎哭起来。韩夫人府门口的家丁们不由得皱眉。
罗敷把孩子拉远两步,这才听他含混不清的哭道:“钱不够……先生不给写……呜呜……大兄走两月了,呜呜呜……阿母要打我了……”
罗敷久不哄小孩,能耐还在,左哄右哄,总算弄清了所以然:这男孩子的长兄被方继征召入伍,已离开三月有余,杳无音信;男孩母亲派他上街找个先生,写封家书,奈何邯郸纸贵,代写书信的人都索高价,这男孩却只带了十文钱,因此谁都不理他。他没写成书信,又不敢回家,已经在街上游荡半日了。
罗敷心头一热,大着胆子说:“我给你写。不要钱。”
小男孩睁大眼,不相信地看她。
罗敷十分豪爽地拍拍自己胸脯,“没错,我也会写字!你不信?”
拉着那男孩,旁边杂货铺里买张麻纸,柜台上借了现成笔墨,找准位置,一笔一划,写下“末弟顿首”四字。
笑道:“你说,我写。”
男孩喜出望外,抹一把泪,叫道:“阿姊真好人!——阿姊帮我写,嗯……自从大兄走后,阿父病更加重,又没钱抓药,月初去世了。现在停棺在家,阿母要你回来奔丧,若能带些钱来更好,家里……家里为了阿父的病,还有给你准备兵甲马匹,其实不剩太多钱。我年后去吴老丈的铺子里帮工,不过没有工钱,只是每天省一顿饭罢了……”
罗敷一边听,一边黯然。难怪小孩子戴着白孝。
小男孩语速极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罗敷赶忙道:“慢点,慢点。”
她可还没到运笔如飞的程度呢。
其他代写书信的先生们,都知道弃繁就简,把口述的内容写成文言,方便快捷;罗敷没那个本事,甚至许多字还不会写。
只能绞尽脑汁,用最简单的词语做替换。对某个字没信心时,厚着脸皮,请教旁边真正的代谢书信的“先生“——好在她样貌讨人喜欢,又礼貌,别人也就指点一二。
磕磕绊绊的,将小孩子家中的变故录了个大概。那杂货店掌柜看着她直笑。
整整写了正反两页纸。那小男孩敬畏万分。
不好意思让她再买第二张纸,这才住口不说,红了脸,小声说:“谢谢阿姊。”
罗敷也脸红。她清楚自己的水平。这封信送到男孩兄长手里,虽然算是辞能达意,但那读信的多半会笑场。
把信封好,塞回男孩手里,柔声道:“拿好,别丢了。”
眼看小男孩蹦蹦跳跳的走了,罗敷回头,正看见韩夫人府上的胖仆人。
他笑出一个双下巴,点头哈腰:“老夫人刚刚起床。女郎请进吧。夫人记得你呢。”
--------------------
韩夫人的卧室连着外间客房,房内四个熏香炉连番烧,熏得人昏昏欲睡;老夫人穿着两层冬衣,外头罩着罗敷赠的那件素纱外衣,显见喜欢。
她面色红润,神色慵懒,搭着两个侍女的手,正不紧不慢吃早饭。
平民一日两餐,日上三竿才吃第一顿;富贵老夫人却是一日三四餐,醒来就有米羹、肉脯、小菜、水果,精致的小碟子铺开,罗裙侍女们端着洗手的盆钵。
一派富贵舒适的景象,罗敷看在眼里,却不知怎的,平白觉得有些……萧索。
她适时给韩夫人递上一杯醴浆。韩夫人接过,慢慢啜饮。
该说的场面话都已说过了,无非是妾身听从继子安排,打算搬迁至洛阳安身,不知何时还能回到邯郸看望老夫人。今日特来探访,以拜谢老夫人往日照拂,尽些微孝心云云。
韩夫人默默听着,不疾不徐问出一句:“洛阳……据说当年宦官之乱,不少人都逃出去了,如今已不复繁华。你却要搬去彼处,是何道理?”
罗敷犹豫片刻,袖子里取出狼纹锦帕。
东海先生的离奇出走,事情首尾太复杂,她不打算细说,想来老夫人也不感兴趣。只简略地告诉韩夫人,因着家事需要,自己得去洛阳锦署,看能不能寻到认识这纹样的人。
虽然已经推论过,卞巨之言不太可能有假,但多问一个人,总没坏处。
韩夫人将那锦帕看了一眼,便即皱眉:“这是哪家道士作法的符箓?”
不仅皱眉,还不自觉掩鼻,好像那花纹是真狼,会散发臭气的那种。
老夫人虽然和善随性,但极有教养,这么个嫌弃的表示,已经算是十分出格。
罗敷忍笑:“请人看过,说也许是异族的纹样……”
韩夫人恍然,笑道:“我说呢,这些个奇奇怪怪的东西,不像狼不像狗的,许是在异邦是稀奇畜生——他们怎么也会织锦呢?
连久开织坊的韩夫人都不识得。罗敷更加觉得卞巨不一般。
韩夫人对这四不像的丑纹样无甚兴趣,看了两眼,便让罗敷收回,反倒想起另一件事。
“对了,说起异族……我近来无事,有人向我讲习那西域天竺国佛法、浮屠因果之说,倒还挺有趣的。我听说,洛阳有个白马寺,寺里有异族的蕃僧,留在咱们中土弘扬他们的佛法。你不妨去拜会一下。就算寻不到线索,也算是求个保佑。”
罗敷听得一愣一愣的,乖乖点头。当时佛法传来中国不过百余年,主要流行于上层贵族,和黄老学说一道,是贵人们追求长生的另一条路子——其实并没几个人真正领会佛法的宗旨。
像罗敷这样平民更不必说,只是偶然听说过,西方有些不一样的神仙,是劝人向善的——其实并不觉得太亲近。日常生活中,大伙还是拜天帝,拜太一,拜灶神,拜河伯,更为方便实用。
至于佛教僧人,也都是不远万里而来的西域、天竺人——律令汉人不准出家。
但既然韩夫人提点,罗敷也就用心记住,心头不由忐忑。要她去拜会异邦人么……想想还真有些小害怕……
转而又想,十九郎作天作地的,到时让他出面,他肯定不会怕。
就算害怕,也吓不坏。
于是不忐忑了,笑道:“多谢夫人指点。”
韩夫人忽然招手,唤来一个侍女吩咐两句。没一刻,侍女伺候笔墨绢帛。韩夫人颤巍巍拿起毛笔,一字一字的,在帛书上写起字来。
罗敷很礼貌的,撇过头去不看,捧起一盏茶,慢慢啜饮。
老年人思维跳脱,不知又想起什么家务事。她耐心等候便是。
韩夫人写完一封书,命人封起来,随即又有侍女捧盘而入。揭开盘子上盖的黄绢,竟是一排精光锃亮的金块!
罗敷一怔。韩夫人呵呵大笑:“黄金十斤。不是送你的,别高兴太早。”
指着那帛书,从容说道:“等你在洛阳安顿好,将这封书信带去白马寺,钱财舍给寺院比丘,帮他们塑佛像金身也好,供奉寺院诸比丘也好,总之,给我家里求个福气。我老了,走不动,否则我便亲自去了……这个小忙,秦女,你帮是不帮?”
罗敷浑身僵住,眼睛睁得大大的,宛如听不懂,好久,才磕磕绊绊说:“老夫人,不可,妾、妾只是……临时来、拜访的客人……如何能受此重托……”
十斤黄金,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怕是拿着都烫手。
韩夫人眯眼,看着小女郎惊慌羞怯的眼神,不禁莞尔。
年轻真好,乌丝结顶,腰身玲珑,不论是哭是笑,那脸蛋都生机四溢。房间里暖意充足,她热得脸蛋红扑扑,薄薄的肌肤下充盈着嫣红的活力。
“我信任你。况且,除了你,也没人往洛阳去。那白马寺里的僧人不管是何脾性,说不说汉话,总归是认得金子。你帮我去舍财,他们定然喜欢。有道是爱屋及乌,你要问什么,打听什么,也会顺利些。”
岁月催人老,却能使人睿智。罗敷由衷佩服,韩夫人洞察人情世事,所安排之事,实在周到。
韩夫人笑道:“你也不必谢我,就当是我随手做点善事,给自己和家里积点功德……”
罗敷点点头。听了韩夫人这话,语气颇有些无奈之感。忽然心中一动,明白方才是何处显得“萧索”了。
作者有话要说:佛教于公元68年传入中国,到罗敷的时代,不过100多年,还远远没有本土化。佛教真正大举传播,是之后的两晋南北朝。
现在洛阳的白马寺里,居住的是来自印度的高僧(律令汉人不能出家),慢慢翻译第一部汉语佛经。
大约相当于清代的那种洋人修道院吧。
韩夫人现在就信佛,也挺时髦的。大多数百姓都没听说过佛陀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