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美稷关隘里还留了少部分匈奴降卒, 都是挑的老实巴交、贪生怕死之徒,都迫不及待地表示归顺。
据他们交代, 单于果然早已亲率大军出征, 眼下由他的一个叔父休屠王、一个兄弟昆邪王、以及他的一个妻子大阏氏共同行政。
王放一边腹诽这些名号太拗口, 一边用心记忆,心中一动, 再审问:“为何要三人一齐监国?这是你们的规矩吗?”
降卒们互相看看,各自踟蹰, 不敢说话。
王放心知肚明。倘若这真是匈奴自古以来的规矩, 他们定会不约而同地点头。
而现在, 看这不敢点头也不敢摇头的架势, 显然是有所抗拒, 却又不敢乱编瞎话, 唯恐跟同伴们口供不一致。
他使个眼色。几名汉兵将几个降卒拉开,推推搡搡,分别关进小黑屋。
他浸淫深宫数月, 日日跟老奸巨猾之人打交道,总结出这一套话绝招。
只消威胁一句“你的同伴们都招了, 你若说的跟他们一致, 便不追究;若不一致,便格外单独重罚”,被审的心中没底,又不知同伴是不是真的说了实话,慌张之下, 多半也就糊里糊涂地招了。
果然,没过多久,几个汉兵便高高兴兴地带来了讯问结果。
“禀陛下,他们说了,那个休屠王和昆邪王原本不和。单于既想利用他们的才能,又不愿让他们做出乱来,因此才额外指派他的一个夫人——也就是大阏氏——制约这两人。”
匈奴习俗多偶,并无妻妾之分,单于的几个夫人按照家世和受宠程度排序。这个“大阏氏”,套用汉家礼俗,大约是个贵妃的位份。
匈奴俗贵女子,单于的夫人也能参与政事军事。这个大阏氏,照降卒们的说法,在匈奴民众里颇有声望,很受爱戴。
因此这个安排虽然并非万全,但也算周密。
降卒们原本对击刹营存着七八分敬畏之心,也并非人人都心存跟大汉为敌的念头。说到最后,不约而同地提出:“都是那个姓方的汉人撺掇鼓动我们单于跟朝廷作对!但求汉家将军莫要迁怒我家单于,毕竟……毕竟汉家先皇在位的时日,待我们匈奴部众也不好……”
汉家天下已乱成一团麻。任何有碍两国友谊的负面事体,一律算在“先皇”头上,倒是个十分易甩的万用之锅。
王放也不好反驳,只淡淡道:“我分得清主次。若真是单于受人蛊惑,匈奴与我又无深仇大恨,我何必一意为难?你们放心,击刹营从不滥杀。”
他几次三番提及击刹营。匈奴降卒内心也开始动摇。
这支百战百胜,总是在关键时刻给自己迎头痛击的部队,难道真的不曾消失么……
……
再审两句关于王庭的守卫安排。让降卒们保持原有的装备打扮,守在明面上,作为伪装。
其实每个人背后都悄悄顶着一把刀,身后的阴影里,都藏着两三个汉兵。
远看还是匈奴的皮,内里已换了大汉的瓤。
一日过去,有三五匈奴马队经过关隘。降卒们不敢做出任何异常举动,兢兢业业地立在岗哨中,跟同胞们打打招呼,通报通报军情,汗水一滴一滴渗透后背。
等得马队过去,汉军再审:“是什么人?”
匈奴降卒知道汉军里也有懂他们语言的,不敢撒谎,一一汇报:“第一队是单于的五女婿派人来进奉乳品……第二队是制皮的工匠……第三队是汉人石场的监工,此去王庭办手续……第四队……”
王放耳朵一动,轻声问:“汉人石场?”
降卒答:“非法越境的汉人,被我们捉了,有些家里没人来赎,就……就送到石场去干苦力嘛。”
倒是跟汉家差不多规矩。王放留了个心眼儿,问明了那汉人石场的位置。
等到晚间寂静,王放留五百兵原地驻守,指派糜幸统领。此人出身幽燕,懂些胡语,北地行走经验丰富。
再令其他人着击刹营服饰,外面套上匈奴衣裳,喝令降卒带队,大大方方向王庭进发。
他的战术像滚雪球。以一个个关隘庭帐为跳板,利用敌人的面貌、军备、装扮,将自己的部队隐成一团越来越大的阴影。
第一次的得手让他信心倍增。只嘱咐罗敷一句:“等我捷报。三日之后若无信,你们便先撤回雁门。”
罗敷无比喜爱他这种说一不二的将军范儿,温柔一眼,乖乖遵命。
她和女眷们藏在庭帐里,尚不得闲——称量黍粟、做饭烧水、收发文书、洗衣缝补……杂事一桩接着一桩。
当“夫人”唯一的好处,便是比旁人稍微清闲一点点,不会被来回来去的使唤。
她歇在一间军官的单人宿舍里,屋内仅一木榻,一个陶土面盆;夯土墙壁外罩牛皮,厚厚的一层;墙上开一扇小小的透气窗。窗户细小,倒像个细长的甬道。
不知过了多久,深沉的夜晚到了尾声,微弱的光线注入屋内。
从那窗外传来阵阵杂声。似乎是匈奴语言的呼斥。夹杂着扬鞭踏马之声。
守在外围的匈奴降卒感到刀尖顶后背,连忙自觉翻译:“是……是休屠王游猎至此,小人们得出去迎接。”
众汉兵明显怀疑。游猎不在王庭周围,一大早儿的,会跑这么远?
但糜幸也懂匈奴语言,略略一听,知道降卒没撒谎。
远远分辨马蹄扬尘,看那休屠王打猎的阵势,带的随从也不过三五十。
倘若汉军突发奇袭,直接将休屠王包围暗杀,也并非不可能。
但王放既定的策略,是避免一切冲突,争取兵不血刃拿下王庭,不能有任何打草惊蛇之举。
于是糜幸低声快速吩咐:“那就去迎!假装一切如常!其余人准备弓箭!若有半点异常,即刻放箭!”
隐蔽处端起黑黝黝的箭头。降卒们无法,只得硬着头皮,打起精神,上去迎接。
休屠王是刘可柔的叔父。罗敷藏在远处屋内,看得分明。其人正当壮年,精神抖擞,黑发浓密,满面红光。身后的马队载着些鹿羊兔雁之类的猎物。
他们经停关隘,原本只为休息补给。连庭帐辕门都没进,便即吆喝:“换二十匹马来!要酒!要马奶!”
匈奴降卒殷勤伺候。
原本匈奴人游牧大漠,逐水草而居,虽有贵贱等级,但不甚分明。
但此时的匈奴贵人,已沾染上了不逊于汉人纨绔的懒散气。让人扶着跳下马,递了暖手炉,颐指气使,挑这个,嫌那个,把一众小兵使唤得团团转。
休屠王灌了半袋子酒,心情放松,朝着旁边一人笑道:“……可惜天气尚未转暖,许多畜生贪暖不出窝洞,否则今日收获还可以再丰盛呢!”
声如洪钟,说的居然是标准汉话。罗敷远远听到,心头升起警惕和疑云。
虽然不曾眼见,但想必藏匿在庭帐里的汉兵也颇觉意外。
有人蹑手蹑脚地走过后方屋舍,一连串的小声传令:“都别出声!也别出来!听听他说什么。”
休屠王旁边的那个同伴,貂帽狐裘,也是胡人打扮,下马休息,边喝酒,边笑道:“但能目睹休屠王出神入化的箭法,也就不虚此行了。非是小人说口,休屠王的文治武功,似乎竟然还比……比那一位还要强些呢。”
休屠王连连摆手,大笑道:“这话可不敢乱说!”
另一人竖起衣领,笑道:“男子汉大丈夫,讲究的是真诚待人。方某自从结识休屠王,便从没说过一句违心之言。”
这几句话,从那涌到似的小窗户里,直飘进罗敷耳中,激起她一身粟粒。
“方琼!”
他……他没随刘可柔一道出征?他为何在匈奴王庭附近,跟休屠王厮混在一起?
她急急下榻,房门开了一条缝,捉住一个巡逻警戒的汉兵,低声告知:“跟休屠王说话的那个,便是以前的冀州牧方琼!”
汉兵愕然,点点头,无声无息地弯腰走远,去通报长官。
休屠王和方琼各自客套了几句。只听休屠王笑道:“……可惜方公你身体有恙,此次出征南方,未能一展身手,实乃憾事。不知我北地王庭的气候... -->>
美稷关隘里还留了少部分匈奴降卒, 都是挑的老实巴交、贪生怕死之徒,都迫不及待地表示归顺。
据他们交代, 单于果然早已亲率大军出征, 眼下由他的一个叔父休屠王、一个兄弟昆邪王、以及他的一个妻子大阏氏共同行政。
王放一边腹诽这些名号太拗口, 一边用心记忆,心中一动, 再审问:“为何要三人一齐监国?这是你们的规矩吗?”
降卒们互相看看,各自踟蹰, 不敢说话。
王放心知肚明。倘若这真是匈奴自古以来的规矩, 他们定会不约而同地点头。
而现在, 看这不敢点头也不敢摇头的架势, 显然是有所抗拒, 却又不敢乱编瞎话, 唯恐跟同伴们口供不一致。
他使个眼色。几名汉兵将几个降卒拉开,推推搡搡,分别关进小黑屋。
他浸淫深宫数月, 日日跟老奸巨猾之人打交道,总结出这一套话绝招。
只消威胁一句“你的同伴们都招了, 你若说的跟他们一致, 便不追究;若不一致,便格外单独重罚”,被审的心中没底,又不知同伴是不是真的说了实话,慌张之下, 多半也就糊里糊涂地招了。
果然,没过多久,几个汉兵便高高兴兴地带来了讯问结果。
“禀陛下,他们说了,那个休屠王和昆邪王原本不和。单于既想利用他们的才能,又不愿让他们做出乱来,因此才额外指派他的一个夫人——也就是大阏氏——制约这两人。”
匈奴习俗多偶,并无妻妾之分,单于的几个夫人按照家世和受宠程度排序。这个“大阏氏”,套用汉家礼俗,大约是个贵妃的位份。
匈奴俗贵女子,单于的夫人也能参与政事军事。这个大阏氏,照降卒们的说法,在匈奴民众里颇有声望,很受爱戴。
因此这个安排虽然并非万全,但也算周密。
降卒们原本对击刹营存着七八分敬畏之心,也并非人人都心存跟大汉为敌的念头。说到最后,不约而同地提出:“都是那个姓方的汉人撺掇鼓动我们单于跟朝廷作对!但求汉家将军莫要迁怒我家单于,毕竟……毕竟汉家先皇在位的时日,待我们匈奴部众也不好……”
汉家天下已乱成一团麻。任何有碍两国友谊的负面事体,一律算在“先皇”头上,倒是个十分易甩的万用之锅。
王放也不好反驳,只淡淡道:“我分得清主次。若真是单于受人蛊惑,匈奴与我又无深仇大恨,我何必一意为难?你们放心,击刹营从不滥杀。”
他几次三番提及击刹营。匈奴降卒内心也开始动摇。
这支百战百胜,总是在关键时刻给自己迎头痛击的部队,难道真的不曾消失么……
……
再审两句关于王庭的守卫安排。让降卒们保持原有的装备打扮,守在明面上,作为伪装。
其实每个人背后都悄悄顶着一把刀,身后的阴影里,都藏着两三个汉兵。
远看还是匈奴的皮,内里已换了大汉的瓤。
一日过去,有三五匈奴马队经过关隘。降卒们不敢做出任何异常举动,兢兢业业地立在岗哨中,跟同胞们打打招呼,通报通报军情,汗水一滴一滴渗透后背。
等得马队过去,汉军再审:“是什么人?”
匈奴降卒知道汉军里也有懂他们语言的,不敢撒谎,一一汇报:“第一队是单于的五女婿派人来进奉乳品……第二队是制皮的工匠……第三队是汉人石场的监工,此去王庭办手续……第四队……”
王放耳朵一动,轻声问:“汉人石场?”
降卒答:“非法越境的汉人,被我们捉了,有些家里没人来赎,就……就送到石场去干苦力嘛。”
倒是跟汉家差不多规矩。王放留了个心眼儿,问明了那汉人石场的位置。
等到晚间寂静,王放留五百兵原地驻守,指派糜幸统领。此人出身幽燕,懂些胡语,北地行走经验丰富。
再令其他人着击刹营服饰,外面套上匈奴衣裳,喝令降卒带队,大大方方向王庭进发。
他的战术像滚雪球。以一个个关隘庭帐为跳板,利用敌人的面貌、军备、装扮,将自己的部队隐成一团越来越大的阴影。
第一次的得手让他信心倍增。只嘱咐罗敷一句:“等我捷报。三日之后若无信,你们便先撤回雁门。”
罗敷无比喜爱他这种说一不二的将军范儿,温柔一眼,乖乖遵命。
她和女眷们藏在庭帐里,尚不得闲——称量黍粟、做饭烧水、收发文书、洗衣缝补……杂事一桩接着一桩。
当“夫人”唯一的好处,便是比旁人稍微清闲一点点,不会被来回来去的使唤。
她歇在一间军官的单人宿舍里,屋内仅一木榻,一个陶土面盆;夯土墙壁外罩牛皮,厚厚的一层;墙上开一扇小小的透气窗。窗户细小,倒像个细长的甬道。
不知过了多久,深沉的夜晚到了尾声,微弱的光线注入屋内。
从那窗外传来阵阵杂声。似乎是匈奴语言的呼斥。夹杂着扬鞭踏马之声。
守在外围的匈奴降卒感到刀尖顶后背,连忙自觉翻译:“是……是休屠王游猎至此,小人们得出去迎接。”
众汉兵明显怀疑。游猎不在王庭周围,一大早儿的,会跑这么远?
但糜幸也懂匈奴语言,略略一听,知道降卒没撒谎。
远远分辨马蹄扬尘,看那休屠王打猎的阵势,带的随从也不过三五十。
倘若汉军突发奇袭,直接将休屠王包围暗杀,也并非不可能。
但王放既定的策略,是避免一切冲突,争取兵不血刃拿下王庭,不能有任何打草惊蛇之举。
于是糜幸低声快速吩咐:“那就去迎!假装一切如常!其余人准备弓箭!若有半点异常,即刻放箭!”
隐蔽处端起黑黝黝的箭头。降卒们无法,只得硬着头皮,打起精神,上去迎接。
休屠王是刘可柔的叔父。罗敷藏在远处屋内,看得分明。其人正当壮年,精神抖擞,黑发浓密,满面红光。身后的马队载着些鹿羊兔雁之类的猎物。
他们经停关隘,原本只为休息补给。连庭帐辕门都没进,便即吆喝:“换二十匹马来!要酒!要马奶!”
匈奴降卒殷勤伺候。
原本匈奴人游牧大漠,逐水草而居,虽有贵贱等级,但不甚分明。
但此时的匈奴贵人,已沾染上了不逊于汉人纨绔的懒散气。让人扶着跳下马,递了暖手炉,颐指气使,挑这个,嫌那个,把一众小兵使唤得团团转。
休屠王灌了半袋子酒,心情放松,朝着旁边一人笑道:“……可惜天气尚未转暖,许多畜生贪暖不出窝洞,否则今日收获还可以再丰盛呢!”
声如洪钟,说的居然是标准汉话。罗敷远远听到,心头升起警惕和疑云。
虽然不曾眼见,但想必藏匿在庭帐里的汉兵也颇觉意外。
有人蹑手蹑脚地走过后方屋舍,一连串的小声传令:“都别出声!也别出来!听听他说什么。”
休屠王旁边的那个同伴,貂帽狐裘,也是胡人打扮,下马休息,边喝酒,边笑道:“但能目睹休屠王出神入化的箭法,也就不虚此行了。非是小人说口,休屠王的文治武功,似乎竟然还比……比那一位还要强些呢。”
休屠王连连摆手,大笑道:“这话可不敢乱说!”
另一人竖起衣领,笑道:“男子汉大丈夫,讲究的是真诚待人。方某自从结识休屠王,便从没说过一句违心之言。”
这几句话,从那涌到似的小窗户里,直飘进罗敷耳中,激起她一身粟粒。
“方琼!”
他……他没随刘可柔一道出征?他为何在匈奴王庭附近,跟休屠王厮混在一起?
她急急下榻,房门开了一条缝,捉住一个巡逻警戒的汉兵,低声告知:“跟休屠王说话的那个,便是以前的冀州牧方琼!”
汉兵愕然,点点头,无声无息地弯腰走远,去通报长官。
休屠王和方琼各自客套了几句。只听休屠王笑道:“……可惜方公你身体有恙,此次出征南方,未能一展身手,实乃憾事。不知我北地王庭的气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