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大清公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所有有机会一睹天颜的后宫女子一样,绿腰自在教坊司里见了顺治并承蒙当今圣上赐名后,就不能自已地做起了飞天梦。她是学过戏的,原比同龄的少女略知些人事,有些手腕,又薄有姿色,心思机敏,这梦便不免做得比常人更大胆些,也更真切些。仗着是皇上亲赐给十四格格的,自觉身份比别的宫女矜贵,普通的才人、贵人尚不放在眼中,更不要说是东五所中那些没有封号的格格们了。
她早已看得清楚,格格其实是后宫里最没有杀伤力的小动物,她们碍于身份,规行矩步,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念不完的太后吉祥,理不清的繁文缛节,上有太后谆谆教诲,下有嬷嬷管教提点,平时偶尔和小宫女们玩笑一下或还可以,略亲近狎昵些就要被嬷嬷们唠叨不懂礼数不合身份不分尊卑,若是打骂宫女,则被视为没有仁爱之心,不懂得娴静体下。她们最主要的功课就是晨昏请安与学习女红,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偶尔宫中放戏或者参与家宴时有歌舞助兴,最乐衷的话题就是下一个节日还有多久会有些什么赏赐,最光明的前途就是指婚给一位尊贵的王爷或世子,最残忍的游戏就是联起手来欺负某个看不惯的格格比如建宁——格格的朋友只能是格格,格格的对手仍然是格格,除了自相残杀和相濡以沫,宫里就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她们为伴或为敌。
格格们自命是天之骄女,并不能真正看清楚自己的悲剧。但是绿腰旁观者清,却在走进东五所第一天就清楚地估计出所有角色的权力与分工。这也和她曾经学过戏有关——戏里总是有主角与龙套,有生、旦、净、末,有唱、做、念、打,谁能够担当什么戏份,需要什么样的对白,绝对同她所可以拥有的特权相关。要认清楚角色,记清楚台词,打清楚手势,要有出彩的亮相,夺人的唱腔,利落的身段,然后才可以成就一出好戏。
绿腰还不是一个绝色的戏子,但却有了一双戏子的眼睛。从戏子的眼里望出来,宫里所有的事都是戏眼,所有的人都是龙套,而主角,则是她自己。即使,她只是一个婢女——然而皇宫戏里,身份与戏份从来都是两回事。宇宙锋、打金枝、铡美案、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可哪有一出是由皇上唱主角的呢?
绿腰给东五所的每个人都划分了不同的角色与戏份,自己是头牌,格格们是龙套,小宫女们是鼓奏凑趣的乐师,嬷嬷们好比班主,而皇上,是惟一的观众——所有的戏,都围着主角唱;但是所有的人,都是唱给观众看。
在东五所里,格格的地位虽然尊贵,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除了整齐划一的赏赐,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她们自己的;嬷嬷们虽是奴婢,却制约着整个东五所的秩序与配给,她们喜欢谁,就可以放谁的假,把最好的饭食发给谁,不高兴谁,则会联合所有的奴仆给她脸色看,让本已难过的日子变得更加阴郁;小宫女在这里是最没地位的,但却是最有希望的一群,因为她们只是过渡,是跟格格们一样,在此学规矩,稍微大一些就要分配入各宫各殿任职,可能是太后宫,也可能是妃子殿,表现好的可能会被提拔为尚寝或司膳,而最有前途的一种,自然是被皇上选中为妃——尽管这希望是那么渺茫,但总比完全没希望的嬷嬷要好吧?所以嬷嬷们虽然有权力有职责管教小宫女,却往往留情三分,不肯把坏事做得太尽,谁知道哪一天哪个小宫女会忽然得宠飞黄腾达呢?
从底层升上来的妃子们最是记仇,轻易得罪不得。反而是那些格格,不管嫁得多么威风,总归是要嫁出宫去的,对她们再好也不能跟了去,而她们出嫁后难得回来一次,见太后和皇上还没功夫呢,难道会来东五所看顾侍奉过她们的老嬷嬷么?多余对她们尽心,还不如多照顾几个小宫女来得实在呢。而绿腰明明白白是皇上亲自赐给建宁格格为婢的,还亲自为她赐名,亲口说会来听她唱戏,她的地位自然就格外特殊,得宠的机率也远比其他小宫女为高,嬷嬷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巴结呢?
绿腰惟一觉得难以划定角色的就是建宁公主。建宁是将她从教坊司里打救出来的大恩人,是她最直接的主子,她当然不是龙套,可也不像班主,倒是有一些像观众的,毕竟自己是在为她服务着,并希图她的一声叫好一句打赏——可是建宁又可以赏赐自己一些什么呢?她自己拥有的也不多。不过,她虽然不能赏什么,却有罚的资格与权力,而且建宁的个性不同于其他格格,脾气上来不管不顾,发作起来将自己剐了也是有可能的,未必会在乎什么格格的娴静仁德。她连皇后娘娘都不放在眼里。皇后可是一句话就可以黜了乐坊司的人哪。
想起乐坊的一幕,绿腰就觉得后怕,那可真是生死悬于一线啊。皇后娘娘可以把所有的女乐一起赶出宫去,自然也可以下道懿旨将她赐死。如果建宁格格说晚了一句要她为婢的话,说不定皇后已经把她九族都诛了。由此她也越发觉得自己的举足轻重,觉得自己才是这紫禁城的真正主角。乐坊的建立是为了让她有机会被采选进京充入后宫,女乐的黜免则是因为她已经和圣上朝了面并且赐了名,于是女乐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建宁后来一时兴起,又替身边的几个侍女分别改了名字叫作红袖、紫衣、绯巾,以同自己的绿腰匹配,就更让绿腰觉得别的人全是为了自己才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自己,也就没有了红袖、紫衣、绯巾的存在。根本这整个王宫、整个世界的存在,都只是为了配合她这个主角的光采演出而搭建的。
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主角意识和宏图大志,她的日子就会变得忙碌。
人人都觉得无聊且枯燥的东五所生活里,绿腰却忙碌极了。她要不辍练习,不是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吗,说不定什么时候皇上还要来听她唱戏呢;她还要学习针指,既然这是后宫女子们必须的功课,好胜的绿腰又岂甘人后?她还要陪建宁做弹弓打乌鸦,当然只是建宁在打,她的任务只是望风,可那也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呢,因为倘若建宁给嬷嬷们抱怨,她可是要被建宁鞭打的——不过建宁每每只是恐吓,并没有真地对她鞭笞过。
而建宁自从有了绿腰的陪伴,乖戾与淘气比从前更胜七分,因为有人把风,使她无论打乌鸦还是给别的格格捣乱都更加方便,也更花样百出。这使格格们不住投诉,而嬷嬷们不住抱怨:都说人长大了就会懂事,这位格格怎么越大越任性呢?然而这位格格是在太后身边长大的人,又是皇帝最疼爱的亲妹妹,说她不懂规矩就等于忤逆太后与皇上,谁又肯讨这个骂去?因此即便是建宁淘上了天去,嬷嬷们也不敢在太后面前露出半分声气,非但如此,偶尔太后问起,她们还要替建宁百般遮盖。
绿腰看透了这一点,更加有恃无恐,只管出奇斗胜地想出各种鬼点子逗建宁开心,惹得嬷嬷们怨声载道:有个大闹天宫的格格已经让人头疼了,这可好,又来了个调三搞四的小猢狲。然而绿腰远比格格得人心的地方是:她虽然淘气,却从不会不敬,见着各位嬷嬷十分守礼,嘴甜腿勤,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况且嬷嬷们久在深宫也觉寂寞,闲时也往往会叫绿腰给唱几句曲子解闷儿,对她并不反感。
有时候,绿腰的歌声会把别的格格也引到建宁的屋中来,建宁把绿腰当作奇货可居,高兴起来,也会很大方地让绿腰打扮起来唱支曲子,或是说些戏目故事来给众人取乐。绿腰是从民间采选上来的女乐,又学过戏,原有些见闻阅历,能言善道,常常给格格们说些宫外的趣闻轶事,很能讨人欢心;然而如果逢着建宁那天不高兴,就会当着格格们的面关门闭窗,再叫绿腰唱得细细的,声闻窗外,故意地吊人胃口。
绿腰总是温顺地服从,心里却很为这个游戏兴奋,因为她觉得那些格格们斗气的中心是自己,整个东五所的生活中心都是自己,每个人都对她好奇,每个人都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追随着她的眉梢眼角一颦一笑而阴晴圆缺。因为这样,她对所有人都采取一种既像巴结又像敷衍的态度,那巴结里有着怜悯的意味,而敷衍中又不失殷勤,那情形,正相当于戏班的头牌应酬有钱的豪客。东五所是个大戏台,而她,是惟一的主角,每当那些格格和嬷嬷们围着她说笑,听她唱戏讲故事,又或是以她为武器来互相斗气时,她就会格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主角地位,并为此激动万分。
然而这一天,绿腰不情愿地发现,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夺去了她在东五所里引人注目的主角戏份。
这日刚用过早膳,东五所忽然来了一大群人,皇太后亲自陪着一位浑身缟素的汉人少女走来,叫所有的人都到大殿中按次坐定,太后拉着那少女坐在上座,郑重说:"这位是定南王的千金孔四贞,定南王已于七月初四在桂林全家殉国,只留下贞儿一人逃生。我如今已经认了贞儿为义女,留她在宫里,来东五所和你们一起生活。你们都是她的姐妹,要彼此爱护,情同手足,明白吗?"
诸格格自是一齐低头回答"承太后教诲",都走来向四贞问好,又自报名姓。建宁看那孔四贞双眉高高挑起,飞扬入鬓,一双眼睛明如星辰,鼻子挺直,齿如编贝,举止神情远不同于她日常所见的这些女子,又偏偏似曾相识,像谁呢?却一时想不起来。心中油然生起一股亲近之意,便不像平时那样见着众人扎堆便独自走开,也和众格格一起拉着四贞的手问长问短。
四贞少不得又将父亲殉国前的情状再说一遍,道是:"五月里,大西军李定国与马进忠部合兵十万进军湖南,攻克靖州,阵斩我清兵五千余人"
格格们深居宫中,从来不闻朝政之声,对于战争更是毫无所知,闻言都问:"五千多人都死了吗?难道我们大清没有大将驻扎在靖州吗?"
太后代为答道:"驻在靖州的是我大清总兵张国柱将军部,然而大西军兵强马壮,军容之盛,罕与为拟。靖州一役,张国柱全军覆没,幸张国柱本人逃出性命。唉,这些事,一时同你们说不清,说了你们也不懂,不必细问,且叫贞儿往下说吧。"
四贞遂接着道:"李定国乘胜进取武岗,六月,自枫木岭进取宝庆,我清军死伤被俘者五千余,损失家口一千五百余名。李定国又命各营出祁阳,合趋全州,令冯双礼率兵四万先行,攻全州;自率兵六万继进,欲行合围之势。全州破,李定国令大部队不要入城,急趋桂林"
格格们更加不懂,尽皆讶然:"你不过和我们一般年纪,怎么会知道这些事,说得这样清楚?"
四贞道:"我每天跟在父王身边,听他讲习兵法,指挥战事,听也听得熟了。"
格格们又问:"那你会打仗吗?"
四贞道:"略知一二,却未曾真正亲自带兵作战,若论单打独斗,几十个人也还拦不住我。"
格格们更觉惊讶,便如看到传说中的侠女一般,都瞠目结舌。太后笑道:"你们打小儿生长在宫里,金枝玉叶,养尊处优,哪会懂得这些?可怜贞儿跟着定南王南征北战,奔波倥偬,年龄虽和你们差不多,吃的苦却多多了。"
四贞续道:"我父亲率兵与大西军激战于大榕江,因兵力不敌,败走桂林。那时清军横尸遍野,惨状异常,我父亲也身负重伤,命在旦夕。一边派兵向续顺公沈永忠求援,一边闭城自守,苦战数日夜。七月初二日,李定国率所部急驰桂林城下,发兵攻城,初四日,搭云梯攻上西北环山城;马进忠部也攻破武胜门,与李定国部成合围之势。我父王知道大势已去,决计殉国,遂将我们全家上下一百多口召集在一起,所有的珍玩也都集聚在屋中,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一家人就在此殉国了,黄泉路上再全家团聚吧。说完,拿出匕首来,一刀捅死了我母亲"
众格格惊骇莫名,一齐大叫起来,这样的惨事别说耳闻目睹了,便连想也未曾想、梦也不曾梦过,闻言不禁都战战兢兢地问:"你阿玛捅死了你额娘,你就在旁边看着吗?那,你又是怎样逃出来的?"
惟有建宁却意动神驰,想起长平公主从前说过的崇祯帝死前剑斩亲女的一幕,不禁恍然大悟——难怪觉得她像一个人,却又一时说不出来。原来,她既像是长平,又像是香浮,就好比那母女二人合为一体再一分为二。她们都是汉人贵胄,都曾亲眼目睹亲人相残的惨状,都是全家覆灭独善一身,她们的眼睛里,都流动着一种绝望的破碎的清冷的幽光。建宁看不见自己。她不知道,她自己的眼里,也有那样的一种幽光。
四贞说到父母的惨死,眼中晶莹闪烁,却并不是眼泪。她的眼泪,已经在目睹父母身亡的一刻流尽了,她可以活下来的惟一理由、目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报仇。而一个满心仇恨的人,是不可以哭泣的,因为那是最无用无能的表现。眼泪会使人的意志软弱,会把愤怒之火浇熄,会令人的勇气消失。孔四贞应承自己,大仇一天未报,就一天不许见哭声,不可以放纵自己,像寻常的小儿女那样哭泣流泪。她高高地倔犟地昂着头,一滴泪也没有,平静地叙述下去:"我本来已经决意跟随父母共赴黄泉,可是想到父亲死得冤枉,如果我们一家人都死了,谁来京城向朝廷禀报实情呢?因此我跪下来对父亲说:让女儿单枪匹马杀出去吧,如果天可怜见,保佑我去到京城,我会禀明太后,为父亲鸣冤。父亲听了,重重点了点头,又点了一百精兵护送我出城。我刚杀到城门口,忽听得身后大乱,回头时,便看到漫天火光,正是定南王府的所在"
建宁的心忽然锐利地疼痛起来,她仿佛又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见了母亲俯下身去拾起那只断翼的蝴蝶的姿态,那一道剪影映在熊熊的火光里,完全融进了孔四贞的讲述。她终于想到了自己,她和四贞都是一样的孤独的孩子哦,她们的亲人都永远地离开了她们,而把一段沉重惨伤的历史交给她们去背负。她在这一刻认定四贞是她的朋友,是香浮小公主失踪后走向她的惟一知己。带着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她脱口问道:"那你父亲的仇报了吗?他到底有什么冤情?"
大玉儿不等四贞回答,揽过她来将手抚着头说:"好孩子,总算老天有眼,保佑你来到京城,从此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再不叫你吃苦就是。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定南王以身殉国,满门忠烈,朝廷决不会坐视不理的。"又向众人道:"今后都要管孔姑娘叫贞格格,你们要彼此敬爱,和睦相处,都记住了吗?"
自此,这位贞格格就在东五所里居住下来。她性情随和,态度大方,又没什么架子,深得众位格格、嬷嬷以及小宫女们的爱戴,就连性情乖僻最难讨好的建宁也肯对她另眼相看。这真叫绿腰觉得难过。
绿腰是东五所里惟一打心眼里不喜欢贞格格的人。可是,这位贞格格的见识阅历可比一个小戏子广博得多了,学问又好,功夫又高,有时兴趣来了打一套拳脚,那真是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秋风扫落叶一般,更远非绿腰那些花拳绣腿可比。而且她又是一位格格,地位尊贵,身世传奇,曾经真刀真枪地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堪称是智勇双全。绿腰就是再自以为是,也知道不是贞格格的对手,也没有办法忽视贞格格的特殊角色,也不得不和东五所里其他的人一样对贞格格以礼相待。
不过绿腰仍然未肯承认自己是配角、是龙套,她想:两个班子打擂台,唱对台戏那是常有的事。就当是来了个野台班子跟自己打擂好了,日子久了,新鲜劲儿过去,这位贞格格还不是要跟别的格格们一样变得面目模糊?一个在金丝鸟笼里长大的人,是不可能比自己生活得更丰富更精彩的。
绿腰就是在这样一种近乎无望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里一天天捱着,等着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大戏开锣。
孔四贞的入宫对于前朝也是一种震动,不过当然,他们更为震惊的是定南王孔有德之死,是广西的全境失陷,是驻军的战事告急。南明大西军势如破竹,连复数城。
七月,李定国率部北取永州,清守将纪国相、邓胤昌、姚杰等数十人皆死;
八月,李定国于广西招南明兵部尚书刘远生、员外郎朱昌时、中书舍人管嗣裘等参赞军务,共议兴复,时南明残部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尚留广西屯聚山谷,闻讯也都相率来会,李定国迅速占柳州,下梧州,收复广西全境,乃遣书约郑成功会师。并乘胜遣马宝率师东下广东,取阳山,破连山,联合连山瑶官并瑶民万余陷连州;
九月,李定国挥师入楚,遂下衡州,遣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召张光翠出宁乡进占常德;
十月,李定国所属张胜部进抵湘阴;马进忠部抵岳州;高文贵部进江西,克永新等县,围吉安。"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军声大振。"
十一月,大西军白文选部五万人攻辰州,清湖广辰常总兵左都督徐勇战死。
十一月二十三日辛卯,尼堪率清军攻衡州,李定国设兵埋伏蒸水,双方激战,自黄昏战至黎明,凡数十合,杀伤相当,尼堪阵亡。
尼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他的阵殁远不同于普通旗将,事闻朝廷,上下震动。当日,顺治坐朝,文武大臣列班奏表,议追尼堪为庄亲王。大臣们议及一年来战事频仍,伤亡惨重,都有灰心放弃之念,议拟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南明朝廷议和。
顺治忧心忡忡,却不露声色,只振作了颜色鼓舞士气道:"朕以为,我大清初建,四海来归,虽仁政遍于天下,而南人未必闻之。朕听说大西军兵马虽壮,但诸将领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内讧不止。大西军将领孙可望于云贵一地私建宫殿,出入乘金龙步辇,俨然以帝王自居,有持异议者,他便回应"人或谓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不知今天子已不能自令,臣更挟天子之令以令于何地、令于何人?"他要求伪永历帝朱由榔封李定国为西宁王,李定国听说后,不喜反怒,说是"向来封赏出自天子,孙可望也不过是王而矣,有什么资格来册封我呢?"因此两军分裂,嫌隙更大。前些日子南明欲行反间计,离间朕与平西王吴三桂,被朕识破。当时大西军刘文秀部本已胜券在握,而平西王集精兵击其一路,令其溃败撤围,遂得保宁大捷。而刘文秀亦被罢职,发配云南闲置,令名将无用武之地。这便是我大清君臣一心,协力取胜的明证。伪帝永历软弱无能,大西军四分五裂,纵然英勇,也终究是乌合之众,何足惧哉?只要我朝上下齐心,推行仁政,南明之覆亡只在旦夕,众爱卿不必过虑,议和之奏,实为不妥。"
诸王公大臣们听见顺治分析南明朝政之事,如同亲见,都觉又惊又佩,不敢说话。惟有吏部尚书朱玛喇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英明。然而歼灭南明非在一朝一夕,我大清国库虚乏,各军粮饷不足,十一月初二,我朝以固山额真卓罗为靖南将军,同固山额真蓝拜等率军往广东增援,防李定国部南下,就因为钱粮不足,只僵持了一个月,即于十二月初八日又撤回京师。此类事接二连三,"钱粮不足",实为我驻军首要大患。况且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思反,危机四伏,大顺军余部犹分散各处,蠢蠢欲动,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李定国攻克广西,不仅南明残部会聚,民间亦多啸众响应,祸在肘腋,不得不防啊。"
顺治听不入耳,不耐烦道:"这些事,朕早已听说了,诸位还有什么要说吗?"
当皇上问"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候,那意思分明就是让人"什么也别说了"。偏偏议政大臣多罗额附内铎不识眼色,亦上前一步奏道:"湖广总督祖泽远前日奏报到任后所见,曾云:"荒村野火,廖落堪悲,鹄面鸠形,死亡待踵,民穷于财尽,兵弱于力单"。可谓字字血泪,令人堪忧啊。臣等以为,议合只是缓兵之计,给我大清时间丰盈国库,集攒兵资,让人民休养生息,让将士养精蓄锐,再勿令"民穷于财尽,兵弱于力单"。倘若不肯议和,任由此等情形僵持下去,到时候不止是湘桂七省失陷,只怕南明不日便要进军北京,撼我朝廷了呀。"
顺治怫然不悦,反问道:"依你们说,如果我们放弃了湘黔七省,大西军就不会再北上进犯了吗?倘若我们与南明议和,而南明不肯,我们怎样做?又或是南明表面上肯了,暗地里却仍然发兵北犯,我们又当如何?更或者,永历朱由榔肯了,而大西军首领不肯,我们又如何?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刘文秀等居功自傲,各自不服,纵使永历伪朝廷肯与我们议和,而大西军某部仍旧拥将自立,继续北犯,那时候我们又当如何?难道还要替朱由榔先平了内乱,再坐下来慢慢议和吗?"
几句话,问得索额图哑口无言,惟有喏喏后退而已。顺治遂告退朝,特命人宣吴应熊入宫来,往绛雪轩说话。
吴应熊自入京来见了洪承畴,打听得洪小姐芳名洪妍,益发断定其与明红颜是同一人。然而毕竟不能亲眼见到,且听说洪小姐浪迹天涯,又告失踪,不禁失望莫名,也只得留下来慢慢打听,仍住在宣武门内绒线胡同世子府中。这日闻说皇上见召,忙穿戴了往宫里来,太监引着,一路穿墙过院,并不走宫门,只沿着内左门旁一道永巷抄近路径往御花园绛雪轩来。沿途只见两道高墙直插到云里去,偶有值侍经过,看见太监引着个年轻公子,虽不认识,也知是位贝子王爷,都垂手问好。
寒冬腊月,御花园一片廖落败景,刚经过一场雪,正在半消半融间,露出残枝枯叶,未及打扫。惟有几株梅花开得茂盛,凌霜傲雪,香气馥郁。吴应熊看见梅花,便想起明红颜来,明眸皓齿,一颦一蹙,俱在梅香中徐徐泛起,格外分明。他很想站下来细细玩味,无奈皇上在等着,不得不赶着来见。
绛雪轩里浓薰香鼎,锦褥重围,却是一片晴暖温软之象。顺治见了吴应熊,招手笑道:"你进京多时了,我们总没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难得今儿有闲,你倒是同我详细说说这些日子的沙场见闻。"
吴应熊见了礼坐下,笑道:"有什么可说的?无非是兵来将挡,自相矛盾。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上尽有得写的。"明知此前每一役俱有战书禀报朝廷的,遂也只是轻描淡写,将自己参与过的几次战事约略一述。
幸好顺治也并不追问,只频频点头说:"平西王带兵打仗是有一无二的名将,若是大清能多得几位这样的大将,南明何愁不灭?"遂向吴应熊问计道,"今天在朝上,居然有大臣提出要与南明议和,你怎么看?"
吴应熊一愣,在他心里,也不止一次想过倘若大清与南明议和,会是怎样的局面。作为汉人子弟,他当然希望大明王朝可以偏安南疆,留得半壁江山。然而这样说了,岂不表示自己心系南明,对清廷不忠?议和之说,由满臣提出来,最多视为目光短浅;由汉人提出,却无异于心怀叵测。然而皇上既然问起,又不能不说,因此避重就轻道:"自古治国者,以力得天下,以德服天下。臣以为百姓之忧不止在天灾战乱,亦还有人为之祸。诸如山西太原、平阳等地,既经水灾,又遇逼税,民不聊生,故有思反之心。他们反的不是老天爷,不是水灾,而是官府,是赋税之苦。倘若皇上能够免征赋税,让农民有时间休养生息,他们自然会安居乐业,一心务农,又何必派兵震压呢?从前大禹治水,以疏导而不以筑堵,民心亦然。"
顺治大喜,道:"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我就说要推行仁政,要大臣们别光是提出一大堆难题,却不肯动动脑子,帮朕想一些解决难题的办法。稍遇挫折就说要议和,要是议不成怎么办?难道要朕把皇帝宝座让给朱由榔来坐吗?这些饭桶!"
吴应熊暗叫侥幸,心道只差一步自己就变成饭桶之一。见皇上既然听得进去,便趁机要为百姓说几句话,遂道:"我这几日在京里听到一件传闻,不知真假:说是清苑县有三百多名县民,因为房子地被一个叫王仪的官员占夺,几次来京城告御状,可是非但没能告成,还被刑责杖打。臣以为,若是此事当真,那么皇上的仁德之名真是尽被这些贪官给败尽了,百姓流离失所,求告无援,又怎能不反呢?"
顺治一愣,当即心思电转,已经有了一个主意,叹道:"这可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且不管是真是假,有这种传言已经有辱朝尊了。明儿上朝,总要拿他做些文章,好叫百姓知道朕的爱民之心。你可知道告状的人叫什么?"
吴应熊道:"只知道领头的一个叫路斯行。臣以为,那些县民既然几次上京告状,总是因为忠于皇上,相信皇上会为民做主。如果他们认为朝廷官官相护,那便不会来告状,而要学李自成、刘国昌之流,落草为寇了。由此可见,百姓们还是拥戴朝廷的。"
顺治深以为然,点头说:"所以更要好好地严办几个贪官来以儆效尤,也给百姓一个交待。"又道,"好了,不说这些叫人头疼的话了,你走了这么久,这么些地方,可找到那位明姑娘了吗?"
吴应熊笑道:... -->>
和所有有机会一睹天颜的后宫女子一样,绿腰自在教坊司里见了顺治并承蒙当今圣上赐名后,就不能自已地做起了飞天梦。她是学过戏的,原比同龄的少女略知些人事,有些手腕,又薄有姿色,心思机敏,这梦便不免做得比常人更大胆些,也更真切些。仗着是皇上亲赐给十四格格的,自觉身份比别的宫女矜贵,普通的才人、贵人尚不放在眼中,更不要说是东五所中那些没有封号的格格们了。
她早已看得清楚,格格其实是后宫里最没有杀伤力的小动物,她们碍于身份,规行矩步,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念不完的太后吉祥,理不清的繁文缛节,上有太后谆谆教诲,下有嬷嬷管教提点,平时偶尔和小宫女们玩笑一下或还可以,略亲近狎昵些就要被嬷嬷们唠叨不懂礼数不合身份不分尊卑,若是打骂宫女,则被视为没有仁爱之心,不懂得娴静体下。她们最主要的功课就是晨昏请安与学习女红,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偶尔宫中放戏或者参与家宴时有歌舞助兴,最乐衷的话题就是下一个节日还有多久会有些什么赏赐,最光明的前途就是指婚给一位尊贵的王爷或世子,最残忍的游戏就是联起手来欺负某个看不惯的格格比如建宁——格格的朋友只能是格格,格格的对手仍然是格格,除了自相残杀和相濡以沫,宫里就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她们为伴或为敌。
格格们自命是天之骄女,并不能真正看清楚自己的悲剧。但是绿腰旁观者清,却在走进东五所第一天就清楚地估计出所有角色的权力与分工。这也和她曾经学过戏有关——戏里总是有主角与龙套,有生、旦、净、末,有唱、做、念、打,谁能够担当什么戏份,需要什么样的对白,绝对同她所可以拥有的特权相关。要认清楚角色,记清楚台词,打清楚手势,要有出彩的亮相,夺人的唱腔,利落的身段,然后才可以成就一出好戏。
绿腰还不是一个绝色的戏子,但却有了一双戏子的眼睛。从戏子的眼里望出来,宫里所有的事都是戏眼,所有的人都是龙套,而主角,则是她自己。即使,她只是一个婢女——然而皇宫戏里,身份与戏份从来都是两回事。宇宙锋、打金枝、铡美案、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可哪有一出是由皇上唱主角的呢?
绿腰给东五所的每个人都划分了不同的角色与戏份,自己是头牌,格格们是龙套,小宫女们是鼓奏凑趣的乐师,嬷嬷们好比班主,而皇上,是惟一的观众——所有的戏,都围着主角唱;但是所有的人,都是唱给观众看。
在东五所里,格格的地位虽然尊贵,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除了整齐划一的赏赐,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她们自己的;嬷嬷们虽是奴婢,却制约着整个东五所的秩序与配给,她们喜欢谁,就可以放谁的假,把最好的饭食发给谁,不高兴谁,则会联合所有的奴仆给她脸色看,让本已难过的日子变得更加阴郁;小宫女在这里是最没地位的,但却是最有希望的一群,因为她们只是过渡,是跟格格们一样,在此学规矩,稍微大一些就要分配入各宫各殿任职,可能是太后宫,也可能是妃子殿,表现好的可能会被提拔为尚寝或司膳,而最有前途的一种,自然是被皇上选中为妃——尽管这希望是那么渺茫,但总比完全没希望的嬷嬷要好吧?所以嬷嬷们虽然有权力有职责管教小宫女,却往往留情三分,不肯把坏事做得太尽,谁知道哪一天哪个小宫女会忽然得宠飞黄腾达呢?
从底层升上来的妃子们最是记仇,轻易得罪不得。反而是那些格格,不管嫁得多么威风,总归是要嫁出宫去的,对她们再好也不能跟了去,而她们出嫁后难得回来一次,见太后和皇上还没功夫呢,难道会来东五所看顾侍奉过她们的老嬷嬷么?多余对她们尽心,还不如多照顾几个小宫女来得实在呢。而绿腰明明白白是皇上亲自赐给建宁格格为婢的,还亲自为她赐名,亲口说会来听她唱戏,她的地位自然就格外特殊,得宠的机率也远比其他小宫女为高,嬷嬷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巴结呢?
绿腰惟一觉得难以划定角色的就是建宁公主。建宁是将她从教坊司里打救出来的大恩人,是她最直接的主子,她当然不是龙套,可也不像班主,倒是有一些像观众的,毕竟自己是在为她服务着,并希图她的一声叫好一句打赏——可是建宁又可以赏赐自己一些什么呢?她自己拥有的也不多。不过,她虽然不能赏什么,却有罚的资格与权力,而且建宁的个性不同于其他格格,脾气上来不管不顾,发作起来将自己剐了也是有可能的,未必会在乎什么格格的娴静仁德。她连皇后娘娘都不放在眼里。皇后可是一句话就可以黜了乐坊司的人哪。
想起乐坊的一幕,绿腰就觉得后怕,那可真是生死悬于一线啊。皇后娘娘可以把所有的女乐一起赶出宫去,自然也可以下道懿旨将她赐死。如果建宁格格说晚了一句要她为婢的话,说不定皇后已经把她九族都诛了。由此她也越发觉得自己的举足轻重,觉得自己才是这紫禁城的真正主角。乐坊的建立是为了让她有机会被采选进京充入后宫,女乐的黜免则是因为她已经和圣上朝了面并且赐了名,于是女乐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建宁后来一时兴起,又替身边的几个侍女分别改了名字叫作红袖、紫衣、绯巾,以同自己的绿腰匹配,就更让绿腰觉得别的人全是为了自己才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自己,也就没有了红袖、紫衣、绯巾的存在。根本这整个王宫、整个世界的存在,都只是为了配合她这个主角的光采演出而搭建的。
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主角意识和宏图大志,她的日子就会变得忙碌。
人人都觉得无聊且枯燥的东五所生活里,绿腰却忙碌极了。她要不辍练习,不是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吗,说不定什么时候皇上还要来听她唱戏呢;她还要学习针指,既然这是后宫女子们必须的功课,好胜的绿腰又岂甘人后?她还要陪建宁做弹弓打乌鸦,当然只是建宁在打,她的任务只是望风,可那也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呢,因为倘若建宁给嬷嬷们抱怨,她可是要被建宁鞭打的——不过建宁每每只是恐吓,并没有真地对她鞭笞过。
而建宁自从有了绿腰的陪伴,乖戾与淘气比从前更胜七分,因为有人把风,使她无论打乌鸦还是给别的格格捣乱都更加方便,也更花样百出。这使格格们不住投诉,而嬷嬷们不住抱怨:都说人长大了就会懂事,这位格格怎么越大越任性呢?然而这位格格是在太后身边长大的人,又是皇帝最疼爱的亲妹妹,说她不懂规矩就等于忤逆太后与皇上,谁又肯讨这个骂去?因此即便是建宁淘上了天去,嬷嬷们也不敢在太后面前露出半分声气,非但如此,偶尔太后问起,她们还要替建宁百般遮盖。
绿腰看透了这一点,更加有恃无恐,只管出奇斗胜地想出各种鬼点子逗建宁开心,惹得嬷嬷们怨声载道:有个大闹天宫的格格已经让人头疼了,这可好,又来了个调三搞四的小猢狲。然而绿腰远比格格得人心的地方是:她虽然淘气,却从不会不敬,见着各位嬷嬷十分守礼,嘴甜腿勤,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况且嬷嬷们久在深宫也觉寂寞,闲时也往往会叫绿腰给唱几句曲子解闷儿,对她并不反感。
有时候,绿腰的歌声会把别的格格也引到建宁的屋中来,建宁把绿腰当作奇货可居,高兴起来,也会很大方地让绿腰打扮起来唱支曲子,或是说些戏目故事来给众人取乐。绿腰是从民间采选上来的女乐,又学过戏,原有些见闻阅历,能言善道,常常给格格们说些宫外的趣闻轶事,很能讨人欢心;然而如果逢着建宁那天不高兴,就会当着格格们的面关门闭窗,再叫绿腰唱得细细的,声闻窗外,故意地吊人胃口。
绿腰总是温顺地服从,心里却很为这个游戏兴奋,因为她觉得那些格格们斗气的中心是自己,整个东五所的生活中心都是自己,每个人都对她好奇,每个人都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追随着她的眉梢眼角一颦一笑而阴晴圆缺。因为这样,她对所有人都采取一种既像巴结又像敷衍的态度,那巴结里有着怜悯的意味,而敷衍中又不失殷勤,那情形,正相当于戏班的头牌应酬有钱的豪客。东五所是个大戏台,而她,是惟一的主角,每当那些格格和嬷嬷们围着她说笑,听她唱戏讲故事,又或是以她为武器来互相斗气时,她就会格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主角地位,并为此激动万分。
然而这一天,绿腰不情愿地发现,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夺去了她在东五所里引人注目的主角戏份。
这日刚用过早膳,东五所忽然来了一大群人,皇太后亲自陪着一位浑身缟素的汉人少女走来,叫所有的人都到大殿中按次坐定,太后拉着那少女坐在上座,郑重说:"这位是定南王的千金孔四贞,定南王已于七月初四在桂林全家殉国,只留下贞儿一人逃生。我如今已经认了贞儿为义女,留她在宫里,来东五所和你们一起生活。你们都是她的姐妹,要彼此爱护,情同手足,明白吗?"
诸格格自是一齐低头回答"承太后教诲",都走来向四贞问好,又自报名姓。建宁看那孔四贞双眉高高挑起,飞扬入鬓,一双眼睛明如星辰,鼻子挺直,齿如编贝,举止神情远不同于她日常所见的这些女子,又偏偏似曾相识,像谁呢?却一时想不起来。心中油然生起一股亲近之意,便不像平时那样见着众人扎堆便独自走开,也和众格格一起拉着四贞的手问长问短。
四贞少不得又将父亲殉国前的情状再说一遍,道是:"五月里,大西军李定国与马进忠部合兵十万进军湖南,攻克靖州,阵斩我清兵五千余人"
格格们深居宫中,从来不闻朝政之声,对于战争更是毫无所知,闻言都问:"五千多人都死了吗?难道我们大清没有大将驻扎在靖州吗?"
太后代为答道:"驻在靖州的是我大清总兵张国柱将军部,然而大西军兵强马壮,军容之盛,罕与为拟。靖州一役,张国柱全军覆没,幸张国柱本人逃出性命。唉,这些事,一时同你们说不清,说了你们也不懂,不必细问,且叫贞儿往下说吧。"
四贞遂接着道:"李定国乘胜进取武岗,六月,自枫木岭进取宝庆,我清军死伤被俘者五千余,损失家口一千五百余名。李定国又命各营出祁阳,合趋全州,令冯双礼率兵四万先行,攻全州;自率兵六万继进,欲行合围之势。全州破,李定国令大部队不要入城,急趋桂林"
格格们更加不懂,尽皆讶然:"你不过和我们一般年纪,怎么会知道这些事,说得这样清楚?"
四贞道:"我每天跟在父王身边,听他讲习兵法,指挥战事,听也听得熟了。"
格格们又问:"那你会打仗吗?"
四贞道:"略知一二,却未曾真正亲自带兵作战,若论单打独斗,几十个人也还拦不住我。"
格格们更觉惊讶,便如看到传说中的侠女一般,都瞠目结舌。太后笑道:"你们打小儿生长在宫里,金枝玉叶,养尊处优,哪会懂得这些?可怜贞儿跟着定南王南征北战,奔波倥偬,年龄虽和你们差不多,吃的苦却多多了。"
四贞续道:"我父亲率兵与大西军激战于大榕江,因兵力不敌,败走桂林。那时清军横尸遍野,惨状异常,我父亲也身负重伤,命在旦夕。一边派兵向续顺公沈永忠求援,一边闭城自守,苦战数日夜。七月初二日,李定国率所部急驰桂林城下,发兵攻城,初四日,搭云梯攻上西北环山城;马进忠部也攻破武胜门,与李定国部成合围之势。我父王知道大势已去,决计殉国,遂将我们全家上下一百多口召集在一起,所有的珍玩也都集聚在屋中,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一家人就在此殉国了,黄泉路上再全家团聚吧。说完,拿出匕首来,一刀捅死了我母亲"
众格格惊骇莫名,一齐大叫起来,这样的惨事别说耳闻目睹了,便连想也未曾想、梦也不曾梦过,闻言不禁都战战兢兢地问:"你阿玛捅死了你额娘,你就在旁边看着吗?那,你又是怎样逃出来的?"
惟有建宁却意动神驰,想起长平公主从前说过的崇祯帝死前剑斩亲女的一幕,不禁恍然大悟——难怪觉得她像一个人,却又一时说不出来。原来,她既像是长平,又像是香浮,就好比那母女二人合为一体再一分为二。她们都是汉人贵胄,都曾亲眼目睹亲人相残的惨状,都是全家覆灭独善一身,她们的眼睛里,都流动着一种绝望的破碎的清冷的幽光。建宁看不见自己。她不知道,她自己的眼里,也有那样的一种幽光。
四贞说到父母的惨死,眼中晶莹闪烁,却并不是眼泪。她的眼泪,已经在目睹父母身亡的一刻流尽了,她可以活下来的惟一理由、目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报仇。而一个满心仇恨的人,是不可以哭泣的,因为那是最无用无能的表现。眼泪会使人的意志软弱,会把愤怒之火浇熄,会令人的勇气消失。孔四贞应承自己,大仇一天未报,就一天不许见哭声,不可以放纵自己,像寻常的小儿女那样哭泣流泪。她高高地倔犟地昂着头,一滴泪也没有,平静地叙述下去:"我本来已经决意跟随父母共赴黄泉,可是想到父亲死得冤枉,如果我们一家人都死了,谁来京城向朝廷禀报实情呢?因此我跪下来对父亲说:让女儿单枪匹马杀出去吧,如果天可怜见,保佑我去到京城,我会禀明太后,为父亲鸣冤。父亲听了,重重点了点头,又点了一百精兵护送我出城。我刚杀到城门口,忽听得身后大乱,回头时,便看到漫天火光,正是定南王府的所在"
建宁的心忽然锐利地疼痛起来,她仿佛又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见了母亲俯下身去拾起那只断翼的蝴蝶的姿态,那一道剪影映在熊熊的火光里,完全融进了孔四贞的讲述。她终于想到了自己,她和四贞都是一样的孤独的孩子哦,她们的亲人都永远地离开了她们,而把一段沉重惨伤的历史交给她们去背负。她在这一刻认定四贞是她的朋友,是香浮小公主失踪后走向她的惟一知己。带着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她脱口问道:"那你父亲的仇报了吗?他到底有什么冤情?"
大玉儿不等四贞回答,揽过她来将手抚着头说:"好孩子,总算老天有眼,保佑你来到京城,从此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再不叫你吃苦就是。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定南王以身殉国,满门忠烈,朝廷决不会坐视不理的。"又向众人道:"今后都要管孔姑娘叫贞格格,你们要彼此敬爱,和睦相处,都记住了吗?"
自此,这位贞格格就在东五所里居住下来。她性情随和,态度大方,又没什么架子,深得众位格格、嬷嬷以及小宫女们的爱戴,就连性情乖僻最难讨好的建宁也肯对她另眼相看。这真叫绿腰觉得难过。
绿腰是东五所里惟一打心眼里不喜欢贞格格的人。可是,这位贞格格的见识阅历可比一个小戏子广博得多了,学问又好,功夫又高,有时兴趣来了打一套拳脚,那真是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秋风扫落叶一般,更远非绿腰那些花拳绣腿可比。而且她又是一位格格,地位尊贵,身世传奇,曾经真刀真枪地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堪称是智勇双全。绿腰就是再自以为是,也知道不是贞格格的对手,也没有办法忽视贞格格的特殊角色,也不得不和东五所里其他的人一样对贞格格以礼相待。
不过绿腰仍然未肯承认自己是配角、是龙套,她想:两个班子打擂台,唱对台戏那是常有的事。就当是来了个野台班子跟自己打擂好了,日子久了,新鲜劲儿过去,这位贞格格还不是要跟别的格格们一样变得面目模糊?一个在金丝鸟笼里长大的人,是不可能比自己生活得更丰富更精彩的。
绿腰就是在这样一种近乎无望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里一天天捱着,等着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大戏开锣。
孔四贞的入宫对于前朝也是一种震动,不过当然,他们更为震惊的是定南王孔有德之死,是广西的全境失陷,是驻军的战事告急。南明大西军势如破竹,连复数城。
七月,李定国率部北取永州,清守将纪国相、邓胤昌、姚杰等数十人皆死;
八月,李定国于广西招南明兵部尚书刘远生、员外郎朱昌时、中书舍人管嗣裘等参赞军务,共议兴复,时南明残部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尚留广西屯聚山谷,闻讯也都相率来会,李定国迅速占柳州,下梧州,收复广西全境,乃遣书约郑成功会师。并乘胜遣马宝率师东下广东,取阳山,破连山,联合连山瑶官并瑶民万余陷连州;
九月,李定国挥师入楚,遂下衡州,遣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召张光翠出宁乡进占常德;
十月,李定国所属张胜部进抵湘阴;马进忠部抵岳州;高文贵部进江西,克永新等县,围吉安。"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军声大振。"
十一月,大西军白文选部五万人攻辰州,清湖广辰常总兵左都督徐勇战死。
十一月二十三日辛卯,尼堪率清军攻衡州,李定国设兵埋伏蒸水,双方激战,自黄昏战至黎明,凡数十合,杀伤相当,尼堪阵亡。
尼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他的阵殁远不同于普通旗将,事闻朝廷,上下震动。当日,顺治坐朝,文武大臣列班奏表,议追尼堪为庄亲王。大臣们议及一年来战事频仍,伤亡惨重,都有灰心放弃之念,议拟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南明朝廷议和。
顺治忧心忡忡,却不露声色,只振作了颜色鼓舞士气道:"朕以为,我大清初建,四海来归,虽仁政遍于天下,而南人未必闻之。朕听说大西军兵马虽壮,但诸将领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内讧不止。大西军将领孙可望于云贵一地私建宫殿,出入乘金龙步辇,俨然以帝王自居,有持异议者,他便回应"人或谓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不知今天子已不能自令,臣更挟天子之令以令于何地、令于何人?"他要求伪永历帝朱由榔封李定国为西宁王,李定国听说后,不喜反怒,说是"向来封赏出自天子,孙可望也不过是王而矣,有什么资格来册封我呢?"因此两军分裂,嫌隙更大。前些日子南明欲行反间计,离间朕与平西王吴三桂,被朕识破。当时大西军刘文秀部本已胜券在握,而平西王集精兵击其一路,令其溃败撤围,遂得保宁大捷。而刘文秀亦被罢职,发配云南闲置,令名将无用武之地。这便是我大清君臣一心,协力取胜的明证。伪帝永历软弱无能,大西军四分五裂,纵然英勇,也终究是乌合之众,何足惧哉?只要我朝上下齐心,推行仁政,南明之覆亡只在旦夕,众爱卿不必过虑,议和之奏,实为不妥。"
诸王公大臣们听见顺治分析南明朝政之事,如同亲见,都觉又惊又佩,不敢说话。惟有吏部尚书朱玛喇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英明。然而歼灭南明非在一朝一夕,我大清国库虚乏,各军粮饷不足,十一月初二,我朝以固山额真卓罗为靖南将军,同固山额真蓝拜等率军往广东增援,防李定国部南下,就因为钱粮不足,只僵持了一个月,即于十二月初八日又撤回京师。此类事接二连三,"钱粮不足",实为我驻军首要大患。况且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思反,危机四伏,大顺军余部犹分散各处,蠢蠢欲动,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李定国攻克广西,不仅南明残部会聚,民间亦多啸众响应,祸在肘腋,不得不防啊。"
顺治听不入耳,不耐烦道:"这些事,朕早已听说了,诸位还有什么要说吗?"
当皇上问"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候,那意思分明就是让人"什么也别说了"。偏偏议政大臣多罗额附内铎不识眼色,亦上前一步奏道:"湖广总督祖泽远前日奏报到任后所见,曾云:"荒村野火,廖落堪悲,鹄面鸠形,死亡待踵,民穷于财尽,兵弱于力单"。可谓字字血泪,令人堪忧啊。臣等以为,议合只是缓兵之计,给我大清时间丰盈国库,集攒兵资,让人民休养生息,让将士养精蓄锐,再勿令"民穷于财尽,兵弱于力单"。倘若不肯议和,任由此等情形僵持下去,到时候不止是湘桂七省失陷,只怕南明不日便要进军北京,撼我朝廷了呀。"
顺治怫然不悦,反问道:"依你们说,如果我们放弃了湘黔七省,大西军就不会再北上进犯了吗?倘若我们与南明议和,而南明不肯,我们怎样做?又或是南明表面上肯了,暗地里却仍然发兵北犯,我们又当如何?更或者,永历朱由榔肯了,而大西军首领不肯,我们又如何?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刘文秀等居功自傲,各自不服,纵使永历伪朝廷肯与我们议和,而大西军某部仍旧拥将自立,继续北犯,那时候我们又当如何?难道还要替朱由榔先平了内乱,再坐下来慢慢议和吗?"
几句话,问得索额图哑口无言,惟有喏喏后退而已。顺治遂告退朝,特命人宣吴应熊入宫来,往绛雪轩说话。
吴应熊自入京来见了洪承畴,打听得洪小姐芳名洪妍,益发断定其与明红颜是同一人。然而毕竟不能亲眼见到,且听说洪小姐浪迹天涯,又告失踪,不禁失望莫名,也只得留下来慢慢打听,仍住在宣武门内绒线胡同世子府中。这日闻说皇上见召,忙穿戴了往宫里来,太监引着,一路穿墙过院,并不走宫门,只沿着内左门旁一道永巷抄近路径往御花园绛雪轩来。沿途只见两道高墙直插到云里去,偶有值侍经过,看见太监引着个年轻公子,虽不认识,也知是位贝子王爷,都垂手问好。
寒冬腊月,御花园一片廖落败景,刚经过一场雪,正在半消半融间,露出残枝枯叶,未及打扫。惟有几株梅花开得茂盛,凌霜傲雪,香气馥郁。吴应熊看见梅花,便想起明红颜来,明眸皓齿,一颦一蹙,俱在梅香中徐徐泛起,格外分明。他很想站下来细细玩味,无奈皇上在等着,不得不赶着来见。
绛雪轩里浓薰香鼎,锦褥重围,却是一片晴暖温软之象。顺治见了吴应熊,招手笑道:"你进京多时了,我们总没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难得今儿有闲,你倒是同我详细说说这些日子的沙场见闻。"
吴应熊见了礼坐下,笑道:"有什么可说的?无非是兵来将挡,自相矛盾。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上尽有得写的。"明知此前每一役俱有战书禀报朝廷的,遂也只是轻描淡写,将自己参与过的几次战事约略一述。
幸好顺治也并不追问,只频频点头说:"平西王带兵打仗是有一无二的名将,若是大清能多得几位这样的大将,南明何愁不灭?"遂向吴应熊问计道,"今天在朝上,居然有大臣提出要与南明议和,你怎么看?"
吴应熊一愣,在他心里,也不止一次想过倘若大清与南明议和,会是怎样的局面。作为汉人子弟,他当然希望大明王朝可以偏安南疆,留得半壁江山。然而这样说了,岂不表示自己心系南明,对清廷不忠?议和之说,由满臣提出来,最多视为目光短浅;由汉人提出,却无异于心怀叵测。然而皇上既然问起,又不能不说,因此避重就轻道:"自古治国者,以力得天下,以德服天下。臣以为百姓之忧不止在天灾战乱,亦还有人为之祸。诸如山西太原、平阳等地,既经水灾,又遇逼税,民不聊生,故有思反之心。他们反的不是老天爷,不是水灾,而是官府,是赋税之苦。倘若皇上能够免征赋税,让农民有时间休养生息,他们自然会安居乐业,一心务农,又何必派兵震压呢?从前大禹治水,以疏导而不以筑堵,民心亦然。"
顺治大喜,道:"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我就说要推行仁政,要大臣们别光是提出一大堆难题,却不肯动动脑子,帮朕想一些解决难题的办法。稍遇挫折就说要议和,要是议不成怎么办?难道要朕把皇帝宝座让给朱由榔来坐吗?这些饭桶!"
吴应熊暗叫侥幸,心道只差一步自己就变成饭桶之一。见皇上既然听得进去,便趁机要为百姓说几句话,遂道:"我这几日在京里听到一件传闻,不知真假:说是清苑县有三百多名县民,因为房子地被一个叫王仪的官员占夺,几次来京城告御状,可是非但没能告成,还被刑责杖打。臣以为,若是此事当真,那么皇上的仁德之名真是尽被这些贪官给败尽了,百姓流离失所,求告无援,又怎能不反呢?"
顺治一愣,当即心思电转,已经有了一个主意,叹道:"这可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且不管是真是假,有这种传言已经有辱朝尊了。明儿上朝,总要拿他做些文章,好叫百姓知道朕的爱民之心。你可知道告状的人叫什么?"
吴应熊道:"只知道领头的一个叫路斯行。臣以为,那些县民既然几次上京告状,总是因为忠于皇上,相信皇上会为民做主。如果他们认为朝廷官官相护,那便不会来告状,而要学李自成、刘国昌之流,落草为寇了。由此可见,百姓们还是拥戴朝廷的。"
顺治深以为然,点头说:"所以更要好好地严办几个贪官来以儆效尤,也给百姓一个交待。"又道,"好了,不说这些叫人头疼的话了,你走了这么久,这么些地方,可找到那位明姑娘了吗?"
吴应熊笑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