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桓氏之隐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铁血天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桓温不愿意跟随着桓彝一起外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高飞,他虽然表面上答应桓彝和高飞成为朋友,但实际上他的内心里却极为不愿意。
因为,自从高飞出现之后,他头上顶着的聪明光环就一点一点的变得黯淡了下来,父亲对他的重视也逐渐减弱了不少,而且每次说话时,总是在他的面前说高飞如何如何,在他听来,自然是不舒服的。
其实,别看桓温外表冷漠,但其实他的内心里还是带着一点孩子气,毕竟只有八岁大,本身就是孩子的年纪,其童真的天性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
高飞就好比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说道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看似在激励自己的孩子,实则却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会适得其反,桓彝、桓温父子就是这样的典型的例子。
不过,这也怪不得桓彝,晋代承袭曹魏,其治国的理念和宗旨,以及国家的政治体系,都大部分沿用了曹魏的制度,就连九品中正制也一并延续了下来。
九品中正制,刚开始的宗旨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做上大官。但是自从晋朝建立以后,九品中正制也完全变了模样,开始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刚好桓彝就处在了这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他虽然也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曹魏时期的事情了,他的曾祖父桓范曾做过大司农,但因为当时站错了队伍,成为了曹爽的智囊,司马懿夺权时,诛杀了曹爽,并且将智囊桓范也一并处死。不过好在并未殃及家人,桓彝祖父这一脉才得意续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氏就是桓氏的仇人。
所以,自从桓彝祖父那一代开始,就立下了祖训,不得桓氏中人入朝为官。但桓彝之父却是第一个打破祖训的人,他不甘寂寞,在朝廷出任了官职,虽然有才华,但是因为家世的问题,只止步于郎中的位置上,一辈子兢兢业业,却无法做到更大的官。
到了桓彝这一代,正好历经八王之乱,又经历了两晋交替,桓彝自幼聪明好学,能文善武,眼看国家蒙尘,桓彝虽有着一颗报国的心,但却苦于没有一个施展他能力的平台,若不是好友庾亮的举荐,只怕这个小小的乌江县令都当不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桓彝才一心想要自己的儿子桓温早早的就成为人上人,悉心的教导着他,也亏的桓温聪明,无论学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所以,桓彝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把桓温带在身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桓温的身上。
桓彝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但是方式却不对,过早的让桓温成为了他梦想上的牺牲品,性格孤傲冷僻,很少有人能跟他一起做朋友的。当桓彝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时,早已经为时已晚了。
其实,高飞是桓彝第一个主动给桓温介绍的朋友,他虽然有心撮合,但怎奈儿子桓温没有这个意思,作为父亲的桓彝,也是只能是闷声不吭,一个人把苦恼往肚子里塞。
县衙门口,桓彝叫了二十名衙役,一声令下之后,便朝着郭巡的府邸走去。
高飞就在桓彝的身边跟着,桓彝穿着官服,但却没有马骑,也没有轿子坐,只靠着自己的一双脚走路,一直走在衙役的前面。如果不是顾及到高飞的话,桓彝脚下生风,早已经走出好远的距离了。
“桓县令,我们这是去郭巡的府邸吗?”高飞一边走着,一边望了望周围的参照物,发现这一路上走起来有些眼熟,便问道。
桓彝笑着摸了摸高飞的头,说道:“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居然一猜就中!我家温儿要是能有你的一半头脑就好了……”
高飞道:“县令大人,我哪里敢跟桓温比啊,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但愿如此吧!”桓彝面无表情的说道。
“县令大人,郭巡的府邸前面现在早已经成为了一片人间炼狱,三家混战不止,这个时候县令大人去那里,而且只带了二十个人,是不是危险了点?”高飞问道。
桓彝道:“作为本县的县令,城中出现如此严重的斗殴事件,本县岂能坐视不理?李诚、郭巡、赵默三家虽然是地方豪强,但只要官府出面,他们必定会给予一些面子的,如果任凭他们这样斗殴下去,本县恐怕会殃及池鱼,周边的百姓都会跟着遭殃。而且,如果本县不出现的话,李诚、郭巡、赵默三家或许就会在两败俱伤之时离开这里,这就等于给了李诚一个可以喘气的机会,到时候李诚再让人出城动用军队直接造反的话,就会发现本县已经将城门全部锁起来了,不让任何人进出城池,一旦狗急跳墙了,以县城里现有的这么点人,绝对应付不了李诚的造反浪潮。所以,本县必须出面,假装调停,让李诚、郭巡、赵默三家暂时罢斗,把这三人带到衙门里好好商量对策,然后拖延时间,困住这三个人,给毛县尉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的任务。”
高飞听完桓彝的这一番话,觉得桓彝这个人的心思非常缜密,这样的细节他都没有想到,但是桓彝想到了。
这之后的一路上,高飞一句话也没有说,他只是紧紧的跟随着桓彝,做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整件事情。
还没有走到郭巡的府邸,空气中就已经弥漫住了浓郁的血腥味,周围的百姓也不知道所以,都聚集在那里进行围观,见到县令桓彝来了,这才纷纷闪出一条路来,让桓彝等人通过。
桓温不愿意跟随着桓彝一起外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高飞,他虽然表面上答应桓彝和高飞成为朋友,但实际上他的内心里却极为不愿意。
因为,自从高飞出现之后,他头上顶着的聪明光环就一点一点的变得黯淡了下来,父亲对他的重视也逐渐减弱了不少,而且每次说话时,总是在他的面前说高飞如何如何,在他听来,自然是不舒服的。
其实,别看桓温外表冷漠,但其实他的内心里还是带着一点孩子气,毕竟只有八岁大,本身就是孩子的年纪,其童真的天性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
高飞就好比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说道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看似在激励自己的孩子,实则却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会适得其反,桓彝、桓温父子就是这样的典型的例子。
不过,这也怪不得桓彝,晋代承袭曹魏,其治国的理念和宗旨,以及国家的政治体系,都大部分沿用了曹魏的制度,就连九品中正制也一并延续了下来。
九品中正制,刚开始的宗旨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做上大官。但是自从晋朝建立以后,九品中正制也完全变了模样,开始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刚好桓彝就处在了这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他虽然也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曹魏时期的事情了,他的曾祖父桓范曾做过大司农,但因为当时站错了队伍,成为了曹爽的智囊,司马懿夺权时,诛杀了曹爽,并且将智囊桓范也一并处死。不过好在并未殃及家人,桓彝祖父这一脉才得意续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氏就是桓氏的仇人。
所以,自从桓彝祖父那一代开始,就立下了祖训,不得桓氏中人入朝为官。但桓彝之父却是第一个打破祖训的人,他不甘寂寞,在朝廷出任了官职,虽然有才华,但是因为家世的问题,只止步于郎中的位置上,一辈子兢兢业业,却无法做到更大的官。
到了桓彝这一代,正好历经八王之乱,又经历了两晋交替,桓彝自幼聪明好学,能文善武,眼看国家蒙尘,桓彝虽有着一颗报国的心,但却苦于没有一个施展他能力的平台,若不是好友庾亮的举荐,只怕这个小小的乌江县令都当不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桓彝才一心想要自己的儿子桓温早早的就成为人上人,悉心的教导着他,也亏的桓温聪明,无论学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所以,桓彝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把桓温带在身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桓温的身上。
桓彝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但是方式却不对,过早的让桓温成为了他梦想上的牺牲品,性格孤傲冷僻,很少有人能跟他一起做朋友的。当桓彝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时,早已经为时已晚了。
其实,高飞是桓彝第一个主动给桓温介绍的朋友,他虽然有心撮合,但怎奈儿子桓温没有这个意思,作为父亲的桓彝,也是只能是闷声不吭,一个人把苦恼往肚子里塞。
县衙门口,桓彝叫了二十名衙役,一声令下之后,便朝着郭巡的府邸走去。
高飞就在桓彝的身边跟着,桓彝穿着官服,但却没有马骑,也没有轿子坐,只靠着自己的一双脚走路,一直走在衙役的前面。如果不是顾及到高飞的话,桓彝脚下生风,早已经走出好远的距离了。
“桓县令,我们这是去郭巡的府邸吗?”高飞一边走着,一边望了望周围的参照物,发现这一路上走起来有些眼熟,便问道。
桓彝笑着摸了摸高飞的头,说道:“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居然一猜就中!我家温儿要是能有你的一半头脑就好了……”
高飞道:“县令大人,我哪里敢跟桓温比啊,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但愿如此吧!”桓彝面无表情的说道。
“县令大人,郭巡的府邸前面现在早已经成为了一片人间炼狱,三家混战不止,这个时候县令大人去那里,而且只带了二十个人,是不是危险了点?”高飞问道。
桓彝道:“作为本县的县令,城中出现如此严重的斗殴事件,本县岂能坐视不理?李诚、郭巡、赵默三家虽然是地方豪强,但只要官府出面,他们必定会给予一些面子的,如果任凭他们这样斗殴下去,本县恐怕会殃及池鱼,周边的百姓都会跟着遭殃。而且,如果本县不出现的话,李诚、郭巡、赵默三家或许就会在两败俱伤之时离开这里,这就等于给了李诚一个可以喘气的机会,到时候李诚再让人出城动用军队直接造反的话,就会发现本县已经将城门全部锁起来了,不让任何人进出城池,一旦狗急跳墙了,以县城里现有的这么点人,绝对应付不了李诚的造反浪潮。所以,本县必须出面,假装调停,让李诚、郭巡、赵默三家暂时罢斗,把这三人带到衙门里好好商量对策,然后拖延时间,困住这三个人,给毛县尉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的任务。”
高飞听完桓彝的这一番话,觉得桓彝这个人的心思非常缜密,这样的细节他都没有想到,但是桓彝想到了。
这之后的一路上,高飞一句话也没有说,他只是紧紧的跟随着桓彝,做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整件事情。
还没有走到郭巡的府邸,空气中就已经弥漫住了浓郁的血腥味,周围的百姓也不知道所以,都聚集在那里进行围观,见到县令桓彝来了,这才纷纷闪出一条路来,让桓彝等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