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陈怿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此诗既表明了自己怀念故乡,又留恋大唐的矛盾心理。藤原与晁衡须先由陆路从长安抵达苏州,然后由苏州乘船回归海东。临行前,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酬别。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回日本国的诗相赠。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横渡大海往海东,无疑冒险重重,生死难料。诗间一尽迷茫和担忧,以及对晁衡深厚的情谊。
积水不可积,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相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但包佶对晁衡的前途颇为乐观,先是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不休,而后尚作约定,探亲事毕,及早返朝。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泽蕃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上玉帛均。
友情如此,少不得杯盏来往,少不得泪如雨下,一路风平浪静。只为省亲告祖,不管山远水迢。行至琉球,顿时昏天暗日,风起云涌,白浪掀天,隐约间有水兽大过三丈,张着血盆大口直取船来。众人惊惧,落水者无数。藤原拽着晁衡衣服,涕泪俱下,感叹道,本想此去顺风顺水,安然抵国,荣耀称身,万人不及。谁料旦夕之间天象怪异,吾等皆为鱼虾之餐也。不若投身入海,借着风浪,倘有机会搁浅,或有转机求得安然之命。衡举目一望,数米之外已辨不清方向,不知后事如何,又见藤原惊惧成这般模样,更是没了主意。身边一小童提醒道,公少年进住中华,人称通书解史,怎今日倒无了生计。衡慌问计将安出,小童复道:三国时汉丞相诸葛孔明与蛮王孟获战于汉水,死者多入水中成了冤魂。及渡时下水者皮肤溃烂,七窍流血而死。孔明乃诵经烧符,超化生灵始得渡。今海水迭起,久作不息,隐约又见洪水猛兽,盖有灵异也!不妨烧符诵经,以求保佑。衡信其言:急书两纸,诵而焚之。谁料风波不止,十倍于前。衡曰:天亡我也,无可奈何,只是有负摩诘,太白之约,吾死不得瞑目矣。
正当此时,东方似有金光万丈,卓然刺眼,乐音嘹亮,有鲸鱼三丈,奋鬣而起。上有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藤原曰:如此异物,前所未见,吾将死矣。说说完倒地涎沫而死。渐近舟次,仙童问道:汝识李谪仙否?衡曰:向蒙不弃,结成知己,可再无后会之期。言辞极哀,涕泪纵横。仙童曰:明公勿忧,若汝之言是真,吾当助汝脱离苦海,再续佳缘。衡立身作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有诓骗之说?于是仙童乃飞身上船,令长鲸吞去乌云,斗杀水兽。一时云开日出,风平浪静。舟人大喜,衡问其姓名,金童曰:世间俗物,只在一朝,名利过耳,浮云一片。吾乃老君仙童,特接太白星君归位。此乃天机,汝勿泄之。说罢飞上鲸背,霎时间不见了踪影。继续行船,未知去向。不几日,泊舟上岸,打听得知是越南,倒乘陆路回归中国。正是:
未知身死客他乡,风波温喜转炎凉。
途中未述谪仙名,哪得青史分外香。
且说风波当日,有一渔夫遥见海上异事,奔走相告,不久传到太白耳内,忽想到平生挚友,尽入鱼腹,常朝夕相思,偶成一篇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一方面赞赏晁衡的品行,一方面表达内心的万般伤痛。语言哀婉,情真意切,至今流传不废。不久又流传着晁衡回国的消息,伤悲之余有些顾盼,及果然得见,方信此言非谬也。
天宝十四年,权臣安禄山谋反,此时唐朝内部国库空虚,无力声讨。玄宗乃令其子永王李璘起兵平乱,璘素慕太白之才,派韦子春逼为幕府。不久璘败被杀,太白亦被拘,得郭子仪力保方免于死难。被流放夜郎,饱尝了铁窗风雨,而后又尝尽了巴山蜀道的艰难,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蜀道难。正逢皇帝大赦天下,才得以暂保残躯。晁衡见诗,长叹道,太白,果然太白啊!可怜天命难违,不得相见。说罢,血泪和流。
天宝十五年,战火烧到长安,玄宗带领群臣及贵妃逃往四川。到马嵬坡,六军令而不发,群臣止而不前,逼迫玄宗诛杀奸相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依允。国忠既死,复赐白绫于贵妃,二人含泪道别。贵妃缢后,人皆以为死无可救,谁知玄宗早向神医请了药赐予贵妃,此药令人暂时昏厥,犹如死人一般,再服解药,便得复生。夜里玄宗秘以药灌之,立即颜色如初,短时欢愉之后,玄宗请出数名海东使者,将贵妃移送他国。此后贵妃常伴天皇左右,姊妹相称。大乱平复,玄宗曾多次想派使者接贵妃回来,只是江山已改,大权不再,只得空寄思情,白乐天有诗为证: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由此观之,贵妃缢死意在掩人耳目,安慰众军,以解眼前之危。但此事行为绝密,除了玄宗,大唐便无人知晓。此后李杨二人虽然相思,却无机缘相会。玄宗有时欲备船只,前往海东,事虽未成,但足以见得贵妃在玄宗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后人有诗赞曰:
帝宇高阁起云中,三千娇娥貌不同。
君王难得厚情者,至今有人话玄宗。
上元二年,白闻李光弼镇守临准,不顾六十一岁高龄,毅然跃马请缨。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微薄之力。因途中大病而回,投靠当涂县县令李阳冰。上元三年,病重,在榻上将诗歌手稿交付李阳冰。过了几日,病觉好转,乃约舟游于采石江上。时肃宗征白为左拾遗,白自感宦海沉迷,老无寸功,辞而不受。至于暮夜,江中风起,鲸鱼数丈,奋鬣而来。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呼请太白星君归位。白跃上鲸背,顿时神光照体,凌云而去。此事传开,李阳冰奏讫天子,天子敕建谪仙祠以祀之。衡感其神,春秋二祭,必往拜谒。
衡自十六岁入唐习教,居中华数十年,颇得玄宗赏识,任以要职,多有功绩,先后授予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官职,后又授予秘书监兼卫卿,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于大历五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三岁,代宗表其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语人曰:晁衡在唐,终为两国大使。自此东海小邦,地位骤升。中原人物亦得博闻海外,是两乘之便也。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声名显耀,亦晁衡之功也。后以史册盛其名,是不诬之实况。正是:
邦谊深交史经传,溪水鸣涧绕苍山。
中华盛世无胫走,习教客远朝秋帆。
名士风流千年诵,结谊往来百代关。
人生莫问长久计,至今东海有波澜。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此诗既表明了自己怀念故乡,又留恋大唐的矛盾心理。藤原与晁衡须先由陆路从长安抵达苏州,然后由苏州乘船回归海东。临行前,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酬别。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回日本国的诗相赠。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横渡大海往海东,无疑冒险重重,生死难料。诗间一尽迷茫和担忧,以及对晁衡深厚的情谊。
积水不可积,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相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但包佶对晁衡的前途颇为乐观,先是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不休,而后尚作约定,探亲事毕,及早返朝。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泽蕃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上玉帛均。
友情如此,少不得杯盏来往,少不得泪如雨下,一路风平浪静。只为省亲告祖,不管山远水迢。行至琉球,顿时昏天暗日,风起云涌,白浪掀天,隐约间有水兽大过三丈,张着血盆大口直取船来。众人惊惧,落水者无数。藤原拽着晁衡衣服,涕泪俱下,感叹道,本想此去顺风顺水,安然抵国,荣耀称身,万人不及。谁料旦夕之间天象怪异,吾等皆为鱼虾之餐也。不若投身入海,借着风浪,倘有机会搁浅,或有转机求得安然之命。衡举目一望,数米之外已辨不清方向,不知后事如何,又见藤原惊惧成这般模样,更是没了主意。身边一小童提醒道,公少年进住中华,人称通书解史,怎今日倒无了生计。衡慌问计将安出,小童复道:三国时汉丞相诸葛孔明与蛮王孟获战于汉水,死者多入水中成了冤魂。及渡时下水者皮肤溃烂,七窍流血而死。孔明乃诵经烧符,超化生灵始得渡。今海水迭起,久作不息,隐约又见洪水猛兽,盖有灵异也!不妨烧符诵经,以求保佑。衡信其言:急书两纸,诵而焚之。谁料风波不止,十倍于前。衡曰:天亡我也,无可奈何,只是有负摩诘,太白之约,吾死不得瞑目矣。
正当此时,东方似有金光万丈,卓然刺眼,乐音嘹亮,有鲸鱼三丈,奋鬣而起。上有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藤原曰:如此异物,前所未见,吾将死矣。说说完倒地涎沫而死。渐近舟次,仙童问道:汝识李谪仙否?衡曰:向蒙不弃,结成知己,可再无后会之期。言辞极哀,涕泪纵横。仙童曰:明公勿忧,若汝之言是真,吾当助汝脱离苦海,再续佳缘。衡立身作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有诓骗之说?于是仙童乃飞身上船,令长鲸吞去乌云,斗杀水兽。一时云开日出,风平浪静。舟人大喜,衡问其姓名,金童曰:世间俗物,只在一朝,名利过耳,浮云一片。吾乃老君仙童,特接太白星君归位。此乃天机,汝勿泄之。说罢飞上鲸背,霎时间不见了踪影。继续行船,未知去向。不几日,泊舟上岸,打听得知是越南,倒乘陆路回归中国。正是:
未知身死客他乡,风波温喜转炎凉。
途中未述谪仙名,哪得青史分外香。
且说风波当日,有一渔夫遥见海上异事,奔走相告,不久传到太白耳内,忽想到平生挚友,尽入鱼腹,常朝夕相思,偶成一篇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一方面赞赏晁衡的品行,一方面表达内心的万般伤痛。语言哀婉,情真意切,至今流传不废。不久又流传着晁衡回国的消息,伤悲之余有些顾盼,及果然得见,方信此言非谬也。
天宝十四年,权臣安禄山谋反,此时唐朝内部国库空虚,无力声讨。玄宗乃令其子永王李璘起兵平乱,璘素慕太白之才,派韦子春逼为幕府。不久璘败被杀,太白亦被拘,得郭子仪力保方免于死难。被流放夜郎,饱尝了铁窗风雨,而后又尝尽了巴山蜀道的艰难,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蜀道难。正逢皇帝大赦天下,才得以暂保残躯。晁衡见诗,长叹道,太白,果然太白啊!可怜天命难违,不得相见。说罢,血泪和流。
天宝十五年,战火烧到长安,玄宗带领群臣及贵妃逃往四川。到马嵬坡,六军令而不发,群臣止而不前,逼迫玄宗诛杀奸相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依允。国忠既死,复赐白绫于贵妃,二人含泪道别。贵妃缢后,人皆以为死无可救,谁知玄宗早向神医请了药赐予贵妃,此药令人暂时昏厥,犹如死人一般,再服解药,便得复生。夜里玄宗秘以药灌之,立即颜色如初,短时欢愉之后,玄宗请出数名海东使者,将贵妃移送他国。此后贵妃常伴天皇左右,姊妹相称。大乱平复,玄宗曾多次想派使者接贵妃回来,只是江山已改,大权不再,只得空寄思情,白乐天有诗为证: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由此观之,贵妃缢死意在掩人耳目,安慰众军,以解眼前之危。但此事行为绝密,除了玄宗,大唐便无人知晓。此后李杨二人虽然相思,却无机缘相会。玄宗有时欲备船只,前往海东,事虽未成,但足以见得贵妃在玄宗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后人有诗赞曰:
帝宇高阁起云中,三千娇娥貌不同。
君王难得厚情者,至今有人话玄宗。
上元二年,白闻李光弼镇守临准,不顾六十一岁高龄,毅然跃马请缨。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微薄之力。因途中大病而回,投靠当涂县县令李阳冰。上元三年,病重,在榻上将诗歌手稿交付李阳冰。过了几日,病觉好转,乃约舟游于采石江上。时肃宗征白为左拾遗,白自感宦海沉迷,老无寸功,辞而不受。至于暮夜,江中风起,鲸鱼数丈,奋鬣而来。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呼请太白星君归位。白跃上鲸背,顿时神光照体,凌云而去。此事传开,李阳冰奏讫天子,天子敕建谪仙祠以祀之。衡感其神,春秋二祭,必往拜谒。
衡自十六岁入唐习教,居中华数十年,颇得玄宗赏识,任以要职,多有功绩,先后授予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官职,后又授予秘书监兼卫卿,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于大历五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三岁,代宗表其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语人曰:晁衡在唐,终为两国大使。自此东海小邦,地位骤升。中原人物亦得博闻海外,是两乘之便也。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声名显耀,亦晁衡之功也。后以史册盛其名,是不诬之实况。正是:
邦谊深交史经传,溪水鸣涧绕苍山。
中华盛世无胫走,习教客远朝秋帆。
名士风流千年诵,结谊往来百代关。
人生莫问长久计,至今东海有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