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明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
在午后时分,雨总算停了。
只是天空还没有放晴。
朱祁镇坐着步撵来到了慈宁宫中。
一进慈宁宫之中,就发现慈宁宫中,有一点凝重的滋味。朱祁镇一问才知道,却是昨夜风雨来得太急。
太皇太后着凉了。
朱祁镇大吃一惊,连忙进了内室之中。
却见太皇太后穿着一身白色内衣,披着衣服,靠在床头,胡氏正端着一碗汤药正在伺候太皇太后吃药。
朱祁镇立即上前说道:“奶奶有恙,何不派人叫孙儿过来。”他一边说,一边将胡氏手中的汤药接过来,用勺子轻轻抿了一口。顿时觉得无法言喻的苦涩之味,在味蕾上面炸开。
朱祁镇忍不住将眉头皱在一起,几乎睁不开眼睛。
朱祁镇觉得温度合适了,说道:“奶奶吃药。”
太皇太后从朱祁镇身上,似乎看出了宣宗皇帝的影子,接过朱祁镇手中的药碗,一引而尽,似乎根本感觉不到苦。
太皇太后放下药碗,胡氏接了过去。太皇太后对朱祁镇说道:“你放心,我这把老骨头,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朱祁镇听了,眼睛忍不住一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宣宗皇帝虽然已经去了半年,朱祁镇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但是太皇太后却未必习惯没有儿子的日子。
母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的感觉,谁上谁下一目了然。
太皇太后而今虽然是小病,仅仅是着凉而已,但是上了年纪的人,这病说来就来,说不定就去了。
特别是在这个医疗条件不大好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更是普通。
太皇太后之所以隐瞒自己的生病了,如果不是朱祁镇今日过来,朱祁镇未必会知道,都是为了什么,朱祁镇又怎么能不知道啊。
就是怕朝中听了,起了波澜了。
大明没有了宣宗皇帝,如果再没有了太皇太后,这局势只会更加艰难。
太皇太后担心朱祁镇应付不过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朱祁镇虽然从小不在太皇太后膝下长大,但是这一段时间,却与太皇太后结下了深厚的感觉,这分感觉一部分是祖孙之情,一部分是师徒之情。
太皇太后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朱祁镇从她身上感受一种政治家的气度。
天下大事,脉络在目,如掌观文。皇太后虽然对他极好,但是在见识气度之上,差了太皇太后不
止一个台阶。
这天下在太皇太后手中,看似什么事情都不管,却能让天下平稳无事,大臣各安其位。但是让孙氏来做,不知道弄成什么样子。
朱祁镇言语之中,带着哽咽道:“是孙儿不孝,不能让奶奶颐养天年,反而忙与俗事。”
“乖孙已经不错,要说不孝,却是你父亲不孝,年纪轻轻就丢下大明江山而去了。”太皇太后说起宣宗皇帝,心中也一阵痛。强忍着说道:“今天你又有什么不解之处。”
朱祁镇将拖欠粮税的事情,都说了。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笑,说道:“我孙儿不错,天下要害一在九边,因为九边有天下雄兵。另外就在江南,因为江南有天下钱粮。用江南钱粮,养西北劲卒,这就是本朝国策。”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掌控九边雄兵。”
“而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却仗了江南钱粮之助。”
“江南重赋,就是因此而起的,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天下欠赋,大部分都在江南吧。”
朱祁镇连忙说道:“太皇太后英明。”
“不是什么英明,江南田产十之八九入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江南一府可抵别处一省... -->>
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
在午后时分,雨总算停了。
只是天空还没有放晴。
朱祁镇坐着步撵来到了慈宁宫中。
一进慈宁宫之中,就发现慈宁宫中,有一点凝重的滋味。朱祁镇一问才知道,却是昨夜风雨来得太急。
太皇太后着凉了。
朱祁镇大吃一惊,连忙进了内室之中。
却见太皇太后穿着一身白色内衣,披着衣服,靠在床头,胡氏正端着一碗汤药正在伺候太皇太后吃药。
朱祁镇立即上前说道:“奶奶有恙,何不派人叫孙儿过来。”他一边说,一边将胡氏手中的汤药接过来,用勺子轻轻抿了一口。顿时觉得无法言喻的苦涩之味,在味蕾上面炸开。
朱祁镇忍不住将眉头皱在一起,几乎睁不开眼睛。
朱祁镇觉得温度合适了,说道:“奶奶吃药。”
太皇太后从朱祁镇身上,似乎看出了宣宗皇帝的影子,接过朱祁镇手中的药碗,一引而尽,似乎根本感觉不到苦。
太皇太后放下药碗,胡氏接了过去。太皇太后对朱祁镇说道:“你放心,我这把老骨头,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朱祁镇听了,眼睛忍不住一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宣宗皇帝虽然已经去了半年,朱祁镇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但是太皇太后却未必习惯没有儿子的日子。
母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的感觉,谁上谁下一目了然。
太皇太后而今虽然是小病,仅仅是着凉而已,但是上了年纪的人,这病说来就来,说不定就去了。
特别是在这个医疗条件不大好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更是普通。
太皇太后之所以隐瞒自己的生病了,如果不是朱祁镇今日过来,朱祁镇未必会知道,都是为了什么,朱祁镇又怎么能不知道啊。
就是怕朝中听了,起了波澜了。
大明没有了宣宗皇帝,如果再没有了太皇太后,这局势只会更加艰难。
太皇太后担心朱祁镇应付不过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朱祁镇虽然从小不在太皇太后膝下长大,但是这一段时间,却与太皇太后结下了深厚的感觉,这分感觉一部分是祖孙之情,一部分是师徒之情。
太皇太后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朱祁镇从她身上感受一种政治家的气度。
天下大事,脉络在目,如掌观文。皇太后虽然对他极好,但是在见识气度之上,差了太皇太后不
止一个台阶。
这天下在太皇太后手中,看似什么事情都不管,却能让天下平稳无事,大臣各安其位。但是让孙氏来做,不知道弄成什么样子。
朱祁镇言语之中,带着哽咽道:“是孙儿不孝,不能让奶奶颐养天年,反而忙与俗事。”
“乖孙已经不错,要说不孝,却是你父亲不孝,年纪轻轻就丢下大明江山而去了。”太皇太后说起宣宗皇帝,心中也一阵痛。强忍着说道:“今天你又有什么不解之处。”
朱祁镇将拖欠粮税的事情,都说了。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笑,说道:“我孙儿不错,天下要害一在九边,因为九边有天下雄兵。另外就在江南,因为江南有天下钱粮。用江南钱粮,养西北劲卒,这就是本朝国策。”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掌控九边雄兵。”
“而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却仗了江南钱粮之助。”
“江南重赋,就是因此而起的,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天下欠赋,大部分都在江南吧。”
朱祁镇连忙说道:“太皇太后英明。”
“不是什么英明,江南田产十之八九入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江南一府可抵别处一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