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蟒生异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学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假,龚明华要回家过年。(小说手打小说)这是他回到地球过后过的第一个年,春节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习俗,在异界并没有这个习俗。孙紫烟又不愿和龚明华一起回去,她现在正在劲头上,找到了修炼七十二变的感觉,一点也不肯松懈,生怕一停止了修炼过一阵她就会忘掉这样的感觉。龚明华停止了继续修炼,在所有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坐车回了家。
这一年是龚明华家过得最好的年,因为之前龚明华出了车祸,肇事司机最终被抓到,而且赔偿了很大一笔钱。原本龚明华的父母也没把这笔钱当回事,连儿子都没了,他再赔偿这些钱也没有用处。现在龚明华居然活生生的回来了,这笔钱自然就该他们家白得了。龚明华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
龚明华的心情大好,他并不想借用他本身的实力为这个家的生活作出任何改善,这样就等同于作弊,他本来就是想过回以前的生活,不然他也不可能听父母的劝跑到大学去。虽然上学很无聊,不过龚明华也找到了女朋友一起混日子。龚明华很想把女朋友孙紫烟也带回来给父母看,但想来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应该再等一年,反正孙紫烟是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如果过早的把女朋友领回家里,免不了又被父母说服教育。
龚明华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大年了,如果按正常时间算是足足有一百多年,只不过异界的时间和地球的时间运转不同,在那边感觉是过了一百多年,估计在地球可能连一个月都不到。
春节的来历是源于一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龚明华现在是有了修为之人,当然知道这些传说都是真。
一到春节,龚明华他们家乡的习俗就是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实际上能够被画到门上贴着的都是一些神通广大之辈,否则光凭自己留在画像上那一点点元神根本就不可能抵挡住邪魔外道。
龚明华每年都要亲手把一张张门神的画像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以求新的一年诸事顺利。
家家户户除了贴门神到自家的的大门上,还要在自家祭灶神。灶神算起来原先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天仙,不过后来由于机缘得到百姓的支持,修为一跃成为金仙期顶峰。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
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一般祭灶王都是龚明华和他爸爸做的,而现在龚明华的弟弟也逐渐长大了,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龚明华的修为和这个灶王相当,而且神通更甚于他,根本就没必要祭他拜他,这只不过是一个习惯。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龚明华他家原本也没有写春联的习惯,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识不得几个大字,更不用谈用毛笔写出行云流水般的字体。写春联是龚明华看到别人家里那些会写毛笔字的老人每年春节都要写些很好看的大字来帖,自己也想学写,就用心苦练,请教别人,最后也会写毛笔字了。龚明华也是他们家唯一一个会写毛笔字的人。
龚明华的家乡过年要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龚明华比较喜欢搞卫生,他认为劳动光荣,所以在他车祸之前是班... -->>
一学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假,龚明华要回家过年。(小说手打小说)这是他回到地球过后过的第一个年,春节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习俗,在异界并没有这个习俗。孙紫烟又不愿和龚明华一起回去,她现在正在劲头上,找到了修炼七十二变的感觉,一点也不肯松懈,生怕一停止了修炼过一阵她就会忘掉这样的感觉。龚明华停止了继续修炼,在所有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坐车回了家。
这一年是龚明华家过得最好的年,因为之前龚明华出了车祸,肇事司机最终被抓到,而且赔偿了很大一笔钱。原本龚明华的父母也没把这笔钱当回事,连儿子都没了,他再赔偿这些钱也没有用处。现在龚明华居然活生生的回来了,这笔钱自然就该他们家白得了。龚明华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
龚明华的心情大好,他并不想借用他本身的实力为这个家的生活作出任何改善,这样就等同于作弊,他本来就是想过回以前的生活,不然他也不可能听父母的劝跑到大学去。虽然上学很无聊,不过龚明华也找到了女朋友一起混日子。龚明华很想把女朋友孙紫烟也带回来给父母看,但想来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应该再等一年,反正孙紫烟是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如果过早的把女朋友领回家里,免不了又被父母说服教育。
龚明华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大年了,如果按正常时间算是足足有一百多年,只不过异界的时间和地球的时间运转不同,在那边感觉是过了一百多年,估计在地球可能连一个月都不到。
春节的来历是源于一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龚明华现在是有了修为之人,当然知道这些传说都是真。
一到春节,龚明华他们家乡的习俗就是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实际上能够被画到门上贴着的都是一些神通广大之辈,否则光凭自己留在画像上那一点点元神根本就不可能抵挡住邪魔外道。
龚明华每年都要亲手把一张张门神的画像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以求新的一年诸事顺利。
家家户户除了贴门神到自家的的大门上,还要在自家祭灶神。灶神算起来原先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天仙,不过后来由于机缘得到百姓的支持,修为一跃成为金仙期顶峰。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
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一般祭灶王都是龚明华和他爸爸做的,而现在龚明华的弟弟也逐渐长大了,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龚明华的修为和这个灶王相当,而且神通更甚于他,根本就没必要祭他拜他,这只不过是一个习惯。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龚明华他家原本也没有写春联的习惯,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识不得几个大字,更不用谈用毛笔写出行云流水般的字体。写春联是龚明华看到别人家里那些会写毛笔字的老人每年春节都要写些很好看的大字来帖,自己也想学写,就用心苦练,请教别人,最后也会写毛笔字了。龚明华也是他们家唯一一个会写毛笔字的人。
龚明华的家乡过年要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龚明华比较喜欢搞卫生,他认为劳动光荣,所以在他车祸之前是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