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间屋子里,坐满了饱读之士,文臣中的高官,再加上来回奔走忙碌的章京和笔帖式们,这个已经颇有几分寒意地深秋天气,倒也显得没那么料峭了。由于教习汉文的老师忙活着阅卷去了,所以东青他们的课程只剩下了相对比较轻松的满语,骑射课程,这样一来,这些孩子们总算轻松了许多,落叶纷飞的花园里也时不时地能响起他们无忧无虑的笑声和嘈杂的欢闹声,给这个庄重威严的紫禁城增加了些许活力和热闹。
这一日,天气还不错,风也停了,窗外阳光和煦。多尔衮在炕上躺了多日,早已经厌烦到不行,正好李熙贞不在,再没有一个人敢管着他地“行动自由”于是他如蒙大赦一般地下了炕,换了一身便服,出门溜达去了。
为了避免被后宫人等知道,他没有去坤宁宫后面地御花园,而是径直去了位于午门外的内三院办事衙门。他想视察一下弘文院那边的阅卷情况,由于不喜欢看大臣们为作迎驾地准备而预先布置,因此他事先并没有通知,只带了三五个贴身侍卫,就一声不响,悄悄地进去了。
要到达弘文院,必须要经过国史院,这里正在编纂[明史]和[太宗皇帝实录],,,调走了,所以也就冷清下来,多尔衮没有兴趣进去视察。本打算直接通过屋檐下的甬道去前面的弘文院,然而经过一扇敞开一半的窗子时,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接着,他对身后的侍卫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侧耳凝听里面的对话。
书案上摞满了纸张和档案,一些本应该埋首于案牍之间,细心整理档案史料的官员们此时却正在悠闲地聊天。他们聊天的内容,正是眼下的科举。
“你们听说了没有?从下个月开始,朝廷要颁布一道诏令,叫咱们这些文官们也剃头,和他们满人一样,在脑袋后面拖根辫子,以显示满汉一体,制度统一。”一个胖胖的官员带着一脸神秘兮兮的神色说道。
其余五人俱是一惊,接着又纷纷摇头。不敢相信“不可能吧,你听谁说的?搞不好是有人造谣呢,这种事儿可不是儿戏,皇上去年地时候不是下过一道谕旨,说是除了武将和当兵的,其他文臣和百姓们愿意不愿意剃,都悉听尊便。不会强求的。这才过了一年半。皇上
会出尔反尔。公然食言?”
胖子摇摇头,说道:“这哪里是谣言?如果皇上没有那个意思,又有哪个吃了豹子胆,敢造这样的谣言?我看哪,估计是皇上确实有这个打算,不过在实施之前,还是要派人放出些风声来。好试探试探朝臣们的反应,如果支持的人多,也就正式实施了。”
众人先是默然,不过也迟疑着点了点头,胖子说得确实也有些道理,只不过让他们相信这个,还有些难度。
一人疑惑着问道:“我觉得这事儿不太可能。咱们虽然身处卑微,不过也听说皇上为人开明。从谏如流。对咱们汉臣也算厚道,怎么会突然又起了这个念头呢?去年刚入关的时候,因为强行剃发。京畿一带起了不少暴动,皇上也是知道这项政策行不通,这才下令停止的,现在又怎么会改变主意了?”
胖子显然是消息灵通,或者受过什么人地“教诲”所以解释起来倒也头头是道:“此一时彼一时嘛,那可是去年地旧皇历了,那时候大清还没在关内站稳脚跟,当然不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儿而失了民心;可现在不同了,流寇,弘光伪朝等都被消灭了,只剩下一些不成气候地贼寇和不自量力的抵抗势力,根本就不足为虑。谁要是再想把他们满人赶出关外去,根本就是白日做梦。你们说说,如今这么一片大形势,皇上又怎么可能不放心大胆地下令全国剃发呢?”
刚说到这里,就被另外一人面带不屑地打断了“嘁,你前面不是说皇上打算叫咱们文官剃头,现在怎么又变成皇上打算叫全国百姓也剃头了呢?就你这点蹩脚的水平,也就配去给乡下的草台戏班子写写戏文,哪里有资格在国史院里摇动笔杆,编撰史书?”
胖子一张脸立即通红,不过他仍然强辩道:“你不相信也罢,到时候你就知道我没骗你们了。知道吗?现在有些亲戚在朝廷做大官的举子们,早已听闻了这个风声,我昨天去会馆见一个进京参加会试的同乡,他正打算去买把剃刀回来剃头呢。你们想想,皇上既然派人放出了这个风声,那么自然要看看下面臣子们的反应,看看谁听话懂事,主动出来做个表率。到时候金殿廷试,皇上钦点三元,若是看到谁主动剃发,肯定心中欢喜,赞叹他识时务,不点个状元,也给个探花。”
众人顿时大哗,很快,一位已经上了年纪地老者在旁边一拍桌案,花白的胡子都颤抖起来“这等忘记祖宗,忘记圣人教诲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有损。孝之始也。咱们汉人世世代代受圣人教诲,读圣贤诗书,通达明理,哪里能和那些不遵圣人教义的关外蛮夷们一般见识?这头发万万不可剃,谁要是为了献媚朝廷就主动发,就是不孝父母,藐视圣人,这等斯文败类,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这一席义正词严的教训,胖子不敢再辩解什么了,况且他很快发现了周围的人并没有一个自己的支持者,更令他难堪的是,对于剃发一事,大家地反应都是气势汹汹地。
“对,就算皇上真叫咱们剃发,咱们也坚决不能遵从,大不了这个官也不做了,也坚决不能做这等斯文败类,否则,将来拖着一根夷狄的辫子到了地下,还有什么面目去见父母祖宗?”
“就是就是,那些满人们不过是关外蛮荒之地的鞑子,野蛮愚昧,不通教化,更不敬圣人先贤,要是没有咱们汉人帮他们治理天下,巩固江山,他们能有现在这般风光吗?想要咱们也跟他们一样不守礼法,习野蛮之俗,根本就是妄想!”
越说越激动,这些人虽然在朝廷做了官,待遇也不错,然而遇到了趾高气扬地满臣们,总是被对方以低人一等的蔑视眼光瞧着,从来都没有平等对待过,所以众人越发觉得委屈憋闷,议论起来也就口不择言,只管痛快,压根儿忘了“隔墙有耳”这条诫律,一个个说得满脸红光,义愤填膺。
“就算抛开礼法大义不说,就说这外表仪饰吧,峨冠博带,方能彰显我大汉煌煌千年的文化精神,就算是蛮夷坐了咱们的天下,也得遵从咱们汉人的礼节装束,学习咱们汉人的四书五经。要是违背了人心,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迟早会被赶出去的!”
也有人从外形方面抱怨“就是就是,这头可万万不能剃,你看那些满人,本来就相貌凶恶,又将脑袋瓜四周的头发都剃个精光,留那么一小撮在头顶,编成一根猪尾巴似的辫子,要多丑陋有多丑陋!我等读书识礼之人,岂能数典忘祖,自甘堕落,与这些蛮夷合污?”
众人说得起劲儿,完全不知皇帝正站在窗外,将他们的对话悉数听去,这会儿,他正气得脸色铁青,将拳头攥得格格作响。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九十三节 审美差异 ----!
间屋子里,坐满了饱读之士,文臣中的高官,再加上来回奔走忙碌的章京和笔帖式们,这个已经颇有几分寒意地深秋天气,倒也显得没那么料峭了。由于教习汉文的老师忙活着阅卷去了,所以东青他们的课程只剩下了相对比较轻松的满语,骑射课程,这样一来,这些孩子们总算轻松了许多,落叶纷飞的花园里也时不时地能响起他们无忧无虑的笑声和嘈杂的欢闹声,给这个庄重威严的紫禁城增加了些许活力和热闹。
这一日,天气还不错,风也停了,窗外阳光和煦。多尔衮在炕上躺了多日,早已经厌烦到不行,正好李熙贞不在,再没有一个人敢管着他地“行动自由”于是他如蒙大赦一般地下了炕,换了一身便服,出门溜达去了。
为了避免被后宫人等知道,他没有去坤宁宫后面地御花园,而是径直去了位于午门外的内三院办事衙门。他想视察一下弘文院那边的阅卷情况,由于不喜欢看大臣们为作迎驾地准备而预先布置,因此他事先并没有通知,只带了三五个贴身侍卫,就一声不响,悄悄地进去了。
要到达弘文院,必须要经过国史院,这里正在编纂[明史]和[太宗皇帝实录],,,调走了,所以也就冷清下来,多尔衮没有兴趣进去视察。本打算直接通过屋檐下的甬道去前面的弘文院,然而经过一扇敞开一半的窗子时,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接着,他对身后的侍卫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侧耳凝听里面的对话。
书案上摞满了纸张和档案,一些本应该埋首于案牍之间,细心整理档案史料的官员们此时却正在悠闲地聊天。他们聊天的内容,正是眼下的科举。
“你们听说了没有?从下个月开始,朝廷要颁布一道诏令,叫咱们这些文官们也剃头,和他们满人一样,在脑袋后面拖根辫子,以显示满汉一体,制度统一。”一个胖胖的官员带着一脸神秘兮兮的神色说道。
其余五人俱是一惊,接着又纷纷摇头。不敢相信“不可能吧,你听谁说的?搞不好是有人造谣呢,这种事儿可不是儿戏,皇上去年地时候不是下过一道谕旨,说是除了武将和当兵的,其他文臣和百姓们愿意不愿意剃,都悉听尊便。不会强求的。这才过了一年半。皇上
会出尔反尔。公然食言?”
胖子摇摇头,说道:“这哪里是谣言?如果皇上没有那个意思,又有哪个吃了豹子胆,敢造这样的谣言?我看哪,估计是皇上确实有这个打算,不过在实施之前,还是要派人放出些风声来。好试探试探朝臣们的反应,如果支持的人多,也就正式实施了。”
众人先是默然,不过也迟疑着点了点头,胖子说得确实也有些道理,只不过让他们相信这个,还有些难度。
一人疑惑着问道:“我觉得这事儿不太可能。咱们虽然身处卑微,不过也听说皇上为人开明。从谏如流。对咱们汉臣也算厚道,怎么会突然又起了这个念头呢?去年刚入关的时候,因为强行剃发。京畿一带起了不少暴动,皇上也是知道这项政策行不通,这才下令停止的,现在又怎么会改变主意了?”
胖子显然是消息灵通,或者受过什么人地“教诲”所以解释起来倒也头头是道:“此一时彼一时嘛,那可是去年地旧皇历了,那时候大清还没在关内站稳脚跟,当然不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儿而失了民心;可现在不同了,流寇,弘光伪朝等都被消灭了,只剩下一些不成气候地贼寇和不自量力的抵抗势力,根本就不足为虑。谁要是再想把他们满人赶出关外去,根本就是白日做梦。你们说说,如今这么一片大形势,皇上又怎么可能不放心大胆地下令全国剃发呢?”
刚说到这里,就被另外一人面带不屑地打断了“嘁,你前面不是说皇上打算叫咱们文官剃头,现在怎么又变成皇上打算叫全国百姓也剃头了呢?就你这点蹩脚的水平,也就配去给乡下的草台戏班子写写戏文,哪里有资格在国史院里摇动笔杆,编撰史书?”
胖子一张脸立即通红,不过他仍然强辩道:“你不相信也罢,到时候你就知道我没骗你们了。知道吗?现在有些亲戚在朝廷做大官的举子们,早已听闻了这个风声,我昨天去会馆见一个进京参加会试的同乡,他正打算去买把剃刀回来剃头呢。你们想想,皇上既然派人放出了这个风声,那么自然要看看下面臣子们的反应,看看谁听话懂事,主动出来做个表率。到时候金殿廷试,皇上钦点三元,若是看到谁主动剃发,肯定心中欢喜,赞叹他识时务,不点个状元,也给个探花。”
众人顿时大哗,很快,一位已经上了年纪地老者在旁边一拍桌案,花白的胡子都颤抖起来“这等忘记祖宗,忘记圣人教诲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有损。孝之始也。咱们汉人世世代代受圣人教诲,读圣贤诗书,通达明理,哪里能和那些不遵圣人教义的关外蛮夷们一般见识?这头发万万不可剃,谁要是为了献媚朝廷就主动发,就是不孝父母,藐视圣人,这等斯文败类,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这一席义正词严的教训,胖子不敢再辩解什么了,况且他很快发现了周围的人并没有一个自己的支持者,更令他难堪的是,对于剃发一事,大家地反应都是气势汹汹地。
“对,就算皇上真叫咱们剃发,咱们也坚决不能遵从,大不了这个官也不做了,也坚决不能做这等斯文败类,否则,将来拖着一根夷狄的辫子到了地下,还有什么面目去见父母祖宗?”
“就是就是,那些满人们不过是关外蛮荒之地的鞑子,野蛮愚昧,不通教化,更不敬圣人先贤,要是没有咱们汉人帮他们治理天下,巩固江山,他们能有现在这般风光吗?想要咱们也跟他们一样不守礼法,习野蛮之俗,根本就是妄想!”
越说越激动,这些人虽然在朝廷做了官,待遇也不错,然而遇到了趾高气扬地满臣们,总是被对方以低人一等的蔑视眼光瞧着,从来都没有平等对待过,所以众人越发觉得委屈憋闷,议论起来也就口不择言,只管痛快,压根儿忘了“隔墙有耳”这条诫律,一个个说得满脸红光,义愤填膺。
“就算抛开礼法大义不说,就说这外表仪饰吧,峨冠博带,方能彰显我大汉煌煌千年的文化精神,就算是蛮夷坐了咱们的天下,也得遵从咱们汉人的礼节装束,学习咱们汉人的四书五经。要是违背了人心,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迟早会被赶出去的!”
也有人从外形方面抱怨“就是就是,这头可万万不能剃,你看那些满人,本来就相貌凶恶,又将脑袋瓜四周的头发都剃个精光,留那么一小撮在头顶,编成一根猪尾巴似的辫子,要多丑陋有多丑陋!我等读书识礼之人,岂能数典忘祖,自甘堕落,与这些蛮夷合污?”
众人说得起劲儿,完全不知皇帝正站在窗外,将他们的对话悉数听去,这会儿,他正气得脸色铁青,将拳头攥得格格作响。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九十三节 审美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