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有推拉窗板。此箭窗用于偷射城头的敌兵。由于低于城墙高度,偷射时须仰射,窗台高4.5尺(约1.43米),可以挡住头部以下身体。窗口高1.2尺(约0.38米)。
这个楼阁可以安置1个弓箭手,如果顶部楼阁有人受伤,可以上去替换。
箭楼前后端还各有两根原木斜支柱,平均直径0.32尺(约10厘米),固定在底盘上。上端固定点在箭楼四角方柱3米高处。前支柱脚中心距箭楼前端1米,离底盘前端0.4米。后支柱脚中心距底盘后端0.9米,离箭楼后端1米。从侧面看,斜支柱与箭楼3米高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稳定性较好。
为了防止箭楼车在推行时因路面不平引起左右歪斜、倾倒,在其四角方柱外侧左右10尺(约3.2米)高处,各安置两根防倾倒斜支柱,皆3.8米长。两柱之间用一根纵杆连接。在10尺支撑点下方8尺(约2.53米)处方柱上各安置一根横梁,固定斜支柱。全部卯榫连接。四脚端离水平地面10厘米。
在箭楼两侧内面,每3米高,安装有“X”形剪刀撑,采用边长0.16尺(约5厘米)方条。交叉点采用凹槽对合。第二层剪刀撑(6米高)恰好把第一段箭楼和第二段箭楼拉住。
箭楼5米平台,2米高的前面和两侧用木板封闭,从2米高起直到楼顶,四面都用木板封闭,为了秋冬时挡风。9米平台楼阁顶部也用木板封闭,前高后低(后柱1.8米高),外表刷桐油,以防雨水侵蚀。5米台以下的前面和两侧,采用竹篱笆封闭。从底盘后端到箭楼内,全部铺板。底层可以藏兵。
箭楼两侧2米高还设置有斜顶挡箭板蓬,长2.5米,水平宽0.9米,蓬檐离地1.3米。挡箭蓬前端超出箭楼前柱1米,后端超出箭楼后柱0.3米,采用三根斜方撑固定在底盘上。用来保护推车兵。在箭楼四柱两侧0.65米高各有一根推车长把手,可由4人双手推车。
楼车前轮轴位于箭楼前斜柱双脚连线处,后轮轴位于箭楼后斜柱双脚连线处。四轮直径0.6米,6根辐条。
朱元璋听完宋思颜的详细介绍,比他想象的还好,很满意,同意按照这个设计制作。
箭楼车造好后,朱元璋主持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他的营帐靠后正中有一张方桌,方桌前有一块三角支架长方图板。朱元璋坐在图板的左边文椅上,冯国用站在图板右边。宋思颜坐在冯国用右边的文椅上。两边纵向各有4把文椅,坐着常遇春、徐达、胡大海、郭兴和郭英等3个总管。这次,朱元璋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破例通知弓箭队的镇抚和工事队的镇抚参加。两人坐在末端临时增加的方凳上。
朱元璋首先讲话,说道:“我们的云梯攻城方法是跟元寇学的,此法不善。云梯分得开,两边垛口对登梯的步兵形成夹击。而我们的弓箭手少,战线长,兵力分散,不利掩护攻城。这次遇到周军强大的弓箭部曲,这种攻城的弱点暴露无遗,白白牺牲几千兄弟。这不怪尔。此后,我们改变攻城术,要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城池。我和冯指挥使、宋参议商议后,想出一个新的攻城法,现由冯指挥使讲给诸位听。诸位仔细听,听完想一想,看看还有甚么问题。”
接着,冯国用说道:“这块板上有张攻城图,下面我结合这张图来讲,大家则易理解。”
长方图板上贴着一张草图。最上方从右至左写着三个字——攻城图。三字下是一条城墙垛口图形,画有24个垛口,中间10个垛口上方编写了序号(右数一至十),每个垛口向下画有小半截梯子的图形,像“月”字,多了几横。中间10个垛口右边有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右1”字,自左向右依次是“右2”、“右3”……,直到“右7”。中间10个垛口左边也是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左1”字,自右向左依次是“左2”、“左3”……,直到“左7”。
右1、右2垛口之间下方画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有一根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甲”。左1、左2垛口之间下方也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也有一根上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乙”。
两座箭楼符号之间画了3条长横线,代表三排战墙(挡箭墙)。与10个序号垛口基本对齐。第三排战墙正中下方有一个小圆圈,中间有个“人”字,代表短弓队指挥官。它的下面有两条水平波浪线(﹌),与24个垛口线基本平齐,代表护城河。对着右1垛口、左1垛口的护城河图形上各有两条垂直短线,代表架设的两座浮桥。从右至左分别标明甲、乙。
冯国用先说明攻城的目标和部队:攻城,重点进攻相对薄弱的一面。这次选南城,具体部位定在南门(定寇门)到西南门(平寇门)城墙中间的10个垛口和左右两边的7个垛口。总长大约113尺(约35.8米)。攻城掩护部队是四个弓箭队,一个长弓队,500人。三个短弓队,120人,分为中路队60人、右翼队30人、左翼队30人。另外还有六名特士,也是短弓手。登梯攻城部队分两路,每路暂定1000人。徐达所部一路,常遇春所部一路。每路分成20个小队,每队5组,每组10人。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开始指着草图解说:攻城分四步走。第一步,攻城器械和短弓队预先潜入阵地。攻城当日卯时(5点)、天亮前,把留在河对岸的云梯车,选10辆推到中部这10个垛口前,距离大约两丈(约6.3米)。推车兵就在挡箭蓬里等待天亮进攻,携带手刀,以防不测。然后把两辆箭楼车推过河,进入阵地。右边箭楼对准右1、右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右1、右2垛口。
离垛口25尺(约7.92米)。带上25尺的绳子量准了安置。左边箭楼对准左1、左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左1、左2垛口。距离亦是25尺。箭楼与中路阵地的战墙之间是步兵进攻登梯的通道口。
派两个手刀兵进入箭楼底层,作为暗哨警戒。派两队巡逻哨,在箭楼两侧第一排战墙里悄悄巡逻,防止敌人潜出破坏箭楼。这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器械,绝对不许出事。每座箭楼顶部楼阁隐蔽两名弓箭特士。中部楼阁隐蔽一名弓箭特士。箭楼一到位,这六士马上进入岗位,监视城头。若发现敌兵点燃火苗箭,欲射箭楼,马上射杀。除此,切勿惊动敌军。
说到这里,冯国用指着图上的长线说:同时,工事兵把这三排战墙安置好。中路战墙,每排10面,对准10个垛口墙。甲箭楼右翼的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右3至右7垛口,1面挡右侧。右翼短弓队击阻右3至右7五个垛口。乙箭楼左翼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左3至左7垛口,1面挡左侧。左翼短弓队击阻左3至左7五个垛口。
第一排战墙距离城墙3丈(约9.5米),第二排距离第一排5尺(约1.6米),第三排距离第二排也是5尺。战墙摆好后,短弓队在天亮前潜入阵地隐蔽。中路阵地,每排20人。左翼右翼阵地,每排10人。
这种战墙属于竹木结构,是朱氏红军夺取太平城后,由冯国用设计、李善长负责制作的。高约1.4米,长约1.4米。在朱元璋攻夺集庆(金陵)城对付元军的马军时发挥过巨大作用。
讲完第一步,冯国用接着说:第二步,云梯靠墙,长弓队放乱箭,攻击城头。天微亮时,把云梯车推到10个垛口。一部云梯堵一个垛口,中间不留空口。同时,500名长弓手到达护城河南岸,排成五排待命。第一排离河边一丈(3.17米)远,距离城墙约17丈(53.9米)。因此,各排长弓手要注意控制力度。图上我只画了一排。当战鼓敲响,声音很重、较慢,是命令长弓队放箭。
从第一排开始,依次轮流向城头放乱箭,杀伤城头聚集的敌兵。
鼓声一响,攻城步兵前10组先过桥登梯。徐达5个组通过甲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右侧前进,登梯进攻序1至序5垛口。常遇春5个组通过乙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左侧前进,登梯进攻序6至序10垛口。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长弓队停止放箭。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不时指着图纸继续说:第三步,短弓队放箭,掩护攻城步兵。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就是命令短弓队放箭。短弓队由郭英指挥,在第三排挡箭墙中间这个位置,根据鼓声举旗下令。从第一排开始,三排依次放箭。每排按序两人同射一个垛口。即中路阵地右起,第1、第2名弓箭手专射序1云梯垛口。第3、第4名弓箭手专射序2云梯垛口……第17、第18名弓箭手专射序9垛口。第19、第20名弓箭手专射序10垛口。只是击阻,不管有无人也。即6名短弓手分三组轮流封锁一个垛口。
右翼阵地、左翼阵地和中路阵地同样,每两人专射一个垛口,三排6人轮流击阻一个垛口。让步兵安全登梯。当步兵离垛口还有7尺(约2.2米)左右,对应的6名短弓手停止放箭,以免误伤我兵。
短弓手小组有点像现代的定点机枪手,近距离密集攻击一个点。
这时,朱元璋插嘴问道:“郭英,到垛口四丈多的射距,尔等短弓手可以百发百中乎?”
郭英想了想,答道:“十之七八,应可。”
朱元璋接着说:“那不行!还须加强训练。明日把箭楼车拉到射箭场,在箭窗下挂上靶子,贴一块垛口大的白布,让他们距离5丈试射。前面摆一堵战墙,模仿实际。两人一组同时放箭,每人放10箭。记下名字和射中数。射中8箭以上的,组成甲队。射中5至7箭的组成乙队。5箭以下的淘汰,当步兵。甲队和乙队分开训练三天,再校(音:较)比。10箭10中的进入甲队,10箭9中的进入乙队。敌军24个垛口,射距恁子短,我们的弓箭手必须封死它。至少要有60人做到百发百中,封死中间10个垛口。”
讲完这段话,朱元璋请冯国用继续。
冯国用接着说道:第三步,当鼓声变轻了,速度快了,箭楼也开始放箭。先重点射杀10部云梯侧翼2个垛口的弓箭手,就是右1、右2、左1、左2垛口,封死这4个口,保护登梯步兵的侧翼安全。当步兵接近垛口,对应的中路短弓手停止放箭,甲箭楼开始主射右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乙箭楼主射左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中部楼阁的特士射杀侧翼两个垛口的弓箭兵,共同掩护步兵上城。
箭楼顶部的特士,必须百发百中,保护步兵进入垛口。
讲完第三步,冯国用说道:第四步,步兵登梯攻城。每组10人登一个垛口云梯。徐达所部攻城队登序1至序5垛口云梯,在甲浮桥南岸列队待命。常遇春所部攻城队登序6至序10垛口云梯,在乙浮桥南岸列队待命,鼓声一响,第一队5组兵立即过桥,登梯攻城。徐达所部登上城头后向东面进攻,杀过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常遇春所部登上城头后向西面进攻。杀过西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
夏四月乙巳是朔日(初一)。丁卯(二十三)日卯时(5点)前,天已蒙蒙亮,一切准备就绪。
宣州护城河南岸站立五排500名长弓手。其中部后面5米远摆着一座5尺(约1.58米)高的木台。前面站立着郭兴。朱元璋端坐木台正中,头顶罩着一把没有任何装饰的大黄伞,面对宣州南城。左右站着宋思颜、冯国用。背后偏右站着胡大海。
木台左前方3米处有一面竖立的大鼓,木台右前方3米处也有一面大鼓。指挥台左右和后面3米处有几个帐前亲兵警卫,30米处还有几十名帐前亲兵士警戒。
当天色稍微明亮时,冯国用低头对朱元璋说:“上王,可攻也。”
朱元璋应道:“下令耳!”
于是,指挥使冯国用举剑大声喊道:“听令!敲慢鼓,放长箭。”
节奏缓慢而沉重的鼓声震动了战场。随着一阵阵鼓声,离城墙70米左右的长弓部队实施了远距离攻击。数千支乱箭像暴雨一样集中落到100米长、约300多平方米的城头,聚集的周兵毫无防备,死伤一大半。
放到第八次,发射了4000支长箭后,冯国用举剑喊道:“听令!敲快鼓,进攻!”
这时,短弓集群队像现代的机枪火力点,密集的短箭射得24个垛口的周兵几乎抬不起头。“飞楼”的特士就像狙击手,距其最近的4个垛口的周军弓箭兵纷纷丧命。城头的士卒看见俯视他们的“飞楼”不断射出夺命箭,惊慌失措,有的躲到女儿墙后,不敢在垛口露头;有的则窜往两边远处躲避。
10组步兵已经爬上云梯,几乎没有遭遇周军箭矢的阻击。不到半个时辰(一小时),就有两组蚁兵进入垛口,展开了城头争夺战。接二连三,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三组蚁兵跨进了城头。
又过了一个钟头,十个垛口全部打开,吴王的2000步兵像10条蟒蛇,不停地爬上城头。接着变成两股洪水,分头涌向东面和西面。守卫南门的杨仲英看见自己的部队节节败退,吴军即将杀到定寇门城楼,为了保命,赶紧下城主动开门,缴械投降。百户朱文贵不愿投降,先杀死妻妾,然后自刎而死。
万户府元帅朱亮祖带领所部在平寇门内的街道拼死抵抗,最后被活捉。
朱亮祖,六合县(今南京六合区)人,初为地方义兵(民兵)元帅。朱元璋攻占太平路后,他前来归降。后又攀附张士诚,背叛离开,数次打败吴王的军队,吴王诸将一时没有谁能够战胜他。
这次朱亮祖被捆绑带到吴王的面前,朱元璋问道:“今日如何?”
朱亮祖顺其自然地答道:“是非明已,生则尽力,死则罢了!”
吴王敬佩他的坦诚和勇气,把他释放使用。如此,朱元璋又得到一员大将。
不过,这个曾经降后又叛的将领对朱元璋还是心有不服。后来进军福建时就不按吴王的军事计划办事,变相害死参军胡深。
吴军占领宁国路宣州城,获得降军四万多人,战马一千余匹。于是,朱元璋组建了第二支马军,仍然交给常遇春统领。
这次攻城的步兵对箭楼赞不绝口,对掩护他们的集群短弓队感激不尽。不久,宁国路(宣州城)西面、西南至东南的辖县南陵、泾县、旌德、宁国相继被吴军夺取。
注:南唐时,1里=558米;1步=1.555米。
,也有推拉窗板。此箭窗用于偷射城头的敌兵。由于低于城墙高度,偷射时须仰射,窗台高4.5尺(约1.43米),可以挡住头部以下身体。窗口高1.2尺(约0.38米)。
这个楼阁可以安置1个弓箭手,如果顶部楼阁有人受伤,可以上去替换。
箭楼前后端还各有两根原木斜支柱,平均直径0.32尺(约10厘米),固定在底盘上。上端固定点在箭楼四角方柱3米高处。前支柱脚中心距箭楼前端1米,离底盘前端0.4米。后支柱脚中心距底盘后端0.9米,离箭楼后端1米。从侧面看,斜支柱与箭楼3米高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稳定性较好。
为了防止箭楼车在推行时因路面不平引起左右歪斜、倾倒,在其四角方柱外侧左右10尺(约3.2米)高处,各安置两根防倾倒斜支柱,皆3.8米长。两柱之间用一根纵杆连接。在10尺支撑点下方8尺(约2.53米)处方柱上各安置一根横梁,固定斜支柱。全部卯榫连接。四脚端离水平地面10厘米。
在箭楼两侧内面,每3米高,安装有“X”形剪刀撑,采用边长0.16尺(约5厘米)方条。交叉点采用凹槽对合。第二层剪刀撑(6米高)恰好把第一段箭楼和第二段箭楼拉住。
箭楼5米平台,2米高的前面和两侧用木板封闭,从2米高起直到楼顶,四面都用木板封闭,为了秋冬时挡风。9米平台楼阁顶部也用木板封闭,前高后低(后柱1.8米高),外表刷桐油,以防雨水侵蚀。5米台以下的前面和两侧,采用竹篱笆封闭。从底盘后端到箭楼内,全部铺板。底层可以藏兵。
箭楼两侧2米高还设置有斜顶挡箭板蓬,长2.5米,水平宽0.9米,蓬檐离地1.3米。挡箭蓬前端超出箭楼前柱1米,后端超出箭楼后柱0.3米,采用三根斜方撑固定在底盘上。用来保护推车兵。在箭楼四柱两侧0.65米高各有一根推车长把手,可由4人双手推车。
楼车前轮轴位于箭楼前斜柱双脚连线处,后轮轴位于箭楼后斜柱双脚连线处。四轮直径0.6米,6根辐条。
朱元璋听完宋思颜的详细介绍,比他想象的还好,很满意,同意按照这个设计制作。
箭楼车造好后,朱元璋主持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他的营帐靠后正中有一张方桌,方桌前有一块三角支架长方图板。朱元璋坐在图板的左边文椅上,冯国用站在图板右边。宋思颜坐在冯国用右边的文椅上。两边纵向各有4把文椅,坐着常遇春、徐达、胡大海、郭兴和郭英等3个总管。这次,朱元璋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破例通知弓箭队的镇抚和工事队的镇抚参加。两人坐在末端临时增加的方凳上。
朱元璋首先讲话,说道:“我们的云梯攻城方法是跟元寇学的,此法不善。云梯分得开,两边垛口对登梯的步兵形成夹击。而我们的弓箭手少,战线长,兵力分散,不利掩护攻城。这次遇到周军强大的弓箭部曲,这种攻城的弱点暴露无遗,白白牺牲几千兄弟。这不怪尔。此后,我们改变攻城术,要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城池。我和冯指挥使、宋参议商议后,想出一个新的攻城法,现由冯指挥使讲给诸位听。诸位仔细听,听完想一想,看看还有甚么问题。”
接着,冯国用说道:“这块板上有张攻城图,下面我结合这张图来讲,大家则易理解。”
长方图板上贴着一张草图。最上方从右至左写着三个字——攻城图。三字下是一条城墙垛口图形,画有24个垛口,中间10个垛口上方编写了序号(右数一至十),每个垛口向下画有小半截梯子的图形,像“月”字,多了几横。中间10个垛口右边有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右1”字,自左向右依次是“右2”、“右3”……,直到“右7”。中间10个垛口左边也是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左1”字,自右向左依次是“左2”、“左3”……,直到“左7”。
右1、右2垛口之间下方画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有一根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甲”。左1、左2垛口之间下方也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也有一根上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乙”。
两座箭楼符号之间画了3条长横线,代表三排战墙(挡箭墙)。与10个序号垛口基本对齐。第三排战墙正中下方有一个小圆圈,中间有个“人”字,代表短弓队指挥官。它的下面有两条水平波浪线(﹌),与24个垛口线基本平齐,代表护城河。对着右1垛口、左1垛口的护城河图形上各有两条垂直短线,代表架设的两座浮桥。从右至左分别标明甲、乙。
冯国用先说明攻城的目标和部队:攻城,重点进攻相对薄弱的一面。这次选南城,具体部位定在南门(定寇门)到西南门(平寇门)城墙中间的10个垛口和左右两边的7个垛口。总长大约113尺(约35.8米)。攻城掩护部队是四个弓箭队,一个长弓队,500人。三个短弓队,120人,分为中路队60人、右翼队30人、左翼队30人。另外还有六名特士,也是短弓手。登梯攻城部队分两路,每路暂定1000人。徐达所部一路,常遇春所部一路。每路分成20个小队,每队5组,每组10人。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开始指着草图解说:攻城分四步走。第一步,攻城器械和短弓队预先潜入阵地。攻城当日卯时(5点)、天亮前,把留在河对岸的云梯车,选10辆推到中部这10个垛口前,距离大约两丈(约6.3米)。推车兵就在挡箭蓬里等待天亮进攻,携带手刀,以防不测。然后把两辆箭楼车推过河,进入阵地。右边箭楼对准右1、右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右1、右2垛口。
离垛口25尺(约7.92米)。带上25尺的绳子量准了安置。左边箭楼对准左1、左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左1、左2垛口。距离亦是25尺。箭楼与中路阵地的战墙之间是步兵进攻登梯的通道口。
派两个手刀兵进入箭楼底层,作为暗哨警戒。派两队巡逻哨,在箭楼两侧第一排战墙里悄悄巡逻,防止敌人潜出破坏箭楼。这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器械,绝对不许出事。每座箭楼顶部楼阁隐蔽两名弓箭特士。中部楼阁隐蔽一名弓箭特士。箭楼一到位,这六士马上进入岗位,监视城头。若发现敌兵点燃火苗箭,欲射箭楼,马上射杀。除此,切勿惊动敌军。
说到这里,冯国用指着图上的长线说:同时,工事兵把这三排战墙安置好。中路战墙,每排10面,对准10个垛口墙。甲箭楼右翼的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右3至右7垛口,1面挡右侧。右翼短弓队击阻右3至右7五个垛口。乙箭楼左翼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左3至左7垛口,1面挡左侧。左翼短弓队击阻左3至左7五个垛口。
第一排战墙距离城墙3丈(约9.5米),第二排距离第一排5尺(约1.6米),第三排距离第二排也是5尺。战墙摆好后,短弓队在天亮前潜入阵地隐蔽。中路阵地,每排20人。左翼右翼阵地,每排10人。
这种战墙属于竹木结构,是朱氏红军夺取太平城后,由冯国用设计、李善长负责制作的。高约1.4米,长约1.4米。在朱元璋攻夺集庆(金陵)城对付元军的马军时发挥过巨大作用。
讲完第一步,冯国用接着说:第二步,云梯靠墙,长弓队放乱箭,攻击城头。天微亮时,把云梯车推到10个垛口。一部云梯堵一个垛口,中间不留空口。同时,500名长弓手到达护城河南岸,排成五排待命。第一排离河边一丈(3.17米)远,距离城墙约17丈(53.9米)。因此,各排长弓手要注意控制力度。图上我只画了一排。当战鼓敲响,声音很重、较慢,是命令长弓队放箭。
从第一排开始,依次轮流向城头放乱箭,杀伤城头聚集的敌兵。
鼓声一响,攻城步兵前10组先过桥登梯。徐达5个组通过甲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右侧前进,登梯进攻序1至序5垛口。常遇春5个组通过乙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左侧前进,登梯进攻序6至序10垛口。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长弓队停止放箭。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不时指着图纸继续说:第三步,短弓队放箭,掩护攻城步兵。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就是命令短弓队放箭。短弓队由郭英指挥,在第三排挡箭墙中间这个位置,根据鼓声举旗下令。从第一排开始,三排依次放箭。每排按序两人同射一个垛口。即中路阵地右起,第1、第2名弓箭手专射序1云梯垛口。第3、第4名弓箭手专射序2云梯垛口……第17、第18名弓箭手专射序9垛口。第19、第20名弓箭手专射序10垛口。只是击阻,不管有无人也。即6名短弓手分三组轮流封锁一个垛口。
右翼阵地、左翼阵地和中路阵地同样,每两人专射一个垛口,三排6人轮流击阻一个垛口。让步兵安全登梯。当步兵离垛口还有7尺(约2.2米)左右,对应的6名短弓手停止放箭,以免误伤我兵。
短弓手小组有点像现代的定点机枪手,近距离密集攻击一个点。
这时,朱元璋插嘴问道:“郭英,到垛口四丈多的射距,尔等短弓手可以百发百中乎?”
郭英想了想,答道:“十之七八,应可。”
朱元璋接着说:“那不行!还须加强训练。明日把箭楼车拉到射箭场,在箭窗下挂上靶子,贴一块垛口大的白布,让他们距离5丈试射。前面摆一堵战墙,模仿实际。两人一组同时放箭,每人放10箭。记下名字和射中数。射中8箭以上的,组成甲队。射中5至7箭的组成乙队。5箭以下的淘汰,当步兵。甲队和乙队分开训练三天,再校(音:较)比。10箭10中的进入甲队,10箭9中的进入乙队。敌军24个垛口,射距恁子短,我们的弓箭手必须封死它。至少要有60人做到百发百中,封死中间10个垛口。”
讲完这段话,朱元璋请冯国用继续。
冯国用接着说道:第三步,当鼓声变轻了,速度快了,箭楼也开始放箭。先重点射杀10部云梯侧翼2个垛口的弓箭手,就是右1、右2、左1、左2垛口,封死这4个口,保护登梯步兵的侧翼安全。当步兵接近垛口,对应的中路短弓手停止放箭,甲箭楼开始主射右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乙箭楼主射左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中部楼阁的特士射杀侧翼两个垛口的弓箭兵,共同掩护步兵上城。
箭楼顶部的特士,必须百发百中,保护步兵进入垛口。
讲完第三步,冯国用说道:第四步,步兵登梯攻城。每组10人登一个垛口云梯。徐达所部攻城队登序1至序5垛口云梯,在甲浮桥南岸列队待命。常遇春所部攻城队登序6至序10垛口云梯,在乙浮桥南岸列队待命,鼓声一响,第一队5组兵立即过桥,登梯攻城。徐达所部登上城头后向东面进攻,杀过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常遇春所部登上城头后向西面进攻。杀过西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
夏四月乙巳是朔日(初一)。丁卯(二十三)日卯时(5点)前,天已蒙蒙亮,一切准备就绪。
宣州护城河南岸站立五排500名长弓手。其中部后面5米远摆着一座5尺(约1.58米)高的木台。前面站立着郭兴。朱元璋端坐木台正中,头顶罩着一把没有任何装饰的大黄伞,面对宣州南城。左右站着宋思颜、冯国用。背后偏右站着胡大海。
木台左前方3米处有一面竖立的大鼓,木台右前方3米处也有一面大鼓。指挥台左右和后面3米处有几个帐前亲兵警卫,30米处还有几十名帐前亲兵士警戒。
当天色稍微明亮时,冯国用低头对朱元璋说:“上王,可攻也。”
朱元璋应道:“下令耳!”
于是,指挥使冯国用举剑大声喊道:“听令!敲慢鼓,放长箭。”
节奏缓慢而沉重的鼓声震动了战场。随着一阵阵鼓声,离城墙70米左右的长弓部队实施了远距离攻击。数千支乱箭像暴雨一样集中落到100米长、约300多平方米的城头,聚集的周兵毫无防备,死伤一大半。
放到第八次,发射了4000支长箭后,冯国用举剑喊道:“听令!敲快鼓,进攻!”
这时,短弓集群队像现代的机枪火力点,密集的短箭射得24个垛口的周兵几乎抬不起头。“飞楼”的特士就像狙击手,距其最近的4个垛口的周军弓箭兵纷纷丧命。城头的士卒看见俯视他们的“飞楼”不断射出夺命箭,惊慌失措,有的躲到女儿墙后,不敢在垛口露头;有的则窜往两边远处躲避。
10组步兵已经爬上云梯,几乎没有遭遇周军箭矢的阻击。不到半个时辰(一小时),就有两组蚁兵进入垛口,展开了城头争夺战。接二连三,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三组蚁兵跨进了城头。
又过了一个钟头,十个垛口全部打开,吴王的2000步兵像10条蟒蛇,不停地爬上城头。接着变成两股洪水,分头涌向东面和西面。守卫南门的杨仲英看见自己的部队节节败退,吴军即将杀到定寇门城楼,为了保命,赶紧下城主动开门,缴械投降。百户朱文贵不愿投降,先杀死妻妾,然后自刎而死。
万户府元帅朱亮祖带领所部在平寇门内的街道拼死抵抗,最后被活捉。
朱亮祖,六合县(今南京六合区)人,初为地方义兵(民兵)元帅。朱元璋攻占太平路后,他前来归降。后又攀附张士诚,背叛离开,数次打败吴王的军队,吴王诸将一时没有谁能够战胜他。
这次朱亮祖被捆绑带到吴王的面前,朱元璋问道:“今日如何?”
朱亮祖顺其自然地答道:“是非明已,生则尽力,死则罢了!”
吴王敬佩他的坦诚和勇气,把他释放使用。如此,朱元璋又得到一员大将。
不过,这个曾经降后又叛的将领对朱元璋还是心有不服。后来进军福建时就不按吴王的军事计划办事,变相害死参军胡深。
吴军占领宁国路宣州城,获得降军四万多人,战马一千余匹。于是,朱元璋组建了第二支马军,仍然交给常遇春统领。
这次攻城的步兵对箭楼赞不绝口,对掩护他们的集群短弓队感激不尽。不久,宁国路(宣州城)西面、西南至东南的辖县南陵、泾县、旌德、宁国相继被吴军夺取。
注:南唐时,1里=558米;1步=1.5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