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山国仰仗国内丰沛的水力资源, 主要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作为此地国主,夏安然要发展自然也是往水稻方向发展。

    中山国位于现代的河北, 属于中晚稻地区,和直播的麦子不同,秧苗需要先行在苗盘育种,等它长出一定的根须再移植到水田里。

    会有如此需要是因为比起麦子,水稻有一个天敌,那便是多雨多风的南方天气。

    直播的水稻根系扎得浅,乃至于因播撒的方向有差,其根部会横向发展, 若是遇到大风很容易被连根拔起。加上南方还有两季稻、三季稻地区,为了抢收抢种必须省去种子发芽的时间。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便是此时种子的发芽率低, 弱苗率高。

    在苗盘内, 较弱的幼苗可谓精心呵护, 若是遇上了倒春寒, 屋内的温度也较容易控制, 不易误了春播。

    同时此举也能淘汰掉表现不良的秧苗,如此下地的苗都是好苗,再加上育苗时会留下备用的秧苗,插秧后情况不佳出了意外的也能及时补种,如此总产出也能得到控制。

    但事实上,在现代由于种子的品控到位,加上农村劳动力缺乏, 已经有很多地方也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植水稻。

    更多的大平原地带以及农粮公司出于种种需要也会使用插秧机。

    现如今国内仅有少部分大型机械无法被使用,亦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劳动力富余的地区还会采用人工插秧。当然,随着机械公司开发出小型农用机械,以及国家第一产业资源倾斜和结构优化,以后人工插秧很有可能会成为纪录片或者民俗活动。

    中山国多平原,此处自然还是采用最普通的水田插秧技术的,甚至于在西汉年间,他们这样的先育苗再移栽的种植方式还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夏安然在之前秋收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山国内一国多制情况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中山国本是由多地郡县拼接而成,但因为各地有各地的规矩和科技点,各地农户使用的农械设备自然存在一定差异。

    不仅仅是工具的差异,自然还有劳动习惯的不同,这一切都由官吏们在入冬前汇报了上来,并且带来了各地农民最常使用的农具。

    农具的改革是必然的。

    夏安然只粗粗看了几眼便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要说农具大体分类最主要的便是整地工具,然而……

    小国王左右看看,居然连钉耙都没有发现,修正土地全靠锹、锄,犁虽有,但是是比较传统的人力犁,或者这应该被称为耒耜的进阶版?

    为何不用畜力?

    官吏有些为难地告诉他,马不善耕地,驴脾气太坏,容易耕坏地。

    “为何不以黄牛?”小国王瞪大了眼。对于他这样的问题,小吏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喃喃道:“黄牛……比驴更倔,不好拉呀。”

    小国王惊呆了。

    这一年冬天,在中山国各地方全面开展了打牛鼻环活动。

    事实上牛鼻环这存在应当早就有了,毕竟牛作为人类的主要畜力存在了上千年,后世还发现了穿着鼻环的铜牛,证明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牛就已经有了鼻环。

    虽然考虑到青铜器也算是礼器,这牛应当也是贵人家里的牛,未必就和寻常百姓的牛一样待遇,但起码已经有人意识到牵着鼻子的牛更为温顺了,想来对于富户或者说以牛为主要驭力的地区,愿意试上一试的人定然不少。

    但可能一则是长期战乱消息互不通畅,二则是中山国属于少数能够在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水田和旱地不同的耕作方式也使得信息无法顺利传播,亦或者秦汉期间的连年战争使得文明和科技点发生了倒退。总之现在的结果便是,中山国的牛不用鼻环。

    但是好在,找遍全国之后还是有大概知道如何穿鼻环之人,夏安然让他带领一队人上上下下去给各家打鼻环,也不必强行命令,农人们听说这法子能让牛变老实自然上门来求。

    其实此举操作,说难也不难。

    穿鼻环便是用铁签穿过牛鼻子之间的软骨,然后塞入圈子防止伤口闭合即可。

    当然,为了防止伤口发炎,这圈子最好是用惰性金属,金银是不可能了,铜也比较值钱,便有人机智得取了一小节铜条在牛鼻子里头,然后用藤蔓连着铜条,露出来的自是藤蔓,又不显眼又不容易发炎。

    既然畜力到位,改造农业器具的任务自然只能由夏安然来动手。

    钉耙不必说了,这是用来将土壤从大块打为小碎块的必备工具,当然关键时候战斗力亦是惊人,又能护家又能下地,堪称农业类武器第一名。

    如今的犁也要改为以畜力为主的曲辕犁,他绘图后将结构图交给了木匠。为了达到最佳目的,他让铁匠配合着木匠试着配置一下铁质犁头。

    尽管他似乎曾经点亮过以毛笔作画的技能,但夏安然还是打算等开了春让人去寻找石墨,或者试试看能不能将墨块搓成小细块。

    他甚至异想天开地想要用墨块当做铅笔芯一样得做出一个充满华夏特色的“铅笔”,当然最后还是放弃了。显然,这个技能点他没有点亮。

    夏安然小小地遗憾了片刻后便继续投入了各种改造之中。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夏安然还做出了名为“秧马”的稻田专用道具。

    这是他曾经在一个复古综艺节目中看到的。秧马整体造型就像是最劣质的小孩玩的摇马,以木制成新月状,底部为滑板,人坐在中间,前后都能储物。

    这样东西的发明是何时代已不可考,但是在以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北宋朝,将之推行开来的。

    插秧时候土壤松软泥泞,圆形的平滑底面很好移动,人在上头插完一片脚一蹬便能向后滑动。

    在现代一些农村,这样的工具已经简化成类似于滑板车+小凳子的存在了。

    除了插秧,在间苗亦或者遭遇到意外需要拔秧的时候也能够使用,这样工具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农民们在插秧时候的体力消耗,并且保护身体,减少腰椎的劳损。

    但是这东西他没打算官方推广。到时候农人们看着有人用了自己就会造,不光会造还会改进。纯木制成的器具,寻常农人都能自己敲出来。

    夏安然努力推进的是堆肥制。

    现在的人们已经大概有了粪肥利于植物生长的概念,但是对于粪肥的处理却完全不到家,不如说……根本没有处理。

    小国王在听完若干个农人的介绍后整个人都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人是将新鲜的肥料直接洒在了田里,都不带发酵,更不带用底肥的。

    那,那农田岂不是……

    算了,不能想!

    他赶紧警告自己。

    中山国的书院已经开张,书院内使用了公共厕所的方式。出于种种考虑,学舍内的厕所用的是古罗马式的公共厕所。

    主要差别在于,一个是蹲厕,一个是坐厕。

    毕竟都是读书人,大家排排蹲在那实在有辱斯文,但是坐厕就没关系了,起码从惊鸿一瞥看来,肯定是看不到白花花的屁股肉的。

    虽然可能会有因为太舒服而长期占用席位之嫌。咳,毕竟学校的厕所被设计成蹲厕也有避免学生长期占坑的因素。

    但他相信这些削尖了脑袋也要想办法把自己挤进来的学子们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运转至今,他倒也不曾听到在厕所方面出现问题。

    当然,出于个人隐私上面的考虑,人和人之间也有半身小隔间,保证了一定程度的隐私权。

    学舍内的学子有一定的厕纸份额,这些纸使用的自然是较为劣质的材料,在造纸的时候夏安然让纸坊的人实验着几乎所有无毒的植物根茎叶带来的不同影响。并且鼓励匠人们混合使用多种植物,避免使用单品种对于生态造成影响。

    虽然刘启下令不允许造纸私卖,但是他自己造纸自己用倒是没关系的。

    当然出于卫生考虑,学子们的厕纸使用的纸张都经过了水煮消毒后再打碎制成,颜色不太好看,但是吸水性还是很可以的。

    但夏安然显然没有意识到对于学子来说,拿到一批珍贵的纸张来擦……擦那什么是一件让他们多么无法忍受的事,甚至于发生了大规模将厕纸他用情况。

    大家虽然不敢将作业写在上头交上去,但是拿厕纸来练字还是没关系的……

    墨擦到屁股上怎么办?呵,大汉朝的爷们不在乎这个。

    他们不在乎夏安然倒是在乎。墨的主要成分都是烟料加上一些草药和胶纸,这些东西自然无毒,但是长期擦屁股……也不怕得痔疮?

    虽说十男九痔,但他一点也不想在某一天听闻自家封地出现一个以医疗痔疮出名的医匠啊!

    无奈之下,夏安然只能派人前往中山国下游的高阳县商讨采购芦苇一事。

    高阳县所在地在后世是一个华北平原颇有盛名的自然旅游景点——白洋淀。

    白洋淀的芦苇即便在现代都极有名,成群的芦苇可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其所在的大型湿地可以调节一整块区域的生态环境。

    同时芦苇群也可以给野生动物提供庇佑,是候鸟南下时候的重要节点,

    现下的高阳县和后世一样,亦是以芦苇制品出名,尤其是如今家家要用的草席,便是以苇席为上。

    苇席优点众多,除却其耐磨损外,比草席更凉爽,却不如竹席凉到伤人,是非常优秀的避暑良品。

    当然除却做席子外,芦苇用来遮阳效果也很好。而且芦苇毕竟是水生植物,不怕雨淋,不易霉腐,遮阳帘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避暑方法,其中空的设定还能够储存空气,起到阻挡冷热空气对流的效果,避暑性能极高。

    要加工芦苇,自然免不了产生废品。

    小奸商中山王便是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废品,他摩拳擦掌地打算在造纸术被当地人应用起来之前,先一步下手采买一些当地人不要的废品。

    盘算半天后,他觉得虽然千里迢迢前去购买,但是哪怕算上了运费,还是比起发动群众大冬天去砍伐芦苇要合算一些。

    世事如他所料,高阳县县令显然也意外于这一笔生意,尤其在中山国一方表示运输全由他们之后。来回禀之人给了夏安然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盖因高阳县令和下头的人一商量,觉得这是白来的钱,虽说他们也不是不想赚上一笔,但同时他们也生怕因此激怒了隔壁的藩王,干脆到别处采买。

    毕竟芦苇这东西,在多河流的这块区域哪里不是成片的。

    高阳县芦苇资源丰富,制造加工品后的废料除了烧火之外也没别的用处。如果卖了还省得他们放火烧灰,亦或者挖坑填埋呢。

    至于清洁需要的草木灰……那水里不是还有更多完整的芦苇吗,同样是一把火,那个还能烧得多一些呢。

    零散的待处理品搬运起来多费力,还是完整的好——原产地,就是这么财大气粗。

    至于中山国的要求尽量轧碎方便他们携带……那算个什么事,完全没问题啊。

    冬季百姓们本就没有收入,能多点就多点呗。

    于是中山王刘胜继在自家土地上送福利之后又到外地送福利去了,而且这次还有不少意外的收获。

    很会来事的高阳县令为了感谢来送温暖的中山王,送了一大堆本地特产过去。

    送这些东西,一来表示亲近,二来又不打眼,便是被人弹劾他也有理由,土特产你要怎么估价?你说你那贵如油?嘿呀,我说他在我们这既是贱如土你能咋滴?

    谁知就是这一送又给他开了一道商路。

    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