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靖难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新帝登基的日子。
文武百官匆忙从紫金山返回了内城,顺着数年不开的大明门,一路走到了奉天门前。
在这里,早已准备着即将进行的即位大典。
身穿冕服的朱允炆持着玉圭缓缓走上了奉天门上,他在这里面朝百官,宣布了自己的即位诏书。
“天降下民,作之君。”
“我皇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统有万邦,宵衣肝食,弘济民嬉,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规模宏远。”
“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 “夙夜祗惧,思所以克相上帝,以无忝皇祖之大命,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
“其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于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期致雍熙之盛。”
“百弼卿士,体朕至怀。”
虽为正式公文,不乏客套之语,但仍然传达了朱允炆对于如何施政天下的理念和纲领。
他以“建文”为年号,与朱元璋的“洪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号,往往透露了一个皇帝治国的意向,而朱允炆的“建文”,便代表他想要结束开国重武的政风,建立如唐尧雍熙之盛的文治。
他的这份诏书,让五军都督府内许多武官眉头紧皱,倒是如黄子澄、暴昭等文臣喜上眉梢。
齐泰与郁新是群臣之中的一股清流,二人都认为朱允炆的这份诏书不妥,郁新更是看向了齐泰,用眼神询问这份诏书是否由他起草,但却没得到齐泰的回应。
即位大典在武官不满,文臣大喜的局面下结束,而朱允炆也以皇帝的身份,召群臣入奉天殿广场进行大朝会。
在京上千官员尽数进入奉天门,五府六部及殿前大学士、都察院等重臣纷纷走上高台,站在了奉天殿的门前。
“陛下圣躬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上千人推金山倒玉柱的唱礼声中,朱允炆穿着冕服坐在了昔日朱元璋所坐的金台龙椅之上。
黄罗盖伞下,他的目光没有放在广场的上千官员身上,而是放在了能走上奉天殿门前的数十位重臣身上。
“先生,可以开始了。”
朱允炆目不斜视,黄子澄则是走出来,拿着圣旨开始宣读朱允炆所认为的新政。
“诏命: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八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
“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敢有以赦前事相告,以其罪罪之。”
“所有事宜,条列于后。”
“天下布政司、府、州、县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钱粮,尽行可免1
“盐运司、盐课提举司,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盐课,尽行可免1
“天下军民所养孳牲……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朱允炆让黄子澄颁布了他这七日以来所研究的新政内容,这些内容一开始还比较正常,可越到后面越让人捉摸不清。
从一开始的省刑减狱,再到蠲免田赋,最后是调整朝廷官僚机构。
这些东西,听上去好像是在针对文臣,尤其是“省并州县,革除冗官冗员”这一条,无疑是在缩减文官编制。
可细细听来,他的意思不仅是要裁撤州县文官,还要裁撤部分卫所,这就让五军都督府之中不少武官心里不舒服了。
只是今日是他新帝登基,武官们都把想法憋在了心里,没有当场发作,只想着等散朝后联合众人上疏。
“散朝!1
当唱礼声再次响起,朱允炆这匆忙的即位大典总算结束,文臣武官纷纷急色匆匆的离开了皇宫,朱允炆则是传召了黄子澄与齐泰、暴昭等人前往武英殿。
“郁尚书1
散朝的路上,李景隆找到了户部尚书郁新,而郁新似乎也知道李景隆会找他,所以特意放慢了脚步。
二人走到了宫道一旁,远离散朝的同僚们。
“新政一事,陛下可与郁尚书商量过?”
李景隆开门见山,郁新却摇摇头:“陛下未曾召见我,也并未提及新政一事。”
“如此,在下知道了。”李景隆脸色不太好看,简单作揖过后便返回了宫道。
至于郁新,他看着李景隆离去的背影,自己则是抬头看了一眼刺眼的晴天。
他今年五十有二,放在六部之中还算当打之年。
可是就今天的情况来看,自己的仕途或许已经到了终点了。
“也好……”他叹了口气:“早些回家休息,还能养养身子。”
在他叹气的同时,朱允炆也召见了齐泰三人。
坐在武英殿中曾经自家爷爷的位置上,朱允炆已经换回了皇帝的常服。
这里已经没有了朱高炽的身影,因为朱元璋崩殂后,朱允炆便借口让朱高炽休息而将他返回了在京燕王府。
不得不说,殉葬一事确实让朱允炆掌握了内廷的情况,由此让他个人安危得到了保障。
眼下,他应该要做的,兴许就是自己所谋的新政一事。
“陛下,齐尚书等人接召而来。”
当初的东宫带班太监李权来到了武英殿的侧殿,并且眼下的他穿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服饰。
“传他们进来吧。”
朱允炆颔首示意,李权也在回礼后转身离开,不多时带着身穿素衣的齐泰三人来到了殿内。
见三人到来,朱允炆也缓缓起身,对三人示好:“朕已经将尔三人官职尽数提拔一级,此外朕还准备在新政的基础上,将六部尚书从正二品拔擢到正一品,各地布政使也拔擢为正二品,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1暴昭是第一个开口的人,紧接着黄子澄也开始作揖唱礼,高呼圣明。
二人的举动,让朱允炆十分受用,他将目光放到了齐泰的身上,可齐泰却紧皱眉头。
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他这才作揖回礼道:“陛下此举圣明,可臣观五军都督府等武官,似乎并不知道此事。”
齐泰的担心不无道理,五军都督府有五府,每府有左右都督各二人,这十人皆为正一品。
再往下,还有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以及正二品的都督佥事。
单论品级来说,洪武一朝的六部尚书天然就矮五军都督一头,就连六部之一的兵部都只是负责五军都督府的后勤保障,根本无法调动兵马。
如今六部尚书要拔擢品级,那触犯的必然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最少得有一个李景隆从中斡旋才行。
“朕还未与曹国公说此事,但想来他应该不会反对。”
朱允炆自信开口,这让齐泰忧虑。
现在大明朝起码有大半兵权还没收回中央,如此行事,多少有些孟浪了。
“此前与你们商议的新政一事,今日所见,并未有人反对,因此朕准备进一步。”
朱允炆不给齐泰思考的时间,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行皇帝在位时,朝中多有贪腐之徒,屡杀不绝,说到底全因无法通过科举来考证人品所致,因此朕欲兴保举法。”
保举,说简单些就是举荐,这个历朝历代都有,只是齐泰他们不知道朱允炆准备怎么做。
“今日定保举法,自即日起,令中外五品以上文臣及县令,各举贤才,勿问下僚布衣,唯贤是举。”
“若所举非人,将与之辖坐1
朱允炆定下了自己的保举法,这让黄子澄与暴昭眼前一亮,齐泰却脸色难看。
“陛下圣明1
黄子澄与暴昭二人唱礼,齐泰却再度扫兴道:“陛下,这保举法可有定额?”
“举荐人才,何须定额?”朱允炆笑着反问齐泰,可齐泰却摇头道:“若无定额,那新政解决朝廷冗员,而后者保举又继续导致冗员,又该如何?”
“小心拔擢便是。”朱允炆把事情想的很简单,他认为人与类聚、物以群分,因此君子自然与君子在一起共事,小人自然与小人一起共事。
君子举荐的人,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有问题,那就代表举荐他的人不是君子,也应该以罪论处。
“恕臣直言,保举法尚不能定。”
齐泰毕竟是朱元璋选来辅弼朱允炆的,手中自然有两把刷子,他很清楚保举法会导致庙堂之上形成朋党,因此必须遏制。
“此事朕已下旨,先实施后再看效果决定是否取消。”
朱允炆先斩后奏的理政方式让齐泰很是难受,不等他再开口,朱允炆又继续道:
“今日召诸卿前来,不仅是为了保举法和新政,还有一件更重要的是要与诸位先生相谈。”
朱允炆转身看向了放在武英殿内的一张地图上,那是朱高煦献给朱元璋的关外地图,囊括了整个东北及漠东的水文地理与地形。
“朕召诸位先生来,不是要问该不该削藩,而是想询问诸位,朝廷应该在何时削藩,该先从谁开始削藩。”
(本章完)
是新帝登基的日子。
文武百官匆忙从紫金山返回了内城,顺着数年不开的大明门,一路走到了奉天门前。
在这里,早已准备着即将进行的即位大典。
身穿冕服的朱允炆持着玉圭缓缓走上了奉天门上,他在这里面朝百官,宣布了自己的即位诏书。
“天降下民,作之君。”
“我皇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统有万邦,宵衣肝食,弘济民嬉,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规模宏远。”
“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 “夙夜祗惧,思所以克相上帝,以无忝皇祖之大命,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
“其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于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期致雍熙之盛。”
“百弼卿士,体朕至怀。”
虽为正式公文,不乏客套之语,但仍然传达了朱允炆对于如何施政天下的理念和纲领。
他以“建文”为年号,与朱元璋的“洪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号,往往透露了一个皇帝治国的意向,而朱允炆的“建文”,便代表他想要结束开国重武的政风,建立如唐尧雍熙之盛的文治。
他的这份诏书,让五军都督府内许多武官眉头紧皱,倒是如黄子澄、暴昭等文臣喜上眉梢。
齐泰与郁新是群臣之中的一股清流,二人都认为朱允炆的这份诏书不妥,郁新更是看向了齐泰,用眼神询问这份诏书是否由他起草,但却没得到齐泰的回应。
即位大典在武官不满,文臣大喜的局面下结束,而朱允炆也以皇帝的身份,召群臣入奉天殿广场进行大朝会。
在京上千官员尽数进入奉天门,五府六部及殿前大学士、都察院等重臣纷纷走上高台,站在了奉天殿的门前。
“陛下圣躬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上千人推金山倒玉柱的唱礼声中,朱允炆穿着冕服坐在了昔日朱元璋所坐的金台龙椅之上。
黄罗盖伞下,他的目光没有放在广场的上千官员身上,而是放在了能走上奉天殿门前的数十位重臣身上。
“先生,可以开始了。”
朱允炆目不斜视,黄子澄则是走出来,拿着圣旨开始宣读朱允炆所认为的新政。
“诏命: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八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
“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敢有以赦前事相告,以其罪罪之。”
“所有事宜,条列于后。”
“天下布政司、府、州、县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钱粮,尽行可免1
“盐运司、盐课提举司,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盐课,尽行可免1
“天下军民所养孳牲……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朱允炆让黄子澄颁布了他这七日以来所研究的新政内容,这些内容一开始还比较正常,可越到后面越让人捉摸不清。
从一开始的省刑减狱,再到蠲免田赋,最后是调整朝廷官僚机构。
这些东西,听上去好像是在针对文臣,尤其是“省并州县,革除冗官冗员”这一条,无疑是在缩减文官编制。
可细细听来,他的意思不仅是要裁撤州县文官,还要裁撤部分卫所,这就让五军都督府之中不少武官心里不舒服了。
只是今日是他新帝登基,武官们都把想法憋在了心里,没有当场发作,只想着等散朝后联合众人上疏。
“散朝!1
当唱礼声再次响起,朱允炆这匆忙的即位大典总算结束,文臣武官纷纷急色匆匆的离开了皇宫,朱允炆则是传召了黄子澄与齐泰、暴昭等人前往武英殿。
“郁尚书1
散朝的路上,李景隆找到了户部尚书郁新,而郁新似乎也知道李景隆会找他,所以特意放慢了脚步。
二人走到了宫道一旁,远离散朝的同僚们。
“新政一事,陛下可与郁尚书商量过?”
李景隆开门见山,郁新却摇摇头:“陛下未曾召见我,也并未提及新政一事。”
“如此,在下知道了。”李景隆脸色不太好看,简单作揖过后便返回了宫道。
至于郁新,他看着李景隆离去的背影,自己则是抬头看了一眼刺眼的晴天。
他今年五十有二,放在六部之中还算当打之年。
可是就今天的情况来看,自己的仕途或许已经到了终点了。
“也好……”他叹了口气:“早些回家休息,还能养养身子。”
在他叹气的同时,朱允炆也召见了齐泰三人。
坐在武英殿中曾经自家爷爷的位置上,朱允炆已经换回了皇帝的常服。
这里已经没有了朱高炽的身影,因为朱元璋崩殂后,朱允炆便借口让朱高炽休息而将他返回了在京燕王府。
不得不说,殉葬一事确实让朱允炆掌握了内廷的情况,由此让他个人安危得到了保障。
眼下,他应该要做的,兴许就是自己所谋的新政一事。
“陛下,齐尚书等人接召而来。”
当初的东宫带班太监李权来到了武英殿的侧殿,并且眼下的他穿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服饰。
“传他们进来吧。”
朱允炆颔首示意,李权也在回礼后转身离开,不多时带着身穿素衣的齐泰三人来到了殿内。
见三人到来,朱允炆也缓缓起身,对三人示好:“朕已经将尔三人官职尽数提拔一级,此外朕还准备在新政的基础上,将六部尚书从正二品拔擢到正一品,各地布政使也拔擢为正二品,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1暴昭是第一个开口的人,紧接着黄子澄也开始作揖唱礼,高呼圣明。
二人的举动,让朱允炆十分受用,他将目光放到了齐泰的身上,可齐泰却紧皱眉头。
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他这才作揖回礼道:“陛下此举圣明,可臣观五军都督府等武官,似乎并不知道此事。”
齐泰的担心不无道理,五军都督府有五府,每府有左右都督各二人,这十人皆为正一品。
再往下,还有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以及正二品的都督佥事。
单论品级来说,洪武一朝的六部尚书天然就矮五军都督一头,就连六部之一的兵部都只是负责五军都督府的后勤保障,根本无法调动兵马。
如今六部尚书要拔擢品级,那触犯的必然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最少得有一个李景隆从中斡旋才行。
“朕还未与曹国公说此事,但想来他应该不会反对。”
朱允炆自信开口,这让齐泰忧虑。
现在大明朝起码有大半兵权还没收回中央,如此行事,多少有些孟浪了。
“此前与你们商议的新政一事,今日所见,并未有人反对,因此朕准备进一步。”
朱允炆不给齐泰思考的时间,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行皇帝在位时,朝中多有贪腐之徒,屡杀不绝,说到底全因无法通过科举来考证人品所致,因此朕欲兴保举法。”
保举,说简单些就是举荐,这个历朝历代都有,只是齐泰他们不知道朱允炆准备怎么做。
“今日定保举法,自即日起,令中外五品以上文臣及县令,各举贤才,勿问下僚布衣,唯贤是举。”
“若所举非人,将与之辖坐1
朱允炆定下了自己的保举法,这让黄子澄与暴昭眼前一亮,齐泰却脸色难看。
“陛下圣明1
黄子澄与暴昭二人唱礼,齐泰却再度扫兴道:“陛下,这保举法可有定额?”
“举荐人才,何须定额?”朱允炆笑着反问齐泰,可齐泰却摇头道:“若无定额,那新政解决朝廷冗员,而后者保举又继续导致冗员,又该如何?”
“小心拔擢便是。”朱允炆把事情想的很简单,他认为人与类聚、物以群分,因此君子自然与君子在一起共事,小人自然与小人一起共事。
君子举荐的人,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有问题,那就代表举荐他的人不是君子,也应该以罪论处。
“恕臣直言,保举法尚不能定。”
齐泰毕竟是朱元璋选来辅弼朱允炆的,手中自然有两把刷子,他很清楚保举法会导致庙堂之上形成朋党,因此必须遏制。
“此事朕已下旨,先实施后再看效果决定是否取消。”
朱允炆先斩后奏的理政方式让齐泰很是难受,不等他再开口,朱允炆又继续道:
“今日召诸卿前来,不仅是为了保举法和新政,还有一件更重要的是要与诸位先生相谈。”
朱允炆转身看向了放在武英殿内的一张地图上,那是朱高煦献给朱元璋的关外地图,囊括了整个东北及漠东的水文地理与地形。
“朕召诸位先生来,不是要问该不该削藩,而是想询问诸位,朝廷应该在何时削藩,该先从谁开始削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