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三国第一军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说轻松的话题,讨论一下无关紧要的事情。
其实刘备和关羽对陈子明也如此热衷与扩张大汉领地感到无语,看看现在,刘备连原本的大汉领地都还没统一,还有近半领地还在他人的掌控之下。
而在陈子明的坚持下,刘备的领地有近半是对外扩张而来,就连福州那样的原始落后之地也不放过,更是直接灭了三韩无数小国,然后是高句丽、沃沮、扶余,萧慎等国。
不过不得不说陈子明的战略眼光独到,虽然现在还不是很富裕,但是这些领地上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对刘备实力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福州的银矿,如今是刘备集团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柱,而北方的黑龙州和吉州小麦产量高得吓人,更是提供了无数刘备集团继续的药材。
而且这两个州还为刘备集团提供了大量兵源,李严的军团几乎全是两州征招而来,甚至还有十多万青壮分配到其他几个军团。
就因为吉州、黑龙州和三韩之地的新增百姓,使得刘备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惨烈之战后,治下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
就因为刘备治下的人口基数大,而且又有很多政策鼓励治下百姓多生,多出的孩子刘备出钱出粮来养,刘备有这个实力接下这个重货。
如今刘备治下已经已经有了近三千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整个大汉最强盛的时期也才五千多万人口罢了。
如今曹操、孙策、刘璋三个强大的诸侯治下的总人口都没刘备多,这也是他们会如此惧怕刘备的原因,在这个年代,人口数量决定了战争的潜力。
而且刘备也根本不怕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也不怕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现在的生产力提高了很多,光吉州和黑龙州的小麦产量就足够养活刘备治下大半人口。
别看历史上三国时期,各国都经常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导致战争失败,那是因为他们将全部青壮都拉去当兵消耗掉了,否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比如比汉末落后很多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没听说过那个国家缺粮导致战争失败的,就算最弱小的韩国也养了近五十万的大军,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职业军人。
那时所谓的军人不过是农夫拿起武器,随便训练一下就成军了,战时为士,闲时为农,便是如此。
刘备和陈子明等人在临淄谋划整个天下,而此时的并州背部,大汉的北方屏障雁门关外,正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一方是黄忠率领的并州军团,另一方则是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经过三个多月的鹿战,双方各有胜负,不过总的来说黄忠大军胜少败多。
当然,这并不是匈奴大军战斗力多强,而是黄忠身后一个变态的谋士在谋划,田丰想要的不是大败匈奴大军,而是想将南下的二十万匈奴大军都留下。(未完待续)
说说轻松的话题,讨论一下无关紧要的事情。
其实刘备和关羽对陈子明也如此热衷与扩张大汉领地感到无语,看看现在,刘备连原本的大汉领地都还没统一,还有近半领地还在他人的掌控之下。
而在陈子明的坚持下,刘备的领地有近半是对外扩张而来,就连福州那样的原始落后之地也不放过,更是直接灭了三韩无数小国,然后是高句丽、沃沮、扶余,萧慎等国。
不过不得不说陈子明的战略眼光独到,虽然现在还不是很富裕,但是这些领地上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对刘备实力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福州的银矿,如今是刘备集团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柱,而北方的黑龙州和吉州小麦产量高得吓人,更是提供了无数刘备集团继续的药材。
而且这两个州还为刘备集团提供了大量兵源,李严的军团几乎全是两州征招而来,甚至还有十多万青壮分配到其他几个军团。
就因为吉州、黑龙州和三韩之地的新增百姓,使得刘备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惨烈之战后,治下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
就因为刘备治下的人口基数大,而且又有很多政策鼓励治下百姓多生,多出的孩子刘备出钱出粮来养,刘备有这个实力接下这个重货。
如今刘备治下已经已经有了近三千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整个大汉最强盛的时期也才五千多万人口罢了。
如今曹操、孙策、刘璋三个强大的诸侯治下的总人口都没刘备多,这也是他们会如此惧怕刘备的原因,在这个年代,人口数量决定了战争的潜力。
而且刘备也根本不怕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也不怕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现在的生产力提高了很多,光吉州和黑龙州的小麦产量就足够养活刘备治下大半人口。
别看历史上三国时期,各国都经常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导致战争失败,那是因为他们将全部青壮都拉去当兵消耗掉了,否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比如比汉末落后很多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没听说过那个国家缺粮导致战争失败的,就算最弱小的韩国也养了近五十万的大军,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职业军人。
那时所谓的军人不过是农夫拿起武器,随便训练一下就成军了,战时为士,闲时为农,便是如此。
刘备和陈子明等人在临淄谋划整个天下,而此时的并州背部,大汉的北方屏障雁门关外,正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一方是黄忠率领的并州军团,另一方则是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经过三个多月的鹿战,双方各有胜负,不过总的来说黄忠大军胜少败多。
当然,这并不是匈奴大军战斗力多强,而是黄忠身后一个变态的谋士在谋划,田丰想要的不是大败匈奴大军,而是想将南下的二十万匈奴大军都留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