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苏子生下的那天,她父亲正坐在医院的走廊上读苏轼的词。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对于老婆生不生孩子或这回生成什么性别他都无所谓。这是个秋天。秋天这种季节总像一个怀着勃勃雄心而永不被人赏识的男人,心情沮丧,脾气好一阵坏一阵。现在就正好遇上他坏的时候。天空因此阴沉着脸,黯淡的云彩便如同天脸上的斑块。
医院走廊的灯和它的太平间一样,狡黠地散发着光线,昏色令四周暧昧。玻璃窗都破了,破得龇牙咧嘴,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正张着大口。冷光便在玻璃碴子的牙上闪烁。风带着微响,擦着牙边,灌进走廊。黄苏子的父亲坐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椅子上看苏词。他不停地因风而缩缩脖子,椅子也就在他缩脖之时发出吱吱的响声。
书页在黄苏子父亲的手指上无声地翻动。他的手指白皙细长,暮然间会痉挛一下。书已老旧得发黄了。字是竖排着的。书面上有一张瘦削面孔并留着长胡须的苏东坡画像。这个苏东坡并不如黄苏子父亲想象中的那样伟岸和流洒。黄苏子的父亲曾经愤怒地想过,苏东坡要是这副样子还成得了苏东坡?为此他断定画此肖像的人非但没见过苏东坡,甚至从来也没有读懂过苏东坡。只是眼下的黄苏子的父亲用了一张大红塑料皮包装着此书并非是因为他不喜欢这张肖像的缘故。
这是1966年的秋天,黄苏子的父亲正在被人批判,而黄苏子的母亲因为红卫兵搜家受惊而动了胎气。
苏子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上健,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黄苏子的父亲看得心动,联想自己被贴得满墙的大字报,不由连说"好好好,写得好。"
便是这时,一个女医生款款地走过来告诉他说:"生了个女儿,三斤三两。"她说时显得很别有用心地望了望黄苏子父亲手上的书。
黄苏子的父亲赶紧把书一合,说:"毛主席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女医生说:"哪一篇呀?"
黄苏子的父亲作贼心虚,忙不迭地回答说:"就是实践论。太好了,写得太好了。我都想好了,孩子起名叫黄实践。我姓黄。"
女医生笑了笑,认真地回答说:"这个名字很有纪念意义。我参加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团。不过你看不出来像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女医生说完就走了。
黄苏子的父亲一身冷汗湿透了内衣。
其实,他原本想好,无论生男生女,他都要用"黄苏子"这三个字命名的。一个多嘴的女医生却令他这个美丽而富有意味的名字没有出笼便自取消亡。因为这个,黄苏子的父亲对刚刚来到人世间的黄苏子心里便无端地生出几分厌倦。
黄苏子是在12年后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那是她的父亲在批判会上发言时讲出来的。父亲在讲到医院那一节时,热泪盈眶。然后当众宣布要把那个消亡了的"黄苏子"请回来。于是很多人都鼓了掌。他们都是黄苏子父亲的同事和黄苏子的同学——一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
黄苏子也坐在台下,她刚读初一。正处在敏感和害羞的年龄。许多同学都向她张望,窃窃私语地说她些什么,还有人吃吃地好笑,这令她感到十分紧张,紧张得只想撒尿。一个男生——黄苏子班上的同学都叫做-流打鬼"——甚至咧开大嘴说:"黄实贱人变成了黄苏婊子-他说时,唾沫喷到了黄苏子的脸上。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笑声在阳光下波浪起伏。围墙旁的榆树借着阳光把它长长的阴影投射过来。斑斑驳驳的树影落洒在人群里。一蓬高枝伸得老远,一头倒在讲台上。风动一动,阳光就像洒在阴影中的碎银子,摇摇闪闪。于是坐在台上的人面便也随风黑一阵白一阵或是黑白相间地花一阵,如同演戏。花着脸的校长在台上不停地喊叫:"安静点!听黄老师继续批判-四人帮-!"
黄苏子悄悄地哭了。四周虽然已经安静了下来,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听到她的泣声。
黄苏子原本话就不多,这一来,她便更不爱说话了。黄苏子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些。他第二天便去为黄苏子改了户口。回到家里,大声向全家宣布:"从今以后,世界上没有了黄实践,有的只是黄苏子。"
黄苏子的姐姐一撇嘴说:"梳子?还发卡哩。"
黄苏子的大哥说:"其实叫黄实践也还满有纪念意义的。"
黄苏子的大姐便尖叫道:"文化大革命还有什么好纪念的?爸爸挨斗,践践出世,没什么好事,神经病才去纪念。"
黄苏子的小哥说:"妹妹小名原来叫践践,现在叫什么?苏苏还是子子?"
黄苏子的父亲想了想,说:"好像都别扭,是吧?"
黄苏子的母亲说:"世界上真没几个有你这么神经的。"
黄苏子在家里的小名便仍然叫"践践"。
黄苏子就是在这样一个众说纷坛的家里长大。她一直都是一个腼腆安静的女孩子。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从不因她是小妹而格外照顾她,父母也不因为她是家中小女而对她多出一份怜爱。就仿佛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于是黄苏子就总是形单影只,一副落落寡欢的样子。有时被兄姐欺负了,迫于无奈才去母亲面前告状。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与父亲的婚姻并不愉快,故常常不分好坏,偶尔地帮她几句,更多时却反过来骂她喜欢惹事。这个结果使得黄苏子在自己被人欺负后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而她告状的代价却是两个姐姐一致地认为她是一个"阴险"的人。
黄苏子的父亲从来也不理会儿女之间的纷争。他很少跟他们在一起,他把他的时间都献给了学校。并且他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于是他年年都拿回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文革中他拿,文革后他也拿。他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忙到天黑。有时天黑了也不回来,让黄苏子或是她的哥哥姐姐把饭菜送到学校去。黄苏子想,他好像不是他学生的老师,而是他们的爸爸。黄苏子从来也不记得父亲帮助过她什么。或者轻言细语地对她教导过些什么。她惟一记得清楚的是有一次在家里吃饭,她夹菜没有用公筷,而且嚼的声音又略微大了一点。黄苏子的父亲顿时把人脸拉成马脸。呵斥道:"夹菜必须用公筷,嘴巴不要出声,从小就要讲文明。"结果吓得她那天连菜都不再敢夹。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苏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好活动,甚... -->>
黄苏子生下的那天,她父亲正坐在医院的走廊上读苏轼的词。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对于老婆生不生孩子或这回生成什么性别他都无所谓。这是个秋天。秋天这种季节总像一个怀着勃勃雄心而永不被人赏识的男人,心情沮丧,脾气好一阵坏一阵。现在就正好遇上他坏的时候。天空因此阴沉着脸,黯淡的云彩便如同天脸上的斑块。
医院走廊的灯和它的太平间一样,狡黠地散发着光线,昏色令四周暧昧。玻璃窗都破了,破得龇牙咧嘴,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正张着大口。冷光便在玻璃碴子的牙上闪烁。风带着微响,擦着牙边,灌进走廊。黄苏子的父亲坐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椅子上看苏词。他不停地因风而缩缩脖子,椅子也就在他缩脖之时发出吱吱的响声。
书页在黄苏子父亲的手指上无声地翻动。他的手指白皙细长,暮然间会痉挛一下。书已老旧得发黄了。字是竖排着的。书面上有一张瘦削面孔并留着长胡须的苏东坡画像。这个苏东坡并不如黄苏子父亲想象中的那样伟岸和流洒。黄苏子的父亲曾经愤怒地想过,苏东坡要是这副样子还成得了苏东坡?为此他断定画此肖像的人非但没见过苏东坡,甚至从来也没有读懂过苏东坡。只是眼下的黄苏子的父亲用了一张大红塑料皮包装着此书并非是因为他不喜欢这张肖像的缘故。
这是1966年的秋天,黄苏子的父亲正在被人批判,而黄苏子的母亲因为红卫兵搜家受惊而动了胎气。
苏子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上健,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黄苏子的父亲看得心动,联想自己被贴得满墙的大字报,不由连说"好好好,写得好。"
便是这时,一个女医生款款地走过来告诉他说:"生了个女儿,三斤三两。"她说时显得很别有用心地望了望黄苏子父亲手上的书。
黄苏子的父亲赶紧把书一合,说:"毛主席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女医生说:"哪一篇呀?"
黄苏子的父亲作贼心虚,忙不迭地回答说:"就是实践论。太好了,写得太好了。我都想好了,孩子起名叫黄实践。我姓黄。"
女医生笑了笑,认真地回答说:"这个名字很有纪念意义。我参加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团。不过你看不出来像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女医生说完就走了。
黄苏子的父亲一身冷汗湿透了内衣。
其实,他原本想好,无论生男生女,他都要用"黄苏子"这三个字命名的。一个多嘴的女医生却令他这个美丽而富有意味的名字没有出笼便自取消亡。因为这个,黄苏子的父亲对刚刚来到人世间的黄苏子心里便无端地生出几分厌倦。
黄苏子是在12年后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那是她的父亲在批判会上发言时讲出来的。父亲在讲到医院那一节时,热泪盈眶。然后当众宣布要把那个消亡了的"黄苏子"请回来。于是很多人都鼓了掌。他们都是黄苏子父亲的同事和黄苏子的同学——一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
黄苏子也坐在台下,她刚读初一。正处在敏感和害羞的年龄。许多同学都向她张望,窃窃私语地说她些什么,还有人吃吃地好笑,这令她感到十分紧张,紧张得只想撒尿。一个男生——黄苏子班上的同学都叫做-流打鬼"——甚至咧开大嘴说:"黄实贱人变成了黄苏婊子-他说时,唾沫喷到了黄苏子的脸上。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笑声在阳光下波浪起伏。围墙旁的榆树借着阳光把它长长的阴影投射过来。斑斑驳驳的树影落洒在人群里。一蓬高枝伸得老远,一头倒在讲台上。风动一动,阳光就像洒在阴影中的碎银子,摇摇闪闪。于是坐在台上的人面便也随风黑一阵白一阵或是黑白相间地花一阵,如同演戏。花着脸的校长在台上不停地喊叫:"安静点!听黄老师继续批判-四人帮-!"
黄苏子悄悄地哭了。四周虽然已经安静了下来,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听到她的泣声。
黄苏子原本话就不多,这一来,她便更不爱说话了。黄苏子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些。他第二天便去为黄苏子改了户口。回到家里,大声向全家宣布:"从今以后,世界上没有了黄实践,有的只是黄苏子。"
黄苏子的姐姐一撇嘴说:"梳子?还发卡哩。"
黄苏子的大哥说:"其实叫黄实践也还满有纪念意义的。"
黄苏子的大姐便尖叫道:"文化大革命还有什么好纪念的?爸爸挨斗,践践出世,没什么好事,神经病才去纪念。"
黄苏子的小哥说:"妹妹小名原来叫践践,现在叫什么?苏苏还是子子?"
黄苏子的父亲想了想,说:"好像都别扭,是吧?"
黄苏子的母亲说:"世界上真没几个有你这么神经的。"
黄苏子在家里的小名便仍然叫"践践"。
黄苏子就是在这样一个众说纷坛的家里长大。她一直都是一个腼腆安静的女孩子。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从不因她是小妹而格外照顾她,父母也不因为她是家中小女而对她多出一份怜爱。就仿佛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于是黄苏子就总是形单影只,一副落落寡欢的样子。有时被兄姐欺负了,迫于无奈才去母亲面前告状。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与父亲的婚姻并不愉快,故常常不分好坏,偶尔地帮她几句,更多时却反过来骂她喜欢惹事。这个结果使得黄苏子在自己被人欺负后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而她告状的代价却是两个姐姐一致地认为她是一个"阴险"的人。
黄苏子的父亲从来也不理会儿女之间的纷争。他很少跟他们在一起,他把他的时间都献给了学校。并且他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于是他年年都拿回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文革中他拿,文革后他也拿。他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忙到天黑。有时天黑了也不回来,让黄苏子或是她的哥哥姐姐把饭菜送到学校去。黄苏子想,他好像不是他学生的老师,而是他们的爸爸。黄苏子从来也不记得父亲帮助过她什么。或者轻言细语地对她教导过些什么。她惟一记得清楚的是有一次在家里吃饭,她夹菜没有用公筷,而且嚼的声音又略微大了一点。黄苏子的父亲顿时把人脸拉成马脸。呵斥道:"夹菜必须用公筷,嘴巴不要出声,从小就要讲文明。"结果吓得她那天连菜都不再敢夹。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苏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好活动,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