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试啼声 第三十七章 我回来了 (1/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书首发于纵横中文网,地址: .zongheng./book/925019.html)
天保十四年师走(十二月),直秀三人回到了江户凑。游子回乡的感觉很难讲,也许是因为心态不同的原因吧,同样的树木,在外旅行的时候看起来有更多感触,或者是更赏心悦目或者是更令人烦躁,但在家乡看起来就只有理当如此的感觉。
这次游学从长月(九月)开始,到师走(十二月)归来,一共用了一百天左右,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但江户还是给人以微妙的不同感觉,仿佛变成了另一个江户,熟悉的景色和行人变得亲切多了,有些泥泞的道路也没有破坏大家愉悦的心情。
“我回来了”*3,出人意外的是崛家屋敷里居然有人,直秀拉开屋门,看到是学次郎姐姐英子正捂着嘴吃惊的样子。之后,隼人先跑出来,胜五郎紧紧地跟在后面,虎之助的母亲花子妈妈也笑眯眯地出现。
原来花子妈妈、英子知道直秀近期归来,所以今天特意过来帮助直秀打扫房间,隼人和胜五郎跟着帮忙,她们恰好等到了直秀。
“还是家里舒服啊”,喝着热茶,直秀发出了感慨。英子留下来照顾直秀,花子妈妈、虎之助、学次郎拿着行李和礼品先回家了,一边的隼人、胜五郎喜滋滋地摆弄直秀给他们带回来的旅行礼物。
过几天就是大寒了,现在正是江户最冷的时候,房间里的火盆烧的旺旺的,依然挡不住寒冷,但直秀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无论走多远,只有这里才有记忆,这里才有家的感觉。
英子把房间打扫完毕,依依不舍地和直秀告别,直秀想了想,告诉英子给她的礼物是长崎的玳瑁簪子,已经被学次郎先拿走了,她才开心的离开。
直秀在屋敷里转了转,打扫的很干净,看样子花子妈妈、英子平时没少来。转回客厅,把隼人、胜五郎叫过来问问他们的学业,两个小家伙就开始吱吱唔唔起来。
直秀走之前把他们托付给舅舅竹前太郎,花子妈妈对他俩很好,吃穿不缺,按直秀的意见把他们送到了寺子屋,读书、写字、算盘上他们的成绩还不错,但在数学上,他们和老师有了争执。
直秀平时在家也给街坊们的孩子讲课,他讲的数学知识和此时的扶桑计数大不相同。扶桑沿袭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而直秀哪里懂这些,直接教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大约四千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表,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依次代表数字。大约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用I、Ⅱ、Ⅲ等来表示数字。
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l、2、3……9这九个数字,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0”。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传到了西亚、北非和欧罗巴大陆,“阿拉伯数字”由此得名。
而中华在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百、千、万”的专门数字。后来,中华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0”作用一样。之后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相继出现。
扶桑全盘接受了中华数字的影响,使用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
中华在公元八世纪初就接触了阿拉伯数字,但没有流传开来
。近代最早推广阿拉伯数字的是朱文熊,他在1906年出版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该书的数目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908年,刘孟扬在他的《中国音标字书》中,专列设一个章节《文内带数目字写法》讲述书面语中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不过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刊改用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才逐渐推广开来。
在直秀原来的世界, 阿拉伯数字同兰学书籍一起传入扶桑, 于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之后才开始被使用,被称为“算用数字”、“洋数字”。
至于扶桑的书刊改用横排的时间点,大规模出现横排要在二十世纪中叶了。
直秀听到隼人、胜五郎描述他们与老师争论阿拉伯数学的情形,不禁摇头苦笑。后来花子妈妈只好和寺子屋的老师商量,免除了两个孩子的大部分数学课程,只要他们会打算盘就好。
恰在此时,虎之助穿着新衣服过来招呼直秀去竹前家吃饭,直秀就熄灭了火盆,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
脱掉木屐,拉开房门,直秀一下子就笑了,原来舅舅竹前太郎正和中村正一、小岛茂、中岛黑夫四个人正在搓麻将。“我回来了”,直秀鞠躬后坐下,大家嘴里说着“辛苦了”之类的客气话,但手里依然没停,直秀很理解,麻将的魅力谁能抵挡。
隼人、胜五郎跑掉了,不知道是去厨房还是出门向朋友炫耀礼物。
花子妈妈给直秀端来一盏茶,跟他抱怨,“自从纪伊国屋利八送来麻将之后,这些家主就再也不去枣屋帮忙了”——直秀没敢说这麻将的制法就是自己告... -->>
(本书首发于纵横中文网,地址: .zongheng./book/925019.html)
天保十四年师走(十二月),直秀三人回到了江户凑。游子回乡的感觉很难讲,也许是因为心态不同的原因吧,同样的树木,在外旅行的时候看起来有更多感触,或者是更赏心悦目或者是更令人烦躁,但在家乡看起来就只有理当如此的感觉。
这次游学从长月(九月)开始,到师走(十二月)归来,一共用了一百天左右,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但江户还是给人以微妙的不同感觉,仿佛变成了另一个江户,熟悉的景色和行人变得亲切多了,有些泥泞的道路也没有破坏大家愉悦的心情。
“我回来了”*3,出人意外的是崛家屋敷里居然有人,直秀拉开屋门,看到是学次郎姐姐英子正捂着嘴吃惊的样子。之后,隼人先跑出来,胜五郎紧紧地跟在后面,虎之助的母亲花子妈妈也笑眯眯地出现。
原来花子妈妈、英子知道直秀近期归来,所以今天特意过来帮助直秀打扫房间,隼人和胜五郎跟着帮忙,她们恰好等到了直秀。
“还是家里舒服啊”,喝着热茶,直秀发出了感慨。英子留下来照顾直秀,花子妈妈、虎之助、学次郎拿着行李和礼品先回家了,一边的隼人、胜五郎喜滋滋地摆弄直秀给他们带回来的旅行礼物。
过几天就是大寒了,现在正是江户最冷的时候,房间里的火盆烧的旺旺的,依然挡不住寒冷,但直秀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无论走多远,只有这里才有记忆,这里才有家的感觉。
英子把房间打扫完毕,依依不舍地和直秀告别,直秀想了想,告诉英子给她的礼物是长崎的玳瑁簪子,已经被学次郎先拿走了,她才开心的离开。
直秀在屋敷里转了转,打扫的很干净,看样子花子妈妈、英子平时没少来。转回客厅,把隼人、胜五郎叫过来问问他们的学业,两个小家伙就开始吱吱唔唔起来。
直秀走之前把他们托付给舅舅竹前太郎,花子妈妈对他俩很好,吃穿不缺,按直秀的意见把他们送到了寺子屋,读书、写字、算盘上他们的成绩还不错,但在数学上,他们和老师有了争执。
直秀平时在家也给街坊们的孩子讲课,他讲的数学知识和此时的扶桑计数大不相同。扶桑沿袭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而直秀哪里懂这些,直接教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大约四千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表,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依次代表数字。大约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用I、Ⅱ、Ⅲ等来表示数字。
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l、2、3……9这九个数字,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0”。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传到了西亚、北非和欧罗巴大陆,“阿拉伯数字”由此得名。
而中华在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百、千、万”的专门数字。后来,中华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0”作用一样。之后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相继出现。
扶桑全盘接受了中华数字的影响,使用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
中华在公元八世纪初就接触了阿拉伯数字,但没有流传开来
。近代最早推广阿拉伯数字的是朱文熊,他在1906年出版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该书的数目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908年,刘孟扬在他的《中国音标字书》中,专列设一个章节《文内带数目字写法》讲述书面语中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不过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刊改用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才逐渐推广开来。
在直秀原来的世界, 阿拉伯数字同兰学书籍一起传入扶桑, 于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之后才开始被使用,被称为“算用数字”、“洋数字”。
至于扶桑的书刊改用横排的时间点,大规模出现横排要在二十世纪中叶了。
直秀听到隼人、胜五郎描述他们与老师争论阿拉伯数学的情形,不禁摇头苦笑。后来花子妈妈只好和寺子屋的老师商量,免除了两个孩子的大部分数学课程,只要他们会打算盘就好。
恰在此时,虎之助穿着新衣服过来招呼直秀去竹前家吃饭,直秀就熄灭了火盆,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
脱掉木屐,拉开房门,直秀一下子就笑了,原来舅舅竹前太郎正和中村正一、小岛茂、中岛黑夫四个人正在搓麻将。“我回来了”,直秀鞠躬后坐下,大家嘴里说着“辛苦了”之类的客气话,但手里依然没停,直秀很理解,麻将的魅力谁能抵挡。
隼人、胜五郎跑掉了,不知道是去厨房还是出门向朋友炫耀礼物。
花子妈妈给直秀端来一盏茶,跟他抱怨,“自从纪伊国屋利八送来麻将之后,这些家主就再也不去枣屋帮忙了”——直秀没敢说这麻将的制法就是自己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