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单缸烧球式柴油机 (1/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清末恶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派遣幼童到奥匈帝国从小开始留学,这是高鸿升深思之后的决定,奥匈帝国总体上来说是十分开放的,没有德国那么严谨、死板,又不像法国那么浪漫、更没有英国的傲慢,以及美国的唯利是图.
总体上来说,奥匈帝国是一个十分包容的帝国,从它国家人口的构成就能看出这一点。
它主要由十一个民族构成的,其中德国人占了24%、匈牙利占20%其他种族分别从13%到3%不等,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并且还保留了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从这方面来说奥匈帝国确实做的不错。
而且奥匈帝国的建筑和艺术在整个世界来说也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铁路、公路修建方面更是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同时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斯柯达兵工厂在二战前可是鼎鼎有名的军工厂,它生产的火炮比克虏伯更加先进。
高鸿升要是采用后世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不能培养出一批人才出来,但是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肯定不如那些留学的孩子们。
这是眼界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只是窝在学校里填鸭子教学出来的人,跟一个从小就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比眼界根本比不了。
同时这些留学后的孩子们成长起来之后跟他用后世的填鸭子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们互相交流后,双方很可能会碰出充满灵感的科技火花。
奥匈帝国这边好解决,但是国内还有些麻烦,主要是当时的中国人对于将孩子打小就送出国去学习还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点从大清国招收留美幼童的经历就能看出来,当时招聘留美幼童的官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没办法才从南方招到了一批孩子前往美国,可不是现在大家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外送的年代。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当时选拔的幼童都是选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孩子有关系,在那个年代能上的起学的孩子,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他们保守的思想根本就不认为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有什么好的,中国可是泱泱大国,世界的中心,怎么能学西洋淫技,学完了有什么用,又不能当官考科举。
高鸿升就不同了,他准备从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孩子们当中通过招聘前往奥匈帝国留学,认不认字的没关系,不认字可以派几个认字中国人跟着他们到奥匈帝国教他们好了,这些孩子们主要是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又不是把他们送到国外当文学家,知道中国字怎么写,怎么表达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吟诗作对的当学究。
他要的是工程师,技术员,基础管理人员等等十分基础的人才,不是高大上的艺术家,文学家,当时的大清国这些人太多了,甚至以后都太多了,他没必要培养这类人才。
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孩子们连饭都吃不上,他就不相信送他们去国外上学,不比他们在家饿死的强,更不要说他还会每三年让孩子们回来一趟,见见家人什么的,他又不差那点船钱,否则,最后培养一帮子白眼狼出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费迪南给自己的帮助报酬,高鸿升十分大度的将一个履带式拖拉机的模型和一个四轮型拖拉机模型以及单缸烧球式柴油机的资料等到都送给了他。
这个礼物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烧球式柴油机或者称半球式柴油机早在1890年就被英国人司托尔特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有成品大量应用,主要是这种初始的内燃机虽然有这种那种的缺点,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人看着,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不用人伺候着。
当时的蒸汽机可是很麻烦的东西,不只是要人不停的给锅炉里填煤保持燃烧,还要注意锅炉水位的高低,总之那东西就是一工作就必须让人伺候着的大家伙。
烧球式柴油机毕竟属于内燃机,具有小巧、简单、粗重、噪音大,但是这东西一但运转起来后,你就可以不用管它了,它就可以一直连续不断的工作直到燃油耗尽为止。
高鸿升不提供给斐迪南单缸柴油机也是没办法,这个时期的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还无法加工出现代的单缸柴油机,仅仅一个耐油的油封就很可能成为拦路虎,更不要说那精密度超高的高压油泵油嘴了,更不要说只是精密铸造缸体这块,就能把当时的那些工程师们愁死。
... -->>
派遣幼童到奥匈帝国从小开始留学,这是高鸿升深思之后的决定,奥匈帝国总体上来说是十分开放的,没有德国那么严谨、死板,又不像法国那么浪漫、更没有英国的傲慢,以及美国的唯利是图.
总体上来说,奥匈帝国是一个十分包容的帝国,从它国家人口的构成就能看出这一点。
它主要由十一个民族构成的,其中德国人占了24%、匈牙利占20%其他种族分别从13%到3%不等,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并且还保留了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从这方面来说奥匈帝国确实做的不错。
而且奥匈帝国的建筑和艺术在整个世界来说也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铁路、公路修建方面更是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同时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斯柯达兵工厂在二战前可是鼎鼎有名的军工厂,它生产的火炮比克虏伯更加先进。
高鸿升要是采用后世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不能培养出一批人才出来,但是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肯定不如那些留学的孩子们。
这是眼界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只是窝在学校里填鸭子教学出来的人,跟一个从小就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比眼界根本比不了。
同时这些留学后的孩子们成长起来之后跟他用后世的填鸭子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们互相交流后,双方很可能会碰出充满灵感的科技火花。
奥匈帝国这边好解决,但是国内还有些麻烦,主要是当时的中国人对于将孩子打小就送出国去学习还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点从大清国招收留美幼童的经历就能看出来,当时招聘留美幼童的官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没办法才从南方招到了一批孩子前往美国,可不是现在大家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外送的年代。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当时选拔的幼童都是选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孩子有关系,在那个年代能上的起学的孩子,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他们保守的思想根本就不认为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有什么好的,中国可是泱泱大国,世界的中心,怎么能学西洋淫技,学完了有什么用,又不能当官考科举。
高鸿升就不同了,他准备从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孩子们当中通过招聘前往奥匈帝国留学,认不认字的没关系,不认字可以派几个认字中国人跟着他们到奥匈帝国教他们好了,这些孩子们主要是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又不是把他们送到国外当文学家,知道中国字怎么写,怎么表达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吟诗作对的当学究。
他要的是工程师,技术员,基础管理人员等等十分基础的人才,不是高大上的艺术家,文学家,当时的大清国这些人太多了,甚至以后都太多了,他没必要培养这类人才。
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孩子们连饭都吃不上,他就不相信送他们去国外上学,不比他们在家饿死的强,更不要说他还会每三年让孩子们回来一趟,见见家人什么的,他又不差那点船钱,否则,最后培养一帮子白眼狼出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费迪南给自己的帮助报酬,高鸿升十分大度的将一个履带式拖拉机的模型和一个四轮型拖拉机模型以及单缸烧球式柴油机的资料等到都送给了他。
这个礼物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烧球式柴油机或者称半球式柴油机早在1890年就被英国人司托尔特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有成品大量应用,主要是这种初始的内燃机虽然有这种那种的缺点,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人看着,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不用人伺候着。
当时的蒸汽机可是很麻烦的东西,不只是要人不停的给锅炉里填煤保持燃烧,还要注意锅炉水位的高低,总之那东西就是一工作就必须让人伺候着的大家伙。
烧球式柴油机毕竟属于内燃机,具有小巧、简单、粗重、噪音大,但是这东西一但运转起来后,你就可以不用管它了,它就可以一直连续不断的工作直到燃油耗尽为止。
高鸿升不提供给斐迪南单缸柴油机也是没办法,这个时期的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还无法加工出现代的单缸柴油机,仅仅一个耐油的油封就很可能成为拦路虎,更不要说那精密度超高的高压油泵油嘴了,更不要说只是精密铸造缸体这块,就能把当时的那些工程师们愁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