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朝廷任命南阳人阴修为颍川太守,比历史上早了将近五年。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乃是因为颍川郡人才辈出,又有“申韩之遗风”,值此动荡之时,若是不能很好的安抚当地人心的话,恐怕就会生出肘腋之变——颍川郡可是紧邻着河南尹的。
而阴修所出身的南阳阴氏,就是光武帝的皇后,大名鼎鼎的阴丽华的娘家。作为从东汉初年流传至今的顶级阀族,阴氏的门第,有足够的份量,可以压服颍川当地的士人。
阴修上任之后,采取的举措,倒是和历史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他先是举钟繇、荀攸二人为孝廉,并任命钟繇为功曹掾,荀攸为五官掾,除此之外,他还任命了不少郡中的名士为掾属,这其中就有郭图。
至于荀彧,和历史上有较大出入的是,他早就被时任豫州刺史的王允举为茂才了,因此,这一次,阴修也就没有将他再举为孝廉。虽说,在汉代,一个人先被举为孝廉,再被举为茂才,或者反过来,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由于名额有限,阴修既然已经举钟繇、荀攸为孝廉了,自然也就没法再察举荀彧了。
同时,阴修聘请荀彧担任自己的主簿,这可是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类的职务,所需的资历浅,和主官的关系近,正好适合荀彧眼下的情况。
然而,才过了小半年,就从洛阳那边,传来了三公的征辟。其实,最初按照刘照的想法,他倒是颇想把颍川的英才,来个一网打尽,因此,钟繇和荀攸二人,也都在卢植征辟的范围之内。
谁知,颍川太守阴修一看,当时就不干了——我这好不容易才发掘出了几名人才,你卢子干怎么能坐收渔翁之利,来个一网打尽呢?
最后,在一番讨价还价之下,双方各自做出了让步,卢植只征辟荀彧一人为掾属(这是刘照同学强烈要求的),不过,阴修也要答应,在年底的时候,任命荀攸为上计吏。前文提到过,汉代有一项政治惯例,那就是朝廷会将地方上的诸郡国派遣来的上计吏,征聘为郎官,进而转任他职。这样一来,等于是变相的征辟荀攸了。
之所以是荀攸而非钟繇,则是阴修坚持的结果。因为颍川钟氏素来擅长律法,而大乱过后的颍川,正是“乱世用重典”,需要申明刑法,整肃地方秩序的时候。无论是钟繇在律法方面的知识,还是长社钟氏在颍川郡的影响,这都是阴修所必须倚重的。
听到荀彧即将抵京,刘照的兴奋,不亚于当初发现了关羽、典韦等人,他早早的命人准备接风所需的一应物事,甚至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亲自过问上好几遍,以求万无一失。
卢、王兄弟见状,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刘照做此姿态,进一步表明了他求贤若渴,举贤用明的态度;忧得是,有这么一位出身望族,名满天下的同龄人出现在刘照的身边,会不会分薄了自己与刘照之间的情谊?
通过这么几年的解除,卢、王兄弟心里都很清楚,刘照在“识人”方面,有他独到的本领,像关羽、徐晃、典韦等人,都是被刘照慧眼识英,从人群当中选拔出来的。事实证明,这几个人也的确没有辜负刘照的慧眼,一个个都显现出了绝代良(猛)将的天资。
因此,荀彧能让刘照如此念念不忘,如此的大张旗鼓,就足以说明,荀彧此人,可不仅仅是家世好,名气大,而是他的确有着传言当中的“王佐之才”,这才能得到刘照的重视。
否则的话,袁本初袁二公子,论名气,那也是名满天下,可是刘照除了对他比较客气外,竟没有半分拉拢、重视的意思,反倒是对名气远不如袁绍的曹操,另眼相看。
乘着休沐的机会,卢恺回到家中,将想法跟父亲、弟弟说了,卢植听过后,微微一笑,道:“子和,你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嫉妒之心,乃是人之常情,即便是圣人,也难免有七情六欲。关键在于,生出了嫉妒之心后,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置。你们兄弟二人,仕途太过顺利,年纪轻轻,就被皇子点选为侍读近臣,待之如兄。虽然我对你们二人的品行,尚算放心,可是,如若不经受一些挫折,恐怕你们终究还是难以成器。如今,有了荀君来与你们竞争,正好可以考验你们的才学、品行和心志。能不能做得好,为父可要拭目以待了。”
卢恺和卢济闻言,恭声答应了下来。卢济道:“大人请放心,我兄弟二人再怎么不济,也绝不会做出那等嫉贤妒能的丑事来。就算才学上比不过这位‘王佐之才’,也绝不会在操行上输给他!”
卢恺闻言,笑道:“子同,你这话虽然说得光明正大,可我听着,却怎么好像有偷懒的意思?”
卢济不好意思的挠了挠了头,道:“做人当有自知之明嘛!我虽自问在学问上已经用心、尽力了,可是还是比不上阿兄。换了这位少年之时便有‘王佐之才’美誉的荀文若,我可只有退避三舍了!”
卢植将脸一板,呵斥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能自满?但凡说自己已经用心尽力了的人,必然是没有尽全心、竭全力!我看子和说得对,你就是想借退避来偷懒,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大人教训的是!”卢济苦着脸,连声认错。
另一边,王允听说了荀彧即将抵京的消息后,也在与王盖、王景兄弟闲谈。不过,对于荀彧,王允的评价,却没有那么高。
“当年,荀仲慈(荀彧父亲荀绲字仲慈)屈于阉竖之威,为荀文若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孙女【注二】,一时为世人所讥。幸好,荀文若年少而有才名,这才稍稍挽回了名声。然而,既已与唐氏成了姻亲,人情纠葛,又岂是那么容易理清的?只恐他日又将是许季秩(许戫)、张元江(张济)一流的人物!”
“这……”王盖闻言,有些不敢苟同:“荀氏一门八龙,都是有名的贞士,天下称誉,虽然仲慈公一时糊涂,但想来荀文若也不至于成为许、张二公一般的人物罢?再说了,弘农王眼力极准,得他如此看重的人物,想必不是等闲之辈。”
“哼,那也不过是个袁次阳(袁逢)罢了!”王允颇不以为然。
许戫和张济,身为三公,却阿附阉党,为世人所不耻。而袁逢,虽然谈不上阿附,但是对于阉党的一举一动,也很少弹劾、纠治,所以很让王允感到十分的失望。
“阿父。”王景看到父亲如此义愤填膺,倒是觉得有些好笑:“你说的这些,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这荀文若不过与儿子辈年纪相若,等他有资历做三公的时候,只怕朝野上下,早就是天翻地覆,换了一番光景了。到时候,朝堂之上,怕是已经没有了阉党的身影,纵然荀文若与唐氏是姻亲,又能如何呢?”
王景的言下之意,等荀彧有资格做三公的时候,早就是刘照登基为帝了,而一旦刘照登基,肯定是要对阉党下手的,到时候,阉党都没了,还怕阉党的姻亲庇护谁人吗?
岂料,王允闻言,竟是冷笑一声,道:“你们两个,真可谓管窥蠡测,不知深浅!帝王的心思,岂会那么简单?朝中的阉竖,怕是倒了一茬,又得再生出一茬来!”
说道这里,王允话语一转,道:“罢了,为父今日说这些,无非是牢骚而已!你们不要放在心上,还是回去好好尽你们的职责,匡正弘农王的言行。至于其他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罢!”
朝廷任命南阳人阴修为颍川太守,比历史上早了将近五年。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乃是因为颍川郡人才辈出,又有“申韩之遗风”,值此动荡之时,若是不能很好的安抚当地人心的话,恐怕就会生出肘腋之变——颍川郡可是紧邻着河南尹的。
而阴修所出身的南阳阴氏,就是光武帝的皇后,大名鼎鼎的阴丽华的娘家。作为从东汉初年流传至今的顶级阀族,阴氏的门第,有足够的份量,可以压服颍川当地的士人。
阴修上任之后,采取的举措,倒是和历史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他先是举钟繇、荀攸二人为孝廉,并任命钟繇为功曹掾,荀攸为五官掾,除此之外,他还任命了不少郡中的名士为掾属,这其中就有郭图。
至于荀彧,和历史上有较大出入的是,他早就被时任豫州刺史的王允举为茂才了,因此,这一次,阴修也就没有将他再举为孝廉。虽说,在汉代,一个人先被举为孝廉,再被举为茂才,或者反过来,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由于名额有限,阴修既然已经举钟繇、荀攸为孝廉了,自然也就没法再察举荀彧了。
同时,阴修聘请荀彧担任自己的主簿,这可是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类的职务,所需的资历浅,和主官的关系近,正好适合荀彧眼下的情况。
然而,才过了小半年,就从洛阳那边,传来了三公的征辟。其实,最初按照刘照的想法,他倒是颇想把颍川的英才,来个一网打尽,因此,钟繇和荀攸二人,也都在卢植征辟的范围之内。
谁知,颍川太守阴修一看,当时就不干了——我这好不容易才发掘出了几名人才,你卢子干怎么能坐收渔翁之利,来个一网打尽呢?
最后,在一番讨价还价之下,双方各自做出了让步,卢植只征辟荀彧一人为掾属(这是刘照同学强烈要求的),不过,阴修也要答应,在年底的时候,任命荀攸为上计吏。前文提到过,汉代有一项政治惯例,那就是朝廷会将地方上的诸郡国派遣来的上计吏,征聘为郎官,进而转任他职。这样一来,等于是变相的征辟荀攸了。
之所以是荀攸而非钟繇,则是阴修坚持的结果。因为颍川钟氏素来擅长律法,而大乱过后的颍川,正是“乱世用重典”,需要申明刑法,整肃地方秩序的时候。无论是钟繇在律法方面的知识,还是长社钟氏在颍川郡的影响,这都是阴修所必须倚重的。
听到荀彧即将抵京,刘照的兴奋,不亚于当初发现了关羽、典韦等人,他早早的命人准备接风所需的一应物事,甚至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亲自过问上好几遍,以求万无一失。
卢、王兄弟见状,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刘照做此姿态,进一步表明了他求贤若渴,举贤用明的态度;忧得是,有这么一位出身望族,名满天下的同龄人出现在刘照的身边,会不会分薄了自己与刘照之间的情谊?
通过这么几年的解除,卢、王兄弟心里都很清楚,刘照在“识人”方面,有他独到的本领,像关羽、徐晃、典韦等人,都是被刘照慧眼识英,从人群当中选拔出来的。事实证明,这几个人也的确没有辜负刘照的慧眼,一个个都显现出了绝代良(猛)将的天资。
因此,荀彧能让刘照如此念念不忘,如此的大张旗鼓,就足以说明,荀彧此人,可不仅仅是家世好,名气大,而是他的确有着传言当中的“王佐之才”,这才能得到刘照的重视。
否则的话,袁本初袁二公子,论名气,那也是名满天下,可是刘照除了对他比较客气外,竟没有半分拉拢、重视的意思,反倒是对名气远不如袁绍的曹操,另眼相看。
乘着休沐的机会,卢恺回到家中,将想法跟父亲、弟弟说了,卢植听过后,微微一笑,道:“子和,你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嫉妒之心,乃是人之常情,即便是圣人,也难免有七情六欲。关键在于,生出了嫉妒之心后,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置。你们兄弟二人,仕途太过顺利,年纪轻轻,就被皇子点选为侍读近臣,待之如兄。虽然我对你们二人的品行,尚算放心,可是,如若不经受一些挫折,恐怕你们终究还是难以成器。如今,有了荀君来与你们竞争,正好可以考验你们的才学、品行和心志。能不能做得好,为父可要拭目以待了。”
卢恺和卢济闻言,恭声答应了下来。卢济道:“大人请放心,我兄弟二人再怎么不济,也绝不会做出那等嫉贤妒能的丑事来。就算才学上比不过这位‘王佐之才’,也绝不会在操行上输给他!”
卢恺闻言,笑道:“子同,你这话虽然说得光明正大,可我听着,却怎么好像有偷懒的意思?”
卢济不好意思的挠了挠了头,道:“做人当有自知之明嘛!我虽自问在学问上已经用心、尽力了,可是还是比不上阿兄。换了这位少年之时便有‘王佐之才’美誉的荀文若,我可只有退避三舍了!”
卢植将脸一板,呵斥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能自满?但凡说自己已经用心尽力了的人,必然是没有尽全心、竭全力!我看子和说得对,你就是想借退避来偷懒,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大人教训的是!”卢济苦着脸,连声认错。
另一边,王允听说了荀彧即将抵京的消息后,也在与王盖、王景兄弟闲谈。不过,对于荀彧,王允的评价,却没有那么高。
“当年,荀仲慈(荀彧父亲荀绲字仲慈)屈于阉竖之威,为荀文若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孙女【注二】,一时为世人所讥。幸好,荀文若年少而有才名,这才稍稍挽回了名声。然而,既已与唐氏成了姻亲,人情纠葛,又岂是那么容易理清的?只恐他日又将是许季秩(许戫)、张元江(张济)一流的人物!”
“这……”王盖闻言,有些不敢苟同:“荀氏一门八龙,都是有名的贞士,天下称誉,虽然仲慈公一时糊涂,但想来荀文若也不至于成为许、张二公一般的人物罢?再说了,弘农王眼力极准,得他如此看重的人物,想必不是等闲之辈。”
“哼,那也不过是个袁次阳(袁逢)罢了!”王允颇不以为然。
许戫和张济,身为三公,却阿附阉党,为世人所不耻。而袁逢,虽然谈不上阿附,但是对于阉党的一举一动,也很少弹劾、纠治,所以很让王允感到十分的失望。
“阿父。”王景看到父亲如此义愤填膺,倒是觉得有些好笑:“你说的这些,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这荀文若不过与儿子辈年纪相若,等他有资历做三公的时候,只怕朝野上下,早就是天翻地覆,换了一番光景了。到时候,朝堂之上,怕是已经没有了阉党的身影,纵然荀文若与唐氏是姻亲,又能如何呢?”
王景的言下之意,等荀彧有资格做三公的时候,早就是刘照登基为帝了,而一旦刘照登基,肯定是要对阉党下手的,到时候,阉党都没了,还怕阉党的姻亲庇护谁人吗?
岂料,王允闻言,竟是冷笑一声,道:“你们两个,真可谓管窥蠡测,不知深浅!帝王的心思,岂会那么简单?朝中的阉竖,怕是倒了一茬,又得再生出一茬来!”
说道这里,王允话语一转,道:“罢了,为父今日说这些,无非是牢骚而已!你们不要放在心上,还是回去好好尽你们的职责,匡正弘农王的言行。至于其他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