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三章金城疑云(上)
金城叛军进犯三辅的消息,的确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不过,出乎韩约意料之外的是,刘宏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向张温施压,强令其回师关中。
对于张温的表现,刘宏的确不大满意——顿兵不前,迁延时日,河南这边都讨平一波叛贼了,张温那头却依旧没什么进展,现在可好,不仅丢了汉阳郡,还让叛军打进三辅来了!
但是,韩约只猜中了事情的开头,却没能猜中事情的结尾。
虽然刘宏对张温的表现很不满意,但是,张温已经在暗中勾搭上了段圭、蹇硕等人,与其他的常侍关系也不错,有了这些人帮着说好话,刘宏自然也就不好处置张温了。
而朝堂上,太尉袁隗是个好好先生,自然不会难为昔日的同僚;司徒卢植是三公当中唯一一个知兵的,虽然对张温的用兵方略多有质疑,但他很清楚,眼下凉州的局势处在僵持阶段,一切宜稳而不宜变,何况徐晃在前线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应对,不用再节外生枝;至于司空许训,他本就是阿附阉党之人,自然要跟诸常侍保持统一的口径。
徐晃与关羽、麹义取得的胜利,总算是给刘宏带来了一点安慰。只不过,眼下闹得最凶的,却是金城的叛军。先零羌虽然一度侵占了北地、安定两郡,但是究其根本,北地郡在刘宏登基之前,就已经先零羌侵夺了大半领土,而安定郡,虽然被先零羌攻占了高平,但是郡治临泾和其余的县城,大多都保全了下来——顺带一提,安定郡大部分的县城,都处在高平以东、以南的区域。
所以,先零羌虽然声势颇为浩大,但是,他对大汉造成的实际威胁,反倒不是最大的。而金城叛军,占据了金城不说,还屡屡威胁到陇上六郡的核心汉阳郡,更何况,此次凉州羌乱的诸多元凶祸首,都在金城叛军当中,自然更受刘宏的重视。
因此,汉阳陷落的噩耗,就完全盖过了徐晃等人打败先零羌的喜讯,在刘宏眼里,凉州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倒更加恶化了。
唯有卢植、皇甫嵩这样有远见又懂得军事的人,才清楚先零羌覆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首先,若是放任先零羌坐大的话,占领了北地、安定二郡的先零羌,便能直接威胁到上郡和三辅地区的安全,若他们与金城叛军联手的话,陇山以西将不复为朝廷所有,因此,攻灭先零,无疑是断了金城叛军最为强力的外援。
其次,先零羌的覆灭,狠狠的震慑了凉州地区的羌人。在过去的近百年内,先零羌屡次担当叛汉的领头羊,在羌族内部威望极高。如今,领头羊被都汉军给宰杀了,怎能不叫其他的羌人心惊?别说是那些乘乱浑水摸鱼的羌人部族,就算是金城叛军当中的羌胡诸部,也已经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和捷报一起传回洛阳的,还有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事迹。
尽管汉儒的观念,与宋儒有相当大的区别,毕竟,汉儒深受公羊派学说的影响,主张大一统和大复仇理论,对异族远没有抖妹的宋儒那么客气。
可是,这并不妨碍,在朝堂上,依然有一部分主张对异族施以恩信招抚的大臣存在。他们对于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举动,难免就有几分微词了。
不过,率先发难的,反倒不是这些大臣,而是司空许训。
许训向刘宏上疏,弹劾徐晃、关羽、麹义(这一回终于没有忘掉他)残暴不仁,视羌人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善恶,但以杀戮为功,有伤天子的仁德。而且,此举还会使羌人进一步与大汉离心离德,更加坚定他们反叛大汉的决心。因此,一定要对徐晃的三人,严加惩处。
前文说过,东汉的三公,职权被大大的虚化,他们手中最为实际的权力,那就是对官员的弹劾权了。三公亲自出面弹劾,对于普通的官员而言,后果可是极为严重的。
但是,徐晃等人职位虽然不高,却是弘农王的腹心和旧臣,又岂是普通官员可比的?甚至不用刘照自己出面,卢植便率先上疏驳斥起许训来。
其实,卢植也是偏向于招抚一派的大臣,对徐晃等人的举动,并不赞同。只不过,卢植一来爱惜徐晃、关羽的才能,将其视作刘照日后的重要臂助,因此不得不保护他们;二来,此次许训上疏弹劾徐晃等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出于某些中官的授意,因此,卢植就更不能让对方如愿了。
而刘照自己,对这种大屠杀也是持反对态度的,这倒并不完全是出于仁义或者人道主义之类的观念,而是刘照觉得,大屠杀是一种成本过于昂贵的手段,实在不值得提倡。这一点,刘照和徐晃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世界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大屠杀的成功案例,比如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美国人的祖先对印第安人。但是,这些案例,并不足以说明,这一套方法在汉代也能行得通。
首先,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祖先,都已经是步入近代工业文明的种族了,他们是拿着前膛枪和火炮去征服美洲土著民族的,在武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更不要说阿兹特克人自己作死,把西班牙人当成了“神的后裔”,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行为,以及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对美洲土著民的致命打击了。
其次,尽管如此,玛雅人和印第安人,都对外来的殖民者,坚持了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反抗,只是随着殖民者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土著民与殖民者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这才最终彻底失败了。
而这两点,对于眼下的大汉来说,都不成立。诚然,大汉的国力比羌胡等异族要强盛,但是武器装备并没有达到有代差,可以碾压的地步。就算大汉的士兵有铁扎甲、钢刀以及强弩等一系列的先进装备,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些装备依然不能保证汉军有压制性的优势。何况,大汉毕竟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生产力还不足以保证所有的士兵都能装备上铁扎甲和钢刀。
总之,刘照并不提倡以大屠杀来作为平定凉州的手段,虽然理论上,只要杀光异族,就不会再有麻烦,但是,实际上,那也得你有本事能杀光啊?
当然,刘照也并不会因此就责备关羽以及麹义。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刘照护短,而是刘照知道,想要真正同化一个异族,使其完全融入华夏,既非一时之功,也非一人一地可以办到,而是需要制定出一个长期的方略来,举全国之力配合,逐步施行,才能奏效。
可是,眼下的朝廷,特别是身为天子的刘宏,会愿意花费心思,对羌人制定一个长期的同化政策吗?显然,刘宏是没有这个雄心壮志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汉的对羌的政策,还是任由地方官员,凭一己之喜好来处置。既然如此,那刘照又何必去苛责关羽和麹义呢?
对于许训以及他背后的阉党的攻击,刘照更是毫不客气的予以还击。当刘宏问起此事时,刘照一脸激愤的说道:
“仁义,是用来对待我大汉的百姓的,他们日夜辛勤劳作,供养君父,为君父者自然也要以仁义之心,来关爱他们。可是,羌人是我大汉的百姓吗?他们可会说汉话?可会写汉字?可曾衣汉服?可有向我大汉缴纳过税赋?更别说那先零羌,侵夺我大汉疆土数十年,分明就是我大汉的敌人,对待敌人,需要用仁... -->>
第七十三章金城疑云(上)
金城叛军进犯三辅的消息,的确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不过,出乎韩约意料之外的是,刘宏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向张温施压,强令其回师关中。
对于张温的表现,刘宏的确不大满意——顿兵不前,迁延时日,河南这边都讨平一波叛贼了,张温那头却依旧没什么进展,现在可好,不仅丢了汉阳郡,还让叛军打进三辅来了!
但是,韩约只猜中了事情的开头,却没能猜中事情的结尾。
虽然刘宏对张温的表现很不满意,但是,张温已经在暗中勾搭上了段圭、蹇硕等人,与其他的常侍关系也不错,有了这些人帮着说好话,刘宏自然也就不好处置张温了。
而朝堂上,太尉袁隗是个好好先生,自然不会难为昔日的同僚;司徒卢植是三公当中唯一一个知兵的,虽然对张温的用兵方略多有质疑,但他很清楚,眼下凉州的局势处在僵持阶段,一切宜稳而不宜变,何况徐晃在前线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应对,不用再节外生枝;至于司空许训,他本就是阿附阉党之人,自然要跟诸常侍保持统一的口径。
徐晃与关羽、麹义取得的胜利,总算是给刘宏带来了一点安慰。只不过,眼下闹得最凶的,却是金城的叛军。先零羌虽然一度侵占了北地、安定两郡,但是究其根本,北地郡在刘宏登基之前,就已经先零羌侵夺了大半领土,而安定郡,虽然被先零羌攻占了高平,但是郡治临泾和其余的县城,大多都保全了下来——顺带一提,安定郡大部分的县城,都处在高平以东、以南的区域。
所以,先零羌虽然声势颇为浩大,但是,他对大汉造成的实际威胁,反倒不是最大的。而金城叛军,占据了金城不说,还屡屡威胁到陇上六郡的核心汉阳郡,更何况,此次凉州羌乱的诸多元凶祸首,都在金城叛军当中,自然更受刘宏的重视。
因此,汉阳陷落的噩耗,就完全盖过了徐晃等人打败先零羌的喜讯,在刘宏眼里,凉州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倒更加恶化了。
唯有卢植、皇甫嵩这样有远见又懂得军事的人,才清楚先零羌覆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首先,若是放任先零羌坐大的话,占领了北地、安定二郡的先零羌,便能直接威胁到上郡和三辅地区的安全,若他们与金城叛军联手的话,陇山以西将不复为朝廷所有,因此,攻灭先零,无疑是断了金城叛军最为强力的外援。
其次,先零羌的覆灭,狠狠的震慑了凉州地区的羌人。在过去的近百年内,先零羌屡次担当叛汉的领头羊,在羌族内部威望极高。如今,领头羊被都汉军给宰杀了,怎能不叫其他的羌人心惊?别说是那些乘乱浑水摸鱼的羌人部族,就算是金城叛军当中的羌胡诸部,也已经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和捷报一起传回洛阳的,还有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事迹。
尽管汉儒的观念,与宋儒有相当大的区别,毕竟,汉儒深受公羊派学说的影响,主张大一统和大复仇理论,对异族远没有抖妹的宋儒那么客气。
可是,这并不妨碍,在朝堂上,依然有一部分主张对异族施以恩信招抚的大臣存在。他们对于徐晃等人屠灭先零羌的举动,难免就有几分微词了。
不过,率先发难的,反倒不是这些大臣,而是司空许训。
许训向刘宏上疏,弹劾徐晃、关羽、麹义(这一回终于没有忘掉他)残暴不仁,视羌人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善恶,但以杀戮为功,有伤天子的仁德。而且,此举还会使羌人进一步与大汉离心离德,更加坚定他们反叛大汉的决心。因此,一定要对徐晃的三人,严加惩处。
前文说过,东汉的三公,职权被大大的虚化,他们手中最为实际的权力,那就是对官员的弹劾权了。三公亲自出面弹劾,对于普通的官员而言,后果可是极为严重的。
但是,徐晃等人职位虽然不高,却是弘农王的腹心和旧臣,又岂是普通官员可比的?甚至不用刘照自己出面,卢植便率先上疏驳斥起许训来。
其实,卢植也是偏向于招抚一派的大臣,对徐晃等人的举动,并不赞同。只不过,卢植一来爱惜徐晃、关羽的才能,将其视作刘照日后的重要臂助,因此不得不保护他们;二来,此次许训上疏弹劾徐晃等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出于某些中官的授意,因此,卢植就更不能让对方如愿了。
而刘照自己,对这种大屠杀也是持反对态度的,这倒并不完全是出于仁义或者人道主义之类的观念,而是刘照觉得,大屠杀是一种成本过于昂贵的手段,实在不值得提倡。这一点,刘照和徐晃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世界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大屠杀的成功案例,比如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美国人的祖先对印第安人。但是,这些案例,并不足以说明,这一套方法在汉代也能行得通。
首先,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祖先,都已经是步入近代工业文明的种族了,他们是拿着前膛枪和火炮去征服美洲土著民族的,在武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更不要说阿兹特克人自己作死,把西班牙人当成了“神的后裔”,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行为,以及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对美洲土著民的致命打击了。
其次,尽管如此,玛雅人和印第安人,都对外来的殖民者,坚持了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反抗,只是随着殖民者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土著民与殖民者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这才最终彻底失败了。
而这两点,对于眼下的大汉来说,都不成立。诚然,大汉的国力比羌胡等异族要强盛,但是武器装备并没有达到有代差,可以碾压的地步。就算大汉的士兵有铁扎甲、钢刀以及强弩等一系列的先进装备,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些装备依然不能保证汉军有压制性的优势。何况,大汉毕竟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生产力还不足以保证所有的士兵都能装备上铁扎甲和钢刀。
总之,刘照并不提倡以大屠杀来作为平定凉州的手段,虽然理论上,只要杀光异族,就不会再有麻烦,但是,实际上,那也得你有本事能杀光啊?
当然,刘照也并不会因此就责备关羽以及麹义。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刘照护短,而是刘照知道,想要真正同化一个异族,使其完全融入华夏,既非一时之功,也非一人一地可以办到,而是需要制定出一个长期的方略来,举全国之力配合,逐步施行,才能奏效。
可是,眼下的朝廷,特别是身为天子的刘宏,会愿意花费心思,对羌人制定一个长期的同化政策吗?显然,刘宏是没有这个雄心壮志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汉的对羌的政策,还是任由地方官员,凭一己之喜好来处置。既然如此,那刘照又何必去苛责关羽和麹义呢?
对于许训以及他背后的阉党的攻击,刘照更是毫不客气的予以还击。当刘宏问起此事时,刘照一脸激愤的说道:
“仁义,是用来对待我大汉的百姓的,他们日夜辛勤劳作,供养君父,为君父者自然也要以仁义之心,来关爱他们。可是,羌人是我大汉的百姓吗?他们可会说汉话?可会写汉字?可曾衣汉服?可有向我大汉缴纳过税赋?更别说那先零羌,侵夺我大汉疆土数十年,分明就是我大汉的敌人,对待敌人,需要用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