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漫漫大唐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人同时品味着这句话。
“所以在下以为,圣人给我们留下的并非是指具体的治世良策,我们后人碰到问题,万万不可偷懒,只知求助于古人,而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圣人留给我们优良的人格品质,而非对圣人见解的生搬硬套。”王小麦说到这觉得自己有些跑题了,赶紧打住。
“不错,”徐文远点点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一切之本,也是我儒家之本。”
“故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格物,诸位认为,何谓格物?”
“格者,来也。”孔颖达对曰。
“谁来?人还是物?”王小麦追问。
孔颖达略一思索,“人来。”
“格物究竟何意?”
“这……”孔颖达犹豫了一下,“尝闻《礼记》有很多遗失,格物致知之意应该在那遗失的章节里。”
“不错,”王小麦说,“我早年游学是曾见有人言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章节。”
“什么?”三老均是一惊。《礼记》是儒家必修的经典,也是读书人指导自身行动的纲领,是一本为读书人树立世界观的书籍。但是因为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变动,尤其经过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导致了很多内容的丧失。
“那人姓程,年纪已经很老了,他告诉了我格物的意义,我问他从何处得知,他自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内容。”
“此人现在何处?快快讲来!”三人迫不及待地问。
王小麦摇摇头:“当时我是在江南江都一带见的他,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孤苦伶仃,有恙在身,现在恐怕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唉……”徐文远叹息一声,“想必他是前南朝的士人,南朝不像北朝久经战乱,有些完整的章节流传下来也属正常。你还记不记得他对你说的那部分遗失章节的内容?”
“记得。”王小麦起身走到案几旁,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这便是那老者对我提及的内容,在下也难辨真假,但确实觉得文中的道理是对格物的最好解释。三位先生请看!”
三老迫不及待的接过纸。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段是《大学章句》的传五,由朱熹总结了程颐、程颢的思想而来。王小麦当年为了应对高考,死记硬背了不少古文言文,却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这段话解释了致知格物的意思,要想达到致知的境界,就必须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只要是人心,就有认知事物的能力,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原理和规律的;只要万物的原理规律没有弄清楚,就很难达到致知的境界。
“唉……”郑长史看着王小麦,“怪不得继开你对算学有如此的造诣,想来是受此影响颇深。”
“不错。所以这些年来我就不再在书本之上耗费时间,转而去追寻书本以外的知识。”撒了这么多谎了,现在王小麦也是达到了说谎不眨眼的境界。
“只是天下何止万物,要穷其理又谈何容易。”郑长史叹息了一句。
孔颖达和徐文远也是点点头。
“其实我倒是觉得穷其理,未必是要把万物的道理都弄明白,人的精力有限,最起码把当世应该弄明白的道理弄明白,然后对格物进行分科,使个人的研究有所侧重。比如在下,对算学颇有研究,那我可把自己研究算学的心得整理出来教授他人,这样他人便省了很多的功夫。同样的道理,又有人专精格物的其他分科,他也贡献出自己的心得。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没法穷尽格物的道理,但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掌握万物的至理。致知在格物,我们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越多,就离致知的境界越来越近。”王小麦话已经说了这么多,能不能接受就是他们的事了。
他一个后世的穿越者,对古代的文化了解得实在太少。但是作为一个知道中华文明最终走向没落的人来说,回到这个时代,如果不做些什么,王小麦心有不甘。他心里一直认为,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国力的衰弱,其根源还在于儒家的天生不足。读书人太重视自身内在的修炼,因而丧失了对于外在事物的求知欲望。就像一个单脚走路的人,即便他的这只腿再如何粗壮,始终不及双腿走得快。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人同时品味着这句话。
“所以在下以为,圣人给我们留下的并非是指具体的治世良策,我们后人碰到问题,万万不可偷懒,只知求助于古人,而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圣人留给我们优良的人格品质,而非对圣人见解的生搬硬套。”王小麦说到这觉得自己有些跑题了,赶紧打住。
“不错,”徐文远点点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一切之本,也是我儒家之本。”
“故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格物,诸位认为,何谓格物?”
“格者,来也。”孔颖达对曰。
“谁来?人还是物?”王小麦追问。
孔颖达略一思索,“人来。”
“格物究竟何意?”
“这……”孔颖达犹豫了一下,“尝闻《礼记》有很多遗失,格物致知之意应该在那遗失的章节里。”
“不错,”王小麦说,“我早年游学是曾见有人言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章节。”
“什么?”三老均是一惊。《礼记》是儒家必修的经典,也是读书人指导自身行动的纲领,是一本为读书人树立世界观的书籍。但是因为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变动,尤其经过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导致了很多内容的丧失。
“那人姓程,年纪已经很老了,他告诉了我格物的意义,我问他从何处得知,他自称见过这部分遗失的内容。”
“此人现在何处?快快讲来!”三人迫不及待地问。
王小麦摇摇头:“当时我是在江南江都一带见的他,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孤苦伶仃,有恙在身,现在恐怕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唉……”徐文远叹息一声,“想必他是前南朝的士人,南朝不像北朝久经战乱,有些完整的章节流传下来也属正常。你还记不记得他对你说的那部分遗失章节的内容?”
“记得。”王小麦起身走到案几旁,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这便是那老者对我提及的内容,在下也难辨真假,但确实觉得文中的道理是对格物的最好解释。三位先生请看!”
三老迫不及待的接过纸。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段是《大学章句》的传五,由朱熹总结了程颐、程颢的思想而来。王小麦当年为了应对高考,死记硬背了不少古文言文,却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这段话解释了致知格物的意思,要想达到致知的境界,就必须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只要是人心,就有认知事物的能力,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原理和规律的;只要万物的原理规律没有弄清楚,就很难达到致知的境界。
“唉……”郑长史看着王小麦,“怪不得继开你对算学有如此的造诣,想来是受此影响颇深。”
“不错。所以这些年来我就不再在书本之上耗费时间,转而去追寻书本以外的知识。”撒了这么多谎了,现在王小麦也是达到了说谎不眨眼的境界。
“只是天下何止万物,要穷其理又谈何容易。”郑长史叹息了一句。
孔颖达和徐文远也是点点头。
“其实我倒是觉得穷其理,未必是要把万物的道理都弄明白,人的精力有限,最起码把当世应该弄明白的道理弄明白,然后对格物进行分科,使个人的研究有所侧重。比如在下,对算学颇有研究,那我可把自己研究算学的心得整理出来教授他人,这样他人便省了很多的功夫。同样的道理,又有人专精格物的其他分科,他也贡献出自己的心得。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没法穷尽格物的道理,但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掌握万物的至理。致知在格物,我们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越多,就离致知的境界越来越近。”王小麦话已经说了这么多,能不能接受就是他们的事了。
他一个后世的穿越者,对古代的文化了解得实在太少。但是作为一个知道中华文明最终走向没落的人来说,回到这个时代,如果不做些什么,王小麦心有不甘。他心里一直认为,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国力的衰弱,其根源还在于儒家的天生不足。读书人太重视自身内在的修炼,因而丧失了对于外在事物的求知欲望。就像一个单脚走路的人,即便他的这只腿再如何粗壮,始终不及双腿走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