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其实对于太子而言也是一样的,李弘和李贤曾经住过的东宫迎来了高宗朝的第四位主人(李弘之前还有个太子李忠),而原东宫的班底基本上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之前那么长时间其实不仅仅是在准备册封大典,而是在消除旧东宫的影响。
巫蛊之祸,虽然李治心里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表面上该惩罚的还是要惩罚,其中太子洗马刘讷言曾经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巫蛊之祸败露之后就有人搜查出了这本书,当时李治的怒气值瞬间到达了百分之一百二,愤怒的表示:“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乃进俳谐鄙说,岂辅导之义邪!”
然后这位刘讷言就被流放到了振州,其实这个时候的振州地处海南岛,听起来是个挺不错的地方,然而这个时代海南岛基本上还是蛮荒之地,所以流放到振州基本上也就是个死了。
然后是左庶子、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好歹也是为宰相,不过因为他之前是李贤最得力的助手,现在李贤被废了,他的日子自然也好过不了,当然比起刘讷言还是好很多的,他只不过就是左迁普州刺史。
基本上该收拾的都收拾之后也就差不多了,李显就这么拖家带口的住进了东宫——一个是三郎一个是白胖子,至于郑玘……哪怕大半个朝廷都知道卫尉卿跟太子殿下情谊深厚他也住不进东宫!
李显当了太子之后觉得各种事情简直是纷沓而来,李治为了制约武后把越来越多的政务都交给他,亏得李显曾经还协助过李贤监国,要不然……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只不过现在朝廷上也没太大的而事情,大概是之前因为李贤闹得整个朝廷算不上伤筋动骨大家也都被影响到了一点,反正除了国家大事最近所有人都夹紧了尾巴,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天皇收拾——之前李贤当了那么多年太子,满朝文武有几个跟他没有交情的呢?一旦不小心,这就是现成的把柄啊。
而现在唯一的国家大事也就是对突厥作战了,不过李治哪怕老了都不得不说他对军队的控制力的确还是足够的,哪怕朝廷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废太子又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情,形势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对突厥作战!
突厥那边大概是在大唐还是有眼线的,知道太子李贤被废的时候,阿史德温傅当时就哈哈大笑说了一句:“天助我也。”然后……就砍了刘审礼的头,是的,之前刘审礼被阿史德温傅俘虏之后就一直作为威胁大唐的重要底牌。
只不过裴行俭似乎并没有太过着急来救刘审礼,反而开始四处围剿突厥驻扎在黑山的兵马,阿史德温傅早就有些忍无可忍了,现在终于让他看到了机会,那么刘审礼也不用留了。
然而阿史德温傅也没想到废太子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反而是裴行俭趁着突厥调动兵马的功夫偷袭了突厥军队。
刘审礼的死讯伴随着裴行俭的胜利传到了洛阳,李显一时之间无比唏嘘,刘审礼作为工部尚书说实话还是挺有才干的,当初李显跟他也算是合作愉快,虽然这货……好几次都来他这里要配方,然而就这么死了也真是太憋屈了。
刘审礼被斩杀之后,裴行俭行事更无顾忌,甚至还能以刘审礼的死来激励士气,阿史德温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联合抗唐的契丹和奚也不靠谱,被唐军打的节节败退,阿史德温傅带着阿史那奉职以及李遮匐一路向靺鞨退去,然后就被李谨行包了饺子——靺鞨可是李谨行的地盘啊。
裴行俭可以说是大胜而归,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有好多突厥兵在唐军打过来的时候溃散四逃,如今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了。
李治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直接下令追捕突厥残部,然后让太子李显去迎接大军。虽然换了身份,李显对于这种事情做起来也驾轻就熟,倒是裴行俭在看到李显的时候有些惊讶的发现这位殿下看起来比之前成熟的多了。
裴行俭的回归代表着大唐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内忧外患平的平蛰伏的蛰伏,一时之间洛阳从草木皆兵到了歌舞升平。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出了一桩官司,有人将高真行给告了,告他不慈!一开始李显还纳闷这又是怎么了,后来才知道高真行将自己的儿子给杀了,然后就被政敌给告了。
这件事儿还是跟废太子有关,高真行杀的儿子名字叫高政,高政是东宫典膳丞,这个位置呢,不够高,不过八品,而且也不是清流,就是典膳郎的副手,主管的是东宫进膳尝食的事情。这样一个位置,压根就入不了太子的眼,所以说他跟着太子弄巫蛊什么的也没人信,到不了那个层次啊。
但是他也是东宫僚属,跟他一样的还有不少,没有错也不好都杀了,于是李治就换了一种方式,把这些人都免官交给家长了——能够在东宫任职的家里多少也都有点门道,让他们家长去教育,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就此一蹶不振了,等风头过去之后,如果真的是有本事的,恰可以让李显继续用他们,当然李治不能出面。
高政就是被李治赶回家了,但是也没惩罚,结果高政回到家之后,刚进门就被杀了——高真行一剑刺喉,然后高审行,就是高真行的哥哥一剑刺腹,高审行的儿子更干脆直接将高政的脑袋给看下来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高真行压根就不是要惩罚高政,而是直接要杀了这个儿子!更过分的是最后他还将儿子的尸体扔在了路边曝尸荒野!
李显知道之后整个人都呆滞了:卧槽!亲爹?
仇人都没有这么狠的吧?是啦,东宫僚属的家人肯定都会担心将来会不会被算账,然而那也要看职位的啊,你儿子就是一典膳丞,他能做什么?
高真行太对得起他的名字了,还真是行啊,不声不响就做出这么件事儿。然而老子杀儿子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是不会被判死罪的,顶多就是告他一个不慈,然而不慈也没有什么惩罚。
高真行如今担任右卫将军,恩,他是高士廉的儿子,讲真,李显都没办法想象高士廉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儿子。高审行和高真行的反应很快,在知道之后就直接来找李治请罪,眼中含泪口称“深负皇恩。”
恩,是啦,这两位说了,他们杀了孩子是因为孩子跟随废太子,他们觉得对不起李治对他们家的厚爱,所以把孩子给杀了。
李显再一次感谢自己的脾气还算好,这要是给李贤或者李轮,估计要单场掀桌了吧?前两天他跟李轮说起这件事儿来的时候,李轮还有些愤愤不平的。
其实谁都清楚高真行不过是因为害怕因为高政的缘故牵连到高家而已,然而他怕,别人也怕,可是那些人却并没有因为害怕就杀掉自己的家人。
固然可以说高真行魄力非凡,然而看在李显的眼里则是这个人十分的冷血,对亲儿子他都没有丝毫的怜悯,这样的人真的放心让他当大官?
李治面对高审行和高真行的请罪当时并没有表态,却问李显:“七郎怎么看?”
高审行和高真行听了之后就知道天皇大概是想要将这件事儿的处置权交给太子,说实话他俩是松了口气的,因为这位太子太过软弱,是的,软弱,李显虽然为大唐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因为他做事说话一贯柔和,很多人都觉得他太软弱了。
刘仁轨会因为他这样的软弱而担心,所以想要把他体内的那份锐意给激发出来,刘仁轨知道李显不是没有锐气,而是隐藏了起来,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哪怕打败了吐蕃,因为有郑玘高侃他们跟随,大家也更多的是将功绩算在了这些人头上,然而他们忘了,无论是高侃还是郑玘他们能够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却没办法做出攻打吐蕃的决定。
当时李显是冒着很大风险去做这件事的,这样一个人如果真的觉得他软弱那就大错特错了。
可惜高审行和高真行不知道,他们还在庆幸这位太子的软弱,因为按照李显的性格大概不会惩罚他们。
结果这一次李显却让他们失望了,李显冷冷的看着高审行和高真行说道:“对自己的孩子都能如此狠心,恕儿不能信其人品。”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对自己儿子都这么狠了,现在看上去是拥护我。谁知道将来你们会不会也这么对我呢?这样的人打死李显,他都不敢用的。
高审行和高真行听了之后瞬间出了一身的冷汗,有些懵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显会这么公开的表示鄙视他们,哦,虽然现在贞观殿之中只有皇帝父子和他们兄弟二人,然而旁边还有史官啊。
李治微微一笑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其实对于太子而言也是一样的,李弘和李贤曾经住过的东宫迎来了高宗朝的第四位主人(李弘之前还有个太子李忠),而原东宫的班底基本上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之前那么长时间其实不仅仅是在准备册封大典,而是在消除旧东宫的影响。
巫蛊之祸,虽然李治心里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表面上该惩罚的还是要惩罚,其中太子洗马刘讷言曾经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巫蛊之祸败露之后就有人搜查出了这本书,当时李治的怒气值瞬间到达了百分之一百二,愤怒的表示:“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乃进俳谐鄙说,岂辅导之义邪!”
然后这位刘讷言就被流放到了振州,其实这个时候的振州地处海南岛,听起来是个挺不错的地方,然而这个时代海南岛基本上还是蛮荒之地,所以流放到振州基本上也就是个死了。
然后是左庶子、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好歹也是为宰相,不过因为他之前是李贤最得力的助手,现在李贤被废了,他的日子自然也好过不了,当然比起刘讷言还是好很多的,他只不过就是左迁普州刺史。
基本上该收拾的都收拾之后也就差不多了,李显就这么拖家带口的住进了东宫——一个是三郎一个是白胖子,至于郑玘……哪怕大半个朝廷都知道卫尉卿跟太子殿下情谊深厚他也住不进东宫!
李显当了太子之后觉得各种事情简直是纷沓而来,李治为了制约武后把越来越多的政务都交给他,亏得李显曾经还协助过李贤监国,要不然……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只不过现在朝廷上也没太大的而事情,大概是之前因为李贤闹得整个朝廷算不上伤筋动骨大家也都被影响到了一点,反正除了国家大事最近所有人都夹紧了尾巴,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天皇收拾——之前李贤当了那么多年太子,满朝文武有几个跟他没有交情的呢?一旦不小心,这就是现成的把柄啊。
而现在唯一的国家大事也就是对突厥作战了,不过李治哪怕老了都不得不说他对军队的控制力的确还是足够的,哪怕朝廷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废太子又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情,形势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对突厥作战!
突厥那边大概是在大唐还是有眼线的,知道太子李贤被废的时候,阿史德温傅当时就哈哈大笑说了一句:“天助我也。”然后……就砍了刘审礼的头,是的,之前刘审礼被阿史德温傅俘虏之后就一直作为威胁大唐的重要底牌。
只不过裴行俭似乎并没有太过着急来救刘审礼,反而开始四处围剿突厥驻扎在黑山的兵马,阿史德温傅早就有些忍无可忍了,现在终于让他看到了机会,那么刘审礼也不用留了。
然而阿史德温傅也没想到废太子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反而是裴行俭趁着突厥调动兵马的功夫偷袭了突厥军队。
刘审礼的死讯伴随着裴行俭的胜利传到了洛阳,李显一时之间无比唏嘘,刘审礼作为工部尚书说实话还是挺有才干的,当初李显跟他也算是合作愉快,虽然这货……好几次都来他这里要配方,然而就这么死了也真是太憋屈了。
刘审礼被斩杀之后,裴行俭行事更无顾忌,甚至还能以刘审礼的死来激励士气,阿史德温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联合抗唐的契丹和奚也不靠谱,被唐军打的节节败退,阿史德温傅带着阿史那奉职以及李遮匐一路向靺鞨退去,然后就被李谨行包了饺子——靺鞨可是李谨行的地盘啊。
裴行俭可以说是大胜而归,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有好多突厥兵在唐军打过来的时候溃散四逃,如今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了。
李治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直接下令追捕突厥残部,然后让太子李显去迎接大军。虽然换了身份,李显对于这种事情做起来也驾轻就熟,倒是裴行俭在看到李显的时候有些惊讶的发现这位殿下看起来比之前成熟的多了。
裴行俭的回归代表着大唐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内忧外患平的平蛰伏的蛰伏,一时之间洛阳从草木皆兵到了歌舞升平。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出了一桩官司,有人将高真行给告了,告他不慈!一开始李显还纳闷这又是怎么了,后来才知道高真行将自己的儿子给杀了,然后就被政敌给告了。
这件事儿还是跟废太子有关,高真行杀的儿子名字叫高政,高政是东宫典膳丞,这个位置呢,不够高,不过八品,而且也不是清流,就是典膳郎的副手,主管的是东宫进膳尝食的事情。这样一个位置,压根就入不了太子的眼,所以说他跟着太子弄巫蛊什么的也没人信,到不了那个层次啊。
但是他也是东宫僚属,跟他一样的还有不少,没有错也不好都杀了,于是李治就换了一种方式,把这些人都免官交给家长了——能够在东宫任职的家里多少也都有点门道,让他们家长去教育,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就此一蹶不振了,等风头过去之后,如果真的是有本事的,恰可以让李显继续用他们,当然李治不能出面。
高政就是被李治赶回家了,但是也没惩罚,结果高政回到家之后,刚进门就被杀了——高真行一剑刺喉,然后高审行,就是高真行的哥哥一剑刺腹,高审行的儿子更干脆直接将高政的脑袋给看下来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高真行压根就不是要惩罚高政,而是直接要杀了这个儿子!更过分的是最后他还将儿子的尸体扔在了路边曝尸荒野!
李显知道之后整个人都呆滞了:卧槽!亲爹?
仇人都没有这么狠的吧?是啦,东宫僚属的家人肯定都会担心将来会不会被算账,然而那也要看职位的啊,你儿子就是一典膳丞,他能做什么?
高真行太对得起他的名字了,还真是行啊,不声不响就做出这么件事儿。然而老子杀儿子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是不会被判死罪的,顶多就是告他一个不慈,然而不慈也没有什么惩罚。
高真行如今担任右卫将军,恩,他是高士廉的儿子,讲真,李显都没办法想象高士廉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儿子。高审行和高真行的反应很快,在知道之后就直接来找李治请罪,眼中含泪口称“深负皇恩。”
恩,是啦,这两位说了,他们杀了孩子是因为孩子跟随废太子,他们觉得对不起李治对他们家的厚爱,所以把孩子给杀了。
李显再一次感谢自己的脾气还算好,这要是给李贤或者李轮,估计要单场掀桌了吧?前两天他跟李轮说起这件事儿来的时候,李轮还有些愤愤不平的。
其实谁都清楚高真行不过是因为害怕因为高政的缘故牵连到高家而已,然而他怕,别人也怕,可是那些人却并没有因为害怕就杀掉自己的家人。
固然可以说高真行魄力非凡,然而看在李显的眼里则是这个人十分的冷血,对亲儿子他都没有丝毫的怜悯,这样的人真的放心让他当大官?
李治面对高审行和高真行的请罪当时并没有表态,却问李显:“七郎怎么看?”
高审行和高真行听了之后就知道天皇大概是想要将这件事儿的处置权交给太子,说实话他俩是松了口气的,因为这位太子太过软弱,是的,软弱,李显虽然为大唐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因为他做事说话一贯柔和,很多人都觉得他太软弱了。
刘仁轨会因为他这样的软弱而担心,所以想要把他体内的那份锐意给激发出来,刘仁轨知道李显不是没有锐气,而是隐藏了起来,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哪怕打败了吐蕃,因为有郑玘高侃他们跟随,大家也更多的是将功绩算在了这些人头上,然而他们忘了,无论是高侃还是郑玘他们能够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却没办法做出攻打吐蕃的决定。
当时李显是冒着很大风险去做这件事的,这样一个人如果真的觉得他软弱那就大错特错了。
可惜高审行和高真行不知道,他们还在庆幸这位太子的软弱,因为按照李显的性格大概不会惩罚他们。
结果这一次李显却让他们失望了,李显冷冷的看着高审行和高真行说道:“对自己的孩子都能如此狠心,恕儿不能信其人品。”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对自己儿子都这么狠了,现在看上去是拥护我。谁知道将来你们会不会也这么对我呢?这样的人打死李显,他都不敢用的。
高审行和高真行听了之后瞬间出了一身的冷汗,有些懵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显会这么公开的表示鄙视他们,哦,虽然现在贞观殿之中只有皇帝父子和他们兄弟二人,然而旁边还有史官啊。
李治微微一笑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