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zhuzhu.la,权倾帝凰之永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
唐代白居易就曾做《霓裳羽衣舞歌》,云:“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就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大梁国的舞者退下之后,紧接着上殿献舞的是燕国舞者,跳的是一支凌波舞。
在玉笛、羯鼓、琵琶、方响、筚篥、箜篌、拍板等乐器奏出的美妙仙乐声中,燕国舞者飘然登场,表演独舞,柔软的舞姿,轻盈的舞态,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表现龙宫中的仙女在波涛上飘来舞去,真可谓“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
一曲舞罢,燕国舞者翩然退下。
凤鸣国、萧国、颖国、惠国、良国、大梁国、燕国这七国的歌舞都已献罢,现在在大殿中献舞的舞者,是大章国的一名舞姬,跳的是一支惊鸿舞。
《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唐代诗人李群玉更是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此刻,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央的那名大章国舞姬就仿佛一只鸿雁在空中飞翔,让人恍然以为看见了翩然翱翔的鸿雁,一座光辉。
不多时,随着大章国的舞者退出殿外,终于轮到赤冰国的舞者上场了。
赤冰国舞者献上的是一支剑舞,共有十名舞者。
剑舞又称剑器舞,因执剑器而舞,故名。
古代的剑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剑器是一种高贵、荣耀的器具。
人们逐渐认识到剑对于强壮身体的重要作用,后来也就演变发展成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武术中的剑术。
练剑家们在习武练剑中,又把剑作为一种抒发感情、表达心意的工具,所以古人有“舞以达欢”、“舞以尽意”之说,又有“诗、书、画、剑、琴、棋”之谈,剑已成为人们有文化素养的标志之一。
剑舞起来应该是龙形虎步,游龙戏凤。龙形是指身法,虎步是指步法,游龙指的剑法,戏凤则指手腕。通过帅、柔、矫、脆的造型和力量,使得“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令人赏心悦目,达到美的享受。
身法是剑法训练的基础,感受剑的协调性是以身法为主的这一基本规律。
剑舞中的剑有单剑、双剑和刀型短剑之分。单剑一般都带有剑穗,剑穗又有长短之分,长的达一米。舞动起来,剑与穗刚柔相济,变化多端,使剑舞生色不少。
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剑舞舞姿潇洒英武,形式绚丽多彩,从动作变化上看,大体可分为“站剑”和“行剑”两大类。“站剑”动作迅速敏捷,静止时姿态沉稳利爽,富有雕塑感;“行剑”动作连绵不断,如长虹游龙,首尾相继,又如行云流水,均匀而有韧性。
剑舞的音乐舞蹈节奏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舞时由四人头戴战笠身穿战服,腰缠钱带对舞,剑置于舞台上。每两人东西相对,先跳序舞,后弯腰拾剑,右手先握,后转至左手,徐徐站起,挥剑起舞,逐步推向高潮。整个舞蹈在“燕风台舞”(往前后弯腰并飞速转动身体的动作)的旋转中结束。
虽说是舞剑,却没有杀气腾腾的气氛,舞者那端庄、悠然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与宫廷剑舞不同,民间的剑舞战斗性较强,熟练的剑术表演令人眼花缭乱。
此刻,就见十名手持带有剑穗的三尺青峰的赤冰国舞者上殿后就一一分站开,立即就将大殿中央那块留出来的空地占了个满满当当。
每名赤冰国舞者都穿着鲜红似火的窄袖劲装,脸上戴着鲜红的表情空洞的面具,高束脑后的马尾绑着鲜红的发带,腰间和手腕上更是均系着鲜红的丝带,一眼望去,入目所及全是一片鲜红似火的色彩。
赤冰国人一贯以喜爱红色出名,尤其喜爱大红、深红、鲜红等等鲜艳亮眼的红色,因此,对于赤冰国舞者这幅全身鲜红似火的打扮,在座的各国储君并未表示什么质疑。
随着节奏感极强的舞乐,手持带有剑穗的三尺青峰的赤冰国舞者缓缓抬剑,连续做出挥剑、刺剑、撩剑、扫剑、点剑、穿剑、腕花等等一系列剑术动作。
在进退回旋之间,在急促飞快的舞动中,赤冰国舞者们绑在脑后的鲜红发带、腰间和手腕上的鲜红丝带均随之舞动。伴着隆隆鼓声,在一片刀光剑影中鲜红色的丝带漫天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为之变色的同时又让人觉得婀娜多姿轻盈如燕。(未完待续。)
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
唐代白居易就曾做《霓裳羽衣舞歌》,云:“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就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大梁国的舞者退下之后,紧接着上殿献舞的是燕国舞者,跳的是一支凌波舞。
在玉笛、羯鼓、琵琶、方响、筚篥、箜篌、拍板等乐器奏出的美妙仙乐声中,燕国舞者飘然登场,表演独舞,柔软的舞姿,轻盈的舞态,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表现龙宫中的仙女在波涛上飘来舞去,真可谓“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
一曲舞罢,燕国舞者翩然退下。
凤鸣国、萧国、颖国、惠国、良国、大梁国、燕国这七国的歌舞都已献罢,现在在大殿中献舞的舞者,是大章国的一名舞姬,跳的是一支惊鸿舞。
《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唐代诗人李群玉更是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此刻,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央的那名大章国舞姬就仿佛一只鸿雁在空中飞翔,让人恍然以为看见了翩然翱翔的鸿雁,一座光辉。
不多时,随着大章国的舞者退出殿外,终于轮到赤冰国的舞者上场了。
赤冰国舞者献上的是一支剑舞,共有十名舞者。
剑舞又称剑器舞,因执剑器而舞,故名。
古代的剑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剑器是一种高贵、荣耀的器具。
人们逐渐认识到剑对于强壮身体的重要作用,后来也就演变发展成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武术中的剑术。
练剑家们在习武练剑中,又把剑作为一种抒发感情、表达心意的工具,所以古人有“舞以达欢”、“舞以尽意”之说,又有“诗、书、画、剑、琴、棋”之谈,剑已成为人们有文化素养的标志之一。
剑舞起来应该是龙形虎步,游龙戏凤。龙形是指身法,虎步是指步法,游龙指的剑法,戏凤则指手腕。通过帅、柔、矫、脆的造型和力量,使得“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令人赏心悦目,达到美的享受。
身法是剑法训练的基础,感受剑的协调性是以身法为主的这一基本规律。
剑舞中的剑有单剑、双剑和刀型短剑之分。单剑一般都带有剑穗,剑穗又有长短之分,长的达一米。舞动起来,剑与穗刚柔相济,变化多端,使剑舞生色不少。
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剑舞舞姿潇洒英武,形式绚丽多彩,从动作变化上看,大体可分为“站剑”和“行剑”两大类。“站剑”动作迅速敏捷,静止时姿态沉稳利爽,富有雕塑感;“行剑”动作连绵不断,如长虹游龙,首尾相继,又如行云流水,均匀而有韧性。
剑舞的音乐舞蹈节奏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舞时由四人头戴战笠身穿战服,腰缠钱带对舞,剑置于舞台上。每两人东西相对,先跳序舞,后弯腰拾剑,右手先握,后转至左手,徐徐站起,挥剑起舞,逐步推向高潮。整个舞蹈在“燕风台舞”(往前后弯腰并飞速转动身体的动作)的旋转中结束。
虽说是舞剑,却没有杀气腾腾的气氛,舞者那端庄、悠然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与宫廷剑舞不同,民间的剑舞战斗性较强,熟练的剑术表演令人眼花缭乱。
此刻,就见十名手持带有剑穗的三尺青峰的赤冰国舞者上殿后就一一分站开,立即就将大殿中央那块留出来的空地占了个满满当当。
每名赤冰国舞者都穿着鲜红似火的窄袖劲装,脸上戴着鲜红的表情空洞的面具,高束脑后的马尾绑着鲜红的发带,腰间和手腕上更是均系着鲜红的丝带,一眼望去,入目所及全是一片鲜红似火的色彩。
赤冰国人一贯以喜爱红色出名,尤其喜爱大红、深红、鲜红等等鲜艳亮眼的红色,因此,对于赤冰国舞者这幅全身鲜红似火的打扮,在座的各国储君并未表示什么质疑。
随着节奏感极强的舞乐,手持带有剑穗的三尺青峰的赤冰国舞者缓缓抬剑,连续做出挥剑、刺剑、撩剑、扫剑、点剑、穿剑、腕花等等一系列剑术动作。
在进退回旋之间,在急促飞快的舞动中,赤冰国舞者们绑在脑后的鲜红发带、腰间和手腕上的鲜红丝带均随之舞动。伴着隆隆鼓声,在一片刀光剑影中鲜红色的丝带漫天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为之变色的同时又让人觉得婀娜多姿轻盈如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