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爱书之人 (2/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复兴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参加工作后兴趣转到了史书,看过一些明清史,才发现红楼也可以当史书读。第四遍读,就有了文学以外的收获了。因为曹家,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很重要的人物……他那个江南织造,也不仅是个内务府的御用衙门,实际上是个专为皇帝服务的情报机关,当然,他的情报不止是官场动态,还有物价、年景丰歉等。而曹寅本人才学非常好,《全唐诗》就是他主编的……曹家在曹寅时期是最红火的,红楼里的贾宝玉,不像是曹雪芹,更像曹雪芹的父亲曹顒,因为曹雪芹出生后,曹家就衰落了……了解了曹家的历史,反过来再读红楼,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来看过高阳的一套书,小说家言不足全信,但他对曹雪芹成年后的描述很传神,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红楼,要拜曹家由于站错队而衰落,一个年幼时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成年后穷困潦倒到举家食粥,这种转换也太过残酷了,这才是他创作红楼的原始动力。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升起的亲生感悟,如果曹家一直钟鸣鼎食下去,曹雪芹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纨绔而已……”
“我可没有您这样的高度,我就是觉得写的好……陶总,您说高阳有一套描写曹雪芹的书,叫什么?”
“很久前的事了。好像是套四卷本,每本都有一个名字,最后一本叫延陵剑,写曹二奶奶,即王熙凤的原型,用一把家传的短剑自尽了……你想看?”
徐德玉立即像小鸡啄米般地点头不止。
“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爱书之人啊……书我有,但不在我手里,还在滨江,我让人寄来吧……好了,你也不紧张了,咱们说正事吧。”陶唐指指放在茶几上的宣传册,“说说看,职工家属们都有些什么意见啊?”
“大部分都理解……也都认为市里建设大学城对红星有好处……”徐德玉整理着思路,“在我采访的近40个人当中,只有2个明确反对搬迁……”
“这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认为公司亏了……其实有一个没有理由,就是反对。”
“你接着说。”
“一部分职工担心所在分厂搬迁后带来的交通问题,听说市里辟出公交专线后,只剩下交通补贴了,有几个职工明确提出公司应该给这笔钱……最近反对的声音基本没有了,大概听说公司已经签了协议吧。现在比较集中的有两个方面的意见,一个是说家属院棚户区改造,认为公司应乘机推进这项工作。另一个还是家属区的问题,反映最近家属院乱搭乱盖比较严重,显然跟搬迁是有关联的……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反应强烈,我去离退休处,好几个老人都说这个……”
“你接触的在职职工中,有没有中层干部?在职职工有没有提到公司面临的产品结构调整?”
“基本没有。”
“基本?”
“只有一个工人,哦,他是老劳模了,叫张兴,张师傅说到了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建议公司尽可能把同类产品集中以减少周转量,也有利于质量管控……”
“这个意见很好。你最近采访了几个中层?”
徐德玉已经察觉到了陶唐的不满了,“三四个吧……我主要是找那些面临搬迁的分厂职工了,找中层领导不多。”
“要找他们聊聊。但不要说是我的安排。我建议搞一个专题,在厂台播上几期。这个材料我看可以了,按程序请赵书记等人把把关,可以印发了,可以按照小组,每组都发一册,同时下一个通知,让各支部组织学习并收集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
“是,我向崔部长汇报您的指示。”徐德玉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陶唐的指示。她特别担心陶唐会问那几个中干的名字,好在陶唐没有问。
“虽然你采访量不高,可能不具备代表性,但也可以看出问题,你没有觉得大家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国企的通病,我一向认为,只有大家都关心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才能兴旺起来……如果只想着自己那点事,光靠公司领导来琢磨企业的发展问题,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你看,我们的中层干部是这个样子……”陶唐说到这儿打住了,长长叹了口气。
徐德玉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站起来,“那,我可以走了吗?”
“嗯,最近厂报有些复辟的苗头,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我记得曾跟你说过,风格一定要活泼、辛辣,要更多地关注一线,关注普通员工,多一些批评,少一些表扬吹捧,直接点名批评我也是可以的。建议就搬迁辟一个专栏,把有代表性的言论刊出来,让大家讨论。哎,你不要记了,这不过是我的建议……总体上,厂报的变化很大,也很好,你干的不错。”陶唐站起身,伸手过去,“等书寄过来,我给你打电话。”(未完待续。)
?我在参加工作后兴趣转到了史书,看过一些明清史,才发现红楼也可以当史书读。第四遍读,就有了文学以外的收获了。因为曹家,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很重要的人物……他那个江南织造,也不仅是个内务府的御用衙门,实际上是个专为皇帝服务的情报机关,当然,他的情报不止是官场动态,还有物价、年景丰歉等。而曹寅本人才学非常好,《全唐诗》就是他主编的……曹家在曹寅时期是最红火的,红楼里的贾宝玉,不像是曹雪芹,更像曹雪芹的父亲曹顒,因为曹雪芹出生后,曹家就衰落了……了解了曹家的历史,反过来再读红楼,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来看过高阳的一套书,小说家言不足全信,但他对曹雪芹成年后的描述很传神,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红楼,要拜曹家由于站错队而衰落,一个年幼时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成年后穷困潦倒到举家食粥,这种转换也太过残酷了,这才是他创作红楼的原始动力。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升起的亲生感悟,如果曹家一直钟鸣鼎食下去,曹雪芹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纨绔而已……”
“我可没有您这样的高度,我就是觉得写的好……陶总,您说高阳有一套描写曹雪芹的书,叫什么?”
“很久前的事了。好像是套四卷本,每本都有一个名字,最后一本叫延陵剑,写曹二奶奶,即王熙凤的原型,用一把家传的短剑自尽了……你想看?”
徐德玉立即像小鸡啄米般地点头不止。
“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爱书之人啊……书我有,但不在我手里,还在滨江,我让人寄来吧……好了,你也不紧张了,咱们说正事吧。”陶唐指指放在茶几上的宣传册,“说说看,职工家属们都有些什么意见啊?”
“大部分都理解……也都认为市里建设大学城对红星有好处……”徐德玉整理着思路,“在我采访的近40个人当中,只有2个明确反对搬迁……”
“这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认为公司亏了……其实有一个没有理由,就是反对。”
“你接着说。”
“一部分职工担心所在分厂搬迁后带来的交通问题,听说市里辟出公交专线后,只剩下交通补贴了,有几个职工明确提出公司应该给这笔钱……最近反对的声音基本没有了,大概听说公司已经签了协议吧。现在比较集中的有两个方面的意见,一个是说家属院棚户区改造,认为公司应乘机推进这项工作。另一个还是家属区的问题,反映最近家属院乱搭乱盖比较严重,显然跟搬迁是有关联的……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反应强烈,我去离退休处,好几个老人都说这个……”
“你接触的在职职工中,有没有中层干部?在职职工有没有提到公司面临的产品结构调整?”
“基本没有。”
“基本?”
“只有一个工人,哦,他是老劳模了,叫张兴,张师傅说到了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建议公司尽可能把同类产品集中以减少周转量,也有利于质量管控……”
“这个意见很好。你最近采访了几个中层?”
徐德玉已经察觉到了陶唐的不满了,“三四个吧……我主要是找那些面临搬迁的分厂职工了,找中层领导不多。”
“要找他们聊聊。但不要说是我的安排。我建议搞一个专题,在厂台播上几期。这个材料我看可以了,按程序请赵书记等人把把关,可以印发了,可以按照小组,每组都发一册,同时下一个通知,让各支部组织学习并收集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
“是,我向崔部长汇报您的指示。”徐德玉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陶唐的指示。她特别担心陶唐会问那几个中干的名字,好在陶唐没有问。
“虽然你采访量不高,可能不具备代表性,但也可以看出问题,你没有觉得大家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国企的通病,我一向认为,只有大家都关心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才能兴旺起来……如果只想着自己那点事,光靠公司领导来琢磨企业的发展问题,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你看,我们的中层干部是这个样子……”陶唐说到这儿打住了,长长叹了口气。
徐德玉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站起来,“那,我可以走了吗?”
“嗯,最近厂报有些复辟的苗头,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我记得曾跟你说过,风格一定要活泼、辛辣,要更多地关注一线,关注普通员工,多一些批评,少一些表扬吹捧,直接点名批评我也是可以的。建议就搬迁辟一个专栏,把有代表性的言论刊出来,让大家讨论。哎,你不要记了,这不过是我的建议……总体上,厂报的变化很大,也很好,你干的不错。”陶唐站起身,伸手过去,“等书寄过来,我给你打电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