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工业(一) (1/2)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灿烂的阳光洒在船甲板上,海风吹拂而过,带着大海特有的味道透来。天上一只只的海鸥掠过海面,然后展翅高飞,发出阵阵的鸥声。
詹天佑站在船舷边,放目远眺着海岸,呆呆的却似有些出神,就连杨育新来到他的身边都没有发觉。
杨育新笑道:“詹先生,岸边有什么东西,看得如此出神。”
詹天佑这才回过神来,道:“杨先生,我在看岸上的烟囱呢?”
杨育新这才留意到,只见岸上远远看去,确实树立着高低不等的十几根烟囱,而且正在喷吐着浓淡不同的烟雾,将半边蔚蓝所天空都污成了灰暗的颜色,而在烟囱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房屋建筑,因此也不禁有些奇怪,道:“詹先生,不知这烟囱有什么好看的?”
詹天佑也笑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随处可见烟囱林立,黑烟弥漫,而有烟囱就意味着有工厂,有机器,美国欧洲各国才如此发达繁盛,但自从我从美国学成归国以来,可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了,只是偶尔可见一二根烟囱,却沒有想到,在这青岛居然又能见到。”
在现代人看来,烟囱、黑烟代表着落后、污染,但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环保、碳排放之类的概念,因为这个时代是以蒸汽机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则是煤碳,烧煤就必有烟,因此烟囱的多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詹天佑在美国留学10余年,看惯了美国现代城市中烟囱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接踵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模式。
而詹天佑归国近20年,虽然清廷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既使是在洋务最兴旺的地方,社会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最接近现代社会的地是租界,不过租界里是没有工厂的,一直到今天从船上看到青岛,却可以看到十几根烟囱,到是依稀有那一点美国式的工业社会模子,因此詹天佑才生出了无限的感概。
虽然杨育新不能体会詹天佑的心情,但还是指着海岸线,向詹天佑一一的介绍,那里是什么什么工厂,在自已离开青岛的时候,建成什么样子了等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尽管这些事情詹天佑在上海都听刘澜涛说过,但现在却是亲眼所见,尽管只是在轮船上远远看去,但也能看得出海外华人的工业规模和发展前景,再听杨育新说到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自然是另有一番感触。
而且两人在船舷边说着话,不知不觉己聚集了20余名学生,围在他们周边傍听,有人还出言询问,而杨育新也不在意,耐心的向学生们解说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同时还为学生们描述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也让这些学生们听得激动异常。
虽然这些学生们没有去过美国、欧洲,但毕竟是在新式学校里念书,并且海外华人的座谈会上,也都听说过,还看过一些照片图像,而且穿越者也给这些学生讲过工业革命、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因此也知道工厂、机器代表着现代、文明、发达、强盛,而杨育新为他们讲说的华东政府的未来正是这样一付光明的景像,年轻人都是充满激情热血,这时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而就在众人谈论之间,轮船己经开进了青岛湾,在栈桥边停泊,并且搭上了舷梯。而杨育新一面陪着詹天佑、一面组织学生们下船,来到栈桥上。
这时己有华东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等候,并且准备好了迎接他们的车辆,当然也为他们准备好了住所,就是青岛新建的希望学校,而杨育新和詹天佑则是住在华东政府的招待所里。因为杨育新以前一直都是在天津工作,后来又去了上海,因此在青岛还并沒有给他安排固定的住所,而且这一次杨育新是一个人回青岛,蒋怡和那对姐妹都留在上海,也就住在招待所里。
接学生的都是马车,8人乘坐一辆,依次的离开了码头,而接詹天佑的是一辆电瓶车,由杨育新陪着詹天佑上车,一起前往招待所,而沿路上詹天佑所见到都是宽阔平坦的道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道路边是线条简单、窗口整齐的多层房屋,或是正在修建中,以及林立着高耸的电线杆子和电灯。而杨育新也向詹天佑一一介绍主要的街景,那些是以前德国统治其间留下来的,那些是穿越者控制青岛以后修建的,当然是以后者居多。还介绍了... -->>
灿烂的阳光洒在船甲板上,海风吹拂而过,带着大海特有的味道透来。天上一只只的海鸥掠过海面,然后展翅高飞,发出阵阵的鸥声。
詹天佑站在船舷边,放目远眺着海岸,呆呆的却似有些出神,就连杨育新来到他的身边都没有发觉。
杨育新笑道:“詹先生,岸边有什么东西,看得如此出神。”
詹天佑这才回过神来,道:“杨先生,我在看岸上的烟囱呢?”
杨育新这才留意到,只见岸上远远看去,确实树立着高低不等的十几根烟囱,而且正在喷吐着浓淡不同的烟雾,将半边蔚蓝所天空都污成了灰暗的颜色,而在烟囱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房屋建筑,因此也不禁有些奇怪,道:“詹先生,不知这烟囱有什么好看的?”
詹天佑也笑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随处可见烟囱林立,黑烟弥漫,而有烟囱就意味着有工厂,有机器,美国欧洲各国才如此发达繁盛,但自从我从美国学成归国以来,可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了,只是偶尔可见一二根烟囱,却沒有想到,在这青岛居然又能见到。”
在现代人看来,烟囱、黑烟代表着落后、污染,但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环保、碳排放之类的概念,因为这个时代是以蒸汽机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则是煤碳,烧煤就必有烟,因此烟囱的多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詹天佑在美国留学10余年,看惯了美国现代城市中烟囱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接踵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模式。
而詹天佑归国近20年,虽然清廷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既使是在洋务最兴旺的地方,社会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最接近现代社会的地是租界,不过租界里是没有工厂的,一直到今天从船上看到青岛,却可以看到十几根烟囱,到是依稀有那一点美国式的工业社会模子,因此詹天佑才生出了无限的感概。
虽然杨育新不能体会詹天佑的心情,但还是指着海岸线,向詹天佑一一的介绍,那里是什么什么工厂,在自已离开青岛的时候,建成什么样子了等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尽管这些事情詹天佑在上海都听刘澜涛说过,但现在却是亲眼所见,尽管只是在轮船上远远看去,但也能看得出海外华人的工业规模和发展前景,再听杨育新说到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自然是另有一番感触。
而且两人在船舷边说着话,不知不觉己聚集了20余名学生,围在他们周边傍听,有人还出言询问,而杨育新也不在意,耐心的向学生们解说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同时还为学生们描述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也让这些学生们听得激动异常。
虽然这些学生们没有去过美国、欧洲,但毕竟是在新式学校里念书,并且海外华人的座谈会上,也都听说过,还看过一些照片图像,而且穿越者也给这些学生讲过工业革命、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因此也知道工厂、机器代表着现代、文明、发达、强盛,而杨育新为他们讲说的华东政府的未来正是这样一付光明的景像,年轻人都是充满激情热血,这时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而就在众人谈论之间,轮船己经开进了青岛湾,在栈桥边停泊,并且搭上了舷梯。而杨育新一面陪着詹天佑、一面组织学生们下船,来到栈桥上。
这时己有华东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等候,并且准备好了迎接他们的车辆,当然也为他们准备好了住所,就是青岛新建的希望学校,而杨育新和詹天佑则是住在华东政府的招待所里。因为杨育新以前一直都是在天津工作,后来又去了上海,因此在青岛还并沒有给他安排固定的住所,而且这一次杨育新是一个人回青岛,蒋怡和那对姐妹都留在上海,也就住在招待所里。
接学生的都是马车,8人乘坐一辆,依次的离开了码头,而接詹天佑的是一辆电瓶车,由杨育新陪着詹天佑上车,一起前往招待所,而沿路上詹天佑所见到都是宽阔平坦的道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道路边是线条简单、窗口整齐的多层房屋,或是正在修建中,以及林立着高耸的电线杆子和电灯。而杨育新也向詹天佑一一介绍主要的街景,那些是以前德国统治其间留下来的,那些是穿越者控制青岛以后修建的,当然是以后者居多。还介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