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五胡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骑卷江山点评:鲜卑之慕容氏姓氏意义考证
大家好,我是骑卷江山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慕容鲜卑的姓氏含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慕容氏!
慕容氏作为鲜卑三大部落中的一支,先后建立了:
前燕(337年—370年)
西燕(383年—394年)
后燕(384年—407年)
南燕(398年—410年)
北燕(407年—436年)
大家可以从中看出,慕容氏是中国历史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关于他们的史料也是庞杂而混乱的,而我们要对他们有所了解,就有必要先对他们的起源做一番探讨了。
但其实慕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姓氏那么简单,因为在更久远的时代这个名字有着同样不容小觑的历史意义!
那么慕容这个姓氏的起源到底有几种说法呢?
一.《晋书》的记载是鲜卑的一支人马,他们的首领莫护跋在进入辽西地区以后,见到当地居民喜欢而且流行戴步摇冠,他也立即喜欢上了,然后就抛弃了鲜卑人的传统发式,戴起了步摇冠,也因此他所带领的部落被讥讽为“步摇”,后人不解其意,因为当时发音的雷同,所以讹传为“慕容”,而莫护跋的部落就将错就错,也就用慕容作为部落的称号了!
普通金步摇
花树状金步摇
花蔓状金步摇
这些是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的北燕冯素弗的墓中发现的。
大家可以看到,步摇的确很漂亮,尤其是花树状的,这设计真心不错,当然考古发现的步摇还有很多种样式,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到这里似乎的确有了答案了,因为从西方人的看法来看,有了考古的实物的佐证,就是有了证据,就可以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想不是,因为如果当时北方汉族,或者其他北方民族真的流行这种步摇冠,慕容部也不可能直到进入辽西地区才接触到这种步摇冠,因为在贸易交流下,好的物品的流动是很快的,步摇作为首饰,也不是违禁品,不会受到什么限制。
而这种步摇冠的发源地,也是在考古证明下,其发源地却是西亚和中亚一带!是后来才传入中国的,所以,如果真的要说当地居民为什么流行步摇冠,倒不如说是因为东迁的慕容部,把这种步摇冠自西向东传播了过来。
那么对步摇一说的真假,历史上有人质疑过吗?有的,而且很多,我指出其中一个,大家看下:
胡三省的《通鉴》上对(晋纪武帝太康二年,慕容部)的内容中提到的步摇批注说:余谓步摇之说或荒诞,慕容氏既得中国,其臣子从而为之辞。”
就是说胡三省说步摇说法很荒谬,不可信!胡三省是谁,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啰嗦了。
然后,大家请注意一下,我这里说到了一个自西向东传播的关键词,我的意思很明确,我们一直认为游牧民族是愚昧的,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贸易,贸易而对于物资非常匮乏的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贸易,东西方的交流才一直没有间断过!
对于自西向东的流动我举几个列子:
1.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剑,那么剑这个词是怎么发明的?我们看看北方的游牧民族又是怎么说宝刀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中原译音就是“剑”。也就是说中国的剑最早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这个词据考证可能来自伊朗语系或突厥语系。说的再近代一点,就是汉武帝从大月氏(阿富汗地区)那里得到的“精钢”,著名科技史学家冯家升的著作指出:“汉晋以来,中国所说之镔铁即精钢,亦即来自西域之印度钢。
2. 佛学入东土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点一下,大家应该都明白。
二.第二种说法,是说慕容部的鲜卑人“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薇氏”,二仪就是两仪,指阴与阳,三光就是日月星辰之三光,这个明显是要有很高汉文学修养的,而且单从慕容的汉语意思来看也是不通的,而且鲜卑是一个胡人部落,所以这显然是假的,是当时的人为了拍慕容马屁的说法。
那么我们来看看刚开始慕容部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在莫护跋死后,他的儿子木延成为慕容部的首领,号称左贤王,明显的,他们采用了匈奴人的官号,可见慕容部早期更多地是接受了匈奴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汉文化,他们的祖先也是和匈奴人杂居的,直到木延之子涉归担任慕容部首领时,他们才受封为鲜卑单于,他去世后,慕容廆接任。
大家注意一下,我说的这些慕容部的首领,只有慕容廆一个人用了慕容姓氏,这里是点一下,后面我会提到这其中的理由。
三.第三种说法,就是鲜卑大可汗檀石槐分鲜卑为三部,而慕容就是中部大人的官名,那么是不是中部的慕容大联盟向东移动了呢?那么如果真的是慕容大联盟向东移动,为什么在公元260年左右的时候,慕容部却是最弱小的一支鲜卑呢?
檀石槐死后或者死前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突变?那么慕容大联盟东迁时,东部最强的鲜卑大人是谁?当然是宇文大联盟!或者说东部联盟的各位大人们会怎么对待慕容大联盟呢?他们会怎样争斗怎样厮杀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慕容部不得不大转移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慕容部到底是不是中部大人慕容大联盟的后裔呢?!而慕容部又到底是不是继承了中部大人慕容的名号呢?
这所有的疑问,接下来,我会慢慢讨论!
第四种说法,这是一种令我很惊奇的说法,也是史学界的一桩曾经迷惑大家很久的奇案。
而我也将为大家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开这个谜底,现在大家先看一下:
自慕容部的首领涉归在生养了两个儿子(慕容廆和吐谷浑)后,就用他周边的两条河分别为他的两个儿子起了名字,那么这两条是什么河流呢?
一条是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一条是老哈河也就是土河,而这两条河就是西辽河的南北两支。
辽河主流上游老哈河汇合西拉木伦河后,称西辽河。西辽河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台河口分为南北二支。
而这个辽河流域也就是慕容部早期的活动地区。
那么我们来看看,蒙古语中对这两条河,是怎么称呼的?
西拉木伦河在当时被称为饶乐水,与蒙古语黄水或者潢水发音相近。
老哈河在当时被称为乌候秦水,与蒙古语土河的发音相近。
而我们早期的学者大部分是以蒙语或者女真语来判断史书的,因为蒙古语的确继承了一部分东胡语系的成分,但是毕竟不是正宗的鲜卑语,而语言的变迁在我国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我们先不讨论,我们先看下去
饶乐水的发音就是慕容廆,蒙古语名字称为 若洛廆,与绕乐为同音异译,而吐谷浑,吐护真,托纥臣,则都是乌候秦水的同音异译。
那么史书上到底怎么记载的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下当时对西拉木伦河和土河的记载,当时分别叫它们为什么?
西拉木伦的河的称谓,顺便说一下,因为史记内容过于繁杂,我这里就直接告诉大家当时这些书籍对西拉木伦的叫法了,如果有人需要详细的内容,可以课后私下找我,都是有确切史料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魏志.鲜卑传》引《魏书.鲜卑疆土》云:鲜卑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域,尝以季春,大会于作乐水上。这里是叫作乐水。
《后汉书.鲜卑传》的记载是:饶乐水。
《方舆纪要》 中把西拉木伦河称为:弱落水,浇弱水,浇水
而西拉木伦又是什么意思呢?
西拉 蒙古语 sira 或者 sara 黄或者潢
木伦 蒙古语 muren 河
那么弱落水当时的发音是什么 sara-kha或者 sira-muren
土河当时的叫法
《魏志.鲜卑传》引《魏书.鲜卑疆土》云: 乌秦候水
《隋书》 :托纥臣水 toghosun
《唐书》 :土护真水 toghosun
乌秦候水蒙古语的发音也是 toghosun
也就是说,按照蒙古语
慕容廆就是sira-kha
吐谷浑就是toghosun... -->>
骑卷江山点评:鲜卑之慕容氏姓氏意义考证
大家好,我是骑卷江山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慕容鲜卑的姓氏含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慕容氏!
慕容氏作为鲜卑三大部落中的一支,先后建立了:
前燕(337年—370年)
西燕(383年—394年)
后燕(384年—407年)
南燕(398年—410年)
北燕(407年—436年)
大家可以从中看出,慕容氏是中国历史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关于他们的史料也是庞杂而混乱的,而我们要对他们有所了解,就有必要先对他们的起源做一番探讨了。
但其实慕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姓氏那么简单,因为在更久远的时代这个名字有着同样不容小觑的历史意义!
那么慕容这个姓氏的起源到底有几种说法呢?
一.《晋书》的记载是鲜卑的一支人马,他们的首领莫护跋在进入辽西地区以后,见到当地居民喜欢而且流行戴步摇冠,他也立即喜欢上了,然后就抛弃了鲜卑人的传统发式,戴起了步摇冠,也因此他所带领的部落被讥讽为“步摇”,后人不解其意,因为当时发音的雷同,所以讹传为“慕容”,而莫护跋的部落就将错就错,也就用慕容作为部落的称号了!
普通金步摇
花树状金步摇
花蔓状金步摇
这些是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的北燕冯素弗的墓中发现的。
大家可以看到,步摇的确很漂亮,尤其是花树状的,这设计真心不错,当然考古发现的步摇还有很多种样式,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到这里似乎的确有了答案了,因为从西方人的看法来看,有了考古的实物的佐证,就是有了证据,就可以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想不是,因为如果当时北方汉族,或者其他北方民族真的流行这种步摇冠,慕容部也不可能直到进入辽西地区才接触到这种步摇冠,因为在贸易交流下,好的物品的流动是很快的,步摇作为首饰,也不是违禁品,不会受到什么限制。
而这种步摇冠的发源地,也是在考古证明下,其发源地却是西亚和中亚一带!是后来才传入中国的,所以,如果真的要说当地居民为什么流行步摇冠,倒不如说是因为东迁的慕容部,把这种步摇冠自西向东传播了过来。
那么对步摇一说的真假,历史上有人质疑过吗?有的,而且很多,我指出其中一个,大家看下:
胡三省的《通鉴》上对(晋纪武帝太康二年,慕容部)的内容中提到的步摇批注说:余谓步摇之说或荒诞,慕容氏既得中国,其臣子从而为之辞。”
就是说胡三省说步摇说法很荒谬,不可信!胡三省是谁,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啰嗦了。
然后,大家请注意一下,我这里说到了一个自西向东传播的关键词,我的意思很明确,我们一直认为游牧民族是愚昧的,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贸易,贸易而对于物资非常匮乏的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贸易,东西方的交流才一直没有间断过!
对于自西向东的流动我举几个列子:
1.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剑,那么剑这个词是怎么发明的?我们看看北方的游牧民族又是怎么说宝刀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中原译音就是“剑”。也就是说中国的剑最早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这个词据考证可能来自伊朗语系或突厥语系。说的再近代一点,就是汉武帝从大月氏(阿富汗地区)那里得到的“精钢”,著名科技史学家冯家升的著作指出:“汉晋以来,中国所说之镔铁即精钢,亦即来自西域之印度钢。
2. 佛学入东土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点一下,大家应该都明白。
二.第二种说法,是说慕容部的鲜卑人“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薇氏”,二仪就是两仪,指阴与阳,三光就是日月星辰之三光,这个明显是要有很高汉文学修养的,而且单从慕容的汉语意思来看也是不通的,而且鲜卑是一个胡人部落,所以这显然是假的,是当时的人为了拍慕容马屁的说法。
那么我们来看看刚开始慕容部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在莫护跋死后,他的儿子木延成为慕容部的首领,号称左贤王,明显的,他们采用了匈奴人的官号,可见慕容部早期更多地是接受了匈奴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汉文化,他们的祖先也是和匈奴人杂居的,直到木延之子涉归担任慕容部首领时,他们才受封为鲜卑单于,他去世后,慕容廆接任。
大家注意一下,我说的这些慕容部的首领,只有慕容廆一个人用了慕容姓氏,这里是点一下,后面我会提到这其中的理由。
三.第三种说法,就是鲜卑大可汗檀石槐分鲜卑为三部,而慕容就是中部大人的官名,那么是不是中部的慕容大联盟向东移动了呢?那么如果真的是慕容大联盟向东移动,为什么在公元260年左右的时候,慕容部却是最弱小的一支鲜卑呢?
檀石槐死后或者死前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突变?那么慕容大联盟东迁时,东部最强的鲜卑大人是谁?当然是宇文大联盟!或者说东部联盟的各位大人们会怎么对待慕容大联盟呢?他们会怎样争斗怎样厮杀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慕容部不得不大转移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慕容部到底是不是中部大人慕容大联盟的后裔呢?!而慕容部又到底是不是继承了中部大人慕容的名号呢?
这所有的疑问,接下来,我会慢慢讨论!
第四种说法,这是一种令我很惊奇的说法,也是史学界的一桩曾经迷惑大家很久的奇案。
而我也将为大家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开这个谜底,现在大家先看一下:
自慕容部的首领涉归在生养了两个儿子(慕容廆和吐谷浑)后,就用他周边的两条河分别为他的两个儿子起了名字,那么这两条是什么河流呢?
一条是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一条是老哈河也就是土河,而这两条河就是西辽河的南北两支。
辽河主流上游老哈河汇合西拉木伦河后,称西辽河。西辽河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台河口分为南北二支。
而这个辽河流域也就是慕容部早期的活动地区。
那么我们来看看,蒙古语中对这两条河,是怎么称呼的?
西拉木伦河在当时被称为饶乐水,与蒙古语黄水或者潢水发音相近。
老哈河在当时被称为乌候秦水,与蒙古语土河的发音相近。
而我们早期的学者大部分是以蒙语或者女真语来判断史书的,因为蒙古语的确继承了一部分东胡语系的成分,但是毕竟不是正宗的鲜卑语,而语言的变迁在我国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我们先不讨论,我们先看下去
饶乐水的发音就是慕容廆,蒙古语名字称为 若洛廆,与绕乐为同音异译,而吐谷浑,吐护真,托纥臣,则都是乌候秦水的同音异译。
那么史书上到底怎么记载的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下当时对西拉木伦河和土河的记载,当时分别叫它们为什么?
西拉木伦的河的称谓,顺便说一下,因为史记内容过于繁杂,我这里就直接告诉大家当时这些书籍对西拉木伦的叫法了,如果有人需要详细的内容,可以课后私下找我,都是有确切史料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魏志.鲜卑传》引《魏书.鲜卑疆土》云:鲜卑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域,尝以季春,大会于作乐水上。这里是叫作乐水。
《后汉书.鲜卑传》的记载是:饶乐水。
《方舆纪要》 中把西拉木伦河称为:弱落水,浇弱水,浇水
而西拉木伦又是什么意思呢?
西拉 蒙古语 sira 或者 sara 黄或者潢
木伦 蒙古语 muren 河
那么弱落水当时的发音是什么 sara-kha或者 sira-muren
土河当时的叫法
《魏志.鲜卑传》引《魏书.鲜卑疆土》云: 乌秦候水
《隋书》 :托纥臣水 toghosun
《唐书》 :土护真水 toghosun
乌秦候水蒙古语的发音也是 toghosun
也就是说,按照蒙古语
慕容廆就是sira-kha
吐谷浑就是toghosu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