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清穿奋斗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胤禛初时还不明所以,接过纸张一看,心中大惊,以他的智商和政治敏感度,立即判断出这两张纸的价值,如果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将是极大的功劳,问题是功劳太大,不是他一个贝勒能吃得下的,这种利国利民甚至功在千秋的事,只能由皇帝出面。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纸上写的究竟准不准确?胤禛对富察家的人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心知景顾勒既然敢把这东西给自己,那么,即便没有九分把握,也有八分准确,而富察家的人也不是笨蛋,这么明显的功劳,他们送到自己面前,就算他们有所图,这个人情他也认了。
景顾勒确定胤禛看完了,方解释说:“这是前些天奴才帮了一个人的忙,他知道奴才阿玛最爱读书,特意把家中收藏的一箱子旧书送了过来,奴才从那些书里翻出来的,最开始还以为是前主人夹的随笔之类,差点没随手扔了,幸好丢之前看了一眼,这才没有错失宝物。”
胤禛忙问送书的人是谁,景顾勒知道他的意思,不过他这个谎编的很严密,当下说道:“那人的祖父是个童生,偏考了一二十年也没考中个秀才,为供他祖父读书,家里穷的不像样子,他祖父不到四十就郁郁而终,他父亲就觉得读书无用,反而拖累家小,因此除了认识几个字,再不肯读书,也不许他读,家里留了一箱子他祖父的旧书,因为算是祖父遗物,因而不曾变卖,他父子俩却也没翻过,这回因要感谢奴才,又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才送给了奴才。其实那一箱子书,大都是四书五经,只有几本杂文游记,这两张纸就是夹在一本游记里的,奴才也问过那人,知不知道那些书都是从哪儿来的,可惜他父子俩一问三不知,连具体有什么书他们都不知道,奴才能得到这个,倒真算得上机缘巧合了。”
景顾勒说的大部分都是真的,真有那么个人,因为景顾勒帮了他,送了一箱子旧书做谢礼,那人家里的情况,也真的跟他对胤禛说的一样,只除了这两张纸不是从那人送的书里翻出来的,别的一句谎话都没有,甚至他还真找那人问过,不管谁去查,都查不出问题的。
胤禛其实也没怀疑景顾勒的意思,只是得了这么个东西,总要确定一下来源,来源没问题了,才好往下面继续,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他就问景顾勒有什么建议,景顾勒说:“奴才既然把这东西呈给四爷,自然全凭四爷做主。”
胤禛则说:“依着爷的意思,自然是进献给汗阿玛,只是爷却不好出面,少不得要转手他人,只是这么一来,你们家的功劳就要被分薄几分,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景顾勒笑道:“奴才说句实话,奴才家若是贪图这份功劳,早就自己进献皇上了,现在既然把它给了四爷,就没想过功劳的事,四爷不必疑虑,自从舍妹跟了您,奴才家就惟您马首是瞻,您好了,奴才家自然会好,舍妹也才会好,四爷以为然否?”
胤禛抿抿嘴,这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跟他这么说呢,乌喇那拉家的人对他可没这么亲近,甚至多有疏远,李家倒是他帮忙的多些,他就算自认能力超强,不太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不需要是一回事,有人真的不遗余力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又是另一回事,这种体验还挺新鲜的。
不过胤禛是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纵然心里有些触动,却也不会做任何承诺,他只是冲景顾勒点了点头,送走他之前多加了一句有空多来坐坐。
景顾勒走了,东西送出,他完成了妹妹的托付,完全是无事一身轻,可是胤禛却不得清闲了,得了这么个大馅饼,偏自己吃不下,还要送给别人,要说他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暂时把东西放着,等自己再多添些本钱时再拿出来,是不是就不用跟别人分功了?不过这想法只在他脑子里过了一下,就被他丢一边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愿意为国家百姓做点实事的人,这两件事都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大好处的,他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耽搁。
招来自己的谋士,分析利弊、制定计划,想好说辞,胤禛就带着东西进宫了,他要去找太子。
太子住在毓庆宫,他的办公场所同样在这里,胤禛从东华门进去,转了两个弯就到了毓庆宫门前,太子这时候对他还算不错,一面心里忌讳这些成年兄弟们,但是,这么多兄弟,也就胤禛一直站在他身后,两人又有幼年时的情分,他两个算是关系比较近的,而且他即便是太子,也要有个礼贤下士友爱兄弟的形象,听说胤禛来找他,很快亲自出来迎接。
两人在书房里坐定,先是互相问候了一下,太子就笑问他这时候来有什么事,毕竟两人早上才见过面,胤禛也不多言,直接把两张纸呈上,太子疑惑接过,看了之后也是一惊,太子是皇帝亲手培育的储君,政治头脑比胤禛还好,对民生的关注比胤禛还多,而且,太子的责任感也很强,在他心里,大清就是他的,能有这两样好东西,他自然很高兴,而更让他高兴的是,胤禛得了这东西,没有直接呈给皇帝,而是拿来找他。
太子这两年挺悲催的,兄弟们日渐年长,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老大明着跟他对着干,老八、老九等人背地里给他下绊子,老五、老七哪边都不靠,老三倒是支持他,可惜老三除了会写点官样文章歌颂歌颂他,什么忙都帮不上,站在他这边的,能帮他做点实事的,也就只有老四了;兄弟们如狼似虎,都巴望他赶紧倒台,母族被皇帝亲手废了,妻族又使不上力,詹事府的那些人又不是自己心腹,太子觉得做什么都不顺手,皇帝又好像对他起了芥蒂,他是迫切希望能做出点功绩证明自己,胤禛此举简直太合他心意了。R1152
胤禛初时还不明所以,接过纸张一看,心中大惊,以他的智商和政治敏感度,立即判断出这两张纸的价值,如果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将是极大的功劳,问题是功劳太大,不是他一个贝勒能吃得下的,这种利国利民甚至功在千秋的事,只能由皇帝出面。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纸上写的究竟准不准确?胤禛对富察家的人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心知景顾勒既然敢把这东西给自己,那么,即便没有九分把握,也有八分准确,而富察家的人也不是笨蛋,这么明显的功劳,他们送到自己面前,就算他们有所图,这个人情他也认了。
景顾勒确定胤禛看完了,方解释说:“这是前些天奴才帮了一个人的忙,他知道奴才阿玛最爱读书,特意把家中收藏的一箱子旧书送了过来,奴才从那些书里翻出来的,最开始还以为是前主人夹的随笔之类,差点没随手扔了,幸好丢之前看了一眼,这才没有错失宝物。”
胤禛忙问送书的人是谁,景顾勒知道他的意思,不过他这个谎编的很严密,当下说道:“那人的祖父是个童生,偏考了一二十年也没考中个秀才,为供他祖父读书,家里穷的不像样子,他祖父不到四十就郁郁而终,他父亲就觉得读书无用,反而拖累家小,因此除了认识几个字,再不肯读书,也不许他读,家里留了一箱子他祖父的旧书,因为算是祖父遗物,因而不曾变卖,他父子俩却也没翻过,这回因要感谢奴才,又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才送给了奴才。其实那一箱子书,大都是四书五经,只有几本杂文游记,这两张纸就是夹在一本游记里的,奴才也问过那人,知不知道那些书都是从哪儿来的,可惜他父子俩一问三不知,连具体有什么书他们都不知道,奴才能得到这个,倒真算得上机缘巧合了。”
景顾勒说的大部分都是真的,真有那么个人,因为景顾勒帮了他,送了一箱子旧书做谢礼,那人家里的情况,也真的跟他对胤禛说的一样,只除了这两张纸不是从那人送的书里翻出来的,别的一句谎话都没有,甚至他还真找那人问过,不管谁去查,都查不出问题的。
胤禛其实也没怀疑景顾勒的意思,只是得了这么个东西,总要确定一下来源,来源没问题了,才好往下面继续,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他就问景顾勒有什么建议,景顾勒说:“奴才既然把这东西呈给四爷,自然全凭四爷做主。”
胤禛则说:“依着爷的意思,自然是进献给汗阿玛,只是爷却不好出面,少不得要转手他人,只是这么一来,你们家的功劳就要被分薄几分,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景顾勒笑道:“奴才说句实话,奴才家若是贪图这份功劳,早就自己进献皇上了,现在既然把它给了四爷,就没想过功劳的事,四爷不必疑虑,自从舍妹跟了您,奴才家就惟您马首是瞻,您好了,奴才家自然会好,舍妹也才会好,四爷以为然否?”
胤禛抿抿嘴,这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跟他这么说呢,乌喇那拉家的人对他可没这么亲近,甚至多有疏远,李家倒是他帮忙的多些,他就算自认能力超强,不太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不需要是一回事,有人真的不遗余力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又是另一回事,这种体验还挺新鲜的。
不过胤禛是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纵然心里有些触动,却也不会做任何承诺,他只是冲景顾勒点了点头,送走他之前多加了一句有空多来坐坐。
景顾勒走了,东西送出,他完成了妹妹的托付,完全是无事一身轻,可是胤禛却不得清闲了,得了这么个大馅饼,偏自己吃不下,还要送给别人,要说他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暂时把东西放着,等自己再多添些本钱时再拿出来,是不是就不用跟别人分功了?不过这想法只在他脑子里过了一下,就被他丢一边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愿意为国家百姓做点实事的人,这两件事都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大好处的,他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耽搁。
招来自己的谋士,分析利弊、制定计划,想好说辞,胤禛就带着东西进宫了,他要去找太子。
太子住在毓庆宫,他的办公场所同样在这里,胤禛从东华门进去,转了两个弯就到了毓庆宫门前,太子这时候对他还算不错,一面心里忌讳这些成年兄弟们,但是,这么多兄弟,也就胤禛一直站在他身后,两人又有幼年时的情分,他两个算是关系比较近的,而且他即便是太子,也要有个礼贤下士友爱兄弟的形象,听说胤禛来找他,很快亲自出来迎接。
两人在书房里坐定,先是互相问候了一下,太子就笑问他这时候来有什么事,毕竟两人早上才见过面,胤禛也不多言,直接把两张纸呈上,太子疑惑接过,看了之后也是一惊,太子是皇帝亲手培育的储君,政治头脑比胤禛还好,对民生的关注比胤禛还多,而且,太子的责任感也很强,在他心里,大清就是他的,能有这两样好东西,他自然很高兴,而更让他高兴的是,胤禛得了这东西,没有直接呈给皇帝,而是拿来找他。
太子这两年挺悲催的,兄弟们日渐年长,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老大明着跟他对着干,老八、老九等人背地里给他下绊子,老五、老七哪边都不靠,老三倒是支持他,可惜老三除了会写点官样文章歌颂歌颂他,什么忙都帮不上,站在他这边的,能帮他做点实事的,也就只有老四了;兄弟们如狼似虎,都巴望他赶紧倒台,母族被皇帝亲手废了,妻族又使不上力,詹事府的那些人又不是自己心腹,太子觉得做什么都不顺手,皇帝又好像对他起了芥蒂,他是迫切希望能做出点功绩证明自己,胤禛此举简直太合他心意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