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zhuzhu.la,陌上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16章 三赠(1)
南阳把商成让进偏厅,留下陈璞和他说话,自己就连忙去吩咐人预备晚宴。
商成这才有机会和老战友说一些不方便让旁人知晓的事情。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燕山卫的秋季草原作战方略,陈璞就先给他道喜。
这让商成很错愕。陈璞这是闹的哪一出?春季战役已经结束两个多月,朝廷的最终嘉奖已经明发在邸报与军报上;秋季战役正在筹备并没有正式开始,最后会打成一个什么局面还很难准确判断,她这时候道个什么喜?
陈璞笑吟吟地问他:“燕山屹县的霍公士其,是令叔吧?”
商成更加地摸不着头脑。他点了点头,迷惑地看着陈璞。
“工部今年在京畿近郊试行的改良农具与耕作新法,都是出自令叔的奇思妙想,对吧?”
这么一说,商成记起来,确实有这么个事。去年夏天燕东燕北遭遇夏旱,受灾州县粮食都是大面积歉收,惟独屹县不仅没报荒歉,最后的收成还勉强能与丰年持平。事情立刻引起燕山卫署和工部燕渤司的注意。工部在屹县实地调查之后,觉得当地的改良农具以及新的耕作办法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便预备今年在京畿划出几块地做试点,以验证新耕作办法和改良农具。看起来,工部做的试点都成功了,至少是部分成功了……
陈璞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陈璞说:“……试行耕作新法的几个地方,粮食收成估计都要比往年高出半成到一成不等;个别连同农田水利新法以及改良农具一体试行的地方,产量还要高出不少;收成最高的可能比丰年还要高出三成。”
这个数据让商成都感到吃惊。燕山卫署今年也在治内大力推广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虽然响应的农户不算少,但在千百年的耕作传统影响下,更多的农户还是情愿继续沿用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燕南和燕西地区,愿意接受官府指导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而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追求一口饱饭的燕东燕北地区,官府推广新办法新农具倒是没有太多的阻力,偏偏又遭遇特大旱情,许多土地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悲惨境况,所以新办法和新农具的效果完全无法体现。可是,就算是那些没受灾的地方,也不可能取得京畿地区这样的超高效益。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两者的中间,肯定存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决定,回到燕山之后,马上就找乔准他们这些懂农事的官员来讨论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陈璞:“那你家里的地,都有好收成吧?”他知道,工部搞的这种试点一般都伴随有收益补偿的政策,倘若试点***现变故遭遇失败,接受试点的农户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旱涝保收的“好事”都会落到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头上;长沙公主就理应算在这些“好事”的受益人当中。
陈璞确实是受益者之一。不单是她,南阳,还有不少的宗室,都是受益者。不过,虽然都有受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区别。收获最大的是南阳。南阳不仅接受了耕作新法,还“逼迫”她庄子上的农户从选种开始便一步一步都严格按照工部的指导进行,并且在去冬农闲的时候“威逼”农户搞什么农田水利,到处挖沟掏渠,还把从河滩挖出来的黑泥都挑到地里。不仅如此,春耕之前还把地里的土松了再松,弄得土地就象棉花一样松松绵绵;当时就有人笑话,说她庄子上的人肯定是想在地里睡觉……
商成问:“如今还有人笑话不?”
陈璞抿了抿嘴。南阳庄子上的收成普遍都超出平常年份两成;以前笑话南阳的那些人家,现在个个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
商成一下仰起头笑起来。很多时候,陈璞都表现得象一个公主而不象是一个将军。她身上缺乏军人特有的那种豪气和爽直;哪怕她就是穿一身的戎装,别人也不会把她当作军人看待。但刚才这句“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倒是有了几分将军的豪迈气概。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这样说话,还一点都不给人留下做作别扭的印象,再考虑到她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啧啧,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陈璞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这种粗鲁话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惊奇。她停了停,又把话题拉扯回去:“眼下工部的试点成功在望,对令叔霍公的嘉奖就提上了日程。工部和户部的意见是授爵,宰相公廨基本上同意,但礼部觉得不合适。”
商成不太担心霍士其的封爵。封爵有没有都不重要,关键是事情绝对不能露馅。不过,朝廷有心要给十七叔授爵,他当然也不会反对。但他在陈璞面前,就必须拿出一种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说道:“朝廷应该授爵。要是土地产出普遍高出一两成的话,那推广到全国,增加的粮食产量简直无法想象。土地里收获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当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向往,从而带动他们继续追求改变的积极性。”
陈璞倒没想到这些。这种情况下,她能记起的话就是管子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朝廷大臣们也是持与她一样的看法一一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稳定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头一件大事。
商成的看法不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任何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但他不想和一位公主讨论这些问题,就问她:“礼部为什么不同意授爵?”
“我刚才没说清楚,其实礼部没有不同意。”陈璞歉意地对商成说。礼部也同意给霍士其授爵,但是在授哪一级爵的具体问题上,礼部与工部和户部有分歧。礼部的建议是开国子,但户部的意思是袭五世开国子;这两个部门经过协商,最后都同意授霍士其开国子,但不再加恩承袭,而是荫一子。但这个嘉奖方案工部又不同意。工部对霍士其最好,要求授他开国男,同样也是袭五世。
商成惊讶地张开嘴巴。他都不知道十七叔与工部的交情竟然有那么深厚,竟然能让工部硬扛两个部门联手的压力攒劲地替他争封爵。
陈璞迟疑了一下,很小声地说:“工部在屹县不仅拿到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还拿到一种新式挽具……”虽然偏厅里就只有自己和商成两个人,她还是异常地谨慎小心,眼角余光留意着门外两个低头垂手的使女,更加细声地说道“……工部在屹县考察新法时,无意间发现了已经失传近千年的两汉熟铁之... -->>
第416章 三赠(1)
南阳把商成让进偏厅,留下陈璞和他说话,自己就连忙去吩咐人预备晚宴。
商成这才有机会和老战友说一些不方便让旁人知晓的事情。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燕山卫的秋季草原作战方略,陈璞就先给他道喜。
这让商成很错愕。陈璞这是闹的哪一出?春季战役已经结束两个多月,朝廷的最终嘉奖已经明发在邸报与军报上;秋季战役正在筹备并没有正式开始,最后会打成一个什么局面还很难准确判断,她这时候道个什么喜?
陈璞笑吟吟地问他:“燕山屹县的霍公士其,是令叔吧?”
商成更加地摸不着头脑。他点了点头,迷惑地看着陈璞。
“工部今年在京畿近郊试行的改良农具与耕作新法,都是出自令叔的奇思妙想,对吧?”
这么一说,商成记起来,确实有这么个事。去年夏天燕东燕北遭遇夏旱,受灾州县粮食都是大面积歉收,惟独屹县不仅没报荒歉,最后的收成还勉强能与丰年持平。事情立刻引起燕山卫署和工部燕渤司的注意。工部在屹县实地调查之后,觉得当地的改良农具以及新的耕作办法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便预备今年在京畿划出几块地做试点,以验证新耕作办法和改良农具。看起来,工部做的试点都成功了,至少是部分成功了……
陈璞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陈璞说:“……试行耕作新法的几个地方,粮食收成估计都要比往年高出半成到一成不等;个别连同农田水利新法以及改良农具一体试行的地方,产量还要高出不少;收成最高的可能比丰年还要高出三成。”
这个数据让商成都感到吃惊。燕山卫署今年也在治内大力推广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虽然响应的农户不算少,但在千百年的耕作传统影响下,更多的农户还是情愿继续沿用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燕南和燕西地区,愿意接受官府指导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而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追求一口饱饭的燕东燕北地区,官府推广新办法新农具倒是没有太多的阻力,偏偏又遭遇特大旱情,许多土地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悲惨境况,所以新办法和新农具的效果完全无法体现。可是,就算是那些没受灾的地方,也不可能取得京畿地区这样的超高效益。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两者的中间,肯定存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决定,回到燕山之后,马上就找乔准他们这些懂农事的官员来讨论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陈璞:“那你家里的地,都有好收成吧?”他知道,工部搞的这种试点一般都伴随有收益补偿的政策,倘若试点***现变故遭遇失败,接受试点的农户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旱涝保收的“好事”都会落到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头上;长沙公主就理应算在这些“好事”的受益人当中。
陈璞确实是受益者之一。不单是她,南阳,还有不少的宗室,都是受益者。不过,虽然都有受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区别。收获最大的是南阳。南阳不仅接受了耕作新法,还“逼迫”她庄子上的农户从选种开始便一步一步都严格按照工部的指导进行,并且在去冬农闲的时候“威逼”农户搞什么农田水利,到处挖沟掏渠,还把从河滩挖出来的黑泥都挑到地里。不仅如此,春耕之前还把地里的土松了再松,弄得土地就象棉花一样松松绵绵;当时就有人笑话,说她庄子上的人肯定是想在地里睡觉……
商成问:“如今还有人笑话不?”
陈璞抿了抿嘴。南阳庄子上的收成普遍都超出平常年份两成;以前笑话南阳的那些人家,现在个个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
商成一下仰起头笑起来。很多时候,陈璞都表现得象一个公主而不象是一个将军。她身上缺乏军人特有的那种豪气和爽直;哪怕她就是穿一身的戎装,别人也不会把她当作军人看待。但刚才这句“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倒是有了几分将军的豪迈气概。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这样说话,还一点都不给人留下做作别扭的印象,再考虑到她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啧啧,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陈璞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这种粗鲁话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惊奇。她停了停,又把话题拉扯回去:“眼下工部的试点成功在望,对令叔霍公的嘉奖就提上了日程。工部和户部的意见是授爵,宰相公廨基本上同意,但礼部觉得不合适。”
商成不太担心霍士其的封爵。封爵有没有都不重要,关键是事情绝对不能露馅。不过,朝廷有心要给十七叔授爵,他当然也不会反对。但他在陈璞面前,就必须拿出一种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说道:“朝廷应该授爵。要是土地产出普遍高出一两成的话,那推广到全国,增加的粮食产量简直无法想象。土地里收获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当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向往,从而带动他们继续追求改变的积极性。”
陈璞倒没想到这些。这种情况下,她能记起的话就是管子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朝廷大臣们也是持与她一样的看法一一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稳定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头一件大事。
商成的看法不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任何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但他不想和一位公主讨论这些问题,就问她:“礼部为什么不同意授爵?”
“我刚才没说清楚,其实礼部没有不同意。”陈璞歉意地对商成说。礼部也同意给霍士其授爵,但是在授哪一级爵的具体问题上,礼部与工部和户部有分歧。礼部的建议是开国子,但户部的意思是袭五世开国子;这两个部门经过协商,最后都同意授霍士其开国子,但不再加恩承袭,而是荫一子。但这个嘉奖方案工部又不同意。工部对霍士其最好,要求授他开国男,同样也是袭五世。
商成惊讶地张开嘴巴。他都不知道十七叔与工部的交情竟然有那么深厚,竟然能让工部硬扛两个部门联手的压力攒劲地替他争封爵。
陈璞迟疑了一下,很小声地说:“工部在屹县不仅拿到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还拿到一种新式挽具……”虽然偏厅里就只有自己和商成两个人,她还是异常地谨慎小心,眼角余光留意着门外两个低头垂手的使女,更加细声地说道“……工部在屹县考察新法时,无意间发现了已经失传近千年的两汉熟铁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