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新安郡王见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论如何,新安郡王与王御史皆是圣人的心腹。就算他们观点不和,在摸不准圣人的心思之前,哪只老狐狸都不愿掺和进去。君不见左仆射吴国公秦安除夕夜宴之后,就再度告病了么?君不见右仆射简国公许业信誓旦旦地表完忠心之后,就再也不曾主动进谏了么?君不见中书省、门下省的宰相们亦是双目半阖半闭,一付置身事外的模样么?
就算不得不自断臂膀以求自保的某些人——诸如杨士敬杨尚书之类,有心想稍稍控制局面,亦是格外小心翼翼。他们自己当然不能出头,只能指使一些不起眼的拥趸替新安郡王出言。而这些人虽人微言轻,但到底比支持王御史的人多些。于是,犹豫不决的圣人最终仍是偏向了自家侄儿。
“今彭王及嗣彭王怀不轨之心,与西突厥、薛延陀等部落暗中来往,勾结外敌欲里应外合,毁我大唐疆域以成全其谋逆之举。按大唐律令,本当罪不可赦,不过念其为宗室长辈,并未真正起事,赦免其死罪。废彭王、嗣彭王及彭王一脉所有郡王国公等为庶人,废彭王妃、嗣彭王妃等内眷为庶人,流放岭南道崖州。”
崖州(海口)与振州类似,几乎是有去无回的流放之地,可谓是流刑之中最重的一等。当然,彭王所犯之罪,确实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也不知当他听见圣旨宣召的时候,是觉得宁可死罪好些?还是苟活一命好些?至于他的内眷与子孙,绝大部分确实是受了牵连,但既然之前共享了富贵,如今便当然须得共度患难。
“击登闻鼓首告的彭王主簿,实乃大忠大义之辈,特赐为齐王府长史。其余举证属官,从犯者一并流放至岭南,戴罪立功者则或废为庶人,或左迁调任,具体由吏部安排。”
圣人说罢,群臣躬身行礼。然而,看似此案已经完全结案,却仍有两个重要人物并未涉及。一群神色淡然的服紫高官之中,礼部尚书杨士敬微微沉着脸,不着痕迹地观察着圣人的表情,试图从中寻得蛛丝马迹——圣人究竟会不会放过安兴长公主?
因安兴长公主这位外甥女的缘故,杨家与彭王也颇有些来往,甚至有些职卑位低的旁支子弟暗中投效了彭王。杨尚书不得不将这些人剪除干净,用告发他们的方式保存杨家嫡脉。同时,为了以防万一,他也将自家与安兴长公主交错的势力逐一废止。
不过,杨家是安兴长公主的母族,来来往往将近二十年,交叉的势力早已是多如牛毛。若想断得干干净净,在这场狂风暴雨中自保,便难免损伤了三四分。最近一段时日,不得不亲自动手将这些依附势力铲除的杨尚书几乎每一天都心疼得几乎要呕血。不过,只要想到爱女杨八娘腹中的龙胎,他的精神便又再度振作起来。
就算安兴长公主身上流着杨家的血又如何?就算她曾经为杨家扩张势力付出良多又如何?这位外甥女自恃身份高贵,从来不愿听他的话。若想影响她,只能靠着妹妹杨太妃婉转相劝。然而,最近她连杨太妃的话也已经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胡作非为,挑拨杨家人之间的关系,简直与杨贤妃一样,活脱脱就像另一头白眼狼。
这样的外甥女,就算彻底倒下了也并不影响杨家的大局。毕竟,他的女儿已经身在宫中,孕育了龙胎,杨家更进一步的希望就在眼前。至于如今的损失,就当做是一场磨砺也好。再过几年,待到小皇子长大封王,作为母族的杨家自然而然便会再度兴盛起来。
这时候,倒是新安郡王先一步提起了圣人“刻意忽略”的二人:“叔父,谋逆案不但事涉彭王,还有郎陵郡王与安兴长公主。此二人为从犯,又该如何处置?”不错,虽然叔侄二人都很清楚,安兴长公主亦是主犯之一,但却一直寻不着直接的人证与物证,只能借着彭王一案,将她判定为从犯来处置。至于郎陵郡王,谁让他之前与彭王走得太近呢?若是不提他反倒会令人觉得奇怪了。
“虽为从犯,但亦是事涉叛国与谋逆。”王子献紧接着道,“圣人,微臣以为,郎陵郡王与安兴长公主应与彭王一脉同罪。”方才意见有些相左的两位年轻人,此时此刻又再度互相应和起来,令旁观的众臣颇觉得有些微妙——或许是他们已经老了,看不懂年轻人在朝堂上的表现了。他们二人的政见究竟是和还是不和?又或许是圣人刻意让他们随意发挥?迷惑众人?
圣人沉默片刻,颔首道:“若要判安兴长公主与郎陵郡王之罪,眼下尚有些不足。着令三司继续查证,将安兴长公主与驸马程青圈禁于公主府中,命金吾卫将郎陵郡王押解回京!若是证据确凿,朕……会将他们都废为庶人。”
两三日之后,彭王一脉凄凄惨惨地踏上了流放之途。然而,这一回却没有任何亲眷前来相送。无论是宗室或是姻亲,都始终不曾出现。唯有早已出嫁的几个女儿送了些行李来,但就连她们也不敢多待,唯恐受到... -->>
无论如何,新安郡王与王御史皆是圣人的心腹。就算他们观点不和,在摸不准圣人的心思之前,哪只老狐狸都不愿掺和进去。君不见左仆射吴国公秦安除夕夜宴之后,就再度告病了么?君不见右仆射简国公许业信誓旦旦地表完忠心之后,就再也不曾主动进谏了么?君不见中书省、门下省的宰相们亦是双目半阖半闭,一付置身事外的模样么?
就算不得不自断臂膀以求自保的某些人——诸如杨士敬杨尚书之类,有心想稍稍控制局面,亦是格外小心翼翼。他们自己当然不能出头,只能指使一些不起眼的拥趸替新安郡王出言。而这些人虽人微言轻,但到底比支持王御史的人多些。于是,犹豫不决的圣人最终仍是偏向了自家侄儿。
“今彭王及嗣彭王怀不轨之心,与西突厥、薛延陀等部落暗中来往,勾结外敌欲里应外合,毁我大唐疆域以成全其谋逆之举。按大唐律令,本当罪不可赦,不过念其为宗室长辈,并未真正起事,赦免其死罪。废彭王、嗣彭王及彭王一脉所有郡王国公等为庶人,废彭王妃、嗣彭王妃等内眷为庶人,流放岭南道崖州。”
崖州(海口)与振州类似,几乎是有去无回的流放之地,可谓是流刑之中最重的一等。当然,彭王所犯之罪,确实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也不知当他听见圣旨宣召的时候,是觉得宁可死罪好些?还是苟活一命好些?至于他的内眷与子孙,绝大部分确实是受了牵连,但既然之前共享了富贵,如今便当然须得共度患难。
“击登闻鼓首告的彭王主簿,实乃大忠大义之辈,特赐为齐王府长史。其余举证属官,从犯者一并流放至岭南,戴罪立功者则或废为庶人,或左迁调任,具体由吏部安排。”
圣人说罢,群臣躬身行礼。然而,看似此案已经完全结案,却仍有两个重要人物并未涉及。一群神色淡然的服紫高官之中,礼部尚书杨士敬微微沉着脸,不着痕迹地观察着圣人的表情,试图从中寻得蛛丝马迹——圣人究竟会不会放过安兴长公主?
因安兴长公主这位外甥女的缘故,杨家与彭王也颇有些来往,甚至有些职卑位低的旁支子弟暗中投效了彭王。杨尚书不得不将这些人剪除干净,用告发他们的方式保存杨家嫡脉。同时,为了以防万一,他也将自家与安兴长公主交错的势力逐一废止。
不过,杨家是安兴长公主的母族,来来往往将近二十年,交叉的势力早已是多如牛毛。若想断得干干净净,在这场狂风暴雨中自保,便难免损伤了三四分。最近一段时日,不得不亲自动手将这些依附势力铲除的杨尚书几乎每一天都心疼得几乎要呕血。不过,只要想到爱女杨八娘腹中的龙胎,他的精神便又再度振作起来。
就算安兴长公主身上流着杨家的血又如何?就算她曾经为杨家扩张势力付出良多又如何?这位外甥女自恃身份高贵,从来不愿听他的话。若想影响她,只能靠着妹妹杨太妃婉转相劝。然而,最近她连杨太妃的话也已经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胡作非为,挑拨杨家人之间的关系,简直与杨贤妃一样,活脱脱就像另一头白眼狼。
这样的外甥女,就算彻底倒下了也并不影响杨家的大局。毕竟,他的女儿已经身在宫中,孕育了龙胎,杨家更进一步的希望就在眼前。至于如今的损失,就当做是一场磨砺也好。再过几年,待到小皇子长大封王,作为母族的杨家自然而然便会再度兴盛起来。
这时候,倒是新安郡王先一步提起了圣人“刻意忽略”的二人:“叔父,谋逆案不但事涉彭王,还有郎陵郡王与安兴长公主。此二人为从犯,又该如何处置?”不错,虽然叔侄二人都很清楚,安兴长公主亦是主犯之一,但却一直寻不着直接的人证与物证,只能借着彭王一案,将她判定为从犯来处置。至于郎陵郡王,谁让他之前与彭王走得太近呢?若是不提他反倒会令人觉得奇怪了。
“虽为从犯,但亦是事涉叛国与谋逆。”王子献紧接着道,“圣人,微臣以为,郎陵郡王与安兴长公主应与彭王一脉同罪。”方才意见有些相左的两位年轻人,此时此刻又再度互相应和起来,令旁观的众臣颇觉得有些微妙——或许是他们已经老了,看不懂年轻人在朝堂上的表现了。他们二人的政见究竟是和还是不和?又或许是圣人刻意让他们随意发挥?迷惑众人?
圣人沉默片刻,颔首道:“若要判安兴长公主与郎陵郡王之罪,眼下尚有些不足。着令三司继续查证,将安兴长公主与驸马程青圈禁于公主府中,命金吾卫将郎陵郡王押解回京!若是证据确凿,朕……会将他们都废为庶人。”
两三日之后,彭王一脉凄凄惨惨地踏上了流放之途。然而,这一回却没有任何亲眷前来相送。无论是宗室或是姻亲,都始终不曾出现。唯有早已出嫁的几个女儿送了些行李来,但就连她们也不敢多待,唯恐受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