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猪小说网 www.zhuzhu.la,素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注曰:志不可以妄求。王氏曰:“求者,访问推求;志者,人之心志。此章

    之内,谓明贤人必求其志,量材受职,立纲纪、法度、道理。”

    上章论述了君子应该走的正道,本章则继续展开论述君子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素养。

    所谓志,就是志气、信念、远大的抱负。要实现人生的志向,就必须磨砺自己的意志以及修炼自己的品德、增长自己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这里的每一句格言都是对如何安身立命、经国济世语重心长地告诫,其中包含了无数古人

    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再思而三思。

    原典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注释

    注曰:人性清净,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

    王氏曰:“远声色,无患于己;纵骄奢,必伤其身。虚华所好,可以断除;贪爱生欲,可以禁绝,若不断除色欲,恐蔽塞自己。聪明人被虚名、欲色所染污,必不能正心、洁己;若除所好,心清志广;绝色欲,无污累。”

    解释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告子说:“食色性也”,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但对欲望不加以节制和约束,放纵自己也是错误的,会反过来为欲望所迷惑,从而伤害了自己。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人之所嗜所欲而有害者,唯独酒、色、财、气最为普遍。这四样东西,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对于这些纵欲之物,完全禁止是做不到的,但不能没有止境,应该有个度。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

    人生一世,本自清淡,所需甚少。只是犯了一个“贪”字,

    便衍生无穷无尽的悲剧。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修身之根本、富强之至道。

    举例

    春秋时楚国人囊瓦辅佐楚昭王的时候,唐侯和蔡侯来拜见昭王。囊瓦听说蔡侯带来了羊脂白玉佩和银貂鼠裘,还听说唐侯带来了名贵的骕骦马,就跟他们索要,没有如愿。于是,囊瓦就把唐侯和蔡侯关了起来,囚禁了三年,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唐侯和蔡侯回国以后,联合吴国打败了楚国,杀了囊瓦,那些东西又物归原主了。

    春秋时虞和虢两个国家是同姓的邻居,唇齿相依,也都和晋国接界。晋献公想攻打虢国,又担心虞国会帮助他们。于是准备了名贵的马和美玉送给虞公。贪婪的虞公收下了东西,允许晋国经过虞去攻打虢国。于是晋灭了虢,回来的时

    候连虞国也一起灭了,宝马和美玉被晋收回了。

    原典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注释

    注曰:禳,犹祈禳而去之也。非至于无,抑恶至于

    无损过,可以无禳尔。王氏曰:“心欲安静,当可戒其非为;身若无过,必

    以断除其恶。非理不行,非善不为;不行非理,不为恶

    事,自然无过。”

    解释

    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在于要正视自己的缺点,经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摒弃不良的念头,培养真善美的情致,达到使错误的、丑恶的思想渐至于无的境界,那么,任何灾祸不用去祈祷,都将自行消失。

    《中论》说:知道错了而不改就是没心,反省自己的错误但是不改,就是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既没心又失去了根本的

    人,离祸患就不远了。

    举例

    春秋时楚国人养由基是有名的神箭手,他能够百步穿杨,力透七层重甲,他因此很骄傲。楚共王批评他说:“大将靠谋略取胜,不是某种技巧。你如此自傲,将来一定死在这上面。”后来,养由基果然中箭而死。

    三国时刘备很喜欢马超的才干,让他做平西将军,封他为都亭侯。马超因为刘备给他这么优厚的待遇,就有点傲慢了,忘记了君臣应该有的礼节,和刘备说话的时候经常直呼其名。关羽大怒,想杀了他,刘备不允许。张飞说:“那也得

    让他知道什么是礼仪!”第二天,刘备大会诸将,关羽和张

    飞拿着刀站在刘备的两边。马超来了还想去坐,但没看见关

    张二人,回头一看,他们都站着,顿时大吃一惊,赶紧站起来。从此以后,马超很尊敬刘备,不敢再有无礼的举动了。

    原典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注释

    注曰: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伤则害精。

    王氏曰:“酒能乱性,色能败身。性乱,思虑不明;神损,行事不清。若能省酒、戒色,心神必然清爽、分明,然后无昏聋之过。”

    解释

    自古一来,酒以乱性误事,色以败德伤身。嗜欲对人的损伤,莫过于“酒色”二字。酒喝多了伤害身体,纵欲过度,有损精神。

    《战国策》说:过去禹的女儿让仪狄做酒献给禹,禹喝了感到很舒服,就下令让仪狄不要再酿酒,说:“后世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快乐得三天不上朝,但他还是远离了南之威,说:“后世一定有因为色而亡国的。”《吕氏春秋》说:肥肉美酒,一定都吃,就是“烂肠

    之药”;靡靡之音、明媚皓齿,都要享受,就是“杀人的刀”。

    举例

    鲁国的君主鲁定公,任命孔子做司寇,把国家治理得很有起色,齐国担心鲁国的强大,就用黎沮的计策,给定公献上美女和歌舞。定公很高兴地接纳了,陷入女色之中,三天都不上朝,在郊外祭天的时候也不给孔子送礼。于是,孔子知道不能在鲁国待下去了,就离开了鲁国,鲁国就再也没有振兴起来。

    孔子离开鲁国以后到了卫国,卫灵公很尊敬他,但也不重用他。一天,灵公和夫人南子坐车出去玩,孔子也在后面的车上陪着。车子经过集市的时候,人们唱歌说:“同一个车上的很漂亮,跟从的人很有德行。”孔子叹息说:“国君喜欢德行不如喜欢美色啊!”于是,他离开了卫国,去了宋国。不久,卫国就乱了。

    晋朝的许允,娶了阮姓的媳妇,发现媳妇相貌丑陋,就想走。媳妇没让他走,并问他为什么走。许允问:“妇有四德,你有几德?”媳妇回答说:“新媳妇所缺少的是美貌。士人有百种美德,你有几种?”许允说:“我都有。”媳妇说:“百种美德以道德为首,你好色不好德,怎么可以说是都有呢?”许允听了很惭愧,于是相敬如宾。

    明代的曹鼐以孝闻名,做官讲究仁义、施行德政。他有一次夜里住在驿站,有个美貌的女孩来引诱他。曹鼐说:“我

    不能欺负人家。”于是拿笔写“曹鼐不可”四个字,写完就

    烧了,这样一直到天亮,让女孩的母亲把女孩领回去了。

    杨玉环做了唐玄宗的贵妃以后,她的兄弟姐妹都得到了富贵荣华,其姐妹分别被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其兄杨国忠做宰相,一门显赫,可以随便出入宫廷。后来,安禄山造反,玄宗逃往四川,天下大乱。

    原典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注释

    注曰:于道无嫌,于心无疑,事乃不误尔。

    王氏曰:“知人所嫌,远者无危,识人所疑,避者无害,韩信不远高祖而亡。若是嫌而不避,疑而不远,必招祸患,为人要省嫌疑道理。”

    解释

    知道人家嫌弃什么,远离它就没有危险;了解人家怀疑什么,躲避它就不会伤害自己。

    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用心去除自身的嫌疑,一是为了不节外生枝,以防干扰谋事;二是为了远祸消灾,避免跳进

    黄河也洗不清的冤枉。

    举例

    春秋时越国的君主勾践用范蠡、文种的计策,灭了吴国,做了霸主。于是,勾践在会稽搭了高高的台子,大宴群臣,乐师弹着琴弦、敲着鼓,群臣都很高兴,只有勾践面无喜色。宴会结束后,范蠡叹息说:“越王不想把灭吴的功劳归于大臣,猜忌和怀疑的苗头已经出现了。”第二天,范蠡就辞别了越王,乘一叶扁舟出了齐女门,飘然而去了。

    汉武帝时,苏武率一百多人出使西域,被匈奴囚禁,但苏武坚决不投降。十九年之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苏武等人终于得以回到中原。这时,苏武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家都赞扬他的气节。但和他一起回来的九个人,昭帝有的给了赏,

    有的却没有给赏,让大臣和百姓都很沮丧。

    原典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注释

    注曰: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不勉故也。

    王氏曰:“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解释

    要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必须博览群书;要解释所有的疑难,必须不耻下问。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所以,自古以来的知名人物,要么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要么谦虚谨慎,肯于向人求教,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易经》说:积累学问,向人家请教,这是豪杰之士增长

    本领的关键。

    举例

    三国时代魏国的管宁与华歆关系很好,都有名气,时称一条龙。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华美轿子的人经过门前,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用刀子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不久发生了黄巾军起义,管宁到了辽东,见太守公孙度,但他谈的都是儒家的经典,而不是实际,所以不被看重。于是,管宁在山上盖了茅庐,那些躲避战乱的人都来投奔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子的规模。管宁就在这里讲学,宣扬儒家的仁义礼教,不是有学问的人他不见。于是,公孙度认为他很贤能,老百姓也感激他的恩德。

    汉代的司马迁,发愤读书,读遍当时的所有书籍。但他并不感到满足,又到全国各地去游学,到实际中吸取知识,

    最终写成《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原典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注释

    注曰: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王氏曰:“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夸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之道。”

    解释

    品德高尚的人说话都很小心谨慎,从来不说大话、空话。他们有深厚的涵养,注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易经》说:言和行是做人的关键,关系到人的荣辱,所

    以必须谨慎。

    举例

    孔子那么大的人物,也很谦虚。对于他不懂的事情都敢问。他去太庙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问问,直到弄明白为止。

    他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正因为他好学勤问,才能成

    为千秋师表、百代圣人。

    隋朝时的王通很有才干,他到长安去,给皇帝上了太平十二策,但没被皇帝任用。于是,他到了河汾一带讲学,跟随他的学生有上千人。他模仿《春秋》写作了《元经》,模仿《论语》写作了《中说》。唐初的名臣薛收、李靖、房玄龄、魏征等都曾经听他讲授辅佐君王之道,传为一时美谈。清朝颜古翁有诗云:“门罗相府文中子。”指的就是王通的功业。

    原典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注释

    注曰: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

    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民;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王氏曰:“恭敬先行礼义,俭用自然常足;谨身不遭祸患,必无虚谬。恭、俭、谨、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可以保守终身无患。所以,智谋深广,立事成功;德高远虑,必无祸患。人若深谋远虑,所以事理皆合于道;随机应变,无有穷尽。”

    解释

    恭敬、勤俭、谦虚、退让是立身持家的根本,是品德才智的基础。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的政治谋略虽然可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使孔子惋惜不已。商鞅的计谋可以强国,但缺乏仁义;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能够为国家聚敛财富,但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二人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智谋之士。

    《淮南子》说:大圣人的智慧固然很多,但他所坚守的却是不多的几条原则,所以他做什么都有成就。而普通人的智慧本来就不多,而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

    《吕氏春秋》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举例

    战国时魏国著名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在窃符救赵之后,就留在了赵国。他听说隐士毛公、薛公在民间隐居,就悄悄地步行前去访问,相谈甚欢。后来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派出使者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对当初窃符救赵的事情很敏感,就说敢和魏国使者交往的处死,众宾客都不敢说什么。这时,

    毛公、薛公来见他,说:“公子你所以被赵国重视,名闻诸

    侯,还不是因为当初有魏国吗?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局

    势紧急,你却不想办法救援。如果秦国攻破了魏国的首都大梁,推翻了先王的宗庙,公子你还有什么面目面对天下呢?”毛公、薛公的话还没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赶紧驱车回去救魏国,他召集了五国的军队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汉朝的周昌有一次去见高祖刘邦,正赶上刘邦怀里抱着他的美人戚姬,周昌掉头就走。高祖追上他,骑着他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仰着脖子说:“陛下是桀纣一样的皇帝。”高祖听了大笑,但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周昌。后来,高祖想废太子,周昌在朝廷上坚决反对,高祖让他说,但周昌既口吃又愤怒,说:“我说不出来,但我知道不能废太子。陛下虽然想废了太子,我还是不听你的。”高祖哈哈大笑。后来太子即位,用张良的计策终于安定下来。

    周朝时姜太公被封于齐国。齐国有个叫做华士的人很讲义气,他不对天子称臣,和诸侯关系也不好,但老百姓却都称道他贤能。姜太公派人召了他三次也不来。于是,太公下令杀了他。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的名人,你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说:“他不向天子称臣,也不和诸侯友好,还能希望他臣服于我对我友好吗?他不臣服于我,就是弃民,召了三次也不来,就是逆民。这样的人如果还表扬他,让国内的人民效法他,那么,怎么当君主呢?”后来,齐国在太公的治理下很强盛,说明了太公是有远见的。

    汉朝的萧何在帮助刘邦打下了咸阳以后,很多将领都争

    抢金银财宝。但萧何没有这样做,他派人把秦朝丞相、御史

    家里的图书资料收集起来。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刘邦因为有了萧何收集的资料,对天下的要塞、户口、人民的生活状况都很了解,这都是由于萧何考虑事情有长远的眼光啊。

    原典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注释

    注曰:闻誉而喜者,不可以得友直。

    王氏曰:“父母生其身,师友长其智。有仁义、德行贤人,常要亲近正直、忠诚,多行敬爱;若有差错,必然劝谏、提说此;结交必择良友,若遇患难,递相扶持。”

    解释

    朋友是五伦之一,常常关系到个人事业的成败,所以,古人向来强调交友要慎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仁义和刚直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成功,克服自己的缺点,在患难之际,可以相互辅助,不陷于困境。

    友谊是人生中美好的感情,是高尚的道德力量。所以人们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论是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

    后隐藏着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举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